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战略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战略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论企业战略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以奇瑞公司为例

作者 兰星天

摘要:企业战略管理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好坏起着重大的决定性作用。本文在分析了企业战略管理涵义和企业管理主题转变的基础上,结合奇瑞公司战略管理对奇瑞公司的快速成长的积极作用来认识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企业进行战略管理培训的必要性。

关键词:企业战略管理;奇瑞;战略管理培训

“战略”一词源于希腊文strategas,原意是将军。在古希腊,该词演进为指挥军队的艺术和科学。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指出:“研究带全局性的战争指导规律,是战略学的任务。”我国古代军事学家孙武所着的《孙子兵法》实际上是一篇杰出的“战略论”。它指出:“用兵之道,以计为首”,“计先定于内,而后兵出境”,就是强调计谋、战略的重要性。他在《孙子·计篇》中写到:“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这里讲的“算”、“庙算”都指的是战争中的谋略即战略。

一、企业战略管理的涵义

学术界关于企业战略管理的涵义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称为狭义的战略管理;一种称为广义的战略管理。狭义的战略管理认为,企业战略管理是对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控制和修正进行的管理,其主要代表是美国学者斯坦纳。斯坦纳在其1982年出版的《管理政策与战略》一书中指出,企业战略管理是确立企业使命,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要素设定企业组织目标,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并使企业使命最终得以实现的一个动态过程。广义的战略管理则认为,企业战略管理是运用战略对整个企业进行管理,其主要代表是美国企业家兼学者安索夫。安索夫在其1976年出版的《从战略计划走向战略管理》一书中最先提出了战略管理一词,1979年又专门写了《战略管理理论》一书。安索夫认为,企业战略管理是将企业日常业务决策同长期计划决策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系列经营管理业务。

概括起来讲,狭义的战略管理概念是指企业战略的管理,而广义的战略管理概念是指企业的战略管理。初看起来,这两种表述只是限定语的不同,而本质上它们的涵义是不同的。狭义概念下的企业战略管理对象是“企业战略”,是围绕企业战略而展开的一系列管理过程;而广义概念下的企业战略管理对象则是“企业”,是针对整个企业所进行的战略性管理。目前,主张狭义战略管理概念的学者占主流。按照狭义的理解,企业战略管理似乎是一种管理方法。企业运用这种方法进行管理,必须首先制定一个战略规划,然后按照规划进行实施,这就叫战略管理。也就是说,企业不做战略规划,就谈不上战略管理。

二、企业管理主题的演变

自20世纪初叶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进展,围绕企业管理工作的

中心,企业管理经历了几次管理主题的演变,由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的以生产管理为中心,转变到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以营销管理为中心,再转变为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以战略管理为中心。

在以生产管理为主题的时代,由于产品市场供不应求,企业实行的是内部控制式管理方式,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内部生产效率上。这时,虽然也出现过某种挑战性的问题,但是当时企业管理者并不认为是对企业的威胁,企业还没有谋划未来的需要。

只是到了后期,由于各个企业竞相采用新技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成本,使整个市场出现生产过剩和供过于求的局面,企业才开始意识到不得不面向外部、转向市场。随着生产过剩和供过于求状况的加剧,企业仅靠内部控制式管理,已无法应付未来的挑战和实现自己发展的愿望。于是,企业产生了筹谋未来发展的要求和行为,采取了推断式的管理方式,如目标管理、预算管理和长远计划等。然而,那时的长远计划是建立在未来可以根据历史推断的假设基础上的,完全依靠历史的推断来确定企业未来的目标和行动,并以此来应付环境的变化。显然,这还不是对企业未来发展的科学谋划,企业管理的主题只是由生产管理转向营销管理。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企业外部形成了一种特别庞大的、复杂的、不熟悉的、变化频繁的、难以预料的环境,使企业经常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此时,企业仅靠推断型的管理,再也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了,而必须对新的环境进行深入分析,做出新的响应,采用新的管理方式,来谋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在这个时代,企业管理的某种失误,所导致的不再仅仅是经营成果上的损失,而是要面对生死存亡的考验。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管理转入以战略管理为主题,进入到战略管理的时代。战略管理时代的来临,意味着企业管理的一切工作都应纳入战略管理的框架之下。企业只有强化战略管理意识,按战略管理的思维和方法管理企业,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才能够管理好企业。不重视战略管理的企业,不仅很难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在环境急剧变迁的条件下,企业随时有可能遭到淘汰。

