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课程教案.docx

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课程教案.docx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

课题

课题一:简单冲压模具拆装实训

授课

4

名称 时数

1.了解冷冲模的结构组成,各部分的作用,零件间的装配形式,相互关系

教学 目标

2.熟悉冷冲模拆装的基本要求,方法、步骤、常有拆装工具

3.掌握一般冲压模的工作原理

教学 重点

冷冲模拆装的基本要求,方法、步骤、常有拆装工具

教学 难点 教学 方法 课型 教具

( 含电

掌握一般冲压模的工作原理

讲析法、演示法、提问法

理论实训一体化

简单结构的冲压模具(冲裁模具、弯曲模具、拉深模具) ;拆装工具:榔头、铜棒、

教设

内六角套扳手、螺丝刀、量具等

备 )

,.

授 课 后 记

,.

一、新课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单工序模具,并从中掌握了其工作原理及生产过程,这个

学期开设这门模具设计与制作实训课程主要是为了让同学们毕业出去工作之前能对模具

的设计及制作能有更进一步的提高,所以,接下来我们首先将学习简单结构冲压模具的

拆装。

二、 讲授新课

1 、实训内容及步骤 (老师讲解,学生自己总结 )

(1 )、首先了解各冲模的总体结构,仔细观察各零件的位置和相互关系;

(2 )、将模具上、下模分离,观察各部分的结构组成及凸、凹模固定方法;

(3 )、分别拆开模具的上、下两部分,弄清楚模具六大部件的零件组成,测绘各零件图,并

画出各零件图草图。在拆装过程中,要记清楚各零件在模具中的位置,以便重新装配。

(4 )、按拆开顺序还原,重装模具;

(5 )、画出模具总装图草图,并标明各零件名称;

注意:实验中,留心不要损坏模具零件,尤其是凸、凹模刃口要注意保护。在重新装配前,

各零件要擦拭干净。

2 、实验分析总结

(一)冲裁模具

(1 ).绘制模具结构草图

(2 ).详细列出冲模上全部零件的名称

(3 ).简要说明你所拆装模具的工作原理。

(4 ) . 简述你所拆装冲模的注意事项。

(二)弯曲模具

,.

(1 ).绘制模具结构草图

( 2) .详细列出冲模上全部零件的名称 (3) .简要说明你所拆装模具的工作原理。 (4) . 简述你所拆装冲模的拆装过程及注意事项。三、课堂小结

小结要点: 1 、掌握模具拆装的顺序

形式 3 、掌握模具的工作原理2、 了解冷冲模的结构组成,各部分的作用,零件间的装配

,.

课题 名称

课题二:典型结构冲压模具拆装实训

授课

4

时数

1.了解模具内部结构

教学

2.熟悉模具零件的相互联接与配合关系

目标

3.掌握典型模具的结构及组成

4.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教学

模具零件的相互联接与配合关系

重点

教学

典型模具的结构及组成

难点

教学

讲析法、演示法、提问法

方法

课型

理论实训一体化

教具

( 含电

简单结构的冲压模具(冲裁模具、弯曲模具、拉深模具)

;拆装工具:榔头、铜棒、

教设

内六角套扳手、螺丝刀、量具等

备 )

,.

授 课 后 记

,.

一、新课导入

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已经对简单模具的拆装学习有了进一步了解及掌握,今天,我们来

学习典型结构的冲压模具的拆装。

二、 讲授新课

1、冷冲压模具拆装的任务

拆开模具,并了解模具里面的非标准件零件图。

非标准件包括:凸模、凹模,凸凹模、固定板、卸料板、垫板、侧刃及侧刃挡、

(始用挡

块、固定挡料)、导料板、模柄、推板、上下模座等。

2、注意事项

( 1 ) 不准用锤子直接敲打模具,防止模具零件变形。 ( 2 ) 分开模具前要将各零件联接关系做好记号。

( 3 ) 上下模座的导柱,导套不要拆开,否则不能还原。 3、冷冲压模具拆装过程

( 1 ) 级进模拆装过程

1) 用撬杠或铜棒分开下下模。 2) 拆开下模(凹模部分)。

( a)由下模座面向凹模方向打出销钉,卸下螺钉,分开凹模和下模座。 ( b )卸下螺钉,导料板与凹模的销钉,使导料板和凹模分开。 3) 拆开上模(凸模部分) ( a)卸下卸料螺钉,取下卸料板。

( b )由上模底顶面向固定板方向打出销钉,卸下螺钉、分开上模座、上垫板和凸模及固定

板。

,.

