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分析化学习题

分析化学习题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第一章 绪论

一、填空题

1.分析化学是研究( ) 与( )及( )的一门学科。

2.定性分析的任务是确定( )组成。

3.结构分析是确定( )。

4.化学分析是以( )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5.定量化学分析主要有( )和( )。

6.仪器分析的特点主要有( )、( )、( )、( )、( )和( )。

7.光学分析是基于( )的一类方法。主要包括( )分析法和( )分析法两大类。

8.仪器分析今后发展的趋势是( )或( )。

二、判断题

1.化学分析法与仪器分析法是相互不可替代而互为补充的。 ( )

2.根据有机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可获得某类有机物存在与否的信息。 ( )

3.系统分析法是按照一定的分析程序,将离子逐步分离,然后再分别检出各种离子的分析

方法。 ( )

4.有机定性分析的衍生物制备,是从可能存在的几种化合物中最后确定试样是某一种化合

物的确证试验。 ( )

5.所有的化学反应都可用于分析反应而进行分离或检出。 ( )

三、选择题

1.试样用量为 0.1~10mg 的分析方法称为( )。

A.常量分析 B. 半微量分析 C.微量分析 D.超微量分析 E.痕量分析

2.定性分析反应的条件与( )无关。

A.溶液的酸度 B.试液的准确称量 C.反应物浓度 D.溶液的温度 E.溶剂

3.分析反应的外部特征与( )无关。

A.溶液颜色的改变 B.溶液的温度 C.沉淀的生成或溶解 D.气体的放出

4.提高分析反应选择性最常用的方法与( )无关。

A.控制溶液的酸度

B.加入配合剂与干扰离子形成稳定的配合物

C.升高溶液的温度,提高反应的特效性

D.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改变干扰离子的价态以消除干扰

E.分离干扰离子的干扰

5.通常仪器分析的相对误差为( )

A.0.5~2% B.0.02%左右 C.10~20% D.3~5% E.<0.5%6.A.>100mg B.<10mg C.10mg D.100mg (1) 根据取样量,选用常量分析法的是( )。

(2)根据取样量,选用微量分析法的是( )。

7.提高分析反应选择性最常用的方法有( )

A.加入催化剂 B.控制溶液的 pH 值 C.增加反应物的浓度

E.80mg

D.分离或掩蔽干扰离子 E.提高溶液的温度

8.在定性分析法中所用检定反应的灵敏度不得大于( )

A.5ug B.50ug C.100ppm D.1000ppm E10000ppm.

四、词语解释

1.检出限度

2.最低浓度

3 3.反应灵敏度

4.反应选择性

5.特效反应

6.选择性反应

7.空白试验

8.对照试验

五、简答题

1.要获得正确的分析结果,为什么应首先创造有利于反应产物生成的反应条件?

2.空白试验和对照试验在分析实验中有何意义?

3.分析反应进行的主要条件有哪些?

4.如何表示鉴定反应的灵敏度?通常表示灵敏度的两个量之间有何关系?

5.分析反应应具备哪些外部特征?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化学组成),(结构分析),(有关理论)

2. (物质的化学组成)

3. (化学结构)

4. (化学反应)

5. (重量分析),(滴定分析)

6. (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分析速度快),(应用范围广),(误差较大),(设备昂贵)

7. (物质与辐射之间的关系),(一般光学),(光谱)

8. (一机)

第二章 误差与数据处理

一、选择题

1.某人用回滴法求样品含量的数据,在计算器上求得:

(15.35-13.35)×0.1000×0.1238

×100%=12.15513%

0.2037

按有效数字规则处理其结果应为( )。

A.12.2% B.12.15% C.12.16% D.12.1% E.12.155%

2.可用如下哪种试验方法减小分析测定中的偶然误差。( )