三、奇瑞公司战略管理对其发展的影响

谋于陋室而成于荒野,自1997年3月18日白手起家,奇瑞经历1到100万辆仅用了93个月,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汽车行业发展速度最快的企业。出口量自2001年始至2007年7月,累计达153694辆,连续四年蝉联国内轿车出口的冠军。同时,奇瑞汽车掌握了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三大核心部件生产和制造技术,形成了ACTECO和CAC两大发动机品牌。ACTECO品牌目前每月向美国出口1000多台,并且与意大利菲亚特集团签订了每年供应至少10万台的合同。

奇瑞的高速发展被业界冠为“奇瑞速度”,这与奇瑞公司真确的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密不可分。奇瑞在发展之处就定下了自己的美丽愿景与宏伟目标“聚集优秀人力资本,追求世界领先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开拓全球汽车市场,跻身汽车列强之

林”。由于奇瑞的杰出表现,引起众多媒体的关注,更形成炒作热潮,那么奇瑞的发展战略核心手段是什么?奇瑞主要运用“自主品牌战略”、“低成本战略”、“国际化战略”的三个要点,相辅相成,进而支撑起自身发展战略的实施。

1.自主品牌战略

自主品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如果没有自主品牌,在各大世界汽车巨头的核心技术保护下,中国的汽车行业将始终受制于人,位列附庸,因此,发展出自主品牌,才会支撑起我国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脊梁。

现实之中,形势比较严峻,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表明,2004年我国自主品牌轿车销售台量、市场占有率均有所下滑,自主品牌轿车在我国汽车市场上地位进一步降低。而此时奇瑞的爆发,不异于给我国的自主品牌发展打了一针兴奋剂。

2004年9月2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公告称,同意上汽集团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已列入《公告》的所有产品都归属于独立的奇瑞汽车,企业名称由“上汽集团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更改为“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世界制造厂识别代号由“LSJ”更改为“LVV”。如此一来,使得奇瑞甩掉了合资的帽子,再次成为民族汽车品牌的急先锋。

车展上将M14跑车、B13的MPV、NEWCROSSOVER、S16概念车以及面向家庭的中型轿车A21五款车集中亮相,更展出代表奇瑞3个系列18款发动机所拥有的出色技术的以3.0V6为主的六款发动机以及CVT自动变速箱,突出自身技术实力。

而奇瑞在技术方面的进步,打破了汽车行业的技术神话,更为自主品牌的成长提供助力支持。几年来,奇瑞汽车在技术投入方面花了很大的精力,自主研发产品,做出了引世人瞩目的成绩,新技术、新成果不断出现,很多技术已经处于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地位,并被科技部以奇瑞为依托单位建立国家节能环保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显示了科技部对奇瑞的信任、支持和鼓励。

2.低成本战略

低价策略一直伴随着奇瑞的市场进入脚步,是其敲开市场大门的重要武器。奇瑞自第一款风云问世以来,一直凭借较低价格在外资环伺的中国汽车市场上,积极发展壮大。

2001年,奇瑞风云上市10个月实现产销近3万辆;2002年突破了5万辆,凭借在同类车型中低廉的价格优势进入国内轿车业8强;2004年,奇瑞汽车以8.65万辆的销售量排名第十位,占据3.9%的市场份额。