( c)将凸模从固定模板中打出。 ( d )将模柄从上模座中打出。 4) 组装模具

( a)将模柄装入上模座待用。 ( b )将凸模装入固定板待用。 ( c)组装下模。

① 将凹模放在下模座上,

初步拧紧螺钉,装入销钉后再将螺钉拧紧。

② 将导料板放在凹模面上,初步拧紧螺钉(有始用挡料时,要将始用挡块放在导料板与凹

模之间),打入销钉后再拧紧螺钉。

③ 装入挡料销。

(d) 组装上模

① 在平放的下模(导板)上放上两块平行垫铁。

② 将带固定板的凸模插入凹模型孔。

③ 放上垫板。

④ 合并上模座并初步拧紧螺钉。

⑤ 打开上模,由固定板方向向上模座方向打入销钉后再拧紧螺钉。

⑥ 装上卸料板。

(e )合扰上下模具。

( 2)复合模的拆装过程。

复合模的拆装顺序和方法与级进模相同,

只是各部分的零件名称和联系关系不同, 可根

据模具实物、参考级进模的拆装方法进行。

,.

三、课堂小结

小结要点: 1.了解模具内部结构

2.熟悉模具零件的相互联接与配合关系

3.掌握典型模具的结构及组成

四、课后作业

1、级进模拆装步骤?

,.

课题 名称

课题三:冲压模测绘

授课

4

时数

1.了解冲模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各零件的名称和作用

教学

2.了解冲模各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及装配过程

目标

3.掌握冲压模的测绘方法

教学

掌握冲压模的测绘方法

重点

教学

掌握冲压模的测绘方法

难点

教学

讲析法、演示法、提问法

方法

课型

理实一体化教学

教具

( 含电

教设

不同类型的冲模若干副;锤子、活动扳手、内六角扳手等

备 )

,.

授 课 后 记

,.

一、新课导入

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已经对模具的拆装学习有了进一步了解及掌握,今天,我们来学习

冲压模具的测绘。

二、 讲授新课

1、模具装配图(两种布局)

2、模具图与其他图的区别

除有主视图,俯视图外还有模具产品的制件图,排样图。

(1 )主视图要求

A 、绘制主视图时,先内后外,先绘制出模具工作部位的视图,在依次绘制出其他零件。

B、主视图上应尽量将所有零件表达清楚,可以采用全剖,半剖,局部剖的方法。

C、模具在装配图中可处于合模状态,也可以处于一半工作,一半非工作状态,在合模位置

处应画出模具零件。

D 、注意:在绘制主视图时,如果采用剖切图视图绘制时,对剖切到凸模。圆柱销等回转体

可以画剖面线。

,.

(2 )俯视图要求

A 、俯视图一般要求绘制出下模(或动模)部分,结构对称的模具上,下模(或动模,定模)各绘制一半。

B、如果以上两个图还不能把装配图表达清楚,那么根据情况可以增加其他剖切视图。

(3 )制件图

制件图是模具冲压后注塑成形后的模具产品图,一般画在右边。

(4 )排样图

A 、排样图是冲压模中必需的图样,一般位于图纸右上角,通过排样图可以观察出模具种类。

B、绘制时应从零件在带料,条料的冲裁位置,冲裁发式,定距方式,材料的利用率,步距,

搭边,料宽。

2、模具装配图例子

,.

三、课堂小结

小结要点: 1.了解冲模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各零件的名称和作用

2.了解冲模各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及装配过程

3.掌握冲压模的测绘方法

,.

课题

名称

课题四:冲压模课程设计

授课

时数

4

,.

1.使学生初步掌握冲压工艺过程的拟定和模具结构设计与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

2.巩固,深化所学的基础及专业知识,培养独立工作能力

目标

3.提高学生使用国标,手册,图册的能力

教学

掌握冲压工艺过程的拟定和模具结构设计与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重点

教学

掌握冲压工艺过程的拟定和模具结构设计与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难点

教学

讲析法、演示法、提问法

方法 课型

理论实训一体化

教具

( 含电 教设

简单结构模具图纸、国标、图册、手册等

备 )

授 课 后 记

,.

