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国姓氏的一些趣事20字
1、李
相传李姓的始祖为泉陶,他在尧手下做官,主管司法,官名为“大理”。
他的子孙世袭大理职务,历经虞、夏商三代,以官职为姓,被人称为“理氏”。商朝末年,皋陶的子孙理征因刚正不阿,执法如山得罪了暴君商纣王,被处死。
理征的妻儿和儿子开始逃亡。因为沿途的李子树上挂满了又大又红的李子,母子俩摘取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
为了纪念这段蒙难的历史,感谢李子的活命之恩,母子俩改姓“理”为“李”,这就是李姓的由来。很长一个时期,李姓还是个小姓。
但到了唐代,一部分其他姓氏的臣民因助李渊,李世民建国有功而被李氏皇族赐姓李。这样,李氏宗族便庞大起来,一跃成为中国的大姓。
古代李姓中最早建立起名望的家族多住在西陇(今甘肃兰州、巩昌、秦川一带),因此西陇便成为李姓家族的郡望源地。现赣南许多李姓客家人都以西陇望族而自豪。
2、黄
相传黄姓是伯益之后。
伯益为禹所重用,他助禹治水有功,名重一时。周代有黄国(今河南潢川县西),是伯益后裔的封国。
公元前648年被楚国消灭掉,其子孙以国为姓,称黄氏。据考证,黄姓有声望的世家大族居住在江夏郡(今湖北云梦县东南)。
黄姓最早南迁到宁都黄石田坑。黄姓也是唐朝至五代迁入石城的15个开基大姓之一。
黄姓氏宁都第三大姓,也是赣南客家大大姓。
3、王
传说周朝时,有一个叫姬i)晋i)的太子,从小就非常聪明,还没成年,已经很出名了。有一年,河水泛滥,他在治水问题上和父王意见不同,与父王发生了争执。
父王一怒之下把他贬为平民。姬晋和他的家人,从王室成员变成了普通老百姓。为了纪念以前的王族身份,姬晋就用“王”作为自己家族的姓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