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CR0P RESEARCH “稻一油”两熟栽培的效益及技术要点 杨春沅,任业军,朱金凤 (湖南省石门县农业局,湖南石门,415300) 关键词:耕作制度;栽培;水稻;油菜 中图分类号:¥511,04 ̄¥565.40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528O(2002)03—0144—01 石门县稻田主要种植模式已由传统的“稻一稻一 油”逐步向“稻一油”转变,2001年“稻一油”模式已超过 1.8万hm ,占全县稻田面积的67%。 1“稻一油”两熟模式的效益 “稻一油”两熟模式是理想的水旱轮作方式,不仅 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季节矛盾小,而且能充分利用光热 资源。具有省工、节本、增产增收的效果。一季中稻通过 油菜秸秆还田,推广优质高产品种,普及旱育秧等高产 配套栽培技术。2001年平均产量已超过8 250 kg/hm。; 油菜通过推广“湘杂油1号”等优良品种,普及规范化高 产栽培技术.增施硼肥,2001年产量已达2 250 kg/hm 。 平均每公顷比“稻一稻一油”模式增产油菜籽750 kg以 上。2001年二都乡333 hm“‘湘杂油1号”平均产量达 2 500 kg/hm ,其中大兴村31 hm “湘杂油1号”,平均 单产达3 075 kg/hm。。调查统计结果表明;“稻一油”模 式比传统的“稻一稻一油”模式每公顷省工75个。折合 人民币900元。省种150元,省药约150元。省肥约750 元.油菜籽增收1 275元(每公斤油菜籽按1.7元折算). 合计3 225元。除去水稻每公顷减产2 250 kg(每公斤早 籼稻按0.9元计算)。减收2 025元,总计每公顷“稻一 油”两熟可增收节支1 2OO元,全县1.8万hm “稻一油” 模式比“稻一稻一油”模式可增收节支2 16O万元。 2“稻一油”两熟技术要点 2.1一季中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品种(组合)。海拔350 m 以下的地区可选择生育期较长。品质较好的两优培九、 Ⅱ162、金优63、Ⅱ优明86等组合。海拔350 m以上的地 区.可选择金优58、汕优58、金优644、培两优210等组 合。 (2)适时播种。山区中稻一般在4月中旬播种,水源 收稿日期:2002—06一i6 作者简介:杨春沅(1967一).男.湖南石门人.农艺师.从事 粮油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工作。 条件差的田块宜适当提前。以尽可能避过高频率的夏秋 干旱的威胁.蓄留再生稻的中稻在3月下旬播种。海拔 在100 m以下,且水源条件好的中稻宜在5月中旬播 种。尽可能避开8月上旬的高温干旱天气。 (3)培育壮秧。因地制宜选用旱育秧、旱育抛秧、双 两大等先进育秧方式。旱育秧具有成秧率高、秧苗素质 好、抗逆性强、耐低温、省工、增产等优点。其关键技术是 培肥苗床,用多功能壮秧营养剂培肥消毒,稀播旱育。旱 育秧秧田播量300 325 kg/hm。。一般3月下旬至4月 上旬播种。秧本比为1:10~15。秧龄40 d左右,叶龄6 ~7叶.带蘖3~4个。播期稍迟的可采用“双两大”。寄插 叶龄以2叶左右为宜。水源条件好。4月下旬以后播种的 中稻可采用旱育抛秧。 (4)合理密植。根据田块肥力水平、水源条件及生 育期合理密植,一般插(抛)21万~24万穴/hm 。生育期 较短,分蘖力差的组合应插足27万穴.每穴2粒谷苗。 移栽田宜采用东西行向.宽窄行栽培。 (5)推广油菜秸秆还田技术,增施有机肥。整田时 每公顷施腐烂油菜秸秆或农家肥15 t。纯氮180~210 kg。速效磷210~250 kg。速效钾90~150 kg。栽(抛)后7 ~10 d内施分蘖肥纯氮90~105 kg/hm 。晒田覆水时 (主茎幼穗长1 cm左右)巧施穗肥。一般施速效钾45~ 6O kg/hm 。纯氮35~50 kg/hm。。 (6)科学管水。综合防治病虫害。寸水活蔸、薄水分 蘖、苗足晒田、干湿壮籽。根据病虫预报,及时综合防治 好稻瘟病、纹枯病、螟虫、稻秆潜蝇等病虫害。其中两优 培九要特别注意防治稻曲病、稻粒黑粉病。 2.2油菜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选用优质杂交油菜品种。适时播种、培育壮苗。 杂交油菜如湘杂油1号一般9月上、中旬播种。高海拔 地区可适当提前。选择地势较高、地面平整、土质肥沃、 排水良好、接近水源、便于管理的旱地或菜地。