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教案西北地区

教案西北地区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高三地理教案学案一体化(一轮)

选修2 课题:荒漠化的治理——西北地区 NO.21 060908

★ 重点难点:

1、 了解中国分区地理西北地区的基本概况:自然和社会经济方面 ; 2、 注意地图相对位置与绝对位置的识记,等值线的判读;

3、 在了解西北地区的基础上,重点掌握西北地区的荒漠化的治理。

★知识梳理

一、概况

1、范围:大兴安岭、贺兰山以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北的非季风区

2、地形特征: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以高原和盆地为主。内蒙古高原(包括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平坦开阔,东部为典型温带草原,中西部多沙漠、戈壁;地形“三山夹两盆”,昆仑山脉、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都是亚洲中部重要的山脉,山顶终年积雪,山麓草场广大。其中天山山脉横亘中部,把分为南北两部分,山间多陷落盆地和谷地(吐鲁番盆地、伊犁河谷等)艾丁湖海拔-156米,是我国陆地最低点。南部是我国最大的塔里木盆地,地表景观呈环状分布,“绿洲”是当地主要的农业区,中部有我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分布其间;天山以北是我国第二大盆地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我国的第二大沙漠。

3、气候特征:深居内陆,属于典型的温带性气候。冬冷夏热,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很大(吐鲁番盆地是我国的“热极”);降水稀少,年降水量少于400毫米,气候干燥(塔里木盆地年降水量少于50毫米,是我国的“干极”)。

4、水文特征:水量小,汛期短,河流含沙量大,多内流河,冰川融水是主要补给水源,有大片无流区。黄河上游落差大,水力丰。 5、主要河流:黄河、额尔齐斯河(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河流)、塔里木河、伊犁河。 6、 植被:内蒙古高原东部是典型的温带草原,内蒙古高原中部以西地区为温带荒漠。

土壤:以漠钙土和灰钙土为主。 主导因素:降水量自东向西减少。

二、社会经济情况

1、农业生产条件:有利条件:①夏季气温高,运量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②牧场广大,宜农荒地多。③、河西走廊有冰川融水灌溉,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有黄河水灌溉。

不利条件:①冬长夏短,寒潮影响大,春季沙尘暴频发。②降水少,蒸发强,农业需灌溉,灌溉水源不足。③地

表植被差,沙漠化严重,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盐碱化严重。

2、农业活动特点:重要的牧业区。种植业以旱作为主,灌溉农业突出(为绿洲农业)。一年一熟~两年三熟(南疆)。 3、农业在全国的地位:全国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内蒙古),最大的长绒棉基地,重要的灌溉农业区(、宁夏、河套),重要的温带水果产地(),重要的糖料作物基地(内蒙古、) 4、主要农产品:种植业-小麦、甜菜、瓜果、棉花、胡麻(内蒙古)。

畜牧业-三河马、伊犁马、三河牛、骆驼、内蒙古细毛羊、细毛羊、阿尔泰大尾羊、宁夏滩羊。

5、工业发展条件:农业基础-畜牧业基地,灌溉农业,甜菜,棉花。

交通运输-陆地交通以铁路运输为主,主要干线有兰新-北疆铁路、南疆铁路。

资源配置-矿产资源丰富,煤炭、石油 稀土,内陆湖泊盛产多种盐类。著名的矿产地:油田:克拉玛依、玉门、南疆。稀土:白云鄂博。有色金属:镍(金昌)。资源主要缺陷为水资源不足。

6、工业生产:突出特点-工业初具规模,稀土工业、石油工业、有色冶金、纺织工业在全国占有一定地位。

重要工业城市和工业区-包头(钢铁、稀土、纺织)、金昌(有色冶金)、呼和浩特(毛纺、制糖)、银川(毛纺)、乌

鲁木齐(化工、纺织、制糖)酒泉(航天)。工业区:陇海-兰新工业区西段。

三、荒漠化的治理(重点)

1、背景:⑴位置和范围: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阿尔金—祁以北。新、宁、甘、内蒙古及吉、辽、冀、陕等省区的一小部分。

⑵地形地貌:以高原、盆地为主,东部为辽阔的内蒙古高原;西部三山夹两盆。 ⑶自然特征:①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原因:自然—海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地形-高原面积广大、高山环绕盆地、青藏高原隆起)

②自然景观的东西差异:以贺兰山为界 东草西荒

2、分布: 半干旱的旱农垦区周围:土地荒漠化呈斑点状及片状分布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过度放牧造成斑点状的土地荒漠化圈

干旱的绿洲边缘,过度樵采,造成沙丘活化

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由于水资源利用不当和樵柴破坏固定沙丘导致荒漠化发生和发展 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不重视环保,荒漠化呈点、线状,面积小而分散,但危害大

3、西北荒漠化的原因:

