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语的句式变换及其修辞效果 陈玲玲 摘要:在德语文学作品中,特别是现代文学作品中,出现了许多突破常规的写作方法,如果读者仅从语法角度去分 析,很难深刻领会到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读者必须要注意其修辞手法。德语的修辞手法多种多样,其中,变换句式是 一种重要途径。本文就着重探讨缩减和断联这两种句式变换带来的修辞作用。 关键词:德语修辞;句式变换;缩减;断联 学语言的人都知道,确定句子结构的基本形式是研究 语言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德语句子中,重要的基本形式概 括起来不外乎是以下几种: 1.主语一谓语:Die Glocken lguten. 2.主语一谓语一宾语(四格):Der Ktister lgutet Glocken. 3.主语一谓语一宾语(三格):Der Schllf ler begegnet dem Lehrer. 4.主语一谓语一宾语(三、四格):Der Student schenkt der Studentin ein Buch. 5.主语一谓语一介词宾语/状语:Karl spielt mit mir.Mtlnchen 1iegt an der Isar. 6.主语一谓语一宾语(四格)一状语:Ich lege das Buch auf den Tisch. 7.主语一系词表语:Die Blume ist schSn/...ist eine Rose. 以上七种基本形式是语法家们从真实句子中提炼出来 的典型,但是,我们在实际阅读中却很少看到它们会原封 不动地出现,而是经过各种变化呈现在读者面前,例如, 有些作家在文学作品里使用的方言。这就是修辞学范畴内 的一种现象,即作家是怎样通过变换德语句式来实现自己 的文体意图的。从文体学的角度来看,比较重要的句式变 化有四类,这就是句式的缩减、扩展、断联和转换。…本 文着重探讨缩减和断联这两种句式变换类型。 一、句式的缩减 句式的缩减,顾名思义,就是指缺少了一个或是几个 重要句子成分的不完整的句子。这种不完整的句子较经常 出现在口语中,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语言表达方式 也被书面语采纳,尤其当作家在戏剧、记叙文里要表现某 些人物的讲话方式时。总的说来,句式缩减的实现方式有 两种,即话语中断(Aposiopese)和省略(E11ipsen)。 首先,话语中断是指,说话者以结构完整的句子开 始,但没有正常的结束,即有始无终,听者必须自己猜测 说话者的意思。那么,说话人为什么会断断续续、吞吞吐 吐呢?一般说来,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受情景的中断 一种是由客观因素造成的,例如说话人在说话时被他 人的插话打断,说话人被迫中断话语。另一种是由主观因 素造成的,例如说话人过于紧张,或者想同时表达好几种 想法,因而慌不择句。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Bengsten: Ich sagte schon…da Sind keine Fi scher. Grove:Aber vielleicht doch…einer vielleicht, ein einziger …Bei Sonnenaufgang fahren sie doch sonst hinaus…(F.v.Hoerschelmann,Das Schiff Esperanza) 在上述例子中的两个说话人都没把句子讲完整, Grove在讲话时不断地换词,一时间没找到恰当的表达句 式,因此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到说话者的紧张。此外,还有 一些由主观因素造成的话语中断,例如:说话者没有把 握,出于推测,或者说话者处于尴尬的境地,或者说话者 突然想到对某事得谨慎作出反应的时候。 (二)暗示性中断 ・与受情景的中断不同,暗示性中断通常出现在比 较冷静的谈话方式中,说话者出于某些原因,有意省去一 些词汇,比如不愿提到某人的疾病,或者不想把过重的话 直接说出来:Fehlt dir…?Wenn du jetzt nicht kommst, dann...! (三)避祸消灾中断法 这种中断又称“忌讳性中断”,一般只出现在惯用语 中,用来暗示骂人或诅咒一件事情。句子的主语通常是 “魔鬼”“撒旦”这类的词。