最好两三 年内未种过油菜的砂质土壤做苗床。苗床与大田比为1 :5~6。每公顷苗床用人畜粪450~750担。过磷酸钙 600 kg。火土灰15 t。混合拌匀堆沤7~10 d.结合整地拌 和于表土层。根据苗床面积和播种量,按畦定量种子、均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2年第3期 作物研究 145 油菜秸秆还田(地)技术 杨万林,覃尊兵 (湖南省慈利县农业局.湖南慈利.415800) 关键词:油菜;秸秆还田;栽培 中图分类号:¥565.40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5280(2002)03—0145一O1 油菜秸秆富含氮、磷、钾及其它多种营养元素。秸秆 还田(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 壤结构,培肥地力,可节省开支45o~600元/hm。,并使 下季作物增产10%以上。 受损失并易于腐烂分解,对露出的浮秆要踩人泥中。 (2)荚壳还田。荚壳中养分含量更高,且易于腐烂。 荚壳一般在秧田中施用,利于透气,促进根系生长。将荚 壳均匀撒人秧田中,再翻压整田即可。 2.2还地 (1)秸秆整株翻压还地。油菜收获后,将秸秆连根 拔起或从基部割倒,顺放于沟中,用牛犁在厢中左右翻 犁覆土,覆土厚度10 cm.在原作物(春玉米)旁1o~15 cm处起沟作高垄。为使秸秆加快腐烂,可在铺秸秆时, 在秸秆上均匀撒施一层碳铵,每公顷用量450~600 kg。 或在秸秆上均匀撒泼沼液或粪水,以调节c/N值。 (2)秸秆整株覆盖还地。茶园、桔园等可直接用油 菜秸秆覆盖还地,达到灭草、保温的目的。 (3)荚壳还地。荚壳还地保湿、通透性强,可广泛用 1适宜条件 该技术适用于水源条件好或耕作层深厚(10 cm以 上)的田(地)。缺水田、土质过砂、浅岩碴子田、不保水农 田及耕作层不到10 cm的丘块,或油菜秸秆病菌危害较 重时不宜采用。 油菜秸秆还田时,施碳酸氢铵450~600 kg/hm ,以 加速分解,保证秸秆的充分腐烂,并避免生物夺氮,影响 下季作物前期生长。油菜秸秆还田后应保持12~15 d 不断水,水田最好采用机耕翻压,以保证秸秆充分人泥。 2还田(地)方法 2.1还田 于黄姜、生姜、家葛等经济作物地。 2.3还田量 根据土壤肥力水平确定还田量。肥力水平高,有机 质含量较高的土壤,每公顷鲜秆还田量控制在6 000 7 500 kg为宜;肥力水平中等,有机质含量一般的土壤, 每公顷控制在7 500 9 750 kg为宜;有机质含量较低 的土壤,可全部还田。 (1)秸秆还田。收获时在离地面70 ̄80 em处撩割。 然后用2~3 m的木棒扫打高桩或用镰刀将其砍成20~ 25 cm长的小段。收获后立即翻压以保证秸秆的养分不 收稿日期:2002—06—16 匀撒播,播后浇薄层猪粪渣水,并以盖子灰盖种,盖至种 子不外露为准,每公顷苗床播种量为6~7.5 kg。出苗后 间丛生苗,第3片真叶时进行定苗,每平方米留苗100~ 130株。 (3)科学培管。一是查苗补缺,中耕除草。移栽7 d 后,及时查苗补缺,结合除草中耕2~3次.必要时使用 化学除草剂除草。二是加强肥水管理。油菜移栽活棵后. 应早施提苗肥,每公顷用人粪尿200 300担或尿素90 ~150 kg对水施下。冬前要中耕培土2~3次,及时摘除 早薹。越冬期间及时壅施腊肥,腊肥以有机肥为主,一般 每公顷施土杂肥500担或腐熟猪牛栏粪12 t,配合草木 灰2 t施于行间,施后松土,将肥料覆于根际。对冬发不 足或春后脱肥的田块应补施薹肥。薹肥于油菜薹高5~ 10 cm时施用,每公顷施人粪尿150担左右,缺硼田块或 定苗后每公顷苗床用腐熟人畜粪3.5~4 t或尿素 110~120 kg加适量烯效唑对水15~22.5 t泼施。5叶 期后控制肥水,适当蹲苗,并及时防治病虫害。移栽前7 d施送嫁肥。 (2)施足基肥,增施硼肥,及时规格移栽。一般每公 顷用腐熟人畜粪水350担,或土杂肥600担拌过磷酸钙 375 kg,氯化钾150 kg,硼肥20 kg,混合堆沤10~15 d, 移栽时施人穴内。杂交油菜如湘杂油1号控制苗龄30~ 35 d。从10月上中旬开始移栽,10月中旬末结束,宽窄 行、二组四行,每公顷移栽10万~12万株。 前期未施硼肥的要补施硼肥。三是清沟沥水.综合防治 菌核病。头年中稻整田时注意打捞菌核并焚烧或填埋, 降低基数。春后应及时清沟排水,中耕填埋菌核,摘除 老、黄、病叶,在开花结荚期喷施菌核净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