更于04年年末正式宣布,自12月31日起全面发动“激昂05行动”。31日首先推出震撼价格行动,行动包括奇瑞QQ、风云、旗云、东方之子全系列车型,调整后的产品价格从QQ 2.98万元起,QQ EZdrive手自一体化的售价调整为4.98万元,为喜爱自动档的用户带来震撼性的喜悦。风云系列全率先将国内A级轿车价格延伸至6万元以下,最低售价仅为5.98万元。旗云为此次降幅最大的轿车,最高降价3.27万元,降幅高达30.1%。

显然,奇瑞公司的行为,使得国内汽车厂商们享受暴利的时代逐步远逝,令靠引进吃饭

的国内汽车企业惴惴不安。

3.国际化战略

奇瑞的出口战略“先发展中国家,后发达国家”、“CKD出口优先于整车出口”和“合理布局,地区辐射”的出口战略,还是比较恰当的。由于2004年国内汽车市场增幅放缓,竞争日益激烈,中国民族汽车企业纷纷加大产品的出口力度,作为民族自主品牌的先锋奇瑞更不例外。

自从2001年10月意外接到出口叙利亚的第一笔订单开始,奇瑞的出口销售便一发不可收拾。紧接着在2001年年底与伊朗SKT公司确立了合作关系,在2002年底获得了伊朗政府的生产销售许可证。2003年2月,奇瑞又与伊朗SKT公司在芜湖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实现了建立海外工厂的第一步。

之后,奇瑞借助伊朗工厂的影响力进入黎巴嫩市场,其产品旗云、风云、东方之子、QQ等在当地已经成为主要汽车品牌,东方之子甚至摆在与奥迪、奔驰同样的展厅出售,价格接近4万美元。

在进入中东市场后,东南亚、拉美等地区也进入了奇瑞的视线范围。2004年11月中,奇瑞又与马来西亚阿拉多ALADO公司签署了技术转让及汽车出口合同,从而进入东盟市场。目前这家位于马来西亚的工厂可以制造、组装并销售奇瑞提供的多种车型。此前,QQ已经在马来西亚获得了不俗的业绩,尽管其价格比国内高得多。

2005年奇瑞将有3款新车进入马来西亚,到2006年,其引进的车型可以达到6种。为进一步预热市场,去年12月,阿拉多公司以整车进口方式将1万辆左右的微型轿车奇瑞QQ运抵东盟市场,借以扩大奇瑞品牌在当地的影响力。

此外,西方某权威媒体披露了奇瑞的发展野心:奇瑞与美国梦幻汽车公司Visionary Vehicles LLC秘密签约,向美国出口汽车,到2007年销售目标为25万辆。

可见,海外市场的良好发展势头引导了奇瑞的发展战略,重海外,轻国内,成为奇瑞一段时期内的基本战略。

因此,面对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企业只有制定正确的战略管理,才能够实现企业的愿景。奇瑞的成功表明,企业战略管理对公司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只有企业在制定了适合企业本身长远发展的战略,并因时因地地进行正确的管理,企业的发展就能够一帆风顺。

四、实施企业战略管理培训

1965年,美国学者安索夫出版了第一本有关战略管理培训的着作《企业战略论》,书中明确指出了企业战略管理培训应包括以下一些内容:(1)规范企业产品与市场的范围,即确定企业在所处行业中的产品与市场的地位。(2)增长向量,即企业经营的方向和趋势。(3)协同效果,即规定公司各部分资源独立创造的价值能量及其总和,以及联合资源的回报。(4)竞争优势,是指企业及其产品和市场所具备的不同于竞争对手的能够为企业奠定牢固竞争地

位的特殊因素。总体上说,?企业战略管理培训是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根据现存的主客观条件,做出长远或较长远的设计和安排。

从实际过程来看,安索夫这种战略理论,对当时西方企业战略管理培训活动以至之后的企业战略管理培训都起到了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特别是当代,世界经济进入一体化时代,形势复杂多变,竞争异常激烈,?企业有无发展战略,对企业的发展前途尤关重要。据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技术顾问的统计资料,美国企业进行过长期预测并制定出发展战略规划的,1947年约为20%,而根据斯坦福研究所调查,到1970年就已经达到100%了。日本经济新闻社亦曾对此进行过专门调查,在63家给予回答的大企业中,99%的大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和长期经营规划。调查还表明,制定发展战略的大企业,其经营指标均飞跃上升或显着提高;而没有制定发展战略的大企业,经营指标上升缓慢,其中有48%的企业经营上出现重大事故。另据统计,在世界上1000家破产倒闭的大企业中,有850家正是因为企业发展战略不周密或企业家决策失误造成的。

