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析网络语言符号

浅析网络语言符号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_1. I 浅 析 网 络 k五i=:i 言 符 号 邓 婷 (鹰潭职业技术学院,江西鹰潭335000) 摘要:信息化时代,网络飞速发展,使得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语言符号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断出现在经济和社会 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对其有重要影响。本文旨在从索绪尔和皮尔斯符号学角度出发分析文字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及网络语言符号 的特点。 关键词:文字符号 非语言符号 特点 网络语言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网络与社会越来越接近,越来越 融合到每一个人的生活中。人们的生产、生活乃至思维方式等 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改变。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特殊语言,首 先是一种符号。与符号有共同特点。符号是联结心灵与世界的 桥梁与中介.是沟通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桥梁。无论是人际 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等。都离不开符号存在。本文从符 号学角度出发分析文字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特点并解释网络 语言符号迅速发展的原因。 二、语言符号学的理论 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13内瓦大学教授普通 语言学时,对“符号”提出了一个比较鲜明的解释。在索绪尔的 解释中,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统一体。也就是说,符号 是一种二元关系:包括能指和所指.它们的结合便成了符号, “能指”指语言符号的“音响形象”。“所指”是能指表示的概念 其实能指和所指.就是符号形式和内容.能指是符号形式即符 号形体,所指为符号内容即思想.是符形表示的意义或符号使 用者所作的解释。同时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社会 性、心理性和线条性的特点。 皮尔斯认为符号是由符号形体、符号对象和符号解释构 成的三元关系。符号形体相当于索绪尔所说的“能指”.符号解 释是“所指”,符号对象即符号形体表征的客观事物.索绪尔未 发展的顶峰.作为当时的殖民霸主英国的政治环境较为复杂 强调。皮尔斯根据人们不同的需要,提出把符号分为图像符 号、指索符号和象征符号。索绪尔和皮尔斯关于符号的“二元 关系”和“三元关系”学说。奠定了现代符号学的理论基础。本 文结合两者的观点分析文字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及网络语言符 号的特点。 三、文字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用符号学理论看,网络语言有两种所指:“与电子计算机 联网或上网活动相关的名词术语”及“网友们上网聊天时临时 ‘创造’的一些特殊的信息符号或特别用法”。网络语言呈现给 我们的不是以声音为物质外壳的能指语言系统,不是直接的 语言.而是被文字系统所记录下来的、所反映的特殊语言现 象。符号学角度下的网络语言是用于网络交际的一种特殊的 混合符号系统,可以分为文字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类。文字是 书面语言的载体.是记录口头语言符号的符号。非语言符号表 现为除语言符号和文字符号以外的其他符号形式。 1.文字符号 文字符号的构成包括复合式、缩略式、借用式、混用式和 反语式等。 (1)复合式:ifrewall(防火墙)、homepage(主页)、chat room (聊天室)等。 (2)缩略式:充分显示了网络语言简洁性的特点,包括英 文缩略式和中文缩略式。 四、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充满冒险精神。同时是霸权主义横行的 时代。《鲁滨孙漂流记》是以真实的故事为原型,这也是小说具 备真实感的原因之一。主人公的原型是苏格兰人亚历山大・塞 尔柯克水手,由于塞尔柯克在海上时,与船长发生争执,被遗 弃在南美洲大西洋的一个岛屿上生活了四年。塞尔柯克的经 历给了笛福创作灵感,实际上塞尔柯克的荒岛生活并没有鲁 滨孙的故事精彩。笛福在新闻事业生涯中关心政治.但又多次 因政治事件入狱,在1719年,笛福放弃公众生活,专心从事创 作,《鲁滨孙漂流记》由此问世。