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九上文言文习题及答案

九上文言文习题及答案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陈涉世家》

一、作者作品

本文的作者是 , 著名的 、 ,(其父司马谈也是著名思想家)作者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后发愤著书,终于完成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记载了从传说中的 到 长达3000年间的历史,共130篇。包括 (是帝王传纪)12篇, (记诸侯本系)30篇, (序列人臣事迹)70篇, 10篇, 8篇,鲁迅称之为 。 二、基础知识

给括号前面的字注音并解释。 (1)阳夏( ) 少( )时 尝( )与人佣( )耕 (2)苟( )富贵: (3)若( ): (4)相( ) (5)辍( )耕: 鸿鹄( ): (6)皆次( )当行( )次: (7)会( )天: ;与皆来会( )计事: (8)以数( )谏( )故:数: 谏: 。 (9)项燕为楚将: ;为坛而盟: (10)唱: (11)丹书帛: ;得鱼腹中书: (12)知其指意: ;指目陈胜: (13)罾( )鱼腹中: (14)陈胜王( ): (15)篝( ): (16)笞( )广: 比( )至陈 (17)车六七百乘( ) 骑( )千余 (18)被( )坚执锐: 一词多义。

(1)会 A.会天大雨 B.与皆来会计事 (2)将 A.项燕为楚将 B上使外将兵

(3)次 A.皆次当行 B.之次所旁丛词中 (4)书 A.乃丹书帛 B.得鱼腹中书 (5)乃 A.陈胜、吴广乃谋曰 B.当之者乃公子扶苏

(6)为 A.皆次当行,为屯长 B.为天下唱 (7)故 A.广故数言欲亡 B.扶苏以数谏故

1

(8)道 A.道不通 B.伐无道

(9)令 A.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 B.陈守令皆不在 (10)数 A.以数谏放 B.卒数万人 三、问题探究

起义的直接原因: 起义的根本原因: 为起义所作舆论准备:

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

文中写陈涉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

表明陈涉从小有远大理想的一句是

陈涉揭竿起义,各地百姓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起义的导火线是 具体问题:

1、陈胜对当时的形势进行了怎样的分析?提出了什么口号?

2、陈胜是怎样为起义做舆论准备的?又是怎样发动起义的?

3、“将尉醉”的“醉”在该段的情节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4、人物欣赏 (1)从分析当时形势和所提策略口号中和为起义做舆论准备及发动起义,可以看出陈胜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2)文中“且壮士不死而已,死即举大名耳,五候将相宁有种乎?”一句,表现陈涉 5、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两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

6、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

7、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

2

启示?

8、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才能?

请根据第二段内容作出回答。 出自本文的成语及名句 鸿鹄之志:比喻远大志向

篝火狐鸣:假托鬼狐之事诱众起事。

苟富贵,无相忘:有朝一日谁富贵了,别忘了咱们。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燕雀怎么会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呢。 王侯将相宁有种呼!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

《唐雎不辱使命》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唐雎.( ) 2、韩傀.( ) 3、免冠.徒跣.( )( )4、 以头抢.地( 星袭.月( ) 6、天下缟.素( )7、 寡人谕.矣( ) 二、解释下边各组介词的意义。 1、受地于.先王______ 2、仓鹰击于.

殿上______ 3、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______ 4、寡人欲以.

五百里之地易安陵______ 5、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______ 三、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唐雎不辱使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而君逆寡人者,轻.

寡人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长跪而谢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岂直五百里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彗3

⑧否,非若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故不错意也________通_________意思 2.仓鹰击于殿上______通_________意思 五、阅读分析。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1.解释加点的词。 故不错意也__________________ 轻寡人与___________________ ..虽千里不敢易,岂直五百里哉______________ 请广于君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译文正确的一项。

①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

A.以为安陵君是年长者,所以不放在心里。 B.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C.认为安陵君是年长者,所以不注意他。

D.拿安陵君当作忠厚的人,这是不打他主意的缘故。 ②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

A.现在我拿十倍大的土地,请求安陵君扩大我的国土。 B.现在我拿十倍大的土地给安陵君扩大领土。 C.现在我拿十倍的土地,请求安陵君扩大影响。

D.现在我认为十倍大的土地,可以请求扩大安陵君的领土。

3.下列句子里加点的词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词,表示什么语气。 ①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②岂直五百里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

③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____________________ .

