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布鲁氏菌病?
答: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1886年英国军医Bruce在马尔他岛从死于“马尔他热”的士兵脾脏中分离出“布鲁氏菌”,首次明确了该病的病原体。后来,为纪念Bruce,学者们建议将该病取名为“布鲁氏菌病”。在家畜中,牛、羊、猪最易感,其他家畜也可发生。本病的主要特征是引起母畜流产,公畜出现睾丸炎。人感染本病后,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炎、睾丸炎、附睾炎和孕妇可引起流产等。
2 布病有哪些危害?
答:一方面,能引起母畜流产,公畜睾丸炎,导致患病家畜繁殖能力和生产性能下降,并影响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可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可以感染人,引起发热(波型热)、关节炎以及睾丸炎、附睾炎,孕妇可引起流产等,严重者可丧失劳动能力。
3 布鲁氏菌的抵抗力如何?
答:布鲁氏菌对光、热、常用化学消毒剂等均很敏感,阳光照射20分钟,湿热60℃30分钟、70℃10分钟,3%漂白粉澄清液数分钟就可将其杀死。布鲁氏菌在土壤中可存活2~5天,粪便中夏季可存活1~3天,冰冻状态下存活数月,鲜乳内能存活10
天,食品内可存活2个月,在水中可存活5日至4个月。
4 布病的发生与分布特点?
答: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家畜产子季节较多发。牧区发病率高于农区。流行区在发病高峰季节(春末夏初)可呈点状暴发。人患本病与职业有密切关系,兽医、畜牧场饲养员、屠宰工、皮毛加工人员等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5 布病是怎样传播的?
答:感染动物可长期甚至终身带菌,从乳汁、粪便和尿液中排出病原菌,特别当动物流产时,会排出大量病原菌,污染草场、畜舍、饮水、饲料。易感动物接触到以上污染物,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损伤的皮肤黏膜而感染。 6 布病的潜伏期有多长?
答:家畜感染布病潜伏期短的半月,长的可达半年、一年甚至几年,也可能终生带毒,但不发病。 7 人感染布病后有哪些症状?
答:人患布病后,症状主要有发热、多汗、生殖系统炎症、疼痛(主要是大关节、肌肉最为明显)、乏力等,严重的丧失劳动能力。在我国的不同地区,人们根据布病特点起了不少的名字。有的地方老百姓因布病病期长,称布病为“千日病”;有的地方因患布病后全身无力,不能干活,整天懒洋洋的,人们将布病称为“懒汉病”、“蔫巴病”等。病人在急性期有发热、寒战、虚汗、疲乏、游走性关节疼痛及食欲不振等症状。但一般多为缓慢发病,
病人有肝、脾、淋巴结肿大,部分病人可有睾丸炎、输卵管炎等生殖系统炎症。发热后常伴有大量出汗、头痛等症状,病程在3个月内为急性期;3~6个月为亚急性期;6个月以上为慢性期。 8 人怀疑感染布病后应该怎么办?
答:人怀疑感染布病后应立即到当地医疗卫生防疫机构就诊。
9 哪些情况容易造成人感染布病?
答:凡是从事牲畜饲养的人员或与牲畜接触多的人员均易感染布病,如畜牧场饲养员、挤奶工、兽医及屠宰工等。 10 人感染布病潜伏期有多长?
答:人感染布病后,潜伏期一般为7—60天,平均两周。少数患者可长达数月或1年以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