一、名词解释
1、供给:是指厂商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供给的商品量。P19
2需求:是指买者在给定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物品的数量。 3、机会成本: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4、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1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5、等产量曲线: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P63
6、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或者说,它是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意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P36
7、GDP:是指在某一既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一国国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P137
8、边际成本:MC是厂商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品时所增加的成本。 9、滞胀:产量下降而物价水平上升的现象。P158
10、边际产品价值:VMP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厂商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品价值。(它为一种投入品的边际产品乘以产品的价格,即VMP=MP*P,表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增加使用一个单位要素所增加的收益。)
11、自动稳定器: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缓解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P197
12、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13、汇率:又称汇价,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货币的比率。汇率表示的是两个国家货币之间的互换关系。P234
14、奥肯定律: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 2个百分点。P169
15、菲利普斯曲线:揭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替换关系的曲线。该曲线表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为负数。P180 二、简答题与作图
1、请简述需求的价格弹性及其决定因素。P25-26
答:(1)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衡量,用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来计算。(如果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大,说明这种物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如果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小,说明这种物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
(2)决定因素:A.必需品与奢侈品。必需品不管价格如何变动,其需求量都不会受多大的影响,所以必需品倾向于需求缺乏弹性,而奢
侈品价格高需求就相对较少,当价格偏低时,需求增加,所以奢侈品倾向于需求富有弹性。
B.相近替代品的可获得性。有相近替代品的物品往往较富有需求弹性,因为消费者从这种物品转向其他物品较为容易。例如黄油、石油。 C.物品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消费者在某种物品上的消费支出在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越大,该物品的需求价格弹性通常越大;反之,则正好相反。例如柴米油盐。
D.时间的长短。物品往往随着时间变长而需求更富有弹性。例如当汽油价格上升时,在最初的几个月里汽油的需求量略有减少。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购买更省油的汽车等,汽油的需求量会大幅度减少。 2、请简述需求的决定因素。P14-15
答: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很多,一般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商品的价格。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呈负相关。所以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
(2)消费者的收入。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的收入越高,对商品的需求越多;如果收入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则相应的减少。但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需求结构会发生变化,即随着收入的提高,对有些商品的需求会增加,这种物品称为正常品;随着收入的提高,对有些商品的需求会减少,这种物品称为低档物品。
(3)消费者的偏好。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对该商品的需求数量就会增加。相反,当偏好程度减弱时,需求数量就会
减少。人们的偏好一般与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当时当地的社会风俗习惯等因素有关。