A.对照试验 B.空白试验 C.多次平行试验 D.回收试验 E.校准仪器

3.滴定分析法要求相对误差为±0.1%,若称取试样的绝对误差为 0.0002g,则一般至少称

取试样( )。

A.0.1g B.0.2g C.0.3g D.0.4g E.2.0g

4.某人根据置信度为 95%对某项分析结果计算后,报告结果如下,其中合理的是( )

A.(25.48±0.1)%B.(25.48±0.13)%C. (25.48±0.135)%D. (25.48±0.1348)%

E.(25.48±0.13484)%

5.溶液中含有 0.095mol/L的 OH - ,其 pH 值为:( )

A.12.98 B.12.978 C.13.0 D.12.9777 E.12.9

6.下列有关置信度区间的定义中,正确的定义是( )

A.以真值为中心的某一区间包括测定结果的平均值的几率;

B.在一定置信度时,以测量值的平均值为中心包括真值在内的可信范围;

4 C.总体平均值与测定结果的平均值相等的几率;

D.真值落在某一可靠区间的几率;

E.在一定置信度时,以真值为中心的可信范围。

7.有两组分析数据,要比较它们的精密度有无显著性差异,则应当用( )。

A.t 检验 B.方差检验 C.F 检验 D.Grabbs 检验 E.相关系数检验

8.将 0.0098gBaSO4 换算成 Ba,计算时应选用下列换算因子中的哪一个?( )

A.0.5884 B.0.59 C.0.588 D.0.6 E.0.5

9.对某试样进行多次平行测定,得 CaO 平均含量为 30.6%,而真实含量为 30.3%,则 30.36

%-30.3%=0.3%为( )

A. 相对误差 B.相对平均偏差 C.绝对误差 D.平均偏差 E.绝对偏差

10.从精密度好就可断定分析结果可靠的前提是( )

A.偶然误差小 B.系统误差小 C.平均偏差小 D.标准偏差小 E.相对平均偏差小

11.用 NaOH测定 HAc含量,使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对结果造成的误差是( )

A.系统误差 B.偶然误差 C.负误差 D.操作误差 E.过失误差

12.有关偶然误差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其大小误差出现的概率均等

B.它是由一些不确定的偶然因素造成的

C.它在操作中无法避免

D.它具有单向性

E.它具有随机性

13.分析测定中系统误差的特点是(A.由一些确定原因引起;

B.重复测定会重复出现;

C.增加测定次数可减小系统误差;

D.系统误差无法消除;

E.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等。

二、词语解释

1.准确度

2.精密度

3.置信度

4.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5.差别检验

6.相关系数

7.恒定误差

8.比例误差

9.空白试验

10.对照试验

三、简答题

1.简述系统误差的起因、特点及消除方法。

2.简述偶然误差的起因、特点及减小偶然误差的方法。

3.定量分析得到一组数据后,如何决定实验数据的取舍?

4.记录实验数据时,应遵循什么原则?

5.分析结果的表示有哪些方法?

6.用分析天平称二个样品重量,一个是 0.0021 克,另一个是 0.5432 克,两次称量的误差都

5 是 0.0001 克,试说明相对误差的意义及其优越性。

7.试指出 t 检验和 F 检验的应用条件和解决的问题。

8.试述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区别与联系。

9.试述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10.简述有效数字的计算规则。

四、计算题

1.某学生在进行血液中铬含量与疾病之间的关系的观察试验时,对有病史组的血清试样和

对照组的试样进行了铬含量的测定,得到以下的数据。试确定两组之间是否有显著性差异(以

ppb 为单位)?

