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内语言组公开课 教师:林娟
时间:2011-4-14
活动名称:小班语言活动《蛇偷吃了我的蛋》(故事)
设计意图:在小班教学活动中,幼儿总是喜欢不厌其烦的重复听同一个故事,每次,他们都像从
未听过一样觉得很新鲜、很好玩。乐意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让幼儿越来越熟悉故事,越熟悉他们就越喜欢。他们在不断的重复过程中发现新的东西,因此重复对幼儿来说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每一次都能让幼儿获得越来越丰富的想象内容和情感的体验。
《蛇偷吃了我的蛋》是《幼儿园早期阅读课程——幸福的种子》中的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每当我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们班的孩子总是乐意一遍一遍的跟着我一起说,乐在其中,每说到一句重复的对话,他们都像有新的发现一样,笑个不停。因此,我将这个故事创编一节小班的语言活动,让孩子能够更好的体会故事中的趣味对话。这个故事中通过鸡妈妈、鸭妈妈、鹅妈妈、乌龟妈妈相互的“报信丟蛋——数蛋——发现没丢——找另一位妈妈报信”的情节,反复例出了三段有趣的对话。这样的重复对话正适合锻炼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话的形式帮助幼儿进行了趣味性的练习。在教学活动中,我设计先讲述第一段故事,让幼儿先学习故事中重复的对话,这样在接下来的两段故事里,孩子可以自己参与到故事的讲述中,使孩子更熟悉故事,为下面的尝试仿编鸡妈妈说的话做了铺垫。在仿编部分,我设计幼儿学说鸡妈妈的话,用师幼对话的形式,让幼儿有多说多练的机会。这样的仿编适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可以自己尝试简单的仿编。
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学习故事中重复的角色对话。 3、体验模仿角色对话的乐趣。
活动准备:1、活动前认识几种会生蛋的动物; 2、为故事配自制多媒体课件;
3、图片:会生蛋的小动物及相应的蛋; 4、背景音乐《母鸭带小鸭》。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观看课件引起幼儿兴趣。
(出示课件:鸡妈妈、鸭妈妈、鹅妈妈孵蛋的课件。)
师:它们是谁?它们在干什么呢?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们一起听听。 二、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故事中有趣的对话。 1、欣赏故事第一段,学习故事中的人物对话。
(1)教师讲述第一幅图故事内容,提问:
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故事里有谁? (2)学习故事中的有趣的对话。 提问:
鸡妈妈看到了什么?它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鸭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学习句式:①“**妈妈,**妈妈,蛇偷吃了你的蛋”
②“它的肚子鼓得像一个*蛋那么大。”
③“一、二、三、四、五,一个也不少!”
(3)引导幼儿猜想故事情节,提问:
鸭妈妈的蛋一个也不少,这时鸭妈妈想到谁了?它是怎么说的?
2、教师出示第二、三幅图,幼儿练习对话。 3、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故事结局,欣赏故事结尾。
师:鸭妈妈、鹅妈妈、乌龟妈妈的蛋都不少,蛇究竟吃了谁的蛋呢?听一听故事
里是怎么说的。
提问:(1)蛇偷吃了谁的蛋?