⑴自然原因:①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海洋水汽来源少,气候异常干旱

②地表松散物质(物质基础) ③大风吹杨

⑵人为原因:①过渡樵采 ②过度放牧 ③过渡农垦 ④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脱贫关键)

4、治理:⑴干旱农牧过渡区和旱农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采取防风沙措施相结合;扩大林草比重,集约经营水土条件好的丘间低地;营造防护林;解决能源问题:如省柴灶、沼气池

⑵干旱地带沙漠边缘的绿洲: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发展节水农业;建草方格沙障和障内固沙植物相结合;解决能源问题:如省柴灶、沼气池 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恢复自然植被

★习题演练

1、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所示山脉的走向是 。 (2)甲河下游经常断流,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3)乙地区荒漠化较严重,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4)图中城镇当初形成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该地区冬春季城市大气污染较严重,主要原因可能是 。

(5)图示地区文物古迹分布较广,但损毁较严重。试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自然原因。

2、用某一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除以本地区最高年降水量和最低年降水量的差,所得的商,用百分数表示,就是降水变率。读我国某地降水变率等值线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中降水变率等值线的分布分析,降水变率分布较明显的规律是___________。

(2)试分析A、B两地的降水变率较小的主要原因。

(3)图示地区有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请分析该地成为商品棉基地的优势自然条件。

(4)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该地区最大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试分析该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

3、读下列及中哈石道建设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所谓“煤变油”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将煤所含的碳氢化合

物转化加工成为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等液体燃料的煤液化技术。技术上分为“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两种。无论哪一种液化技术,我国都有成熟的范例。煤液化技术已被列入国家“十五”发展计划。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的液体燃料的需求急剧增长,国内石油需求平

均增长率为6%,而原油产量平均增幅约1.5%。中国的石油资源匮乏(占能源总量的3.2%),预计2010年石油的缺口将达1.6亿吨以上,石油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材料三 2004年5月17日,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签署了铺设阿塔苏——阿拉山口的输道原则协定。阿塔苏——阿拉山口输

道工程计划今年完工。这段输道长1000多千米,投资额达10亿美元,是中哈石道的第二段。

中哈石道西起哈萨克斯坦西部的港口城市阿特劳,途经中方在哈购买的阿克纠宾油区,横穿哈全境,经中哈边境的阿拉山口,最后到中国独山子,总长3088千米,其中哈萨克斯坦境内2818千米,中国境内270千米。管道总造价为30亿美元,初步设计年输油量2000万吨。如果需要,中哈管道年输油量可提高到5000万吨,超过“安大线”计划的2000万—3000万吨的年输送能力。

(1)我国将“煤变油”技术列为国家“十五”发展计划的原因是 。实施“煤变油”最理想的省是 。 (2)读材料三及中亚地区图,试分析中哈石道建设的区位条件。

(3)A湖盐度南北有差异,形成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温度 B.洋流 C.降水 D.径流

(4)试分析B地区棉花生产的有利自然区位条件。

4、读“我国某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地区现已成为我国最佳的优质酿酒葡萄生态产区之一。请对该地区发展葡萄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进行评价。

②乙地的年降水量 (大于或小于)400mm,分析并解释其原因。

③丙地的地形区名称是 ,说明判断的理由。

④图中A城市名称是 ,该城市大气污染严重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5、读“西北地区主要沙漠和沙地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主要是 ,加上 ,特别是 隆起对水汽的阻隔,导致本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由于 条件的影响本区植被、草场载畜量和土地生产力都由东向西发生变化。

(2)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沙漠或沙地名称:

A B C D E

(3)在以上字母代表的沙漠中较难治理的是 ,原因是 。

C处荒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D处荒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这些荒漠容易治理和利用的原因是 。

(4)防治荒漠的核心是 。它包括的内容主要是预防具有 ;扭转 ,恢复 。

结构和采取防风沙措施相结合,在干旱地带的沙漠边缘的绿洲,应建立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合理分配内陆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资源,发展 农业。

(6)恢复 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西北各族人民治沙有丰富的经验。宁夏沙坡头的

(5)防治荒漠化,应针对不同自然条件和各种外力作用的性质,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在半干旱农牧过渡和旱农区,应调整

等技术措施居世界领先地位。

6、水资源和人才、技术的缺乏是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读我国西北某一地区的土地资源及聚落分布图。完成下列各小题:

(1)图中河流的径流量年变化曲线,最有可能的是( )

流量

古城遗址

流量

2 4 6 8 10 12(月份) 2 4 6 8 10 12(月份)

A B

流量

a

流量

2 4 6 8 10 12(月份)

C D

2 4 6 8 10 12(月份)

(2)图中形成伸入沙漠的锲形绿洲的原因是 。 (3)图中历史名城堙没在沙漠中的主要原因是 ;古城附近雅丹地貌形成的原因是由于 作用而形成的。

(4)该地区的农业用水主要来源于 和 。如该地区发展了水稻种植业,为解决耕地的用水不足,在a处上游筑坝修水库,那么对该流域生

态的负面影响最大的地方是 ,其后果可能会造成 消失。因此,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可发展 等第三产业;在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时,要发展 型农业,同时可推广 、 等灌溉技术。 (5)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增强,图中的雪线有何变化? 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有何影响? 。 (6)a地能发展成较大聚落的条件有: 。

(7)为防止沙漠的扩展,在做好退耕还牧、退耕还林的同时,必须要做到“退人”;如可以将零星分布的聚落居民迁入a地,加速a地的城镇化。这一举措对该区域的生态建设、经济发展有何积极作用?