对照组: 15, 23, 12, 18, 9, 28, 11, 10

疾病组: 25, 20, 35, 32, 15, 40, 16, 10, 22, 18

2.现有一种新的比色法测定血清中葡萄糖的含量,并以 FoLin-Wu标准方法为对照,试判

断两种方法的差异是否显著。下面是两种方法对同一试样分析的结果。(单位:mg/mL)

新方法:127,125,123,130,131,126,129

标准方法:130,128,131,129,127,125

第三章 重量分析法

一、判断题

1.若想获得大颗粒的晶形沉淀,应设法降低生成沉淀物的浓度,适当增大沉淀的溶解度。

( )

2.晶形沉淀的条件是在缓慢搅拌下,加入沉淀剂于热而浓的待测组分溶液中,沉淀完毕需

陈化。 ( )

3.为了获得纯净的沉淀,将沉淀分离后需进行洗涤,洗涤次数越多,洗涤液用量越多,

量越准确。 ( )

4.根据溶度积理论,难溶化合物的 Ksp 既然等于一个常数,所以加入沉淀剂愈多,沉淀愈

完全。 ( )

5.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是共沉淀和后沉淀。 ( )

6.氯化银在 0.001mol/LHCl 中比在水中难溶解,所以在 1mol/LHCl 中比在水中的溶解度更

小。 ( )

7.难溶化合物溶解度的大小可由溶度积常数 Ksp 大小来判断,一般说来Ksp 愈小,溶解度愈

大。 ( )

8.吸附共沉淀的吸附过程是一放热过程,所以溶液温度升高,杂质吸附量减少。 ( )

9.后沉淀引入杂质的量,随沉淀在母液中放置时间的增长而增多,而共沉淀有时则有所减

少。 ( )

10.共沉淀现象对测定结果一般均会引起正误差。 ( )

11.沉淀重量法计算中的换算因数是一个小于 1 的常数。 ( )

二、计算题

1.计算 CaC2O4 在 pH=3.00HCl 溶液中的溶解度。(Ksp, CaC2O4=2.0×10 -9 , Ka1=5.9×10 -7 ,

Ka2=5.6×10 -11 )

2.取未经干燥的盐酸黄连素样品 0.2058g,以苦味酸为沉淀剂,按下式生成苦味酸黄连素沉

淀 0.2768g。已知换算因数为 0.6587。

C20H18O4N·Cl+ C6H3O7N3→C20H17O4N ·C6H3O7N3↓+HCl

①计算试样中黄连素的含量。②若已知黄连素干燥失重为 9.2%,则干燥品黄连素试样中

黄连素含量。

6 3.计算下列各组的换算因数

(1) (2) (3) (4)

待测组分: MgO Al S C20H24O2N2·2HCl(二盐酸奎宁)

称量形式: Mg2P2O7 Al2O3 BaSO4 C20H24O2N2(奎宁)

4.称取芒硝试样 0.2015g,溶解后将 SO4 2- 离子沉淀成 BaSO4,灼烧后重量为 0.3130g,试计

算试样中Na2SO4 的百分含量。

第四章 滴定分析概论

一、填空题

1.根据化学反应的不同,滴定分析可分为( )、( ) 、( )、( )等四种。滴定方

式有( )、( )、( )、( )等四种。

2.化学计量点是( );滴定终点是( );滴定误差是( )。

3.标准溶液是( )。配制标准溶液的方法一般有( )、( )两种,标定标准溶液的

方法有( )、( );能用于直接配制标准溶液的物质称为( )。

4.物质 B 物质的量 nB(单位为 mol)与物质 B 的质量 mB(单位为 g)的关系

式为( );

物质 B 的质量 mB 与滴定剂 T浓度 CT(单位为 mol/L)的关系式为( )。

二、选择题

1.下列优级纯试剂可作为基准物质直接配制标准溶液的是( )

A.氢氧化钠 B.浓硫酸 C.硝酸银 D.高锰酸钾 E.重铬酸钾

2.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

A. 使用锥形瓶时,应用右手前三指拿住瓶颈,以腕力摇动锥形瓶

B. 天平称量读数对小于1g称量应读到小数点后第四位

C. 滴定管读数应读取弯月面下缘最低点,并使视线与读点在一个水平面上

D. 滴定管读数前要检查管壁是否挂液珠、管尖是否有气泡

E. 滴定剂用量 20ml 以上,滴定管读数应准至 0.001ml

3.若以反应物的化学式为基本单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单位为 mol)之比应等于它们相应的摩尔质量之比