曾在美国军队中担任过将军后来出任西尔斯公司总裁的伍德说过:“商业从某些角度上看,就如同作战一样,倘若最高指挥的战略是正确的,那么,即使在战术上犯了再多错误,这个企业仍然是能够成功的。如果一个企业根本就没有或少有自己的发展战略,那么这个组织就没有灵魂,就不可能聚合与铸就一支能征善战之师,就不可能有前途”。

近些年来,美国的一些大企业,为了制定自身的发展战略,还专门组织力量,研究整个经济环境对自身经营发展的影响。美国IBM公司聘请三十名经济学家与系统分析专家,从事对美国经济、世界经济与IBM公司的经营相关分析,以求对公司的发展战略提出科学的依据和有效的咨询。这些专家建立和使用经济计量模型,对美国经济作二年和六年的预测研究,从而估算IBM在美国市场上所占的地位。他们建立与使用宏观经济模型,对德国、日本、英国、法国、巴西、意大利等六国进行季度和年度的经济预测,建立与使用贸易分折模型,分析各国贸易之间的相互影响,同时使用世界贸易和外汇率模型,从而估算各种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时对IBM公司产品需求的变化。这些经济环境的分析与预测,为该公司战略规划的制定,提供了科学的论据。

与美国相比,日本更为重视企业战略管理培训创新研究。日本企业界有所谓:索尼的“驯马战略”,松下的“集优战略”,本田的“反求战略”,丰田的“反思战略”,三井的“大网战略”。这些都是企业得以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这些企业发家兴隆之关键。日本富士银行曾对640家骨干企业进行专题调查,调查项目之一就是“企业最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调查结果表明,日本企业最需要的是“会制定中长期战略,为实现战略出谋划策的人才”。

综上所述,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在这种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抓住时机、迎接挑战,必须预见未来,及时作出战略管理培训创新,精心组织战略实施。为此,近十多年来,工业发达国家在管理科学的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人们称之为“战略研究”,

即从全局性、根本性和长远性的观点出发,研究大规模复杂系统发展的指导思想和途径,研究系统的内部结构和运动规律,以及系统与子系统,子系统与子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交叉效应,探讨各子系统之间结合的内在依据以及相互促进的动力和条件。并根据客观形势的发展与变化,不断提出新的观念,新的战略思想及新的政策和策略。

五、总结

总之,良好的企业战略是企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对企业的总体构成、延展规模和变化规律的认识,有助于企业重大战略决策的制定;为企业战略决策及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为企业战略目标、企业发展模式的定制以及核心能力的培养以及实施,提供有效的保证;可以加深管理者们对组织的激励系统、结构及成员行为有一个清醒的实质性认识和理解,便于企业积极发掘和调动生产力,为企业战略计划的有效实施提供相应的品质保证;正确的企业战略抉择与实施,是发展中企业实现目标的可靠保证,是缓解和延续产生危机企业生命力的有效良药。???

参考文献

[ 1] 项保华, 李庆华.企业战略理论综述[ J] .经济学动态, 2003 ( 7) : 33-35.

[ 2] 徐二明, 王智慧.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与流派[ J] .首都经济贸易报,2001 ( 10) :

44- 46.

[ 3]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 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 4] 倪义芳,吴晓波.论企业战略管理思想的演变[ J].经济管理,2001 ( 6) :4- 11.

[ 5] 李梅,金照林.顾客价值创新:动态环境下的企业战略新逻辑[ J].经济管理:新管

理,2003 ( 12) :16- 18.

[ 6] Ansoff I. Stragegic Management [ M] .London:Macmillan,196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