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课程:生态学基础 学年学期:2008-2009-1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23分) 1 2 3 4 5 6 7 C C D C D B B 14 15 16 17 18 19 20 D B B D B D C 试卷类型:A 考试时间:2008-12-26
8 9 10 11 12 13 B 21 B A D B B A 二、是非判断题(每小题 1分,共15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 一种以生态学为核心的文化体系,其符合生态学原理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经济法则、
生活方式和管理体系,该体系可改变以往那些不良观念,以生态学的思想与方式来认识世
界、观察世界。
2. 一个有限的环境中物种所能稳定达到的最大数量。
3. 是指使系统输出的变动在原变化方向上减速或逆转的反馈。
4. 是在一定草地空间范围内共同生存于其中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综合自然整体。
5. 人类直接或间接从生态系统得到的利益,是对人类生存和生活质量有贡献的生态系统产
品(goods)和服务(services)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答:
(1)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
(2)生态因子的交互作用 (3)生态因子作用的主次 (4)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5)生态因子的阶段性作用
(6)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
[评分标准:每小点1分,答对5小点给满分5分]
2.答:
(1)填补空白生态位,增加产品产出。(1分)
(2)使废弃物质资源化,提高废弃物的利用价值。(1分) (3)减少养分的丢失浪费和能量的无效损耗。(1分) (4)扩大产品的多样化,广开就业门路,增加收入。(1分) (5)实现环境净化,提高生态效益。(1分)
简述因子的综合作用规律
【第 1 页 共 2 页】
3.答:
(1)能量:生物量、有机质增加,净生产量减少,呼吸量增加,生产量与呼吸消耗趋于相等。(2分)
(2)物质循环:物质循环封闭,保持养分能力加强。(1分)
(3)组成:生物数目多样化,结构复杂化,生态位分离化,K对策生物逐渐取代R对策生物,成为优势种。(1分)
(4)稳定性增强。(1分) 4.答:
(1)组成结构单一 (2)开放程度高
(3)稳定性下降,受人类影响 (4)服从自然和经济双重规律 (5)功能受人类所影响,服务从人类
(6)自然过程和经济过程相结合
[评分标准:每小点1分,答对5小点给满分5分] 五、计算题(10分)
n4=209(1分)
R4=202(1分) Z4=48(1分) r4=60(1分) m4=54(1分)
N4=n4+R4*Z4*n4/(r4*m4)(3分)
=209+(202*48*209)/(60*54)=834(2分) 六、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农业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将农业生物与其自然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作用、协调演变,以及社会经济环境对其调节控制规律,促进农业全面持续发展的学科。(3分)
(2)农业生态学以农业生态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重点不是着重于系统的组成成分,而是诸多成分之间的关系,把每一种成分作为因素,从物质、能量上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耦合、转化、反馈等。(3分) (3)从农业生态学研究任务、作用等方面,结合我国农业的现状,展开论述。(6分)
2.答: 生态农业是生态上能自我维持,低输入,经济上有生命力,在环境、伦理和审美方面可接受的小型农业。生态学方法指整体观、层次观、系统观、综合观、进化观。(4分)
中国生态农业以人口多、资源相对较少、生态破坏为背景,以产量增加和环境保护为目标,其经济效益优先于生态效益,在生产中不排除化学物质的使用,系统构成较为复杂,产品的市场认可率低,生态农业是国家行为,全国大力推行。(4分)
结合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的背景,对中国生态农业发展进行论述。(4分)
【第 2 页 共 2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