B. 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应相等

C. 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应成简单的整数比

D. 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为 mol/ml)应相等

E. 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等于各反应物相应的摩尔质量之比

4.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管移溶液到接收器时,管尖端应靠着容器内壁,容器稍倾斜,移液管应保持垂直

B.为了操作方便,最好滴完一管再装操作溶液

C.固体物质可以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定容

D.读取滴定管读数时,用手拿着盛装溶液的滴定管部分

E.为了方便读数,滴定管应架在滴定架上读数,视线与读点可不在一水平面上

5.A.优级纯试剂邻苯二甲酸氢钾 B. 优级纯试剂 NaCl

C. 优级纯试剂 ZnO D. 优级纯试剂K2Cr2O7

B. 优级纯试剂H2C2O4·2H2O

① 可作标定NaOH 水溶液的基准物( )

② 可作标定 AgNO3 水溶液的基准物( )

③ 可作标定 EDTA水溶液的基准物( )

7 ④ 可作标定Na2S2O3 水溶液的基准物(⑤ 可作标定HclO4-Hac水溶液的基准物(三、词语解释

1.滴定和标定

2.反滴定法

3.置换滴定法

四、简答题

1.何谓滴定分析法?

2.作为基准物应具备哪些条件?

3.试述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

4.简述物质的量及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及其关系。

5.简述滴定度的定义及与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关系

6.下列优级纯试剂配制标准溶液,哪些可以用直接法配制?哪些只能用间接法配制?

H2SO4、NaOH、Na2CO3、H2C2O4·2H2O、Ag、AgNO3、NaCl、ZnO、Na2H2Y·2H2O、

Na2S2O3·5H2O、KMnO4、K2Cr2O7、As2O3

五、计算题

1. 计算下列标准溶液的浓度,以 g/ml 表示。

(1) 用 1.0000g优级纯硼砂配制成的 500ml 四硼酸钠溶液

(2) 用 0.5000g高纯银配制的 500ml AgNO3 溶液

2. 今有 ZnO 及 Mg SO4 的混合试样,(1)称取混合试样 1.000g,溶解后用 BaCl2 溶液沉淀,

经过滤、洗涤、灼烧后得沉淀重 1.0000g;(2)另称 1.0000g混合试样溶解后稀释至 250.0ml,

取 50.00ml 用 EDTA标准溶液滴定 ZnO、Mg SO4,终点时耗去 0.1000mol/L的

EDTA溶液

20.00ml,计算混合试样中 ZnO 及 Mg SO4 的百分含量。

3. 有一 Na3PO4 试样,其中含有Na2HPO4,称取 1.0000g,用酚酞作指示剂,用 0.3000mol/L

的 HCl 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用去 18.02ml,再加入甲基红指示剂,继续用 0.3000mol/L

的 HCl 溶液滴定至终点时,又用去 19.50ml,求试样中 Na3PO4 及 Na2HPO4 的百分含量(M

Na3PO4=163.9g/mol,M Na2HPO4=142.0g/mol)。

第五章 酸碱滴定法

一、判断题

1. 在相同浓度的两种一元酸溶液中,它们的 H + 是相同的。 ( )

2. 用相同浓度的 NaOH标准溶液去中和等物质量的醋酸和盐酸,则消耗 NaOH 溶液体积

多的是盐酸。 ( )

3. 对于多元酸,应首先看相邻两级 Ka 的比值是否大于 10 4 ,如果大于,则能够准确地分

布滴定。 ( )

4. 弱酸在水溶液中的[H + ]可表示为 10 -(14-pH) 。 ( )

5. HCN 由于其酸性极弱,所以在水溶液中可以完全离解。 ( )

6. 在酸碱平衡体系中,某组分的分布系数除与该酸、碱的性质有关外,还与溶液的 pH 值

有关,而与酸、碱的总浓度无关。 ( )

二、选择题

1.某一元弱酸 HA的 K=1.0×10,则其 0.1mol/L水溶液的 pH 值为( )