一、新课导入

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已经对冲压模具的测绘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今天,我们来学习冲压

模的课程设计。

二、 讲授新课

1、课程设计的性质与目的:

(1) 性质

冷冲模课程设计是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运用所学基础和专业

知识的一次综合练习。

(2) 目的

1 )使学生初步掌握冲压工艺过程的拟定和模具结构设计与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2 )巩固,深化所学的基础及专业知识,培养独立工作能力; 3 )提高学生使用国标,手册,图册的能力。 2、课程设计的任务:

(1) 拟定冲裁件的工艺过程,并填写工艺过程卡 1 份

(2) 设计指定的冲裁模,并绘制装配图,零件图的成套图纸

1 套

(3) 编写设计说明书 1 份

4、设计原则

(1) 保证冲出合格的工件

(2) 模具结构简单,寿命长,成本低且与生产批量相适应 (3) 操作方便,安全 5、设计前的准备:

(1) 熟悉设计任务书,明确设计任务和要求

,.

(2) 了解冲压零件的形状,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材料等技术要求和生产批量(一般

按中批生产设计)

(3) 配备资料

1 )冲压设备资料

从此资料中选择冲压设备的类型,规格,查出漏料孔尺寸,模柄孔尺寸,从此资料中选 择冲压设备的类型,规格,查出漏料孔尺寸,模柄孔尺寸,闭合

高度,工作台面尺寸等,为模具设计作准备。 高度,工作台面尺寸等,为模具设计作准备。

2 )冲模标准化资料 .国标

3 )其他参考资料

《冷冲模设计》手册,《冷冲模结构图册》

6、冲模课程设计的一般步骤及方法

(1) 分析冲压件的工艺性 (2) 确定合理工艺方案 (3) 确定模具总体结构

(4) 根据模具类型画排样图,并计算材料利用率

(5) 计算冲,推,卸料力,初选压力机类型及规格, 再按典型组合的有关尺寸计算冲,料力,初选压力机类型及规格,校核所选定压力机的规格。

(6) 画模具装配草图,同时进行有关零部件的设计和计算, 7、设计完成后交给指导老师的技术资料

(1) 课程设计任务书 (2) 工艺过程卡

(3) 冲模成套图纸

,.

(4) 设计说明书

三、课堂小结:

小结要点: 1.使学生初步掌握冲压工艺过程的拟定和模具结构设计与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2.巩固,深化所学的基础及专业知识,培养独立工作能力 3.提高学生使用国标,手册,图册的能力

四、课后思考

试对复合模或级进模进行课程设计。

,.

课题 名称

课题九:制作冲压模具图纸及加工工艺分析

授课

4

时数

1.学会看冲压模具的结果装配图

教学

目标

2.了解模具的制作步骤

3.学会分析模具加工工艺步骤及分析

教学

冲压模具结构分析

重点

教学

冲压模具加工工艺分析

难点

教学

讲析法、演示法、提问法

方法

课型

理论实训一体化

教具

( 含电

教设

挂图

备 )

,.

授 课 后 记

,.

一、新课导入

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已经掌握了模具的课程设计,今天,我们开始对我们课程设计的模

具制作出来,首先先制作冲压模具图纸及加工工艺分析。

二、 讲授新课

一、模具实体图

二、冲压模具装 配图分析

,.

1、根据图纸看这模具是单工序冲压模具,一个落料冲压模,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及装配。

2、本模具是用固定卸料方式卸料,证明该模具冲裁的板材厚度必须在

1MM 以上 5MM 以

下,因为板材的厚度不够材料没有足够的硬度完成卸料。

3、本模具的尺寸小,但是结构完整,各个零件之间的配合分别与普通模具没有区别,装配方

法分别有 :间隙装配、过渡装配、过盈装配。

4、本模具是用简易的导向机构,是直导柱导向方式。

5、为了满足落料制件能从模具中脱落, 模具的下模座板的孔比凹模孔要大, 和卸料板的孔要

比,凸模要大,以便于凸模冲裁的时候不与卸料板之间发生碰撞,造成模具损害。

6、一般凸模的长度要比较长, 因为模具再冲裁久了凸模边角易于磨损,

所以方便修模的时候

修凸模,以便模具可以长期使用。

7、模柄要与冲床滑块的孔的尺寸相对应,或者必须是圆形的,不能是方形或其他形状的,因

为即使模柄的尺寸小的时候还可以制作一个套筒加在模柄上方,便于模具安装到冲压设备上

面。

8、按照模具装配的结果看,模具本身没有太多的复杂性质,仅仅是螺钉装配方式配合,从此

可以看出模具不是冲裁高精度制件的模具。

,.

