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生物化学必考名词解释

生物化学必考名词解释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1.磷酸二酯键:核酸分子中核苷酸残基之间的磷酸酯键。

2.磷酸单酯键:单核苷酸分子中,核苷的戊糖与磷酸的羟基之间形成的磷酸酯键。

3.核酸一级结构:核苷酸残基在核酸分子中的排列顺序。

4.DNA二级结构:两条DNA单链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所形成的双螺旋结构。

8.增色效应:当核酸分子加热变性时,其在260nm处的紫外吸收会急剧增加的现象。

10.分子杂交:当两条不同源的DNA(或RNA)链或DNA链与RNA链之间存在互补顺序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互补配对形成双螺旋分子,这种分子称为杂交分子。形成杂交分子的过程称为分子杂交。

11.Tm值:当核酸分子加热变性时,其在260nm处的紫外吸收急剧增加,当紫外吸收变化达到最大变化的半数值时,此时所对应的温度称为熔解温度或变性温度,用Tm值表示。

1.构型和构象:构型是指在大分子化合物的立体异构体中,取代原子或基团在空间的取向。构象是指当单键旋转时,分子中的原子或基团形成不同的空间排列,不同的空间排列称为不同的构象。

4.超二级结构:指二级结构单元β折叠股和α-螺旋股相互聚集形成有规律的更高一级的、但又低于三级结构的结构,被称为超二级结构。

二级结构指多肽链主链在一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盘旋或折叠,从而形成有规律的构象,如α-螺旋、β-折叠、β-转角、无规则卷曲等,这些结构又称为主链构象的结构单元。维系二级结构的作用力是氢键。二级结构不涉及氨基酸残基的侧链构象。

5.蛋白质的变性和复性:在各种物理和化学因素影响下,蛋白质构象发生变化,导致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发生变化,生物学功能更新换代的过程称为变性。在一定条件下,变性的蛋白质恢复原来构象、性质和

生物学功能的过程称为复性。

11.别构效应:又称变构效应,当某些寡聚蛋白与别构效应剂发生作用时,可通过蛋白质构象的变化改变蛋白的活性,这种改变可以是活性的增加或减少。

协同效应是别构效应的一种特殊类型,是亚基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它指寡聚蛋白的某一个亚基与配基结合时可改变蛋白质其他亚基的构象,进而改变蛋白质生物活性的过程。

17.分子病:是一种遗传疾病。指由于DNA分子上结构基因突变,而合成了生理功能异常的蛋白质,从而影响了机体正常生理功能而产生的疾病叫分子病。

1.全酶:由酶蛋白和辅助因子构成的复合物称为全酶。

2.酶活性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可用在一定条件下,它所催化的某一化学反应的速度表示。单位:浓度/单位时间

3.酶的比活力:即酶含量的多少,定为每克或每毫克蛋白所具有的酶活力单位,一般用U/mg 蛋白表示。

4.米氏常数Km:是米氏酶的特征常数之一。在E+S→E+P反应中,Km=(K2+K3)/K1,Km值的物理意义在于它是当酶促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单位是:mol/L

6.不可逆抑制作用:不可逆抑制剂与酶的必需基团以共价键结合,引起酶的永久性失活,其抑制作用不能用透析、超滤等物理方法解除。

可逆抑制作用:可逆抑制剂与酶蛋白以非共价键结合,引起酶活性的暂时性丧失,其抑制作用可以通过透析、超滤等物理方法解除。

7.酶的活性中心:酶分子中直接与底物结合,并和酶催化作用直接有关的区域叫酶的活性中心。

11.寡聚酶: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亚革组成的酶分子,分子质量一般从35000u到几百万以上的酶。

12.同工酶:指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而其酶蛋白本身的分子结构组成及理化性质有所不同的一组酶。

14.单体酶与单纯酶:单体酶是根据酶蛋白的特点分类提出的,指仅由一条肽链构成的酶称为单体酶。根据酶的化学组成又将酶分为单成分酶和双成分酶。其中单成分酶即是单纯酶,只有蛋白质成分,而不含有其他成分。

2.酸值:油脂在空气中放置过久产生臭味是由于酸败造成的。中和1克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消耗氢氧化钾的毫克数为酸值。

5.碘值:100克油脂所能吸收碘的克数。

1.脂类:指脂肪、类脂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2.类脂:指除脂肪以外的其他脂类,包括磷脂酸、固醇类等。

4.不饱和脂肪酸:当脂肪酸分子中含有不饱和双键时,就称为不饱和脂肪酸。

5.必需脂肪酸:指人体不能合成而需要由食物提供的脂肪酸,包括亚麻酸、亚油酸和花生四烯酸。人体能够合成含有单个双键的脂肪酸。必需脂肪酸都是含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双键的脂肪酸。

6.脂肪酸的β-氧化:指脂肪酸活化为脂酰CoA ,脂酰CoA进入线粒体基质后,在一系列脂肪酸氧化酶催化下,依次进行脱氢、水化、再脱氢和硫解4步连续反应,释放出一分子乙酰CoA和一分子比原来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由于在反应中断裂的化学键均在脂酰CoA的β-碳原子上,所以称为β-氧化。

7.酰基载体蛋白:是一种对热稳定的蛋白质,在其丝氨酸残基上结合一个4’-磷酸泛酰巯基乙胺,ACP的-SH 基与酰基结合,其作用和CoA相似。

8.脂肪酸的α-氧化:是以具有13-18个碳原子的游离脂肪酸作为底物,有分子氧间接参与,由单氧化酶、Fe2+和抗坏血酸共同催化,从α-碳原子开始氧化,氧化产物是D-α-羟脂肪酸和少一个碳原子的脂肪酸。α-氧化对降解支链脂肪酸、奇数碳原子脂肪酸等有重要作用。

第八章

1.必需氨基酸:指体内必需的但不能自身合成,需要由食物提供的氨基酸,人体内人8种,分别是亮氨酸、异亮氨酸、甲硫氨酸、缬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

2.非必需氨基酸:指人和动物体内可以自身合成的氨基酸。

3.转氨基作用:指在转氨酶作用下,一种氨基酸的氨基转移到另一种α-酮酸分子上生成新的氨基酸,原来的氨基酸则转变为α-酮酸,此过程称为转氨基作用。

4.联合脱氨基作用:指氨基酸与α-酮戊二酸的过程,是转氨作用和L-谷氨酸氧化脱氨基作用的联合反应。

11.核酸酶:是作用于核酸的磷酸二酯酶。

12.核酸内切酶:核糖核酸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中能够水解核酸分子内磷酸二酯键的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