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卷第3期 Vol|29 No.3 企业技术开发 TECHN0L0GICAL DEVELOPMENT 0F ENTERPRISE 2010年2月 Feb.2010 人体红外控制LED楼道灯的电路设计 颜建美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摘要:文章介绍了一种人体红外控制LED楼道灯的电路设计,整个系统利用红外线热释电效应,将人体移动所发出的 极微量红外线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对LED楼道灯进行自动开关控制。 关键词:LED;红外线热释电 中图分类号:TM92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0)03—0027—03 The circuit design of LED corridor lights controlled by Human infrared YAN Jian—mei (Changzhou Textile Garment Institut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Changzhou,Jiangsu 213164,Chnia)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a human infrared LED corridor lights control circuit design,the entire system Hses infrared pyroelectric effect of the moving body issued by the negligible amount of infrared light into corresponding electrical signal to the LED co ̄idor lights automatically switch contro1. Keywords:LED;infrared pyroelectric 1概述 目前,我国能源危机日益严峻,而半导体照明可达到 2电路系统结构 人体红外控制LED楼道灯电路系统如图1所示,主 节能目的,LED固态照明被认为是21世纪的照明新节能 要有电源、整流稳压滤波、红外线热释电、SSR和LED灯 光源。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是由于半导体 板等几个部分,电源是220 V的交流电,为避免红外线热 材料中电子与空穴的复合而产生光子,属于冷光发光,较 传统的灯泡有许多的优点,如: 释电控制电路工作电源和LED灯板电源间的相互牵制 和影响,本电路分别独立设计了两组整流稳压滤波电路, ①寿命长、耗电量低:寿命长达10万h,消耗能量较 光效的白炽灯减少90%; V之间; 其中一组为EC1(专供控制电路),另一组为EC2(专供 LED灯板电路)。整个系统利用红外线热释电效应,将人 ②驱动电压低:LED使用低压电源,供电电压在6 24 体移动所发出的极微量红外线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进 行放大处理后,对LED楼道灯进行自动开关控制。 。 ③适用性:尺寸很小,,每个单元LED可以制备成各种 形状的器件,并且适用于易变的环境; ④对环境污染:本身不含汞、铅等有害物质,无红外和 紫外污染,不会在生产和使用中对外界产生污染。 LED不仅可以应用于白光通用照明,在其它很多方 面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各种仪器仪表的指示光源、 装饰照明(景观、家居、休闲、商用装饰)、汽车等各类交通 图1电路系统图 工具照明、交通信号显示、背景显示、电子屏幕、军用照明 及旅游、轻工业产品等。 正如我们所了解到的,我国首都北京率先开始了 LED照明灯的推广和使用,在2008奥运会的会馆“鸟巢” 3原理介绍 整个电路如图2所示。 该电路选用的是功耗极低的BISS0001专用集成电 中,已大量采用LED灯具做为照明光源,在上海的2010 路,这是一款具有较高性能的传感信号处理集成电路,它 配以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和少量外接元器件,构成被动式 世博会建筑中也大量使用了LED灯具。 用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人体红外控制LED楼道灯的设 的热释电红外开关。它能自动快速开启各类控制装置,于安全区域的自动灯光照明和报警系统。BISS0001是由 计。 运算放大器、电压比较器、状态控制器、延迟时间定时器 收稿日期:2009—1l—l3 作者简介:颜建美(1982一),女,江苏常州人,大学本科,助教,研究 方向:电气自动化、计算机管控一体化。 以及封锁时间定时器等构成的数模混合专用集成电路。 红外“热释头”(即传感器)顶部有一块方形的的干涉 滤光片,用以滤除包括太阳光、电灯等其他热源的近红外 企业技术开发 2010年2月 工作电流,则输出端6、 8脚内部的双向晶闸管 由截止变为导通。此时, 220 V电压即从L、N输 入到由C17、VD5~VD8、 C18等组成的电容限流 整流源中,通过C17限 流(将电流限制到LED 所需的工作电流值)、 VD5~VD8整流和C18 滤波后供给负载LED 灯板,LED1~LED108即 被点亮。在IC1的第2 脚输出高电平控制信号 的同时,其内部定时器 也被启动,延时时问由 每I8只LED卑联或l奠, 再6路并联。共使用IO8其LED IC1的第3、4脚问所接 地RC元件决定。等到 延时时间结束时,IC1 图2电路原理图 线辐射光(即波长小于7.5 113和大于145 m的红外杂 光),只让人体所特有的7~14 m波长的红外光谱透过 方形滤光片顺利进入红外线热释电传感器。而且在传感 器的前端还配有一个半球形的菲涅尔透镜,将收集到的 红外线最大限度地聚焦于管子顶部的方形滤光片上,使 的输出端2脚由高电平1变为低电平0,三极管VT截 止,SSR的输人端2、3脚失电,SSR的第6、8脚截止断 开,EC2无输出,LED灯熄灭,灯具又进入待机状态,等待 下一次人体移动信号的到来。跨接在灯板电源EC2输出 端的VD10为TVS瞬变电压抑止二极管,用以拦截可能 出现的瞬时高电压,确保LED安全运行。 