4.段中表现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

5.段中表现秦王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是: 6.唐雎维护领土立场坚定,其“不易地”的理由是: 7.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4

《陈涉世家》 一、作者作品

本文的作者是司马迁,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其父司马谈也是著名思想家)作者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后发愤著书,终于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皇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间的历史,共130篇。包括本纪(是帝王传纪)12篇,世家(记诸侯本系)30篇,列传(序列人臣事迹)70篇,表10篇,书8篇,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基础知识

2.给括号前面的字注音并解释。

(1)阳夏( ) 少( )时 尝( )与人佣( )耕 (2)苟( )富贵:随便,假如 (3)若( ):文中作代词,你 (4)相( )互相 (5)辍( )耕:停止 鸿鹄( ):天鹅,比喻有远大报负的人 (6)皆次( )当行( )次:编次;次所:军队驻所。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7)会( )天:恰逢;与皆来会( )什事:集会 (8)以数( )谏( )故:数:屡次 谏:劝谏。 (9)项燕为楚将:是;为坛而盟:动词,用土筑 (10)唱:通‘倡’唱导 (11)丹书帛:写;得鱼腹中书:字条 (12)知其指意:指向;指目陈胜:指指点点 (13)罾( )鱼腹中:用网捕 (14)陈胜王( ):动词,为王 (15)篝( ):竹笼,动词,笼罩着 (16)笞( )广:竹板、鞭打 比( )至陈 (17)车六七百乘( ):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骑( )千余 (18)被( )坚执锐:通“披”;坚,锐,都是形容词作名词用。 3、一词多义。

(1)会 A.会天大雨(恰逢) B.与皆来会计事(聚集、聚会) (2)将 A.项燕为楚将(名词、将领、大将)B上使外将兵(动词:率领、带兵)

(3)次 A.皆次当行(编次,依次编排)B.之次所旁丛词中(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4)书 A.乃丹书帛(写) B.得鱼腹中书(字条)

(5)乃 A.陈胜、吴广乃谋曰(于是,就) B.当之者乃公子扶苏(用在判断句中,相当于“是”)

(6)为 A.皆次当行,为屯长(做、当) B.为天下唱(介词:给、替) (7)故 A.广故数言欲亡问词,故意) B.扶苏以数谏故(名词,缘故)

(8)道 A.道不通(道路) B.伐无道(这里指封建社会所认为好的政治 (9)令 A.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派) B.陈守令皆不在(官名,县令) (10)数 A.以数谏放(多次) B.卒数万人(数词.几)

5

1、起义的直接原因:失期,法皆斩。 2、起义的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3、为起义所作舆论准备:篝火狐鸣,鱼腹置书。 4、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与孟子所主张的观点相似,用孟子的话来说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6、陈胜为起义做了哪些舆论准备(宣传工作)? 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7、文中写陈涉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8、表明陈涉从小有远大理想的一句是燕雀安知鸿鹊之志哉。 9、陈涉揭竿起义,各地百姓纷纷响应的原因是(诸郡县)苦秦吏 10、起义的导火线是遇雨失期.失期当斩。

具体问题:

1、陈胜对当时的形势进行了怎样的分析?提出了什么口号?

* 陈胜认为当时的形势有利于发动起义,他抓住了秦王朝所面临的严重政治危机和楚国人民的反抗要求这两个问题作了精辟的分析。“天下苦秦久矣”,说明全国人民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极其愤恨,处处都蕴蓄着反抗的力量。长子扶苏“贤”而被杀,二世胡亥“不当立”而“立”,必然加重秦王朝的内部危机,并由此引起更深刻的社会矛盾;楚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受荼毒最深,早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说法,而当时的楚人又把他们的这种心情寄托在对项燕的怀念上。陈胜抓住了当时这两个最敏感的问题,利用百姓不知二人存亡这一情况,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从而掌握了人心动向。 2、陈胜是怎样为起义做舆论准备的?又是怎样发动起义的?

