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汉字偏旁与字义之间的联系,提高归类
识字的能力。 2、 3、
辨析两组同音字,能在具体的语境中正确使用同音字。 进一步巩固用音序法查字法查字典的知识,提高自主识字的能
力。 4、
正确朗读并背诵四则歇后语,大致了解其意思,初步体会歇后
语这种语言形式的特点。 教学重点:
进一步巩固形声字的构字规律,练习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同音字,初步了解歇后语这种语言形式。 教学反思:
一、 出示汉字,谈话导入 1、
师出示几组同音字:香—乡;青—清;再—在;夕—西,指名
生认读,说说这几组汉字有什么特点。 2、
生交流,师小结:每一组的两个汉字读音相同,意思却不一样,
这样的字叫做同音字。 3、
师谈话:汉字中的同音字有很多,虽然它们的读音相同,但是
在用法上却不一样,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区别它们。
二、 辨析同音字 1、
生自主朗读“选一选,填一填”中的句子,尝试将正确的汉字
填在括号中,再读一读。 2、
指名生朗读句子,并交流自己所填的汉字是什么,为什么填这
个汉字。 3、
根据生的交流情况师明确:
“青”指的是一种颜色,“清”是三点水旁,一般用来表示水很干净,所以第一句话应该这样填;“远处有(青)山,近处有(清)泉。” “再”一般表示再见、再一次的意思,“在”表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等”,所以第二句话的括号中应该填:“放学了,大家(在)教室门口和老师说(再)见。” 4、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巩固“青—清;再—在”这两组同音字的
不同用法。
(1) 师出示相关练习:
qīng:( )色、( )水、( )蛙、( )洁
zài:( )会、( )哪里、( )也不会了、我( )早晨读书。 (2) 生根据同音字的不同意思自主进行填空,并说明原因。 三、 巩固音序查字法 1、
出示“语文园地三”中学习的《音序查字法口诀》,生齐读,
并指名生说说音序查字法的几个步骤。 2、
在生交流的基础上师带领学生复习:第一步:找汉字音节的第
一个大写字母;第二步:在字母栏下找到相关音节,看看它在第
几面;第三步:翻到字典正文的这一面,依次寻找,就能找到这个汉字。 3、
根据以上方法,生用音序查字法在字典里查到“溪、解、准、
楼、伯”五个字,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4、
指名生交流自己是如何查到这几个字的,在交流中进一步巩固
音序查字法的基本步骤。 四、 学习“日积月累” 1、 2、 3、
生自主朗读这四则歇后语,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短语。 指名生分行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师适当正音。
正音后再次让学生练习朗读,师提醒学生每行短语的中间部位
要注意停顿。 4、
师举例引导学生体会歇后语的表现形式:
(1) 出示第一则歇后语,指名生朗读,指名生交流这个短语中出现
了什么物品(小葱、豆腐),它们是混合在一起的,所以叫“小葱拌豆腐”。
(2) 师出示“小葱拌豆腐”的图片,生结合图片和生活体验说说这
两种物品放在一起是什么颜色(有绿色和白色)。
(3) 生再次朗读第一则歇后语,师引导学生体会前后两部分有什么
关系。 5、
按照刚才的学习方法,生自主朗读并比较每则歇后语前后两部
分之间的关系。 6、
指名生朗读剩下的三则歇后语,并说说自己的理解,师适当讲
解并小结:这几则短语,前半部分讲的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或现象,后半部分则是一种比喻的意思,整句联系起来十分生动有趣。像这样的语言形式就叫做歇后语。 7、
大致理解这四则歇后语的意思。
师描述一种情况,鼓励生说一说用哪一条歇后语比较适合。(如:一位同学期中考试没有考好,当他拿着试卷回家的时候,心里十分紧张,担心爸爸妈妈会批评他,这个时候他的心情就可以用“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来形容。) 8、
通过师生对读、自由朗读、联系意思等方法指导学生熟读并背
诵四则歇后语。 五、 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的汉语表现形式十分丰富,歇后语就是其中非常有趣的一种,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我们会经常接触到歇后语,希望同学们能记住它们,并且能正确、熟练地运用它们。
学情分析
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有个别学习比较自觉,主动性较强,上课精力比较集中,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能认真完成。从整体上看,一年级小朋友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时小嘴巴叽叽喳喳,特别喧闹不安静,叫喊、打报告,
有的甚至我行我素,做自己想做的事。针对以上情况,我本学期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喜欢上课,喜欢语文。在课堂上,我充分利用教具,运用各种小游戏让学生掌握浅显的知识,为学习更多的语文知识夯实基础。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五》教学效果分析
一、 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情境
一年级的小学生,好动爱玩,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在他们的观察和想象中,客观世界是拟人化的世界,大至一片森林,小至一个小动物,在他们眼里,都是有情感有智慧的精灵。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组织教学,也就抓住了教学成功的关键,创设情境的做法尤为适用。本次语文园地的教学就借助学生们喜欢的卡通人物《喜羊羊》图片导入,引领学生在趣味观察中认识儿歌中的主体事物。在此基础上的认字都是以“自主交流、活动探究”的形式完成的,既提升了识字实效,又尊重了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 二、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延伸拓展
