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的跟踪方法研究

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的跟踪方法研究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工程科技 《棚陵譬统 籁)2009年第6期 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的跟踪方法研究 倪(铜陵学院,安徽摘琳 铜陵244000) 要:针对光伏发电系统中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文章阐述和评价了3种常见的最大功率跟踪方法:恒定电压法、扰动观测 法、电导增量法,并分析此3种基本自寻优算法的追踪效果。 关键词:光伏发电;最大功率点追踪;算法 中图分类号:TM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547(2009)06—0087—02 当今社会能源日益紧张,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太阳能以其 清洁无污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 注。光伏电池的输出为非线性特性,输出功率受工作电压、光照 强度、负荷状态和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太阳能电池输出的 最大功率点时刻都在变化。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利用最大功率 点跟踪技术提高对太阳能的利用效率。 最大功率跟踪控制(MP -the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是一种光伏阵列功率点控制方式。通过实时检测光伏 阵列的输出功率,采用一定的控制算法,不断调节系统的工 作状态,来跟踪光伏阵列的最大功率点,实现系统的最大功 率输出。 MPPT技术实施最重要的是寻找合适的MPPT控制算法, 到温度的影响,在光伏阵列的功率输出随着温度变化的情况 下,如果仍然采用恒定电压控制策略,阵列的输出功率将会偏 离最大功率点,产生较大的功率损失。 优点:控制策略简单、稳定性较高、易于实现。 缺点:CVT跟踪方式没有考虑到太阳能电池结温对开路电 压的影响,所以能量损失较大,且不能准确地跟踪到太阳能光 伏电池的最大功率点,只是一种近似最大功率跟踪方法。 二、扰动观察法 扰动观察法(Pe ̄urbation and Observation method-P&O) 是目前实现MPPT常用的算法之一。其原理是在光伏阵列正常 能在各种不同的日照和温度环境下有效地跟踪最大功率点,控 制电池板尽可能地工作在最大功率点上。MPPT控制一般分为 自寻优和非自寻优方法两大类型。自寻优算法就是根据直接测 量的电信号,来进行最大功率点的追踪,主要包括恒定电压法、 电导增量法、扰动观测法以及基于扰动观测法的改进自适应算 法。非自寻优算法则是通过外界环境因素(如温度和光照)的变 化,利用数学模型或查表方法确定最大功率点,主要为曲线拟 合法。 一工作时,每隔一定的时间用较小的步长改变太阳能电池的输出 电压,方向可以是增加也可以是减少,并检测功率变化方向,来 确定寻优方向,如果输出功率增加,那么继续按照上一周期的 方向继续“干扰”,否则改变其扰动方向。其算法流程如图2所 示,U(k)、I(k)为光伏阵列的当前输出电压、输出电流,P(k_1)为 上一周期的采样值。 由于始终有“扰动”的存在,系统工作点无法稳定运行在最 大功率点上,只能在最大功率点附近振荡运行,而振荡的幅值 则由步长决定。然而扰动步长如果过大,则在最大功率点附近 的振荡就比较大,相应的功率损失较大,但跟踪的速度快:相反 、恒定电压跟踪法(Constant Voltage Tracking-CVT) 图1为太阳能电池的P-U曲线图,太阳能电池的最大功 率点A,B,c,D,当温度一定时,最大功率点基本在一根垂线的 两侧,我们可把最大功率线近似看成是电压值是常数的一垂直 线,这就是恒压跟踪法的工作原理。 CVT控制思路是 | I丈功l幂线 将输出电压控制在该 电压处,这样太阳能电 / ^ / 池在整个工作过程中 将近似工作在最大功 率点处。但这种方法没 有考虑到光伏电池表 电压u/v 图l 太阳能电池P_U曲线图 收稿日期:2009—08—31 面温度对其开路输出 电压的影响,一般硅型 光伏阵列的开路电压 都会受到结温度的影 响,在同样的光照强度 下,最大功率点还会受 图2干扰观察法流程图 作者简介:倪琳(1969一),女,安徽无为人,铜陵学院电气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电力电子技术。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一种新型太阳能路灯智能控制器的研究》(编号:KJ2008B04ZC)。 .-87—— 《桐陵 l竞 嵌>2009 ̄6期 若步长取的过小,虽然功率损失减小,但跟踪的速度太慢,那么 系统的响应速度则降低。当日照随时间变化不快时,此算法是 非常有效;当光强发生突变时,跟踪算法可能会失效,得到错误 的跟踪方向。 