* 舆论准备包括:(1)丹书“陈胜王”于帛,置人所罾鱼腹中;(2)吴广夜之次所旁丛祠中,用篝火装做“鬼火”,学狐狸的叫声大叫“大楚兴,陈胜王”。这实际是假借鬼神的名义号召众戍卒准备跟陈胜一同起事。发动起义有三个步骤:首先是要既杀死两尉,又要得到士兵的支持,所以陈胜使吴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待到“尉果笞广”,众被激怒,然后动手“并杀两尉”。就在群龙无首的时候,陈胜站了出来,先揭露秦的苛政,晓之以利害,然后用“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来坚定抗争的信念,指出参加起义是士卒们的惟一出路;陈胜理所当然地得到了全体士卒的拥护。接着提出策略口号,并“为坛而盟”,一支团结战斗的农民起义军宣告组成。 3、“将尉醉”的“醉”在该段的情节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醉”为该段情节的发展起铺垫作用 4、人物欣赏 (1)从分析当时形势和所提策略口号中和为起义做舆论准备及发动起义,可以看出陈胜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表现了他卓越的组织才能和超人的胆略。 (2)文中“且壮士不死而已,死即举大名耳,五候将相宁有种乎?”一句,表现陈涉叛逆的性格特点和出众的宣传鼓动才能。 5、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两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 *(1)抓住时机 (2)故意使自己受辱(使用激将法)(3)激怒众人

6、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 * 反映出他不满现状、渴求改变命运的心态及对富贵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与穷朋友同甘共苦的心愿。 7、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6

原因:得人心成功,失人心失败。 启示:人心向背是成败的关键。

8、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才能?请根据第二段内容作出回答。(3分) 答案要点:(1)对当前形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2)做事周密细致(3)有很强的组织领导才能。 参考答案

一、1、jū 2、gūi 3、 guān xiăn4、 qiāng5、 xí 6、găo 7、 yù 二、1、从 2、在_ 3、到4、用 5、用

三、①以大换小,这非常好。但是我从先王那里继承了这块土地, ②唐雎完成了出使的使命③但是他却违背我的意愿,是瞧不起我的实力吗? ④跪直身子向唐雎道歉说⑤安陵君不答应我,这是为什么?

⑥何况只是五百里呢?⑦大王听说过平民的发怒吗?⑧不,不是这样的。 四、1.错通措 置意2.仓通苍青色 五、1所以 疑问语气词 即使 扩充

2.①B②B 3.①疑问语气 呢 ②疑问语气 呢③疑问语气 吗 4.。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5. 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6.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 7.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出维护国土的立场。

《隆中对》练习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好.为《梁父吟》( ) 因屏.人( ) 猖蹶..( )( ) 屯.新野( 先主遂诣.亮( ) 倾颓.( ) 陇.亩( ) 不可胜数.( 欲信.大义( ) 存恤.( ) 帝室之胄.( ) 殆.( ) 北据汉沔.(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 ) ②徐庶见先主,先主器.

之 ( ) ③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 ) ④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 ⑤谓为信然.. ( ) ⑥此人可就.见 ( ) ①常常②器重③大概④亲自⑤确实这样⑥接近 3、下面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 B 时人莫之许也 高可二黍许

C 惟博陵崔川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D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4、下列“以”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

A.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B.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7

C.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D.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5、通假字

(1)欲信大义于天下: 通 ,音 ,义 (2)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 通 ,音 ,义 6、文学知识 《隆中对》节选自《 · 》,作者 ,字 ,是 朝人, 家,所著本书共 卷,记载三国时期 、 、 三国的历史。“对”,是 的意思。

7、翻译句子

(1)、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2)、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3)、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二、回答问题

1、徐庶说诸葛亮是“卧龙”有什么含义?他为什么要刘备亲自去拜访诸葛亮?

2、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态度和心情怎样?从哪些行动和语言里能看出来?

3、为什么要先分析曹操?摆了哪些事实?得出了什么结论?

4、诸葛亮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孙权?结论是什么?