(4)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将来某一时期会上升时,就会增加目前的需求;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将来某一时期会下降时,就会减少该商品的现期需求。 (5)相关物品的价格。当一种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而和它相关的其他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种商品的需求数量也会发生变化。一是替代品,因为在消费中两种商品可以相互替代以满足消费中的某种欲望,故一种商品的需求与它的替代品价格成同方向变化;二是互补品,两种商品是互补品,必须相互结合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种欲望,故一种商品的需求与它的互补品的价格呈反方向变化。
3、请简述既定成本条件下产量最大化的要素组合 (要求有图示和文字说明) 。P66-68
答:(1)如图所示,有一条等成本线AB和三条等产量曲线Q1、Q2、Q3。等成本线AB代表了一个既定的成本量,等成本线AB的斜率取决于已知的两要素的价格比例-w/r。图中等产量线Q3的产量>等产量线Q2>等产量线Q1。
(2)从图中可知,等产量线Q3与唯一的等成本线AB既无交点也无切点,这表明等产量线Q3所代表的产量是企业在既定成本下无法实现的产量。等产量曲线Q1与唯一的等成本线AB交与R、S两点,但等产量
线Q1所代表的产量比较低,企业只需有R点出发向左或由S点向右沿着既定成本线AB改变要素组合,就可以增加产量。而等产量线Q2与唯一的等成本线AB相切于E点,该点就是生产的均衡点。它表示:在既定成本条件下,企业应该按照E点的要素组合进行生产,即劳动投入量和资本投入量分别为OL1和OK1,这样,厂商就会取得最大的产量。
(3)综述,只有在两要素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价格比例时,企业才能实现生产均衡,从而实现在既定成本条件下产量最大化的要素组合。
4、作图并简述MC、AC、AVC的关系。P78(图见P77) 答:(1)U形曲线AC与U形曲线MC相交于AC曲线的最低点D。在AC曲线下降阶段,即在D点之前,MC曲线低于AC曲线;在AC曲线上升阶段,即
在D点之后,MC曲线高于AC曲线。并且,不管是下降还是上升,MC曲线的变动都快于AC曲线的变动。
(2)U形曲线AVC与U形曲线MC相交于AVC曲线的最低点F。在AVC曲线的下降阶段,即在F点之前,MC曲线低于AVC曲线;在AVC曲线上升阶段,即在F点之后,MC曲线高于AVC曲线。而且,不管是下降还是上升,MC曲线的变动都快于AVC曲线的变动。
(3)U形曲线AC形成的决定因素与U形曲线AVC相同,且AC曲线
是AVC曲线加上AFC曲线。但AC曲线的最低点出现在AVC曲线的最低点之后。在两者最低点出现之前,即在D点、F点之前,AC曲线与AVC曲线的距离沿曲线向左不断拉大。在D点、F点之后,AC曲线与AVC曲线沿曲线向右不断靠近。
5、做出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关系图。P60 答:(1)总产量曲线TPL与平均产量曲线APL的关系。连接TPL曲线上任何一点和坐标原点的线段斜率,可以表示该点上的APL值。如图TPL曲
线上A点所对应的APL值,就是线段OA的斜率。当APL在C′点达到最大值时,TPL曲线曲线必然有一条从坐标原点出发的最陡的切线,与TPL曲线相切于相应的C点。
(2)总产量曲线TPL与边际产量曲线MPL之间的关系。过TPL曲线上任何一点的切线的斜率,都可以表示该点上MPL值。如图,过TPL曲线上A点切线的斜率,就是该点上MPL的值,它等于A′L1的高度。当边际产量MPL为正值时,总产量TPL总是增加的;当边际产量MPL为负值时,总产量TPL总是减少的;当边际产量MPL为零时,总产量TPL达到最大值。
(3)平均产量曲线APL与边际产量曲线MPL之间的关系。如图,两条曲线相交于APL曲线的最高点C′。在C′以前,MPL曲线高于APL曲线,MPL曲线将APL曲线拉上;在C′以后,MPL曲线低于APL曲线,MPL曲线
将APL曲线拉下。不管是上升还是下降,MPL曲线的变动都快于APL曲线的变动。
6、请简述通货膨胀的两个原因 (要求有图示和文字说明) 。 P158-160
答:(1)需求拉动通货膨胀。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这种通货膨胀被认为是“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
图中,横轴表示总产量(GDP),纵轴P表示一般价格水平。AD为总需求曲线,AS为总供给曲线。起初AS曲线呈水平状,这表明当总产量较低时,总需求的增加不会引起价格水平的上涨。当产量从零增加到Y1时,价格水平始终稳定。AD1曲线与AS曲线交于E1决定的价格水平P1,总产量水平位Y1。当总产量达到Y1以后,继续增加总供给,就会遇到生产过程中所谓瓶颈现象,即由于劳动、原料、生产设备等不足而使成本提高,从而引起价格水平的上涨。图中,AD曲线继续提高时,AS曲线便开始逐渐向右上方倾斜,价格水平逐渐上涨。而价格水平从P1上涨到P2和P3的现象都被叫做瓶颈式通货膨胀。当AS曲线与AD3曲线交于E3点时,产量为Yf达到最大,即为充分就业时,整个社会的经济资源
全部得到利用。在达到成分就业的产量Yf以后,如果总需求继续增加,总供给就不再增加,因而总供给曲线AS呈垂直状。这时总需求的增加只会引起价格水平的上涨。如图,总需求曲线从AD3提高到AD4时,总产量并没有增加,仍为Yf,但是价格水平从P3上涨到P4,这就是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经济学家认为,不论总需求的过度增加是来自消费需求、投资需求,还是来自政府需求、国外需求,都会导致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2)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有称为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显著的上涨。图中,横轴表示总产量(GDP),纵轴表示一般价格水平,总需求是既定的,不发生变动,变动只出现在供给方面。当总供给曲线为AS1时,这一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AD的交点E1决定的总产量为Y1,价格水平为P1。当总供给曲线由于成本提高而移动到AS2时,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的交点E2决定的总产量Y2价格水平为P2。这时,总产量比以前下降,总价格水平比以前上涨。当总供给曲线由于成本进一步提高而移动到AS3时,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的交点E3决定的总产量为Y3,价格水平为P3。这时总产量进一步下降,而价格水平进一步上涨。 7、请简述针对衰退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要求有图示和文字说