接受距离大幅度提高。 由于光控作用,白天RM受环境自然光线照射,电阻 较小,它与R3、RP1所构成的分压电路在1C1的第9脚 4主要元器件选择 只分得很小的电压,即9脚电位比较低。当9脚电位低于 I/5VDD(即小于1 V)时,IC1内部的控制电路被封锁(9 脚电位可通过RP1来设定)。此时,即使在红外探头PIR 该系统中大部分元器件参数已在图中标明,下面仅 对4种元器件的选择加以说明。 作用距离内有人体移动,红外信号也无效,即由PIR的s 端输出加到IC1第14脚的人体红外光电信号被拒绝接 受,于是IC1的输出端2脚便无控制信号输出(呈低电平 “0”状态),三极管9013截止,此时SSR的输入端2、3脚 因无工作电流,其输出端6、8脚也截止,电源EC2因无 ①发光二极管要选用超高亮白光LED,工作电压为 3.0~3.2 V,工作电流为18~20 mA,亮度不小于1 000 med,光发散角不小于120。(更适合照明)。在统一工作 电压(即固定测试电压值,如3 V)情况下,各管电流误差 应尽量控制在±10%之内。用万用表的R×10k挡一测 交流220V输入,故输出为0,LED灯不亮,这就是“封锁” 阶段。 试每只LED的正、反向电阻,尤其是反向电阻应越大越 好,以电表指针不动为准; 晚上,环境光线很暗,RM因失去光照,阻值变得很 大(在l一2 MQ之间),它与R3、RP1所组成的新的分压 ②光敏电阻RM的亮阻值为2~20kl ̄,暗电阻为1~ 3 Mn(可在较明亮环境下,用不透光的笔套罩住RM,用 万用表电阻挡所测出的电阻值即为暗电阻,去掉笔套后 关系使IC1第0脚获得较高电位(大于1/5 VDD,即大于 测出的电阻值即为亮阻值); 1 V)时,封锁状态即转变为允许触发状态。若此时在PIR 作用范围内再有人体移动信号被接受,则PER的s端所 输出的极微弱的红外光电信号就会从IC1第14脚输入, 通过IC1内部的第一级高增益运放放大后由16脚输出, ③固态继电器SSR选用TLP3502,电路安装前,必须 用万用表的R×10k挡测SSR得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电 阻,尤其是测输出端6、8脚的正、反电阻时,一定要使万 经外电路c3耦合到芯片内第二级运放再放大,经内部比 较器、双向鉴幅器后,检出有效触发信号去启动延时器 vT导通,由s、c两端向SSR的输入端2、3脚提供驱动 用表指针一点不动,否则即为坏管; ④红外传感器选用热释电处理芯片BISS0001模块。 (定时器),同时再由2脚输出高电平控制信号使三极管 5结语 第29卷第3期 颜建美:人体红外控制LED楼道灯的电路设计 29 此次的电路设计,经过试验表明,它的原理符合要 求,可以做到“人来灯亮,人走灯灭”,而且选用LED作为 【l】吴汉清.微控制LED楼道灯[J].电子制作,2007,(4). 照明光源,比较新颖大胆,LED照明产品是新兴行业,它 【2】姚彦茹.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在防盗系统中的应用[J]_ 的出现将大大改变人类的照明历史。 信息技术,2007,(5). 【3】阎兰贵,袁凤坡.高亮度发光二极管在建筑领域的应 参考文献: 用【JJ.河北工程学院学报,2005,23(2). (上接第26页) 由上图可知,最大应力为236.955 由图7可知,车架的最大变形量为9.321 rnm,出现 MPa,最大应力出现在横梁下翼板与边梁连接处附近,与 在非主要承载边梁上,因建模时忽略了加强板,以及几 辅助纵梁连接处,实际工程中,横梁与边梁腹板连接处会 根小的连接纵梁。主要承载梁上的变形量都非常小, 有加强肋板,并且焊接处会有圆弧,也可以采用其他加 因此可以认为车架结构是安全的。 强措施,因此此处应力会小于计算值。由全局应力图 可知,除了部分应力集中点以外,其余各处应力均在100 3结语 MPa左右。 本文通过对平板车的整体分析,设计了车架由八 车架的变形图,如图7所示。 根横梁和若干纵梁组成的边梁式结构,确定了车架的 尺寸参数,并进行了强度校核验算。建立了车架的三 维模型,在Ansys中对车架进行了有限元静力分析,得 到了其在特定载荷下的受力图及车架变形图,验证了 结构计算结构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 [1】成大仙.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2】刘相新,孟宪颐.ANSYS基础与应用教程【M】.北京:科 学出版社.2006. 图7车架变形图 【3]李黎明.ANSYS有限元分析实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 学出版社.2005. ,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 ● ● 纳米级碳素陆 面料在日问世 近日,两家名为帝人技术制造和细川微米的日本公司联合发布消息称,作为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 构推进的“纳米先端材料实用化研究开发事业”的重要一环,他们共同研制出一种新型防火面料,以这种采 用纳米技术的面料制成的防火服不但极耐高温,而且穿着舒适,有望成为新一代消防员的标准装备而得到 大规模推广。 ; 据介绍,这种新开发的消防服面料采用了可使纳米级别的碳素系超微粒子平均分布在芳香族聚酰胺纤 j 维上的新技术。纳米级碳素系超微粒子的热传导性非常强,可以很容易地将热量扩散出去,从而降低了消防 ; 服本身的温度。与以往的由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制成的消防服相比,这种由新面料制成的消防服可使烧伤的 ? 程度降低40%,达到业界最高的防火性,同时比起具有相同防火性能的原有消防服,重量也可减轻15%,舒 ; 适性大大提高。 ? 目前世界上消防服的国际标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注重高防护性的北美标准,一种是重视舒适性的欧洲 ; 标准,而日本过去由防灾协会制定的防火消防服性能标准主要是延续欧洲标准。 ! 此次新面料防火服的开发成功,不但保证了舒适性,而且也符合目前对防护要求最严格的北美标准,因 ; 此两公司相信,用该面料制成的消防服在未来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