A. 2.0 B.3.0 C.4.0 D.5.0 E.9.0

2.下列溶液中,[H + ]最大的是( )

8 A.0.02mol/LH2SO4 B.1mol/LHAC

C.0.04mol/LHCl D.1mol/LNH4NO3 E.0.02mol/LHCOOH

3.人体血液的 pH 值总是在7.35~7.45 之间这是由于( )

A.人体内含有大量的水分 B.血液中有一定量的 Na + 存在

C.血液中含有一定的 O2 D.新陈代谢出的酸碱物质是以等物质的量溶解在血液中

E. 血液中的 HCO3 — 和 H2CO3 起缓冲作用

4.下列关于指示剂的定义正确的是( )

A. 指示剂为有色物质

B. 指示剂为弱酸或弱碱

C. 指示剂为弱酸或弱碱,且其酸式或碱式结构具有不同颜色

D. 指示剂在不同溶液中可呈现不同颜色

E. 指示剂是有机染料,它可与酸碱结合成有色物质而指示终点

5.下列各滴定对中,其滴定突跃范围最大的是( )

A.0.10mol/LNaOH 溶液滴定 0.10mol/LHCl 溶液

B. 0.10mol/LNaOH溶液滴定0.001mol/LHCl 溶液

C. 0.10mol/LNaOH溶液滴定0.10mol/LHAc

D. 0.10mol/LNaOH 溶液滴定 0.10mol/LHCOOH 溶液

E. 1.00mol/LNaOH 溶液滴定 1.00mol/LHCl 溶液

6.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碳酸盐混合物时,设 V1 为酚酞变色时所用HCl 的体积,V2 为甲基

橙变色时所增加的HCl 的体积,当 2 V2=V1 时,试样的组成为( )

A.NaHCO3+Na2CO3 B.NaOH+NaHCO3 C. NaHCO3 D. .NaOH +Na2CO3

E. Na2CO3

7.A.甲酸(Ka=1.77×10 -4 )

B.硼酸(Ka1=7.3×10 -10 ,Ka2=1.8×10 -13 ,Ka3=1.6×10 -14 )

C.琥珀酸(Ka1=6.4×10 -5 ,Ka2=2.7×10 -6 )

D.顺丁二烯酸(Ka1=1.42×10 -2 ,Ka2=5.5×10 -7 )

E.苯二甲酸(Ka1=1.3×10 -5 ,Ka2=3.9×10 -6 )

① 用 0.1mol/LNaOH 标准溶液直接滴定并产生两个滴定突跃的是( )

② 不能用 0.1mol/LNaOH 标准溶液直接滴定的是( )

8. A.百里酚蓝(1.2~2.8) B.甲级黄(2.9~4.0)

C.甲基红(4.4~6.2) D.酚酞(8.0~10.0)

E. 荧光黄(7~10)

① 0.1mol/LHCl 标准溶液滴 0.1mol/LNH3·H2O 溶液宜选用( )

② 用 0.1mol/LNaOH 标准溶液滴定 0.1mol/LHAc溶液宜选用( )

9. A.V1>0,V2=0 B. V1=0,V2>0 C. V1=V2 D. V1>V2>0 E. V1①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混合碱时,至酚酞终点所消耗的体积为 V1ml,继续滴定至

甲基橙指示终点时又消耗 V2ml,则溶液中仅含有 Na2CO3 时( )

② 上过程,若溶液中含有 NaOH+Na2CO3 时( )

三、计算题

1.计算用 0.1000mol/LNaOH 溶液滴定 0.1000mol/L 甲酸溶液,求化学计量点时的 pH 值,

并说明应选用何种指示剂?(Ka=1.8×10 -4 )

2.称取 0.2500g不纯的 CaCO3 试样,溶解于 25.00ml HCl 溶液(0.2480mol/L)中,过量

的酸用 6.80mlNaOH 溶液(0.2450mol/L回滴),求试样中 CaCO3 的百分含量?

