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安徽省淮南市2015届高三一模地理试卷

安徽省淮南市2015届高三一模地理试卷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安徽省淮南市2015届高三一模文综地理试卷

读下列中国分地区城镇化率示意图,回答23~24题。 60 城 镇 50 化 率40 30 20 10 0 1986年 1991年 1996年 2000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3.图例 分别代表的是

A.东部、全国、中部、西部 B.中部、全国、东部、西部 C.西部、中部、全国、东部 D.全国、东部、中部、西部 24.该图直接反映的我国城镇化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

A.城镇化发展较平衡,东中西部区域差异扩大趋势明显

B.城镇化发展较平衡,东中西部区域差异扩大趋势不明显 C.城镇化发展不平衡,东中西部区域差异扩大趋势明显 D.城镇化发展不平衡,东中西部区域差异扩大趋势不明显

25.为了解决城市内涝频繁问题,我国打造海绵型城市(海绵型城市,是让城市像海绵一样,下大雨的时候吸水,干旱的时候把吸收的水再“吐”出来)。下图中城市绿地建设,符合海绵型城市要求的是 % 图例 道路 绿地

A B C D

2014年12月,蒙(自)河(口)铁路正式开通运营。下图为蒙河铁路及铁路线上的马英河大桥。回答26~27题。

26.影响蒙河铁路建设的障碍条件主要是

A.气候条件 B.地形条件 C.水文条件 D.资金条件

27.蒙河铁路有些路段采用图中的高架桥的方式,目的主要是 A.保护生态 B.节约耕地 C.减小起伏 D.降低造价

利马是世界著名的“旱城”。但一年之中,约有半年是大雾弥漫季节。浓雾移动时,如霏霏细雨,当地人称这种浓雾为毛毛雨。结合利马及周边区域图,完成28~29题。 28.利马多大雾天气,主要原因是 A.受沿岸暖流影响,空气湿度大

B.地处低纬地区,空气对流强烈,水汽上升冷凝

C.地处低纬地区,又受沿岸寒流影响,下层空气易冷凝

D.位于沙漠地区和盛行西风的迎风坡,空气中尘粒多,水汽易凝结

29.与甲、乙、丁处所在气候区比较,丙处所在气候区的昼夜温差较大,主要是因为丙处 A.白天大气的吸收作用强,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弱 B.白天大气的反射作用弱,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弱 C.裸地面积广,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强 D.蒸发量大,云量多,大气保温作用强

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30~31题。

30.下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 B.②是形成喀什特地貌的主要原因 C.③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 D.④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 31.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 ) A.⑧ B.⑦ C.⑥ D.⑤

读二十四节气分布图(图甲),回答32~33题。

32.在下列各组节气中,我国各地昼长时间最接近的是

A.清明、寒露 B.立冬、白露 C.小雪、霜降 D.雨水、小暑

33.图乙是北半球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变化示意图,图中各点日期所处的节气正确的是 A.①--大雪 B.②--立春 C.③--秋分 D.④--芒种

3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材料一 黄土高原年降水等值线图

地区界线 图例 呼和浩特 200 年等降水量线(mm)

河流 城市

200 银川 400 太原 300

500

延安 600 600 兰州

700

西安

材料二 延安燕儿沟流域土壤侵蚀与降雨量动态图

侵蚀模数指表层土壤在自然营力(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和人为活动等的综合作用下,单位面积和单位时间内被剥蚀并发生位移的土壤侵蚀量。其单位为t/(km2·a)。

5000 600

4500 500

侵蚀3500 模3000 数2500 4000 2000 1500 降400 水量侵蚀模数(t/km2.a) 300 降水量(mm) 200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描述黄土高原地区的降水时空分布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导致图示侵蚀模数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16分)

35.我省固镇县以当地种植的红薯,用传统工艺加工粉丝已有200年的历史。2007年成立了“固镇县金香丝粉丝专业合作社”,申报了“金香丝”商标。其生产的“金香丝”粉丝保持原汁原味的山芋芳香,是原生态绿色食品,在第十一届上海农展会上显露风采,深受上海市民喜爱。其生产工艺现已成为蚌埠市中华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读下图,回答:(30分)

(1)归纳固镇县发展粉丝生产的优势社会经济条件。(12分) (2)分析粉丝生产对固镇农业生产的影响。(10分) (3)固镇粉丝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8分)

淮南市2015届高三一模文综地理试卷参考答案 选择题 23 D 24 C 25 A 26 B 27 C 28 C 29 B 30 A 31 D 32 A 33 D

34.(26分)

(1)空间分布不均;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山地降水多。(6分)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集中在夏秋季(6~9月)等。(4分)

(2):原因:自然原因:04年以前,降水量减少。

人为原因:工程建设,如坡面防蚀工程;生物措施,如植树造林;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结构调整,如退耕还林等。(8分)

影响:缓解水土流失;恢复提高土壤肥力;改善植被;降低河流含沙量;减轻水旱灾害等(8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