5、对刘备来说,荆州有哪些有利条件?诸葛亮是怎样暗示刘备的?

6、为什么要分析益州?诸葛亮认为益州有哪些优越条件?

三、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 其岩阻,西 诸戎,南 夷越,外 孙权,内 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刑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8

1、注音,并解释加点的字词。

胄( ) 戎( ) 箪( )

国险而民附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箪食壶浆

2、 (1)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有不同的称呼,在文中标“( )”的段落内出现了两处。请指出来并解释。

① ②

(2)“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中“身”的意思是 ,本文中还有一个词和它同义,这个词是 。

3、 诸葛亮提出策略中,强调对不同方面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根据句意,依次填入空白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 保 抚 和 争锋 修 B. 保 和 抚 结好 修 C. 守 和 抚 结好 修 D. 守 抚 和 争锋 修

4、对“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将军亲自率领着益州的老百姓向秦州出发。 B. 您身先士卒,率领着益州的军队从秦州出发。 C. 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向秦川出发。 D. 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向秦川出兵。 5、翻译下列句子

(1)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2)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6、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

①曹操: ②孙权: ③刘表、刘璋: ④诸戎、夷越: 7、 根据文意,将诸葛亮向刘备提出的具体战略方针排列顺序。

① 礼贤下士,收罗人才;② 抚边境各民族;③ 广布“仁义”;④ 结好孙权,搞好外交;⑤ 巩固荆、益基地;⑥ 利用帝室之位的身份,打出“正统”旗号;⑦ 选择时机,两路出兵北伐;⑧ 搞好内政。

正确顺序是

8.诸葛亮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 (用文中的6个字来概括) 参考答案

1、hao bing chang jue tun yi tui long shu shen xu zhou dai mian 2、①常常②器重③大概④亲自⑤确实这样⑥接近3、D 4、A 5、(1)信-伸 shen 伸张(2)已-以 yi 以来 2、《三国志·蜀志》陈寿,字承祚(zuò),晋朝安汉(现在四川南充)人,史学家,所著《三国志》六十五卷,记载三国时期(220-280)魏、蜀、吴三国的历史。隆中,地名,在现在湖北襄阳。对,回答、应对。

9

6、(1)我没有正确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2)现在曹操已经拥有百万军队,挟持天子、号令诸侯,这方面的确不能和他争强。(3)这个人只能你去拜访他,而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您应该屈尊去拜访他。

二、1、诸葛亮是个天才。可以显示刘备的诚意。2、谨慎,迫切。因屏人,君谓计将安出。3、因为曹操最强大。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4、国家巩固,国险民附,有贤能之人。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5、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6、因为益州战略地位重要。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

三、1、后代 少数民族 用竹筐盛 地势 归顺 不仅 而且 兴旺富裕 用壶盛 2、(1)戎 夷 (2)亲自 躬 3、B 4、D 5、(1)现在曹操已经拥有百万军队,挟持天子、号令诸侯,这方面的确不能和他争强。(2)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筐盛着食物用壶盛着酒来迎接将军呢?6、抗。联。夺。和。7、⑥③①⑤②④⑧⑦ 8、成霸业、兴汉室。

《出师表》

一、文学常识

1、作者: 是三国 国 、 。字 ,号 ,谥号 ,后世称其为 。

2、表: 。 二、给加点字注音 妄自菲( )薄 崩殂( ) 陟( )罚臧否( ) ....性行( )淑均 长( )史 猥( ) 咨诹( )善道 ....三、通假字

1、必能裨补阙漏 通 , 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通 , 3、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通 , 四、古今异义词

1、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古: 今: 2、由是感激 感激 古: 今: 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恨 古: 今: 4、诚宜开张圣听 开张 古: 今: 5、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秋 古: 今: 五、一词多义

1、遗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 ( ) (2)深追先帝遗(yí)诏 ( ) 2、效 (1)恐托付不效。 ( )

(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 ) ( ) 六、重点词语解释

10

1、遂许先帝以驱驰 ( ) 2、当奖帅三军 ( ) ....3、臣本布衣: ( ) 4、躬耕于南阳 ( ) ...5、后值倾覆 值:( )倾覆:( )6、以光先帝遗德 ( ) ....7、恢弘志士之气 ( ) 8、引喻失义 ( ) ...9、宫中府中 宫中:( ) 府中:( )10、论其刑赏( ) .....1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 ) 开张圣听 ( ) ....12、陟( )罚( ) 臧( )否( ) ....