3.用硼砂(Na2B4O7·10H2O)标定 HCl 溶液的浓度。称取硼砂 0.5722g,溶于水后加入甲基

9 橙指示剂,以 HCl 溶液滴定,消耗 HCl 25.30ml,计算 HCl 溶液的浓度,如欲改变其浓

度为 0.1000mol/L,问需将此酸 1000ml 稀释到多少 ml?(M Na2B4O7·10H2O=381.37)

4.某一含有Na2CO3、NaHCO3 及杂质的样品0.6020g,用 0.2120mol/LHCl 滴定,用酚酞

指示剂,变色时用去 HCl 溶液 20.50ml,继续滴定至甲基橙变色,用去 25.88ml,求样品

中各成分的百分含量(M Na2CO3=105.99,M NaHCO3=84.01)。

5.药物保泰松的含量测定,精密称取本品 0.5200g,加中性丙酮(对酚酞中性)20ml 溶解

后,加新沸的冷水 6ml,酚酞数滴,用 0.1010mol/LNaOH 标准溶液滴定至粉红色,

用去

NaOH 标准溶液 16.00ml ,计算其百分含量(每 1ml 0.1mol/LNaOH 相当于

30.84mgC19H20O2N2)

第七章 配位滴定法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αY(H)值的正确说法是( )

A. αY(H)随 pH 减小而增大

B. logαY(H)值随[OH]增大而增大

C. 在高 pH 值时,logαY(H)值约等于 0

D. 在低 pH 值时,logαY(H)值约等于 1

E. 当=1 时,无酸效应

2.用确定浓度的 EDTA滴定某金属离子M 时,得到的突跃范围较大,这说明滴定时( )

A.反应的平衡常数较大

B.反应时溶液的酸度很高

C.反应时未加任何缓冲溶液

D.金属离子 M 的浓度较大

E.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较宽

3.在 EDTA 配位滴定中,常用的金属指示剂有铬黑 T、PAN 二甲酚橙等,下列有关指示

剂陈述正确的是( )

A. 铬黑 T对 Ca 2+ 非常灵敏,在 Fe 3+ 、Al 3+ 、Ca 2+ 、Mg 2+ 混合物中滴定 Ca 2+ 时,常用其作

指示剂

B. PAN 指示剂常用以 Cu 2+ 溶液滴定 EDTA溶液

C. 二甲酚橙可在 pH<6 的溶液中用作滴定稀土元素的指示剂

D. 磺基水杨酸可作为 EDTA滴定 Fe 3+ 时的指示剂

E. PAN 指示剂适用的 pH 范围很窄

二、计算题

1.PH=5.5 时,用 0.020mol/LEDTA滴定 0.02mol/L Mg 2+ 和 0.020mol/LZn 2+ 溶液中的 Zn 2 ,

Mg 2+ 是否干扰滴定?计量点时锌离子浓度为多少?(KMgY=10 8.70 ,KZnY=10 16.5 )

2.移取 Bi 3+ 、Pb 2+ 混合溶液 50.00ml 共二份,其中一份以 0.01000mol/L EDTA滴定至终点

时,用去25.00ml;于另一份溶液中加入铅汞齐,待Bi 3+ 置换完全后,(2 Bi 3+ +3 Pb=3 Pb 2+ +2

Bi),再用 0.01000 mol/L EDTA溶液滴定至计量点,消耗 30.00ml,计算溶液中 Bi 3+ 、Pb 2+

的摩尔浓度。

3.测定某一软膏样品含汞量,取样品 1.3000g,用氯仿溶解,再用稀 HNO3 振荡萃取。萃

取物用 21.74ml0.04000 mol/L KSCN 滴定,用 Fe 3+ 作指示剂,求样品中 HgO 含量。(MHgO

=216.59g/mol)

