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4×3=12分)
1、生产过程——是一个输入、转化、输出的过程,即指原材料进入企业,经过生产转化,到形成一种新的使用价值的产成品的全过程。 2、生产周期——是指一批产品从原材料投入生产起一直到成品出产为止的全部工作日数。
3、物质消耗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生产单位产品或完成单位工作量,(2分)所消耗的数量标准。 二、 填空题(2×10=20分)
1、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生产管理被称之为(生产运营管理)阶段; 2、扩大再生产的两种方式为(内涵扩大再生产)和(外延扩大再生产);
3、生产系统的构成要素按照性质划分可以简单划分为结构化要素和非结构化要素,人员组成属于(非结构化)要素,生产技术属于(结构化)要素。
4、常德烟草机械有限公司按照生产形式划分属于(加工制造)生产;
5、生产过程空间组织形式最典型的形式包括(对象专业化)和(工艺专业化)两种; 6、联合国于( 1989 )年在全球推行清洁生产 7、从物质消耗来看,废品属于(非工艺性)性消耗;
8、产值指标包括(工业总产值)、(工业商品产值)、(工业增加值)三种 9、生产能力包括:设计能力、(查定能力)、(计划能力)能力
10、质量总成本包括预防成本、鉴别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及外部故障成本之和,进货检验费属于(鉴别成本),成本新产品评审费属于(预防成本)成本;
三、选择题(3×16=48分)
1、实现产品使用价值的最基本阶段是( B )
A、生产技术准备过程 B、基本生产过程 C、生产服务过程 D、辅助生产过程 2.平行移动最突出的优点是(C )
A、组织生产简单 B、工序间搬运次数少 C、生产周期最短 、D降低搬运难度 3、下列( D )不属于固定资产
A、正在检修的设备 B、暂时停用的设备 C、正在安装的设备 D、备用设备 4、(多选)广义的生产能力是指企业的( AC )的综合.
A、技术能力 B、供应能力 C、管理能力 D、销售能力 5、(多选)工业企业按接受任务的方式可分为( CD )式生产类型. A、制造 B、服务 C、存货 D、订货 6、(多选)影响企业生产能力的因素主要有(BCD )
A、从事生产员工数量 B、固定资产数量 C、固定资产的工作时间 D、固定资产的生产效率 E、从事生产员工的效率
7、( B )是生产计划的具体执行计划,是企业组织日常生产活动的依据。 A.生产进度计划 B.生产作业计划 C.生产安全计划 D.生产材料计划 8.生产调度是生产控制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以( B )为依据。 A、生产控制标准 B、生产作业计划 C、生产设备使用计划 D、生产进度计划
9、(多选)期量标准,是指为加工对象(零件、部件、产品等)在( BD )规定的标准数据。 A、生产产品质量 B、生产期限 C、生产质量 D、生产数量 E、产品规格
10、库存管理的ABC分析法是按照( B )讲物资ABC三类,分别采取不同的采购方式和库存管理方法。 A、物资保管要求B、物资占用资金额的大小 C、物资管理方式不同 D、订货方式不同
11、某企业每年需某种物资2000公斤,已知每次定购费用10元,每公斤储存费用4元,该种物资的经济定购批量是( B )。 A、200 B、100 C、150 D、170 12、5S活动的核心是( C )。
A、整理 B、清扫 C、素养 D、整顿
13、对象专业化较之工艺专业化的优越之处是( BD )。 A、适应市场需求能力强 B、便于生产成本核算 C、在一个生产单位内便于工艺管理和指导 D、生产周期短 14、(多选)开展5S活动要注意的是(ABE )。 A、贵在坚持 B、领导重视 C、抓住时机搞一次突击 D、保证一次搞彻底 E、强调自我管理
15、一批产品经多道工序加工时,将这批产品在一道工序加工完后,统一搬运到下道工序去加工的方式为( A )。 A、顺序移动方式 B、平行移动方式 C、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D、交叉移动方式 16、定置管理的最关键环节是( A )。
A、人、物结合状态分析 B、物流、信息流分析 C、工艺研究 D、定置设计 四、问答题(20分)
1. 生产管理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7分)
a.目标 :是建立一个科学的生产制造系统,为企业制造有竞争力的产品.
(高效、低耗、准时、灵活地生产合格产品和(或)提供满意服务)。产品竞争力体现在性能、质量、价格、交货期四个方面。产品性能指一种产品所具有的实际使用价值方面的特性。质量则是用户对产品使用价值的满意程度。而价格是用户为取得产品使用价值而付出的代价。现代研究表明,产品的性能、质量、价格首先取决于设计阶段,然后形成于制造阶段。这些阶段的管理工作都属于生产管理的范围。 b.任务:(1)全面完成生产计划所规定的任务 (2)不断提高生产系统的效能和效率
(3)不断提高生产系统的柔性,提高产品生产的应变能力。 2. 改变生产类型的途径有哪些?(7分)
• • • •
1、积极发展生产专业化与协作,减少企业承担的产品和零部件种数,增加同种产品和零部件的产量,增加生产稳定性,提高工作地专业化程度。
2、改进产品设计,加强标准化工作。提高产品系列化,零部件通用化和标准化水平,减少产品和零部件种类,增加同种产品和零部件产量。
3、改进和提高工艺工作,开展工艺典型化工作,推广成组技术,增加零部件生产批量。 4、采用先进工艺装备,缩短更换品种所需时间。
5、组织同类型零件的集中生产,减少同期生产的产品种数。 3. 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6分) 1、依据企业经营目标及生产需要制定设备规划; 2、选择、购置、安装、调试、验收所需设备; 3、合理使用和维修保养; 4、适时改造、调拨和更新报废;
5、合理的经济管理:合理筹集、使用资金、计提折旧、费用核算等; 6、制度管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