明) 。P186-187
答:(1)衰退是指实际收入下降和失业增加的时期。它既可以从总需
求方面解释,也可以从总供给方面解释。在理论上,衰退意味着实际GDP低于经济的潜在GDP。
(2)图中,总需求曲线AD和总供给曲线AS交于A点,交点A决定了经济的均衡状态,此时实际GDP为Y0,它低于经济潜在GDP水平Yf,意味着经济正经历着衰退。为了扭转这种不理想的衰退状态,可以影响总需求的决策者会努力使总需求曲线从AD向右移动到AD′。从图中可以看出,政府将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可以抵消由于总需求方面的原因或总供给方面的原因引起的产量减少的影响,即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政府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来实现,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扩大货币供给来实现。
(3)总之,在经济衰退时期,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作为政府为消除或减缓衰退的政策工具。 8、请简述无差异曲线的特点。P38
答:(1)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存在着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且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低,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
(2)在同一坐标系平面上的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3)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
(4)无差异曲线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且曲线的斜率是负值。 9、做出天气变热对冰淇淋市场均衡变化的情况。(作图分析)P24 答:第一、天气变热改变了买者对冰淇淋的嗜好,影响了买者的需求
曲线。即由于天气变热,增加了买者在任何一种既定价格水平下想购买的冰淇淋数量。供给曲线不变,因为天气变热并没有直接改变卖着希望产生并销售的冰淇淋数量。
第二、由于天气变热使人们想吃更多的冰淇淋,所以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如图所示,需求曲线从D1移动到D2,需求增加了。这种移动表明,在每种价格水平下,买者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冰淇淋需求量更大了。
第三、需求量的增加使得均衡价格由原来的P1上升到P2,均衡数量由Q1增加到Q2。即天气变热使冰淇淋的价格上升,销售量也增加。 10、为什么会产生垄断?P94-95
答:(1)特许经营,即政府制造的垄断。政府给予一个人或一个企业排他性地出售某种物品或劳务的权利。
(2)关键资源由一家企业拥有。一旦某个生产者控制了整个行业产品原材料的来源,而其他生产者无法获得这种原材料,那么该生产者就成为该行业的垄断者。
(3)自然垄断。当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更多企业的成本为整个市场提供一种物品或劳务时,称这个行业为自然垄断行业。有些行业本身就是自然垄断,如供水。
(4)拥有专利权。通过法律的保护使一个生产者成为垄断者。例如专利法和著作权。
(5)规模经济。对于一个市场的全部需求,只能容纳一个厂商获得,多一个厂商都会使所以厂商亏损。
11、请简述经济增长的四个轮子。P200
答:研究经济学增长的经济学家发现: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必定安装在相同的四个轮子上,无论是穷国还是富国。这四个轮子就是: (1)人力资源。经济增长离不开人力资源,即劳动力,包括劳动力数量和劳动力的技术水平。经济学家认为,劳动力的质量,如劳工的技术、知识和纪律,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经济发展中,光有高科技,先进的机器,更好的设备是不够的,只有经过那些有技术、受过训练的劳动者才能使用,并使它们发挥作用。提高劳动力的知识水平、健康程度和纪律意识等,充分发挥劳动力的创造,才能够生产出更好地产品,才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2)自然资源。产出的第二大传统要素是自然资源。这里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耕地、石油和天然气、森林、水利及矿产等资源。一些高收入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凭借其丰富的资源,在农业、渔业和林业等方面获得高产而发展起来。但是自然资源的拥有量并不是经济发展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而且有些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如石油。有些 资源是可以被新的新技术所代替的,比如太阳能代替水能。所以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学有效地利于自然资源。
(3)资本。资本的形成主要指社会基础资本,是由政府来承担,包括大规模的先于贸易和商业工程。其中重要的项目如公路、灌溉和引水工程等,这些投资的特点是整体性、不可细分,有时还具有规模效应、外部经济或溢出效应,投资数额一般都比较大。所以政府必须介入,以保证这些社会基础设施投资能够有效进行。