4.收集 24 小时尿样稀释至 2.00L。取 50.00ml 该溶液在 pH=10.0 条件下用 0.04481mol/L

EDTA 溶液滴定,用去 22.19ml。另取 50.00ml 该溶液,使其中的钙形成草酸钙沉淀,过

10 滤、洗涤,沉淀溶于酸中,再加入 25.00ml EDTA溶液,控制溶液的 pH=10.0,过量 EDTA

用 0.05053mol/LMgCl2 返滴定,消耗 8.31ml。计算原样品中含 Ca 2+ 、Mg 2+ 的量

5.移取井水试样 100.0ml,调节溶液的 pH=10.0,以 0.0100mol/L EDTA溶液滴定至计量

点,消耗 25.00ml。计算水样以 ppm表示的 CaCO3 的硬度。(M CaCO3=100.0 g/mol)

第八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一、选择题

1.用相关电对的电极电位可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一些情况,但用它不能判断:( )

A. 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B. 氧化还原反应的次序

C. 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 D. 氧化还原反应的程序

E. 氧化还原滴定突跃的大小

2.已知: E o F2/F - =2.87 伏, E o Cl2/Cl - =1.36 伏, E o Br2/Br - =1.07 伏, E o I2/I - =0.535 伏, E o Fe3+/ Fe2+ =0.77

伏。则下述说明正确者为( )

A. 在卤族元素离子中,除 I - 外均不能被 Fe 3+ 氧化

B. 卤离子中,Br - 、I - 均能被 Fe 3+ 氧化

C. 卤离子中,除 F - 外均能被 Fe 3+ 氧化

D. F2 能氧化 Fe 3+

E. Cl2 能氧化 Fe 3+

3.已知:下列电对是可逆氧化还原电对者:( )

A.Cr2O7 2- /Cr 3+ B.MnO4 - /Mn 2+ C.BrO3 - /Br - D.CO2/C2O4 2- E.Ce 4+ /Ce 3+

4.以 Ce(SO4)2 标准溶液滴定 Fe 2+ 时,为增大滴定突跃,以便使二苯胺磺酸钠为一适用的指

示剂,(原滴定突跃为 0.86~1.26 伏,E o’ In=0.84 伏),下列措施正确者:( )

A.加入适量 H3PO4 B.加入适量H2SO4 C.加入适量酒石酸

D. 加入适量 HCl E. 加入适量 NH4F

5.碘量法测定 Cu 2+ 时,需向 Cu 2+ 试液中加入过 KI,下列作用与其无关的是( )

A. 降低 E I2/I - 的值,提高 I - 还原性

B. I - 与 I2 生成 I3 — ,降低 I2 的挥发性

C. 减小 CuI↓的离解度

D. 提高 Cu 2+ /Cu + 的值

E. 使 CuI↓不吸附 I2

6.用 85%乙醇提取中药某成分,用碘量法测该成分含量,淀粉作指示,下列操作正确者:

( )

A. 提取液回收乙醇至醇含量为 60%

B. 提取液回收乙醇至醇含量为 50%

C. 提取液回收乙醇至醇含量为 40%

D. 提取液不必回收乙醇

E. 提取液回收乙醇至醇含量为 30%以下

7.以基准Na2C2O4 标定 KMnO4 溶液浓度,下列操作正确者:( )

A. 加热至 100℃并快速滴定

B. 不必加热并慢慢滴定

C. 保持溶液[H + ]≈0.1mol/L

D. 保持溶液[H + ]≈1mol/L

E. 在中性溶液中滴定

三、计算题

11 1.今有胆矾试样 0.5180 克,用碘量法测定,滴定至终点时消耗Na2S2O3 标准溶液 17.58ml,

41.22ml 该 Na2S2O4 溶液相当于 0.2121gK2Cr2O7,求胆矾中 CuSO4·5H2O 的含量(M K2Cr2O7

=294.2,MCuSO4·5H2O=249.7)

2. 取 10 片盐酸黄连素粗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相当于 3 片量的样品,溶解,定量转移

至 250ml 容量瓶中,精密加入 0.01667 mol/L K2Cr2O7 溶液 50ml,加水至刻度,摇匀。过

滤,弃去初滤液,精密移取续滤液 100ml 于 250ml 碘量瓶中,加入过量 KI, 1→2HCl10ml,

密封,暗处放置 10分钟后,用 0.1098 mol/L Na2S2O3 滴定至终点,用去 10.25ml。计算每

片样品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若其标示量为 0.1g/片,《药典》规定其含量应为标示量的

93.0~107.0%,问该产品是否合格?