(2)大家救出鸡宝宝了吗?怎么救的? 三、再次欣赏故事,认识会生蛋的动物。
第二遍欣赏故事,提问:
除了故事中的小动物,还有哪些动物会生蛋呢? 四、结束活动。
播放背景音乐《母鸭带小鸭》,师幼一起随音乐节奏做小鸭走路动作。 师:“一、二、三、四、五……我的鸭宝宝们一个也不少哦,跟着鸭妈妈一起出去玩吧。”
活动反思:
一、充分的准备让孩子更有兴趣。
在看到《蛇偷吃了我的蛋》这个故事后,我反复阅读这个故事,也请教了一些老师,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在研读故事的时候,陈老师提示我故事中的情节一定要是积极的,这样才符合时代背景和对孩子的教育要求,所以我将故事中的一段:“大家找到那条蛇,把它又扯又扭,挤出了那颗蛋。”进行了修改。1、在孩子的世界,不要刻意的去刻画好人与坏人,所有的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好与不好都要孩子自己多方面的判断。就像喜洋洋中的灰太狼一样,虽然灰太狼喜欢吃小羊,但是它很聪明,很会想办法,也很会照顾自己的孩子,有很多孩子喜欢灰太狼,我们不能说这样的就是不好的,因为这是它们的生物链,是它们的本能。故事中的蛇也是如此,它吃蛋只是为了填饱肚子,并不能说它是坏的。2、故事是让孩子学习知识、懂道理的一个途径,在故事中如果出现扭、扯等武力,也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影响,它们会觉得故事里可以的,“我”也可以这样做。综合这两点,我将故事改成:“鸡妈妈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它用羽毛挠了挠蛇的鼻子,只听‘阿嚏’一声,鸡蛋从蛇嘴里咕噜咕噜滚了出来。”这样的改变,可以避免故事中的暴力场面,引导孩子使用动脑筋的积极手段去解决问题。
除此之外,我还运用了课件、图示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孩子理解故事、记忆故事中的有趣对话,让孩子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二、分段学习对话使孩子愿意参与。
以往的故事教学都是先说出完整的故事,让幼儿先完整的理解故事内容,再学习对话。而我选择的这个故事中,鸡妈妈、鸭妈妈、鹅妈妈的对话都是一样的,所以我设计了先让孩子听故事的开头和鸡妈妈、鸭妈妈对话的那一段,然后直接学习对话。这样孩子学会说对话,就为之后的故事做了铺垫。在讲述故事的第二、第三段时孩子可以跟着老师一起说故事,也可以用对话的形式和老师进行角色对话。不仅帮助孩子更有效的学习故事中的有趣对话,也提高了孩子学习的兴趣。
附故事: 《蛇偷吃了我的蛋》
有一天,鸡妈妈在草堆上孵蛋,过了很久,它觉得腰酸背疼,就站起来到河边去散步。
突然,“咻——”的一声,一条蛇爬了过来,它的肚子鼓得像一个蛋那么大。它伸出舌头,舔了舔嘴巴,然后卷起身子,在河边睡着了。
“不得了了!”鸡妈妈叫了起来,连忙跑去找鸭妈妈。“鸭妈妈,鸭妈妈,蛇偷吃了你的蛋。”“你怎么知道?”鸭妈妈问。“它的肚子鼓得像一个鸭蛋那么大。”鸭妈妈赶紧游回家去数蛋。“一、二、三、四、五,一个也不少。”“哎呀!会不会是……。”鸭妈妈叫了起来,连忙跑去找鹅妈妈。
“鹅妈妈,鹅妈妈,蛇偷吃了你的蛋。” 鹅妈妈问:“你怎么知道?”鸭妈妈回答说:“它的肚子鼓得像一个鹅蛋那么大。”于是,鹅妈妈赶紧游回家数蛋。“一、二、三、四、五,一个也不少。”“啊,我知道了。”鹅妈妈叫了起来,连忙跑去找乌龟妈妈。“乌龟妈妈,乌龟妈妈,蛇偷吃了你的蛋。”“你怎么知道?”“它的肚子鼓得像一个乌龟蛋那么大。”鹅妈妈说。乌龟妈妈赶紧爬回家去数蛋。“一、二、三、四、五,一个也不少。”乌龟妈、鹅妈妈、鸭妈妈的蛋都不少,蛇究竟偷吃了谁的蛋呢?
乌龟妈妈、鹅妈妈、鸭妈妈一齐说:“鸡妈妈,蛇是不是偷吃了你的蛋?”鸡妈妈赶紧跑回家数蛋。“一、二、三、四,糟了,蛇偷吃了我的蛋。”大家跑到河边,看到那条蛇睡的正香,鸡妈妈灵机一动,想到一个好办法,用自己的羽毛挠了挠蛇的鼻子,只听“阿嚏……”鸡妈妈的蛋从蛇嘴里滚了出来,就在这时,一只小鸡从蛋壳里探出了小脑袋。“啊,我的好孩子!”鸡妈妈抱起小鸡,亲了又亲。
这时,“咻——”的一声,那只蛇躲进了河边的草丛,他的肚子鼓得像一个蛋那么大。你猜,这次他偷吃了谁的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