雪线 耕地 林地 图 例 等高线 沙漠 草地 河流 古河道 聚落 交通线 历史名城遗址 7、读左图“我国西北地区太阳辐射量分布图”.右图“我国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和下图“我国西北地区土地状况图”回答:

(1)该地区自然资源的优势是 _____ ;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首要自然因素是 ;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是________ 。

(2)我国该地区具有区位优势的商品性经济作物有 , . (3)简要回答该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应的解决办法。

(4)若在该地拟建一大型太阳能电站,在A,B,D,E四处中最佳的区位选择应是哪一处?说明理由。

西北荒漠化答案

1、(1)西北—东南走向

(2)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沿途用水量大;水资源利用率不高;下渗严重。 (3)主要是过度樵柴,破坏植被,造成沙丘活化。 (4)河流(水源)。冬春季节气温较低,取暖用煤量大,粉尘排放多;多风沙天气,悬浮颗粒物多;地处河谷地带,污染物不易扩散。 (5)气候干旱,风沙侵蚀严重

2、(1) 降水量愈少的地区降水变率愈大,反之则小;北部降水变率较小,南部降水变率较大

(2)A地受地形抬升作用影响,降水较多,降水变率小;B地位于河西走廊,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所以降水变率较小。(回答“两地降水较多,所以降水变率较小”即可得满分。)

(3)优势自然条件有:热量丰富,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降水较少(气候干燥),土质疏松,灌溉条件较好等,有利于棉花的生长。 (4)土地荒漠化严重 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 3、(1)我国石油资源匮乏;石油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我国煤炭资源丰富;我国已拥有“煤变油”技术。 山西

(2)里海沿岸石油资源丰富,有稳定的石油来源;我国石油需求量日益增大;管道沿线地势平坦,工程施工容

易。

(3)D (4)①夏季 热量充足,光照强(光热充足)②灌溉水源充足③平原地形,地势平坦 4、①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灌溉水源充足,地势平坦。 ②大于 地处祁连山,受地形影响,降水较多。

③柴达木盆地 降水量由四周向中部递减,应为盆地,从省区轮廓可知在 青海省的西北部。 ④兰州 地处黄河谷地,空气中的污染物不易扩散。 5、(1)远离海洋 高大山地 青藏高原 水分

(2)塔克拉玛干沙漠 乌兰布和沙漠 科尔沁沙地 呼伦贝尔沙地 毛乌素沙地

(3)A 水资源比较缺乏或者很难利用,几乎寸草不生 过度开垦 过度放牧 水分和植物条件相对较好 (4)人与自然的协调 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 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已经发生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5)土地利用 节水 (6)自然植被 草方格沙障 6、答案:(1)C (2)由于河流水注入

(3)水量减少,河流退缩,因水源干涸而废弃;风力侵蚀

(4)冰川融水 地下水 水库以下流域 锲形绿洲 旅游 节水 喷灌 滴灌

(5)雪线上升 融水补给减少,绿洲退缩,沙漠扩大 (6)水源充足,交通方便,土地资源好

(7)①可以切实做好退耕还林、退耕还牧工作; ②可以促使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③可以提高居民受教育的程度,提高劳动力素质

7、(1)有丰富的煤、石油、铁矿等矿产资源以及太阳能资源;水资源极度缺乏;资金、交通、科技文化 (2)棉花甜菜瓜果、中药材

(3)问题:草场资源退化、荒漠化、次生盐碱化、水资源缺乏、河流干涸、生态环境恶化 解决办法:合理规划、加强管理、控制人口、退耕还林还草、合理灌溉、发展节水农业、改良品种、改变生产方式发展生态农业… (4)E(1分) A,B两处太阳辐射量较小且地表植被为森林和草原;D处太阳辐射量虽然较强,但属的绿洲农业区,太阳能电站占地较广;E处太阳辐射量大,且沙漠广布,适宜建造太阳能电站。提示:(1)图示地区是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2)发展经济的优势是资源丰富,如图中煤、铁、石油、太阳能等资源。主要制约因素是缺水。还应考虑资金、人才、交通等社会经济条件。(3)太阳能电站要建在沙漠地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