3.测血液中的 Ca 2+ ,一般是将 Ca 2+ 沉淀为 CaC2O4,用H2SO4 溶解 CaC2O4,游离出的 C2O4 2-

再用 KMnO4 溶液滴定。今将 5.00ml 血样稀至 50.00ml,取此稀释血样 10.00ml,经上述处

理后,用 0.002000 mol/L 的 KMnO4 溶液滴定至终点用去 1.15ml,求 100ml 血

样中 Ca 2+ 的

毫克数。(MCa=40.08)

4.有苯酚样品 0.2401g,用 NaOH 溶液溶解后,定容至250.0ml。取此试液 25.00ml 加入 KBrO3

和 KBr 混合溶液 25.00ml 和过量 KI 及 5mlHCl。析出的 I2 用 0.1084mol/L 的 Na2S2O3 溶液

滴定至终点,用去 30.00ml。另取 25.00mlKBrO3 和 KBr 混合溶液,作空白试验,用去上述

Na2S2O3 溶液 41.60ml。计算苯酚的百分含量(MC6H5OH=94.11)

第九章 沉淀滴定法

一、判断题

1.用 0.1000mol/L NaCl 溶液滴定 40.00ml 0.1000mol/L AgNO3 溶液,计量点时 P Ag 与 P Cl

相等。 ( )

2. 银量法中,在计算紧邻计量点前后的[Ag + ]或[Cl - ]时,无须考虑 AgCl 溶解出来的 Ag +

和 Cl - 的浓度。 ( )

3.在莫尔法中,铬酸钾指示剂的浓度一定要大,否则终点不易观察。 ( )

4.银量法中突跃范围的大小不但与溶液的浓度有关,而且与沉淀的溶解度也有关,沉淀的

溶解度越大,突跃范围也越大。 ( )

5.用佛尔哈德法测定 Cl - 时,一般都是采用直接滴定法。 ( )

6.用佛尔哈德法测定 Br - 和 I - 时,同测定 Cl - 一样,需要采用适当的措施避免沉淀转化发

应的发生。 ( )

7.不论是固体AgNO3,还是配制成的AgNO3 溶液都应放在密闭的棕色瓶中避光保存。( )

8. 在吸附指示剂法中,沉淀对指示剂离子的吸附力应略小于沉淀对被测离子的吸附能力,

以免终点提前到达,但沉淀对指示剂离子的吸附力也不能太小,到达计量点后不能立即显

示终点颜色,致使终点拖后。 ( )

二、计算题

1.称取大青盐(主要成分为NaCl) 0.2000克,溶于水后,以 K2CrO4 作指示剂,用 0.1500 mol/L

的 AgNO3 标准溶液滴定,用去 22.50ml,计算 NaCl 的百分含量(MNaCl=58.44 g/mol)

2.用佛尔哈德法测定血清中 Cl - 含量时,取 2.00ml 血清样品处理后,加3.53ml 0.1100mol/L

的 AgNO3 沉淀 Cl - ,多余的 Ag + 用盛有 0.09521mol/L 的 NaSCN溶液的微量滴定管滴定,

以 Fe 3+ 作指示剂滴定至终点用量为 1.80ml,试计算血清中每毫升 Cl - 的毫克数。

3.纯的 KCl 和 KBr 混合物 0.3074 克,溶于水后,用 0.1007mol/L 的 AgNO3 溶液滴定,用

去 30.98ml,计算试样中 KCl 和 KBr 的百分含量各为多少?(MKBr=119.00 g/mol,MKCl

=74.55 g/mol)

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