优点:原理简单,测量参数少,转换效率高,硬件实现较为 方便,所以应用广泛。 缺点:步长对控制精度和速度影响较大,步长与精度不能兼 顾;系统工作点无法稳定在最大功率点上,导致一部分功率的损 失;因算法不严谨,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响应能力较差,故只适用 于光强变化小的环境;控制算法较复杂,对控制系统要求高。 三、电导增量法 电导增量法又称作导纳微增法(Incremental Conductance Method)是目前常用的MPPT控制算法之一。其主要原理是根 据最大功率点的电压来调节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压。通过光伏 阵列功率电压曲线可知最大功率在斜率为零处。 故:P=UxI (1) 罢=I+u =0 (2) _I一一I (3) dU U . ‘。 dp/dc,一lj —‘、、 一输出电压U \f  1 .A 静 奄 期 爨 I 图3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特性 由图3可知:当dp/du=0,在最大功率点处; 当dp/du<O,在最大功率点右边; 当dp/du>O,在最大功率点左边。 导纳的增量可决定是否已经达到最大功率点,故在该点处 停止对工作点的扰动。如果条件不成立,最大功率点扰动方向 可以通过公式(3)的关系来计算。其算法流程如图4所示,u (k)、I(k)为光伏阵列的当前输出电压、输出电流,U(k一1)、I(k一 1)为上一周期的采样值。 优点:在光照和温度变化时,太阳能电池阵列的输出电压 能平稳地追随环境变化,使太阳能光伏阵列最后稳定在最大功 率点附近的某个点,而不是来回的跳动,系统稳定在局部最优 点上,不会出现误判断的过程,可以使系统在环境快速变化的 情况下具有良好的跟踪性能。电压波动较扰动观察法小,是多 种最大功率跟踪方法中跟踪准确性最高的一种方法。 缺点:对硬件的要求特别是对传感器的精度要求比较高, 需增加额外的硬件电路;依靠改变光伏方阵的输出电压来达到 最大功率点,系统需要较多的转化时间,将损失部分功率;其算 法较为复杂。 四、结论 恒定电压跟踪法只需检测一个参数,控制简单,但测量开路 电压要中断系统正常工作,且采用的控制关系是近似的,不能实 现最优控制,故而此算法控制精度低,只适用于小功率场合。 扰动观察法和电导增量法虽然具有很高的跟踪效率,但由 于电信号的采样值,会受到传感器等元件精度的限制。当光线 一88一 图4电导增量法的流程图 很弱时,输出功率很小,这两种算法容易引起错误跟踪,增加功 率损耗,这种情况下采用恒定电压法具有良好的跟踪效果。 电导增量法的跟踪效率优越于扰动观测法和恒定电压法 但是其算法复杂,对硬件要求更高,故多在大容量的光伏发电 系统的MPPT装置中采用。 参考文献: [1]徐鹏威,刘 飞,刘邦银,段善旭.几种光伏系统MPPT方法 的分析比较及改进[J].电力电子技术,2007,(5):3-5. [2]李 玲,谢建,杨祚宝.光伏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J . 可再生能源,2007,25(2):85—87. [3]崔 岩,蔡炳煌,李大勇,胡宏勋,董静微.太阳能光伏系统MPPT 控制算法的对比研究[J].太阳能学报,2006,(6):535-539. [4]李品,实伟,徐正国,彭燕昌,许洪华.光伏发电系统中最 大功率点跟踪算法的研究[J].太阳能学报,2007,(3):268--273. [5]杨海柱,刘 洁,张育自.基于DSP的太阳能阵列最大功率 跟踪技术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2008,(8):442— 5. [6]KOBAYASH1 K,MATSUO H,SEKINE Y.An exce]lentoper- ating point tracker of the solar--cell power supply system[J]. IEEE Trans On IE,2006,53(2):495--499. [7]NoguchiT,Togashi S,Nakamotob R.Short---current pulsebasod maximumr power point tracking method for multi【e photovoha— ic-and- ̄onverter module system[J].IEEE Transactions on In- dustrial E1ectronics,2002,49(1):2l7—.223. [8]Nieola Femia。Giovanni Petrone。GiDYanni Spagnuolo,et a1.Optl- mization of Perturb and Observe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 ing Method[J].1EEE Tran8.on Power Elec ̄onics,2005,2O(4): 963-973. [9]牛丹凤.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跟踪研究[D].新疆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