课题 名称

课题十:上模座板零件的加工

授课

4

时数

三、加工工艺分析

1、本模具属于简单结构的冲压模具, 首先将模具拆装成零件图, 然后按照零件图的要求加以

分析,制作出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和加工步骤。

2、按照模具装配的结果看,模具本身没有太多的复杂性质,仅仅是螺钉装配方式配合,所以

模具装配简单,只需要螺钉孔定位就足够。

3、模具需要加工到零件图纸的标准误差范围之内,以便于装配,例如:凸模的长度、外圆要

求,和模柄的外圆和长度要求必须要达到零件图的标准,否则模具零件加工出来装配后不易

于装配到冲压机上使用。

4、模具相似的零件图之间,需要统一划线处理,以便于加工和装配,否则加工出来后尺寸误

差大。

四、注意事项

三、课堂小结

小结要点: 1.学会看冲压模具的结果装配图

2.了解模具的制作步骤

3.学会分析模具加工工艺步骤及分析

,.

1、模板下料

教学

2、铣床加工、磨床加工、钻床加工模板

目标

3、模板的装夹定位

教学

铣床上、钻床上、虎钳上装夹的准确度控制

重点

教学

注意事项提到的问题

难点

教学

讲析法、演示法、提问法

方法

课型

理论实训一体化

教具

( 含电

挂图、普通铣床、摇臂钻床、平面磨床、平面钳工台、画针、量块、游标卡尺、高

教设

度尺、丝锥、平面锉刀等

备 )

授 课 后 记

,.

一、新课导入

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制作冲压模具图纸及加工工艺分析,今天,我们开始制

作上模板。

二、 讲授新课

一、模具实体图

二、图纸分析

,.

1、中心位置:模柄孔直径 28 与直径 22 的孔是同心轴,加工的时候划线要求一起画,后先 加工直径 22 的孔,后加工直径 28 的孔。

2、制件两边位置:导套孔直径为

22 ,必须以模具中心线为对称。

3、螺钉孔一横竖两条中心线为标准, 形成两两对称的格局, 螺钉孔头部要做成平地的沉头孔,

主要是便于螺钉安装。

三、加工工艺及步骤

1、下料 150X80 的模板,下料的尺寸要偏大,先将模板的一边用普通铣床铣平,然后到钳

工台给各孔之间划线。

2、利用平面磨床将模板 2 个大表面磨平。

,.

3、模板外形的加工,可以完全利用普通铣床加工,或者是钳工加工。

4、中孔即模柄孔, 再画好线后,装夹模板到普通铣床上加工, 然后再加工直径 22 的导套孔。

5、再将直径 28 的钻头前头磨平,然后装夹到钻床上钻

直径 28 的沉头孔。

6、再在铣床上换直径 6 的钻头,按照划线位置分别钻成通孔。

7、同样将直径 8 的钻头前头磨平,然后装夹到钻床上钻

直径 8 的沉头孔。

8、最后在钳工台上攻丝。

四、注意事项

1、下料要比实际模板尺寸加大

1-3MM 。

2、划线的时候需要放置在平面钳工台上划线,以保证划线的准确度。

3、铣床上加工的时候要保证装夹位置的准确,以保证加工时误差减少。

4、各孔的两头适当的导上一点倒角,以便于其他零件装配。

5、攻丝的时候不能攻偏。

6、模具的四边适当的用锉刀倒角,放置割手。

三、课堂小结:

小结要点: 1 、模板下料

2 、铣床加工、磨床加工、钻床加工模板

3 、模板的装夹定位

,.

课题 授课

课题十一:上模固定板

名称

时数

4

1 、模板下料

教学

2 、铣床加工、磨床加工、钻床加工模板

目标

3 、模板的装夹定位

教学

铣床上、钻床上、虎钳上装夹的准确度控制

重点

教学

注意事项提到的问题

难点 教学

讲述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方法 课型

理论实训一体化

教具(含

挂图、普通铣床、摇臂钻床、平面磨床、平面钳工台、画针、量块、游标卡尺、

电教设

高度尺、丝锥、平面锉刀等

备)

,.

上模固定板

一、图纸分析

,.

1 、中心位置:凸模孔直径 28 与直径 22 的孔是同心轴,加工的时候划线要求

一起画,后先加工直径 22 的孔,后加工直径 28 的孔。

2 、四边位置:螺钉孔要以两条中心线两两分别划线,确定位置,然后利用直径

6 的钻头钻通孔。

3 、在螺钉孔的基础上攻丝。二、加工工艺分析

1 、下料 80X80 的模板,下料的尺寸要偏大,先将模板的一边用普通铣床铣平,

,.