(4)技术。一个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还依赖于技术的进步。历史上,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从来不是一种简单复制的过程,而是永无止境的发明和技术创新或新产品、新服务的引进。技术进步更主要的是以一种无声的、不为人察觉的方式,不断以微小的改进来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出数量。偶尔也会有些技术变革产生划时代的影响。 1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答:(1)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2)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3)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4)基本假设不同。微观经济学假设资源稀缺、充分就业、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认为“看不见的手”能自由调节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机制不完善、需求不足、存在
失业,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通过“看得见的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 (5)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还包括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等;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还包括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等。
13、请用弹性原理分析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只能在短期内成功保持石油的高价格,而在长期却做不到的原因?并作图表示。P30-31 答:供给与需求在短期与长期中状况是不同的。
在短期中,石油的供给与需求都是较为缺乏弹性的。供给缺乏弹性是因为已知的石油贮藏量和开采能力不能迅速改变;需求缺乏弹性是因为购买习惯不会立刻对价
格变动作出反应。例如许多老式耗油汽车的所有者只有支付高额油价。如图,短期中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都是陡峭(缺乏弹性)的,当石油供给从S1移动到S2,价格从P1到P2的上升幅度很大。
在长期中,情况则完全不同。在长期中OPEC以外的石油生产者对高价格的反应是扩大石油勘探并增加新的开采能力,消费者则是更为节俭,例如用新型节油汽车代替老式耗油汽车。
如图,长期中供给曲线和消费曲线是平坦(富有弹性)的,当石油供给从S1移动到S2时,价格从P1到P2的上升幅度要小的多。
这就表明了为什么OPEC只能在短期内成功保持高价格而长期不行。当OPEC各国一致同意减少它们的石油生产时,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尽管每个OPEC成员国销售的石油减少了,但短期内价格上升如此之多,以至于OPEC的收入反而增加了。与此相反,长期中,当供给和需求比较富有弹性时,供给以同样的幅度减少(用供给曲线的水平移动来衡量)却只能引起价格小幅上升。因此,OPEC成员共同减少供给在长期中无利可图。
14、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有哪些?P176-178 答:(1)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
首先,通货膨胀不利于固定的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 其次,通货膨胀对储蓄不理。
再次,通货膨胀还可以在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的作用。
最后,通货膨胀有可能使国际收支状况恶化,增加治理通货膨胀
的成本,不确定性增加。
(2)通货膨胀的产出效益
第一种情况:随着通货膨胀出现,产出增加,收入增加。这就是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刺激,促进了产出水平的提高。
第二种情况:成本推动通货膨胀会使收入或产量减少,从而引致失业。
第三种情况:超级通货膨胀导致经济崩溃。 15、推导需求曲线。P15-17
16、市场失灵的原因有哪些?P120
答:(1)公共产品。经济社会生产的产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私人物品是只能供个人享用的物品,例如住宅、服装等。而公共物品则可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这些公共物品的提供对社会福利是十分重要的,且许多公共物品需要政府提供而无法依靠市场。
(2)垄断。对市场某种程度的和完全的垄断可使资源的配置缺乏效率。对这种情况的纠正需要依靠政府的力量。政府主要通过对市场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干预来提供企业的经济效率。这方面的干预属于政府的竞争政策。
(3)外部影响。市场经济活动是以互惠的交易为基础的,因此市场中人们的利益关系实质上是同金钱有联系的利益关系。由于外部影响不是金钱关系或交易关系,外部经济或外部不经济都无“市场价格”,这种利益关系的协调也就不能完全以市场的方式解决,因此需要政府出面寻求解决途径。
(4)非对称信息。由于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具有的信息是不同的,一些人可以利益信息优势进行欺诈,这会损害正常的交易。当人们对欺诈的担心严重影响交易活动时,市场的正常作业就是丧失,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也就失灵了。此时市场一部不能完全自行解决问题,为了保证市场的正常运行,政府需要制定一些法规来制止和约束欺诈行为。
17、请简述GDP的含义及其缺陷。P137-139
答: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在某一既定时期(通常为一年)一国国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缺陷:(1)GDP不能反映非市场交易活动和底下经济的价值; (2)GDP不能反映质量的变化;(3)GDP不能反映误产的数量; (4)GDP不能反映闲暇、收入分配和快乐的变化; (5)GDP不能反映对环境破坏和资源的损耗。 18、作出消费者均衡图。P4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