十八世纪的英国,不仅是殖民 大国,而且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顶峰,这是个充满冒险精神的时 代,也是个霸权主义横行的时代。在《鲁滨孙漂流记》中主人公 的冒险精神和追求财富的形象,充分展示了这个时代的主流 思想和现实意义 三、主要人物个性剖析 小说的主人公鲁滨孙是一个具有时代气息的崭新艺术形 象,他是一个生活在资本主义初期的普通冒险家。他既不是一 在《鲁滨孙漂流记》的原型故事中,经历了五年荒岛生活的 水手亚历山大・塞尔柯克并没有像鲁宾逊一样积极乐观。而是 由于孤独和恐惧,变得焦躁抓狂。但在小说中,作者将鲁滨孙描 绘成一个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临危不惧、勇往直前的英雄形 象。尽管笛福本人在他所生活的时代就给自己定位了一个与社 会时代分离的、孤独的形象.但他仍然赋予作品积极的希望。 社会是一个大整体,每一个人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与之无 法彻底断绝联系。当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不断与社会这个整 体分离的时候,人的心灵就如同置于一片荒岛。此时此刻,人 们就被迫注意到了自己的孤独感。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不 正视这种孤独感和分离的状态,那么就有可能出现一些背离 正常的疯狂行为,对周围都充满了敌意和焦躁,会怀着巨大的 仇视态度不友善地看待周围的一切。 五、结语 个完美的好人,更不是一个罪大恶极的坏人,只是一个具有复 杂性格的普通人。他身上强烈的独立自强精神.在古今中外 直是成功者必备的素质。作者笛福在书中说过这样一句意 味深长的话:“害怕危险的心态比危险本身还要恐怖一万 倍。”事实确实如此,一个人具有强大的心理,即使在恶劣的 环境中,也会成为一个成功者。所以,无论是作品还是作家本 人,都体现了那个时代新兴资产阶级勇于探索冒险的英雄主 义精神 一笛福创作的年代距离我们已十分久远.其作品的时代背景 和政治、宗教背景与我国当下社会有一定差距。但当我们审视 当今社会的种种,小说《鲁滨孙漂流记》依旧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和启示作用,警示我们对当下社会发展的认知要不断更新。 参考文献: [1]丹尼尔・笛福.鲁滨孙漂流记[M 3.郭建中译,南京:译 林出版社.2010.6. [2]刘意青,刘阳阳.插图本英国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 学出版社,2011。5. —匪  .A.英文缩略式:BF(boyfriend男朋友)、ASAP(as soon as possible尽可能快)、IS(I See我懂了)、DIY(doit yourself自己动 手)、BTW(bytheway3J ̄.便说一句)等。 B.巾文缩略式:MM(美眉、妹妹,表示年轻漂亮的女性)、 LG(老公)、JJ(姐姐)等。 (3)借用式:是网络语言的主要生成手段,指用已有的词 汇表达新意,体现了语言的经济原则,主要包括联想借用和谐 音借用。 A.联想借用:菜鸟(网络初学者)、潜水(指隐身在聊天室 不说话)、285(指人笨或反应迟钝)、爬墙头(光看帖子不发 言)、拍砖(批评或点评等)、油墨(幽默)等。 B.谐音借用:利用相同或相似发音,拼写出不同形式的 单词。 a.汉字谐音:斑竹(版主,论坛板块的管理人员)、木油(没 有)、酱紫(这样子)、果酱(过奖)、菌女(俊女)等。 b.数字谐音:748(去死吧)、765(去跳舞)、51396(我要睡 觉了)、587l(我不介意)。 C.英语谐音:CU(See you,再见)、IC(I see)、How r U(How are you你好吗)、ICQ(I see you我找你)等。 (4)混用式: A.汉字与字母混用:L公(老公)、L婆(老婆)等。 B.数字与字母混用:3q(Thank you,谢谢)、F2F(Face to face,面对面)、3X(thanks,谢谢)等。 C.中文与英文混用:倒ing(很晕)、郁闷ing(郁闷中)等。 (5)反语式:在网络语言中,利用反语修辞表达出来的不 是真实的意思 可爱(可怜没人爱)、偶像(呕吐的对象)、天才(天生的蠢 材)、再见(再也不见)、善变(善变又没天良)等。 文字符号主要以文字为主,文字为视觉符号,用键盘把要 说的话转化为文字信息传达给对方。 2.非语言符号 口语交际巾,微笑、皱眉、怒吼、生气等生动的人类情感活 动可通过有声语言符号系统中听话人的视觉来感受。书面语 符号系统中.可以通过文字方式叙述。非语言符号指网络交际 Ff1借助一些网络特殊符号对表达的语言交际符号所指意义起 加重语气、强调或加人某种感情作用的一些非言语现象(包括 面部表情、头部活动、眼部活动或手势等)。依据皮尔斯的符号 理论.语言符号可以分为图像符号、指索符号和象征符号,这 里主要用图像符号和象征符号分析非语言符号。 (1)图像符号:通过写实或模仿表征符号对象,其表现体 必须与对象的某些特征相同,在这里主要是表情符号和QQ表 情符号,如( 。 )笑脸、( ^_ )兴奋、@~@(高度近视)、 一?(疑 惑)、)一((生气)等。 (2)象征符号:是一种符形与对象没有相似性或直接联系 的符号.它可以自由地表征对象。