人们不敢说出这类词,是因 为怕遭致不幸和厄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中断法已 失去了诅咒的色彩,不过仍经常出现在口语中,人们用它 来表达不愿发生的事情:Dass dich der…!Da schlage doch der… !以上三点是话语中断的三种情况,都是出现在口语 中,还有一种出现在文学作品里的叙述或描述中。例如在 海涅的作品中,就常常出现中断法,让读者感到出其不意 的转折:Uberdies unberufene Schatten,und als ich mich im Bett aufrichtete.um hinzusehen, erblickte ich Es gibt nichts Unheiml iches,als wenn mann, bei Mondschein,das eigene Gesicht zufa l1ig im Spiegel sieht.(Die Harzreise) 那么中断句的文体价值是什么呢?它可以迫使读者或 听众去猜测原来的表达意图,使他们进一步去思考中断的 深层原因。因而能提高内容的表达力,渲染当时的情绪和 气氛,增加强度,把作者或说话者的情绪传达给读者。 接着,省略是实现句式缩减的第二种途径。前文提到 话语中断是删除内容上本来显得重要的部分,而省略则是 通过省略那些意义不大的句子成分来强调重要的内容,所 以这些被省略的成分大多是多余或无足轻重的,或者是可 以从句子的其他成分以及上下文得到了解的。省略句自古 以来就是一种受欢迎的修辞手法,尤其在推崇语言经济的 现代,人们常常在会话、题词、电报、广告和简短的文章 中使用这种句式。省略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省略(助)动词 在指示性或禁止标志牌上,我们常常能看到一些从语 法角度看不够完整的句子。例如:Rauchen verboten. Durchgang auf eigene Gefahr.SDrechstunde von lO一12 Uhr.其实这些句子都是省略了不必要的助动词或动词,在 显得简洁的同时,没有改变原句的意思,取得了言简意赅 的效果。同样在谚语中,也有这种现象,例如:Heute rot Morgen tot. 除此之外,这种无动词省略句还出现在某些 题材的文章中,例如分析性的天气预报、印象主义流派的 诗歌作品中。 (二)省略宾语 省略必不可少的格型宾语和介词宾语是省略的另一个 方式。一般来说,许多动词都要求一个变格的名词作动词 补足语。但有些要求带宾语的动词在实际使用中也可以不 带宾语。例如动词gehorehen通常要求带第三格宾语,可是 如果上下调了该动词意义上的联系,那么可以省略宾 语:Die Frau hat einen Hund gekauft,der gehorcht. (三)省略主语 当两个句子相似并且主语相同时,可以省略第二个主 语。例如:Er dachte uber alles nach und schrieb die Gedanken in sein Tagebuch.但是有时为了强调主体的举 止行为也可以考虑重复主语:Er hatte den Mann wiederg esehen,und er wol ite ihn nicht aus den Augen verl ieren. (四)孤立句 这是省略句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将句子中的某个成分 地提出来,以示强调。例如博尔歇特在他的短篇小说 中就经常使用孤立句:Sie standen sich im Hemd gegenO ber. Nachts. Um halb drei. In der KO che.(Das Brot) 此外,广告中也经常出现这种形式:Dieser Wagen ist gergumig und bequem.Mit Platz far fanf Personen.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孤立句还有一种变异的 情况,即在添加补充成分时重提完整句子中的某一成分: Das kleine Madchen hat Beine.die sind wie Finger SO dann.Wie Finger im Winter.So dnnn und SO rot und SO blau und SO dann. 总的说来,省略这种缩减方式取得的文体效果是使文 章或所表达内容简洁明了,但在具体的情境中却能获得不 同的实际效果。