13、夙夜忧叹 ( ) 14、庶竭驽钝 ( ) ....15、攘除奸凶 ( ) 16、以彰其咎 ( ) ...17、则责攸之、依、允等之慢 ( ) 18、以咨诹善道 ...( ) 19、察纳雅言( ) 20、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 ) ...( ) 七、理解性默写

1、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1分) * 。

2、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 * 。 3、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

*

4、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5、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 ; 6、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

是: 。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 ”一致。 8、《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 。

9、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 10、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 ;

11、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 ;② ;

11

21、作.奸.犯.科.( ) 22、猥.自枉屈

12、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 。 13、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 , ”。 14、《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 15、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 16、作者是怎样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的? * 17、作者受命以后,为什么“夙夜忧叹”?* 18、“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 19、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

① ;② 。 八、重点语句翻译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 2、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3、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 4、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 * 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 6、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动,遂许先帝以驱驰。

* 7、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 8、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9、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

12

10、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 11、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 九、课文内容理解

1、“使内外异法”中,“内”指 ,“外”指 ;文中与“内”“外”意思相同的两个词分别是 和 。 2、你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

* 3、文中“先帝”指 ,“陛下”指 。“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为 、 、 三国。

4、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 , 和 。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表达 。(意思对即可)(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5、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

* 十、开放性试题 1、《出师表》情词恳切,有不少脍指标炙人口的名句,请写出你欣赏的一句。结合文章内容,说出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

* 2、本文的成语及名句: 3、下面是杜甫的一首七律《蜀相》,诗中哪些句子的意思与文章意思是一致的?请把它摘录到横线上。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任意答出其中两个,意思对即可)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

13

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1六出: (2)七擒: (3)东和: (4)北拒: (5)收二川: (6)排八阵: 5、回忆全文内容,从诸葛亮对刘禅“宜开张圣听”、“不宜偏私”、“宜自谋”、“不宜妄自菲薄”、“亲贤臣,远小人”的谆谆教导中,你悟出哪些做人的道理?

* 6、本文虽为“出师且”,但很少谈出师,而是用大量篇幅规劝后主修明政治,可谓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请以“报答”、“启发”为首词写一组不少于七言的对偶句,表达出诸葛亮情辞恳切,肝胆照人的思想感情。

报答 , ; 启发 , 。

7、结合本文及《三国演义》的理解,你认为诸葛亮千百年来一直备受人们称颂的原因是什么?

8、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三条建议?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条,结合《出师表》和自己的生活谈谈你的体会?

<出师表>答案

二、文学常识

1作者:诸葛亮是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号卧龙、谥号忠武、后世称其为武侯。

2、表: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三、语音 妄自菲( )薄 崩殂( ) 陟( )罚臧否( ) ....性行( )淑均 长( )史 猥( ) 咨诹( )善道 ....四、通假字

1、必得裨补阙漏 阙通缺,缺点、疏漏 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通检,选拔

3、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有通又,整数后的零头 五、古今异义词

1、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指品质低劣、下流。 2、由是感激 感激: 感动振奋。今意指激动感谢。

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恨:痛心遗憾。今指十分憎恨。 4、诚宜开张圣听 开张:扩大。今指商店开始营业。

14

5、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秋:时,时期,时刻 今指四季中一个季节

七、一词多义 1、遗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给予) (2)深追先帝遗(yí)诏(指死去的人留下的) 2、效

