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愚公移山》基础知识过关练习

《愚公移山》基础知识过关练习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愚公移山文言文基础知识过关练习

【通假字】

①“反”通“返”,返回。(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②“惠”通“慧”,聪明。(甚矣,汝之不惠) ③“亡”通“无”,没有。(河曲智叟亡以应) ④“厝”通“措”,放置。(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一词多义】

①之:①冀州之南 / 河阳之北 / 以君之力 / 投诸渤海之尾 / 隐土之北 /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邻人京②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 冀之南 / 汉之阴(助词,的)③操蛇之神闻之 (前“之”助词,的;后“之”代词,代愚公移山这件事)④告之于帝(代词,代愚公移山这件事)⑤惩山北之塞 / 出入之迂也(一说助词,的;一说主谓之间,不译。)⑥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代词,代魁父这座山)⑦河曲智叟笑而止之(代词,代愚公)⑧汝之不惠 / 汝心之固(主谓之间,不译)

②于:①达于汉阴 /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到)②告之于帝(向)

③以:①以君之力 / 以残年余力(凭借,靠)②河曲智叟无以应(来)

④而:①面山而居 / 聚室而谋曰 /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表修饰)②何苦而不平(表承接)③而山不加增(表转折)

⑤其:①其妻献疑 / 帝感其诚(他的,这里指愚公的)②惧其不已(他,指愚公)③其如土石何(加强反问语气)

⑥且:①年且九十(将)②且焉置土石(况且) ⑦焉:①无陇断焉(语气词,表肯定,相当于“了”) ②始一返焉 / 有子存焉(语气词,表陈述,不译) ③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古今异义】

①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连……都(古);曾经(今)。 ②何苦而不平:何愁(古);不值得,犯不着(今)。 【课文翻译】

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2.且焉置土石?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5.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6.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7.甚矣,汝之不惠。 8.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重点问题整理】

1. 愚公移山遇到了哪些困难?

答:山势险峻:方七百里,高万仞;人力不足:愚公年且九十,荷担者三夫,始龀遗男;

工具简陋:叩古垦壤,箕畚; 中途遥远: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他人质疑:妻子、智叟。

2. 妻子、智叟都对愚公移山提出质疑,他们所说的有何异同? 相同:都认为愚公年老体衰,移山这事做不了。

不同:语气不同:妻子尊敬委婉,智叟讽刺直接;目的不同:妻子关心帮助,智叟嘲讽阻止。 3. 请概括愚公形象。

答:宏伟的抱负、过人的毅力、超人的智慧(能看到人民群众蕴藏的巨大力量)、高尚的思想。 4. 文章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

答:衬托愚公形象的高大,连天神都被感动;

借助神力搬走大山,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使文章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5. 请概括寓言的寓意。

答:面对困难,要下定决心,坚持不懈,用展的眼光看问题,才能获得胜利。 6. 文中写小孩“跳往助这”这一细节的作用是什么? 答:结构上:和下文的智叟形成鲜明对比;

内容上:说明得到了邻居的支持,既烘托愚公精神的伟大感人,也表明移山深得人心,是大家的共同心愿;

形式上:从表达上看,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跳往助之”四字,把孩子活泼可爱的神态写出来了。

《愚公移山》

1.《愚公移山》选自《 》,体裁是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 名_____________。郑国人,战国前期__________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 2.给加点的字注音。

万仞( )魁父( )始龀( ) 穷匮( ) 亡以应( )厝( )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河阳之北_______ ______ (2) 毕力平险_________ _ ____ ...(3)杂然相许_______ ______ (4) 渤海之尾__________ ___ ..(5)寒暑易节_______ ______ (6) 始一反焉_________ ____ ..

4.通假字。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________ _____(2)甚矣,汝之不惠 ___________ __ (3)河曲智叟亡以应 _______ ______ (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_____________ (5)无陇断焉 _______ ______ 5.一词多义。

且:①年且九十 __ ____ ______ ②且焉置土石________ ___

焉:①且焉置土石________ _____ ②始一反焉/无陇断焉_________ ____ 6.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4)甚矣,汝之不惠。

(5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6)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何苦而不平?

(7)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7.对于愚公移山,人们的态度不一。一方面,支持者众,其家人“ ” 邻人之遗男也“ ”,另一方面,也有反对者,智叟就“ ”(用原文语句填空)

8.愚公移山遇到了哪些困难?

答:山势险峻:方七百里,高万仞;人力不足:愚公年且九十,荷担者三夫,始龀遗男;

工具简陋:叩古垦壤,箕畚; 中途遥远: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他人质疑:妻子、智叟。

9.妻子、智叟都对愚公移山提出质疑,他们所说的有何异同? 相同:都认为愚公年老体衰,移山这事做不了。

不同:语气不同:妻子尊敬委婉,智叟讽刺直接;目的不同:妻子关心帮助,智叟嘲讽阻止。 10请概括愚公形象。

答:宏伟的抱负、过人的毅力、超人的智慧(能看到人民群众蕴藏的巨大力量)、高尚的思想。 11概括本文的主题。

面对困难,要下定决心,坚持不懈,用展的眼光看问题,才能获得胜利。 12.对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应如何理解? 结构上:和下文的智叟形成鲜明对比;

内容上:说明得到了邻居的支持,既烘托愚公精神的伟大感人,也表明移山深得人心,是大家的共同心愿; 形式上:从表达上看,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跳往助之”四字,把孩子活泼可爱的神态写出来了。 13.文章用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

衬托愚公形象的高大,连天神都被感动;

借助神力搬走大山,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使文章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13.读完这则故事后,有人认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但也有人认为愚公确实很愚,而智叟才是有头脑的人。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呢?请你写出你的真实想法。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14.流行歌曲《愚公移山》中这样唱道:“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无路难呀开路更人,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请谈谈你对愚公“开路”精神的理解。

14.写几句关于战胜困难的格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