然后到钳工台给各孔之间划线。

2 、利用平面磨床将模板 2 个大表面磨平。

3 、模板外形的加工,可以完全利用普通铣床加工,或者是钳工加工。

4 、中心孔即凸模孔,再画好线后,装夹模板到普通铣床上加工,加工成通孔。

5 、再将直径 28 的钻头前头磨平,然后装夹到钻床上钻 直径 28 的沉头孔。

6 、再在铣床上换直径 6 的钻头,按照划线位置分别钻成通孔。

7 、最后在钳工台上攻丝。三、注意事项

1 、下料要比实际模板尺寸加大 1-3MM 。

2 、划线的时候需要放置在平面钳工台上划线,以保证划线的准确度。 3 、铣床上加工的时候要保证装夹位置的准确,以保证加工时误差减少。 4 、各孔的两头适当的导上一点倒角,以便于其他零件装配。 5 、攻丝的时候不能攻偏。

6 、模具的四边适当的用锉刀倒角,放置割手。

课堂小结:

小结要点: 1、模板下料

2 、铣床加工、磨床加工、钻床加工模板

3 、模板的装夹定位

,.

课题 授课

课题十二:下模卸料板

名称

时数

4

1 、模板下料

教学

2 、铣床加工、磨床加工、钻床加工模板

目标

3 、模板的装夹定位

教学

铣床上、钻床上、虎钳上装夹的准确度控制

重点 教学

注意事项提到的问题

难点 教学

讲述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方法 课型

理论实训一体化

教具(含

挂图、普通铣床、摇臂钻床、平面磨床、平面钳工台、画针、量块、游标卡尺、

电教设

高度尺、丝锥、平面锉刀等

备)

,.

下模卸料板

一、图纸分析

1 、中心位置:凸模卸料孔为直径 24 ,要在已经加工好一边的模板上先划线,

,.

再铣床加工成通孔。

2 、四边位置:螺钉孔要以两条中心线两两分别划线,确定位置,然后利用直径

6 的钻头钻通孔。

3 、在螺钉孔的基础上攻丝。二、加工工艺分析

1 、下料 80X80 的模板,下料的尺寸要偏大,先将模板的一边用普通铣床铣平,

然后到钳工台给各孔之间划线。

2 、利用平面磨床将模板 2 个大表面磨平。

3 、模板外形的加工,可以完全利用普通铣床加工,或者是钳工加工。 4 、中心孔即凸模卸料孔,再画好线后,装夹模板到普通铣床上加工,加工成通

孔。

5 、再在铣床上换直径 6 的钻头,按照划线位置分别钻成通孔。 6 、最后在钳工台上攻丝。 三、注意事项

1 、下料要比实际模板尺寸加大 1-3MM 。

2 、划线的时候需要放置在平面钳工台上划线,以保证划线的准确度。 3 、铣床上加工的时候要保证装夹位置的准确,以保证加工时误差减少。 4 、各孔的两头适当的导上一点倒角,以便于其他零件装配。 5 、攻丝的时候不能攻偏。

6 、模具的四边适当的用锉刀倒角,放置割手。 课堂小结:

小结要点: 1、模板下料 2、铣床加工、磨床加工、钻床加工模板

,.

3 、模板的装夹定位

课题 授课

课题十三:下模凹模板

名称

时数

4

1 、模板下料

教学

2 、铣床加工、磨床加工、钻床加工模板

目标

3 、模板的装夹定位

教学

铣床上、钻床上、虎钳上装夹的准确度控制

重点 教学

注意事项提到的问题

难点 教学

讲述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方法 课型

理论实训一体化

教具(含

挂图、普通铣床、摇臂钻床、平面磨床、平面钳工台、画针、量块、游标卡尺、

电教设

高度尺、丝锥、平面锉刀等

备)

,.

下模凹模板

一、图纸分析

,.

1 、中心位置:凸模孔为直径

23 ,要在已经加工好一边的模板上先划线,再铣

床加工成通孔。

2 、四边位置:螺钉孔要以两条中心线两两分别划线,确定位置,然后利用直径

6 的钻头钻通孔。

3 、在螺钉孔的基础上攻丝。二、加工工艺分析

,.