例如:前面提到过的印象主义流派使用省 略句而发明了一种电码式的特殊的文体风格:有一些省略 句如用语,会给人以严厉、无礼、出言不逊或咄咄逼 人的感觉。 二、句式结构的断联 句式结构的断联是本文探讨的句型变换的另一种类 型。断联,顾名思义,就是指一个句子的完整性受到破 坏,先断开,然后再续上。大多数德语句子通常都具有完 整的形式,给人一种统一整齐的印象。而当句子以断联的 方式出现时,就能给人以与众不同的感觉,引起人们的注 意。虽然这种偏离语法规则的句式常被视为语法错误,但 旧c言文字 ‘、 r 其实在古典时期就被用作修辞手段了。句式结构的断联可 分为四种形式,这就是:前置(Prolepse),变异(Anako —Luth),插入(Parenthese)和后置(Nachtr ̄ge)。 首先,前置是指把位于句子结构前列的一个成分提出 来,接着以一个代词或副词继续叙述的方法。下面我们通 过一组例子来分析这种形式的不同情况: 1.Die Grogmutter,Sie wugte SO viele M ̄rchen ZU erzfihlen!该句中的Sie是人称代词,指前面的Grog mutter,即本句通过人称代词来续述。 2.Mein Schatz,der ist auf Wanderschaft.该句 一是由指示代词der来续述前面的Schatz。 3.Da droben auf dem Berg,血steht ein hohes Haus.该句是通过副词da来续述前面的方位。 4.Dass er dann den sonst bei ihm Oblichen gemU t1ichen Ton nicht traf.wer will es ihm verdanken! 该句是用es来延续前面的整个由dass引导的从句。 5.Dass du deinen Fehler einsiehst,dass du ihn wiedergutmachen wil1st,dass du wieder mutig von neuem beginnst一 a』freut mich von ganzem Herzen. 该句则是用das延续前面的多个并列从句。 除了上述四种情况之外,还有一种较特殊的情况,即 把从句中的主语提到主句中来,在从句中代之以人称代 词,以强调它的前置地位,例如:Hast du den Kerl gesehen,wie er aussieht? 运用前置这种形式可以突出被提出的成分,是一种强 调手法,大多运肿在日常会话、民歌、民间故事、散文、 诗歌等。此外,前置这一修辞手段还用于以下这种情况, 即一个句子的前场说明成分过多的时候。为了不让读者有 句子脱节的感觉,可以用上SO来连接句子:Bei jedem Schritt z6gernd,als mflsse ich wie ein junger,noch ungeUbter Seiltanzer ein bigchen Halt ertasten,die H ̄nde schlaff an den Seiten und nur verhalten atmend,SO trat ich in den Saal…(M.Walser,Ich suchte eine Frau) 其次,变异。句式变异是指,在一个句子中,出现语 法和词义前后不一致的现象。那么句式变异的出现,可以 是无意中出现的文体错误,例如在即兴演讲中,因为没有 进行事前准备,难免在寻找恰当表达方式的时候顾此失 彼,忽略了语法或词义上可能会出错的这一因素,导致出 现了错误。还有一种就是有意“出错”,即将句式变异作 为一种修辞手段,以达到加强语势的作用。例如,在一则 广告中出现这样一个句子:Johannesburg ist 1015 DM entfernt.这句话的结构不对,按常规人们会说多少公里 entfernt,而不是多少钱,其实,这则广告的用意就在于 让人出于好奇去思考,当然就能知道这句话是指旅费 IO15DM,这样一来,广告的宣传效果就达到了。因此,从 修辞角度看,人们使用句式变异,就是利用它的与众不同 之处,利用它与规范句子的相悖点,来引起读者的注意, 从而达到强调突出的效果。 句式断联的另外两种形式插入和后置,是日常语言运 用中比较常见的现象,本文就不一一进行探讨了,值得一 提的是它们的修辞效果。插入现象可以说是作家们突发思 想和联想的结果,他们以不同的方式运用插入句,来活跃 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过程。后置的作用则是赋予句子多个强 (下转58页) 不同的含义,并举例: (1)a.吃了两个小时。b.(刚)吃了两个小时,又饿 了。 午”,由此可知“看”的格位被指派语应该是“一下午”, 那么动词“看”的语义重心也应该是“一下午”了。 (二)语义特征分析 . (2)a.种小麦种了四天。b.种了半个月,芽儿就出 来了。 既然语义重心是“一下午”,说话人在说“看了一下 午书”的时候强调的就是看书的时间量,至于到底看了什 么书或多少书就不重要了。所以时间量词后面的就只能是 个表示完全虚指(通指)的名词了,如果加上数量词会使 之相对实化。 (三)信息安排原则 时量成分后面通常会跟上一个名词,比如“钓了两天 鱼”“整理了一下午图书”。我们注意到这些名词都是虚 指的,前面不能添加具体的数量词。如“钓了两天鱼”不 能说成“钓了两天一条鱼”“整理了一下午图书”也不能 说成“整理了一下午两本图书”。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学者 都有过论述。沈家煊认为: “无终止点的延续动作和有固 定终止点的定时动作都排斥数量词。”秦洪武的观点是: “‘动词+时量短语+真宾语(内论元)’结构中,如果真 宾语前面加上数量词构成相对有界的名词,那么两个有界 的宾语就会相互排斥。”因此, “他整理了一下午两本图 书”是不可接受的说法。本文将以“看了一下午书”为 例,从语义特征和功能语法中的信息安排原则两个角度谈 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语义重心 温锁林给汉语句子信息结构归纳出了一个重要原则, 即动词后只有一个重要的信息单位的原则。前面已经论述 过在中性语境中,此类短语的语义重心一般是在时间词 上,那么就必然需要淡化后面名词的作用和意义,而虚指 (通指)名词自然更适合充当这样的角色。 在某些“v.+数量词+时间词+名词”的格式中,我们发 现如果在名词前面加“的”,结构就可能会发生改变,比 如“做了三天的饭”,既可以理解成做饭这个动作的持 续,也可以理解成一次做的饭足够三天吃的,前一种理解 我们仍然可以按照上面的方法去分析。至于后一种理解, 结构本身已经发生了变化,“三天”变成了“饭”的修饰 语,而与动词“做”没有直接的联系。 注释: [1】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 298页。 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 “看了一下午书”的语义重心 会转移到不同的语言成分上,比如“你看了多长时间的 书?——我看了一下午的书。 (语义重心在‘一下 午’)”“你一下午都干了什么?——我看了一下午书。 (语义重心在‘看’)”如果在中性语境中,单从句法重 音角度来分析“看了一下午书”这个短语,我们一般会把 语义重心放在表示时间的“一下午”上。生成语法中的格 f2参见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 2】116—120页。 [3参见马庆株《时量宾语和动词的类》,《中国语文》 3】1981年第2期。 位理论指出,“一个动词(格位指派语)只能指派一个格 位给其中的一个名词性成分(格位被指派语)”。“看了 一f4沈家煊:《“有界”与“无界”》,《中国语文》1995g 415期 下午书”中的动词“看”后面出现了两个名词性成分 “一下午”和“书”,那么究竟哪一个才是“看”的格位 被指派语呢?格位理论中还有一个“格邻接原则”,这个 原则规定,“格位指派语与格位被指派语相邻,中问不能 插入其他成分”。我们说“看一下午书”而不说“看书一下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上接53页) 调点,改变了原来语序只有一个强调点的平铺直叙的现 象。 由此可见,德语句式的各种变换是重要的修辞手段之 一【41 Zheng Huahan:Lehr—und Obungsbuch zur deu ̄chen Sfilistik,Beuing.Veflag ffi r toutistische Erziehung,1994,73. ,它加强了德语在实际运用中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作者单位:四川外语学院研究生部) 注释: 【1116117]参见李逵六《德语文体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社2004年版,第34页、第45页、第46页。 f2】【3儿5】陈晓春:《德语修辞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年版,第88页、第9O页、第9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