(1)恐托付不效。(成效)。 (2)不效(效果)则治臣之罪 八、重点词语解释

1、遂许先帝以驱驰 (奔走效劳)2、当奖帅三军(激励) 3、臣本布衣:平民 。 4、躬耕于南阳 躬:亲自。

5、后值倾覆 值:遇,遇到。(恰逢,适逢,碰到) 倾覆:兵败。

6、以光先帝遗德 光:发扬光大。 7、恢弘志士之气 恢弘:发扬扩大。 8、引喻失义 义:适当,恰当。 9、宫中府中 宫中:皇宫中。 府中:朝廷中。

10、陟(奖)罚(惩罚) 臧(善)否(恶)。 11、论其刑赏 刑:罚。 12、、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死 开张圣听 圣明的听闻 ....13、夙夜忧叹 夙夜:早晚。 14、庶竭驽钝 驽钝:比喻才能平庸。 15、攘除奸凶 攘除:排除、铲除。 16、以彰其咎 彰:表明。

17、则责攸之、依、允等之慢 慢:怠慢、疏忽。18、以咨诹善道 咨诹:询问 19、察纳雅言 雅言:正言

20、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理:治。 21作奸犯科 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22、猥自枉屈 降低身份 .....十一、理解性默写

1、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1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2、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 *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3、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临崩寄臣怪大事”

4、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5、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6、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15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8、《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9、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0、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1、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12、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13、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4、《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15、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6、作者是怎样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的?*遂许先帝以驱驰

17、作者受命以后,为什么“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8、“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北定中原 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19、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①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② 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这真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啊

3、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们益州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形势万分危急、决定存亡的关头。

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犯科及为忠善者, *宫里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

5、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6、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7、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动,遂许先帝以驱驰。

16

*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动,从而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力。

8、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9、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先帝知道我谨慎小心,所以在先帝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10、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希望陛下把讨伐*贼、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给我判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1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不应该随意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啊! 12、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大概是(因为)追念先帝的特别厚待,想报答给陛下啊。 十三、课文内容理解 1、“使内外异法”中,“内”指宫内,“外”指相府;文中与“内”“外”意思相同的两个词分别是宫中和府中。

2、你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

*诸葛亮是一位知恩图报、忠诚坚贞、尽心尽职的贤臣

3、文中“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为魏、蜀、吴三国。(4分)

4、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三顾茅庐,临危委重任和临崩寄大事。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意思对即可)(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5、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 *答案要点:①为了解除后顾之忧 ②为了汉室之隆 十四、开放性试题 1、、《出师表》情词恳切,有不少脍指标炙人口的名句,请写出你欣赏的一句。结合文章内容,说出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

*写出文中任一名句如;“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亲贤臣,远小人”。对人物的把握能从文中章中找到依据,可得2分。如:忠君报国,深谋远虑。

2、成语及名句:妄自菲薄。 三顾茅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下面是杜甫的一首七律《蜀相》,诗中哪些句子的意思与文章意思是一致的?请把它摘录到横线上。(2分)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17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2分)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1)六出:六出祁山(2)七擒:七擒孟获(3)东和:东和孙吴(4)北拒:北拒曹魏

(5)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6)排八阵:摆设八阵图(任意答出其中两个,意思对即可)

5、回忆全文内容,从诸葛亮对刘禅“宜开张圣听”、“不宜偏私”、“宜自谋”、“不宜妄自菲薄”、“亲贤臣,远小人”的谆谆教导中,你悟出哪些做人的道理?

*虚心听取别人意见,不自私,要自信、自立、自强,要审慎交友。(除此四点外,有新的感悟也可。) 6、本文虽为“出师且”,但很少谈出师,而是用大量篇幅规劝后主修明政治,可谓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请以“报答”、“启发”为首词写一组不少于七言的对偶句,表达出诸葛亮情辞恳切,肝胆照人的思想感情。

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句句忠言; 启发后主奋发图强,声声顺耳。 7、结合本文及《三国演义》的理解,你认为诸葛亮千百年来一直备受人们称颂的原因是什么?

围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回答即可。

8、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三条建议?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条,结合《出师表》和自己的生活谈谈你的体会?

广开言路;严明法纪,赏罚分明,内外一致 亲贤远佞。 选择从能广泛听取意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有则改之,无侧加冕角度;选择从各党派,团体到个人应有一个统一平等的标准,不应有特权角度;选择从人际交往中,选择君子,远离小人角度。

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