1 、下料 80X80 的模板,下料的尺寸要偏大,先将模板的一边用普通铣床铣平,

然后到钳工台给各孔之间划线。

2 、利用平面磨床将模板 2 个大表面磨平。

3 、模板外形的加工,可以完全利用普通铣床加工,或者是钳工加工。

4 、中心孔即凹模孔,再画好线后,装夹模板到普通铣床上加工,加工成通孔。 5 、再在铣床上换直径 6 的钻头,按照划线位置分别钻成通孔。 6 、最后在钳工台上攻丝。 三、注意事项

1 、下料要比实际模板尺寸加大 1-3MM 。

2 、划线的时候需要放置在平面钳工台上划线,以保证划线的准确度。 3 、铣床上加工的时候要保证装夹位置的准确,以保证加工时误差减少。 4 、各孔的两头适当的导上一点倒角,以便于其他零件装配。 5 、攻丝的时候不能攻偏。

6 、模具的四边适当的用锉刀倒角,放置割手。

课堂小结:

小结要点: 1、模板下料

2 、铣床加工、磨床加工、钻床加工模板

3 、模板的装夹定位

,.

课题 授课

课题十四:冲压模导料板加工

名称

1 、模板下料

教学

2 、铣床加工、磨床加工、钻床加工模板

目标

3 、模板的装夹定位

教学

铣床上、钻床上、虎钳上装夹的准确度控制

重点 教学

注意事项提到的问题

难点 教学

讲述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方法 课型

理论实训一体化

时数

4

教具(含

挂图、普通铣床、摇臂钻床、平面磨床、平面钳工台、画针、量块、游标卡尺、

电教设

高度尺、丝锥、平面锉刀等

备)

,.

冲压模导料板加工

一、图纸分析

1 、导料板是本模具中最简易的板块,最容易加工的板块,根据图纸看,只要找

好基准,那么选好孔的位置,就可以直接加工。

2 、导料板主要是控制孔与孔之间的距离,所以这个距离不能错误。 3 、导料板的孔的尺寸主要是有外边尺寸来控制,所以外边的加工要求高。二、加工工艺及步骤

1 、首先,下料 82X22 或者尺寸更大些,然后铣床加工找到一条外边基准,再

然后依次铣好外边框的尺寸。

2 、用铣床先将外面洗平,并划线。

3 、划线,画 2 个孔的中心位置,然后找好直径 8.5 的钻头,拿到台钻,钻孔。 4 、选好直径 10 的丝锥,然后攻丝,手动加工直径 10 的内螺纹。三、注意事项

1 、下料要比实际模板尺寸加大 1-3MM 。

2 、划线的时候需要放置在平面钳工台上划线,以保证划线的准确度。 3 、铣床上加工的时候要保证装夹位置的准确,以保证加工时误差减少。

,.

4 、各孔的两头适当的导上一点倒角,以便于其他零件装配。

5 、攻丝的时候不能攻偏。

6 、模具的四边适当的用锉刀倒角,放置割手。

课堂小结:小结要点:、模板下料

2 、铣床加工、磨床加工、钻床加工模板3 、模板的装夹定位

1

,.

课题 授课

课题十五:冲压模具模柄加工

名称

时数

4

1 、圆柱下料

教学

2 、车床加工、车刀选择

目标

3 、加工步骤的选择

教学

图纸的分析及车刀的选择、加工步骤的安排

重点

教学

注意事项提到的问题

难点 教学

讲述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方法 课型

理论实训一体化

教具(含

电教设

挂图、普通车床、游标卡尺、图纸、车刀等

备)

,.

冲压模具模柄加工

一、图纸分析

1 、本零件是圆柱形的,所以需要圆柱材料来下料。

2 、零件本身没有太多的复杂处,只是简单的外圆车削,所以需要

90 度的外圆

车刀,和切断刀就足够,但是要控制好尺寸。

3 、零件本身没有明显的尺寸公差要求,不过下端部分是装配部分,所以根据常

,.

理尺寸应该控制在, 0.1 的公差范围内为佳,主要是便于装配。

4 、零件本身也没有长度要求那么,根据常理,控制在

0.5 的范围内为佳。

二、加工工艺及步骤

1 、首先,找到直径 30 的型号 45 钢的圆棒材料下料,长度控制在

60.

2 、装夹到普通车床上, 然后装夹 90 度外圆车刀和一把普通的切断刀即可加工。 3 、先车断面,再车长度为 50 的直径 22 的外圆先,然后车直径

28 的外圆。

4 、再车床上用 90 度刀倒角,再转换切断刀,切断即可。

三、注意事项

1 、车刀要先磨好,角度要标准。 2 、装夹的时候要轴心正确。

3 、加工时不要用快的进给速度,主要是要保持刀具不快速磨损。 4 、要是车最后一刀的时候车刀磨损,必须更换刀具或者磨刀,要求

1200 以上

的转速车最后一刀外圆。

课堂小结:

小结要点: 1、圆柱下料

2 、车床加工、车刀选择 3 、加工步骤的选择

,.