教学中,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借助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让学生从中发现字、词、句的规律,并进行迁移,初步树立归类识字的意识,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拓展性训练。在字词句的运用环节通过生动的图片,直观理解“青”和“清”的意思,再填字组词造句,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比较两组同音字时,都是先理解再运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借助有趣的“翻字典游戏”激发了学生查字典
的兴趣。 三、不足
课堂中小朋友不够活跃,发言不够积极,应该为他们设计多一点有趣的教学环节,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今后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大胆、充分地挖掘生活中的语文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创造性的语文教学活动,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五》教学反思
这节课给了我一个重要启示,那就是在今后进行语文园地教学时,要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语文,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情境
一年级的小学生,好动爱玩,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在他们的观察和想象中,客观世界是拟人化的世界,大至一片森林,小至一个小动物,在他们眼里,都是有情感有智慧的精灵。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组织教学,也就抓住了教学成功的关键,创设情境的做法尤为适
用。本次语文园地的教学就借助学生们喜欢的卡通人物《喜羊羊》图片导入,引领学生在趣味观察中认识儿歌中的主体事物。在此基础上的认字都是以“自主交流、活动探究”的形式完成的,既提升了识字实效,又尊重了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 二、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延伸拓展
教学中,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借助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让学生从中发现字、词、句的规律,并进行迁移,初步树立归类识字的意识,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拓展性训练。在字词句的运用环节通过生动的图片,直观理解“青”和“清”的意思,再填字组词造句,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比较两组同音字时,都是先理解再运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借助有趣的“翻字典游戏”激发了学生查字典的兴趣。 三、不足
课堂中小朋友不够活跃,发言不够积极,应该为他们设计多一点有趣的教学环节,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今后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大胆、充分地挖掘生活中的语文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创造性的语文教学活动,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五》教材分析
《语文园地五》有六个内容:发现汉字中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特点;认识偏旁相同的字;区别理解同音字,并会运用;练习查字典,培养学生查字典的学习习惯;积累歇后语;和大人一起读故事;本节课教学的是第一至第四个内容。教学目标有以下三个: 1、在诵读儿歌的过程中,准确识记“饭、能、饱、茶、泡、轻、鞭、炮”等字。2、在看部首识字的过程中,发现生字部首与其意思的密切联系。 3、区别理解“青和清、在和再”的意思,会用它们填空。练习查字典,培养学生查字典的学习习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 1、在诵读儿歌的过程中,准确识记“饭、能、饱、茶、泡、轻、鞭、炮”等字。 2、区别理解“青和清、在和再”的意思,会用它们填空。练习查字典,培养学生查字典学习习惯。 3、在看部首识字的过程中,发现生字部首与其意思的密切联系。教学准备有两方面1、课前布置孩子们在生活中认识形声字、偏旁相同的字、同音字,并将其收集在课外识字本中。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一个美丽的学习园地,带领孩子们在发现乐园和展示乐园中游玩,其间会遇到一道道难关,学生想办法解决,最终顺利过关。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了解学习汉字的方法,陶冶战胜困难的情操。 课堂检测:读一读,选一选
在 再
1、从此,( )黑( )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 怎样在月光下睡觉…… 2、小李( )家里写作业。
请 情 清 晴
1、( )问,春天的太阳该画什么颜色呢? 2、这几天他的心( )特别好。
3、今天阳光真好,万里无云真是( )朗! 4、他要了一杯( )水,静静的坐了下来。
课标分析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阶段累计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而在低年级就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可见,低年级的识字量已占总识字量的53%—60%。根据多年对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探索、实践和分析表明,面对较大识字量,学生的遗忘率比较高,往往学了后面的生字,忘了前面学过的,复习前面的生字,又忘了后面的生字。反反复复,识字效果总是不尽人意。如何培养低年级的识字能力,巩固提高识字效果,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是我们需要探索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由此可见,识字教学应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