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16天 中国书写世界的头条新闻
8月8日晚,世界进入北京时间。8月24日晚,第29届奥运会闭幕。
这16天,是扣人心弦的16天,也是荡气回肠的16天;是奥林匹克精神得到优美阐释的16天,也是奥林匹克价值观继续发酵的16天;是中国走上世界舞台中心的16天,也是中国与世界握手、对话和融合的16天。如果说,北京奥运是中国的成年礼,那么她不是一次毕业舞会,国民性格从此出发,会走向更成熟;如果说,奥林匹克运动是人类所共有的文化母题,那么北京奥运不是短暂的美丽邂逅,她是中国融入世界的伟大起点.
让历史烛照现实。两度申奥,7年筹备,百年梦圆.这是一条多么逶迤而峥嵘的寻梦之路,这是一个大国多么渴望拥抱世界的情怀——自强,开放和融入世界。1908年,南开大学学子发出苍凉的奥运三问:中国何时参加奥运?何时夺金?何时举办奥运会?1991年,中国第一次申奥—-“开放的中国盼奥运”.2001年,何振梁先生在申奥演讲中明确表示:“无论你们今天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都将载入史册.但是只有一种决定可以创造历史。你们今天这个决定可以通过体育促进世界和中国友好相拥在一起,从而造福于全人类.”7年来,中国不仅投入巨大的财力和物力,还进一步走向开放,无论在体制改革上还是国民素质的提升上都有前行。正如歌曲中所唱道:“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怀容纳天地……”
“这个最古老而人们又最不了解的国家,正在写着世界的头条新闻。\"这是一位美国记者在1903年初到中国时的感想。可以断言,没有一代先贤筚路蓝缕的求索,没有政治走向清明和经济实现腾飞,没有国民精神的重塑和奋起,举办奥运只能是遥远的梦呓.没有改革开放30年,就没有北京奥运会,就没有今日中国与世界握手和对话的机会。
让现实告诉未来。萨马兰奇说,在北京奥运会所能为这个国家带来的东西中,最基本的一点也许就是它能告诉中国人,你们重拾自信心的时候到了。有学者说,公民意识和志愿者精神的觉醒,是奥运会给北京乃至全中国带来的一大收获。有外国记者称,中国政府为媒体尤其是来自西方的媒体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采访空间。毋庸置疑,中国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加开放。还有人认为,奥运会给中国带来的不只是经济发展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的跃步,还是国民性格的完善、政治体制的改革等一系列进步。
应该说,这不是盲目的乐观.短短16天,有无数事例可以证验这一切——
体育观走向成熟,对海外兵团从排斥到理解和礼赞,称其为海外使团;在观赛时,为失败者加油,让中国成为所有参赛选手的主场;金牌崇拜逐渐淡化……公民素质的提升,对规则的尊重,对人性的洞见,对公平、友谊、和平等等一系列奥林匹克价值观的拥抱和践行。
还有在新闻方面的开放,同样显示了中国的自信.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表示,中国对外媒开放的大门不会在奥运后关闭,我们不怕记者“挑刺”,我们有这个自信。
同时,奥运会还以点滴的个案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的伟岸。美国篮球巨星科比表示:“瓦尼莎(妻子)和我在计划能不能收养一个四川孤儿,给他(她)们一个童年.” 世界新飞人博尔特向四川灾区捐款5万美元,救治在汶川地震中因伤截肢的儿童。博尔特说:“受伤的孩子也许再也不能享受奔跑或者跳舞的乐趣,希望我的绵薄之力能带给他们帮助和欢笑。”著名体操奥运冠军李宁向33岁的德国体操运动员丘索维金娜捐赠了2万欧元,用以她儿子的白血病康复治疗。这一切都让我们在钦佩之余,更加感悟到奥林匹克无国界的价值观。
奥林匹克精神不仅带给我们温暖,这16天中,有38项世界纪录、85项奥运会纪录被打破,这无疑可以激励人类向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追逐。
我们还欣喜地看到,奥运会志愿者的出色表现,令国际舆论感叹不已。一些擅长外语、擅长交流的青年志愿者,被誉为“鸟巢一代”.他们的横空出世,让国际社会看到了充满活力的中国,看到了富有热情、尊重规则、充满人文情怀的新一代中国青年,正以稳健的姿态从今天走向未来。
24日,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闭幕前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北京奥运会不仅给北京、也给中国留下了丰厚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让全世界都更加了解这片神奇的土地。实践证明,奥运会在中国的举办实现了双赢,这是整个人类的进步。我们相信,只要奥林匹克精神得到传承,只要一个大国保持从容、雍容和追求进步的姿态,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只要公民性格始终保持生长的渴望,我们的光荣与梦想就会不断书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