课题 授课

课题十六:冲压模具凸模加工

名称

时数

4

1 、圆柱下料

教学

2 、车床加工、车刀选择

目标

3 、加工步骤的选择

教学

图纸的分析及车刀的选择、加工步骤的安排

重点 教学

注意事项提到的问题

难点

教学

讲述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方法 课型

理论实训一体化

,.

教具(含

电教设

挂图、普通车床、游标卡尺、图纸、车刀等

备)

冲压模具凸模加工

一、图纸分析

,.

1 、本零件是圆柱形的,所以需要圆柱材料来下料。

2 、零件本身没有太多的复杂处,只是简单的外圆车削,所以需要

90 度的外圆

车刀,和切断刀就足够,但是要控制好尺寸。

3 、零件本身没有明显的尺寸公差要求,不过上端部分是装配部分,所以根据常

理尺寸应该控制在, 0.1 的公差范围内为佳,主要是便于装配。

4 、零件本身也没有长度要求那么,根据常理,控制在 0.5 的范围内为佳。二、加工工艺及步骤

1 、首先,找到直径 30 的型号 45 钢的圆棒材料下料,长度控制在

60.

2 、装夹到普通车床上, 然后装夹 90 度外圆车刀和一把普通的切断刀即可加工。 3 、先车断面,再车长度为 50 的直径 22 的外圆先,然后车直径

28 的外圆。

4 、再车床上用 90 度刀倒角,再转换切断刀,切断即可。

三、注意事项

1 、车刀要先磨好,角度要标准。 2 、装夹的时候要轴心正确。

3 、加工时不要用快的进给速度,主要是要保持刀具不快速磨损。 4 、要是车最后一刀的时候车刀磨损,必须更换刀具或者磨刀,要求

1200 以上

的转速车最后一刀外圆。

课堂小结:

,.

小结要点: 1、圆柱下料

2 、车床加工、车刀选择 3 、加工步骤的选择

课题 授课

课题十七:冲压模具导套加工

名称

1 、圆柱下料

时数

4

教学

2 、车床加工、车刀选择 3 、加工步骤的选择 4 、先钻孔,后镗孔

目标

教学

图纸的分析及车刀的选择、加工步骤的安排

重点 教学

注意事项提到的问题

难点 教学

讲述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方法

,.

课型

理论实训一体化

教具(含

电教设

挂图、普通车床、游标卡尺、图纸、车刀等

备)

冲压模具导套加工

一、图纸分析

,.

1 、本零件是圆柱形的,所以需要圆柱材料来下料。

2 、零件本身没有太多的复杂处,只是简单的外圆车削,所以需要

90 度的外圆

车刀,和切断刀就足够,但是要控制好尺寸。

3 、零件本身没有明显的尺寸公差要求,不过上端部分是装配部分,所以根据常理尺寸应该控制在, 0.1 的公差范围内为佳,主要是便于装配。

4 、零件本身也没有长度要求那么,根据常理,控制在

0.5 的范围内为佳。

5 、零件要保持圆轴度,所以必须在车床上装夹钻孔,再镗孔。二、加工工艺及步骤

1 、首先,找到直径 30 的型号 45 钢的圆棒材料下料,长度控制在

45.

2 、装夹到普通车床上, 然后装夹 90 度外圆车刀和一把普通的切断刀即可加工。 3 、先车断面,再车长度为 40 的直径 22 的外圆先。

4 、再车床上用 90 度刀倒角,再转换切断刀,切断即可。

,.

5 、装上直径 14 的钻头,钻孔后再装上镗孔刀,车削镗孔。

三、注意事项

1 、车刀要先磨好,角度要标准。 2 、装夹的时候要轴心正确。

3 、加工时不要用快的进给速度,主要是要保持刀具不快速磨损。 4 、要是车最后一刀的时候车刀磨损,必须更换刀具或者磨刀,要求

1200 以上

的转速车最后一刀外圆。

5 、镗孔的时候注意转速不能过快,一般选择

360 转,同时要用镗孔刀倒内角。

6 、做完后,把工件掉头装夹,倒角。

课堂小结:

小结要点: 1、圆柱下料

2 、车床加工、车刀选择 3 、加工步骤的选择 4 、先钻孔,后镗孔

,.