象征符号的符形与对象之间 的关系仅仅建立在社会约定的基础上,主要包括发饰类、服饰 类、形体特征类、器物类、其他事物和行为类等类型符号。 A.“#:一)”(平时不大梳头。头发凌乱的风度),“(一)”(头发 盖眼),(:一)”(大光头)等。 B.服饰类。如“:O一)”(戴着面具),“:一)8”(打着领结), “<<<<(:一)”(戴着高帽子),“(:一lk一”(打着领结,戴着礼帽,大 概是有重要约会),“q:一)”(戴着帽子),“8一)”(戴着眼镜)等。 C.形体特征类:“(:一”(左撇子),“:%)%”(满脸的青春痘), “:一(:)”(大门牙)等。 D.器物类::M炸弹、:V十字架、:P电话、:H石头、:%小钟等。 E.其他事物和行为类:“(: )”受伤、“ <I:一)”圣诞老人、 “ h”拥抱等。 四、网络语言符号的特点 网络交际中人们通常选用最简单、最明白和最省时的 12 符号表达要说的话,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这些语言符号有以 下特点: 1.任意性。根据索绪尔的二元论,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 的联系是任意性的。单个文字符号最初的音义结合是任意的. 同样事物可以用不同国家的语言来表示,如中文“树”的英文 则是“tree”,这两种语言音和形都不一样,但并不表示不是同 一个事物。因此,可以看出网络语言符号中也有此种特点.如 ( 一 )兴奋、酱紫(这样子)等。 2.社会性。索绪尔认为:“语言既是言语机能的社会产品. 又是社会集团为了使个人有可能行使这种机能所采用的一 整套必不可少的规约。”语言符号的社会性主要体现在两方 面,一方面语言符号是社会事,另一方面语肓符号为社会所 用。在网络交际中,网络语言是为了适应网络交际快速交流 的需要产生的。如CU(See you,再见)、IC(I see)、MM(美眉、 妹妹,表示年轻漂亮的女性)、LG(老公)等,这些词现在不仅 在网络上流行起来,而且在13常生活中逐渐被人们接受和 使用。 3.经济性。网络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为了存 最短时间内传递出最大信息量,网民不得不创造出或改造出 能适应网络交际这种特点的词语,尤其在聊天室中,上网都是 按时计费的,因此人们不仅用可读文字符号.还动用数字、图 形、表情等非语言符号传递信息。仅仅一个图形就可以代表一 整句话,可以给读者和笔者减轻输入文字的负担,例如:886 (再见)、:)(开心)、(:<)吹牛大王、VG(very good)、3q(Thank you)等。 4.多样性。在网络交际中,人们不会单一地只使用一种语 言符号表达意思,而是选用简单和快捷的符号,特别是对非 语言符号的使用.通常人们喜欢在一个句子后附上一个QQ 表情或字符表示心情或所处状态。如“偶走了1 886 1:)(开 心)!”等。 5.风趣性。网络语言符号生动而风趣。率先掌握并使用网 络语言的群体大多为16 35岁的“新新人类”.这些人易接受新 事物且创造性强。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中,人们选用那些诙谐 的语言符号,且创造一些幽默的词语,如可爱(可怜没有人 爱)、偶像(呕吐的对象)等。 五、结语 在网络交流中网络语言符号不断发展和广泛使用。已经 形成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形式。利用符号学理论,我们会对网 络语言符号的构成、特点和发展有更深刻的理解,对于人们熟 悉网络,了解网络媒体及日常生活都有重要意义;对于如何运 用网络语言符号在网络上与人沟通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加快 交流速度,提高打字效率都有重要意义。学会了解网络语言符 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宗明.符号世界[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 [2]王铭玉,宋晓.符号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 [3]王顺玲.网络语言的符号学阐释[J].外语电化教学, 2008(3). [4]郑艳霞.从认知视角看网络语言的生成里据性[J].安 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 [5]曲彦斌.计算机网络言语交流中的身势情态语符号探 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4). 『6]张绍杰.语言符号任意性研究——索绪尔语言哲学思 想探索[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f7]王铭玉.语言符号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f8]郭涛。周利娟.从后现代主义思潮到网络语言符号—— 网络语言符号动因论之一『M].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6(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