课题 授课

课题十八:冲压模具导柱加工

名称

1 、圆柱下料

时数

4

教学

2 、车床加工、车刀选择 3 、加工步骤的选择

目标

教学

图纸的分析及车刀的选择、加工步骤的安排

重点

教学

注意事项提到的问题

难点 教学

讲述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方法 课型

理论实训一体化

教具(含

电教设

挂图、普通车床、游标卡尺、图纸、车刀等

备)

,.

冲压模具导柱加工

一、图纸分析

,.

1 、零件本身比较长,为保证质量,要上顶尖。 2 、为保证质量, 90 读的车刀要磨好,角度要尖锐。

3 、前端的仅仅是为了便于与导套想配合,所以不需要很明显的尺寸要求,只要 能达到,前头小就可以,所以加工的时候,只需要调转刀架

45 度左右,利用外

圆车刀车削。

3 、零件有退刀槽,加工的时候要控制好,因为零件本身直径就相对小,所以不能车削过小。 二、加工工艺及步骤

1 、首先,下料直径 30 的圆钢,型号 45 号钢材,长度为

95.

2 、先用外圆车刀车削好直径 22 的外圆,再车削直径 14 的外圆。

3 、再把外圆车刀架调转到 45 度左右,然后车削锥圆。

4 、再用切断刀,进行切深度为 2 的退刀槽。

5 、最后切断零件。三、注意事项

1 、车刀要先磨好,角度要标准。 2 、装夹的时候要轴心正确。

3 、加工时不要用快的进给速度,主要是要保持刀具不快速磨损。 4 、要是车最后一刀的时候车刀磨损,必须更换刀具或者磨刀,要求

的转速车最后一刀外圆。

5 、退刀槽要尺寸相对,不能过深,以免造成刚性不足。 6 、前端的外圆要形状而已,所以不需要很好的控制尺寸。

1200 以上

课堂小结:

,.

小结要点: 1、圆柱下料

2 、车床加工、车刀选择

3 、加工步骤的选择

课题 授课

课题十九:冲压模装配

名称

1 、装配的方法

教学

2 、装配的技巧

目标

3 、装夹定位正确装配

教学

铣床上、钻床上、虎钳上装夹的正确定位控制

重点

时数

4

教学

注意事项提到的问题

难点 教学

讲述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方法 课型

理论实训一体化

,.

教具(含

挂图、普通铣床、摇臂钻床、平面磨床、平面钳工台、画针、量块、游标卡尺、

电教设

高度尺、丝锥、平面锉刀等

备)

冲压模具装配

一、装配图纸(指导装配结果)

,.

二、装配顺序

1 、上模:上模座板 + 模柄+ 凸模固定板 + 凸模 + 导套 + 导套 + 螺钉 = 上模

先已上模座板问为基准,然后按照装配图的提示,一步一步装上

上模座板 + 模柄 + 凸模

固定板 + 凸模 + 导套 + 导套 + 螺钉。

2 、下模:下模座板 + 凹模板 + 导料板 + 卸料板 + 导柱 + 导柱 + 螺钉 = 下模

先以下模座板为装配基准,按照装配图提示下模座板

+ 凹模板 + 导料板 + 卸料板

+ 导柱 + 导柱 + 螺钉 = 下模

,.

3 、最后上下模合模试验配合的精度,和效果。三、装配加工

1 、下料 80X80 的模板,下料的尺寸要偏大,先将模板的一边用普通铣床铣平,

然后到钳工台给各孔之间划线。

2 、利用平面磨床将模板 2 个大表面磨平。

3 、模板外形的加工,可以完全利用普通铣床加工,或者是钳工加工。

4 、中心孔即凹模孔,再画好线后,装夹模板到普通铣床上加工,加工成通孔。 5 、再在铣床上换直径 6 的钻头,按照划线位置分别钻成通孔。 6 、最后在钳工台上攻丝。 三、注意事项

1 、下料要比实际模板尺寸加大 1-3MM 。

2 、划线的时候需要放置在平面钳工台上划线,以保证划线的准确度。 3 、铣床上加工的时候要保证装夹位置的准确,以保证加工时误差减少。 4 、各孔的两头适当的导上一点倒角,以便于其他零件装配。 5 、攻丝的时候不能攻偏。

6 、模具的四边适当的用锉刀倒角,放置割手。

课堂小结:

小结要点: 1、装配的方法

2 、装配的技巧 3 、装夹定位正确装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