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析《金锁记》中曹七巧的人物形象

浅析《金锁记》中曹七巧的人物形象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

浅析《金锁记》中曹七巧的人物形象

戴蜀湘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摘 要:张爱玲的《金锁记》以主人公曹七巧的生活为线索,写了她从嫁进姜家到死去的三十年间发生的故事。在姜家,曹七巧被折磨到人性扭曲,成为封建社会的牺牲品。到人权和幸福的曹七巧是可怜的。

二、被金钱束缚的曹七巧

在姜家地位卑微的曹七巧,受尽了冷漠,唯有金钱像救有着不幸婚姻的她是一个被金钱枷锁牢牢拷住,亲手葬送对爱情幻想的普通女性,也是一个把自己不幸命运的怨恨发泄在儿女身上的疯女人。

关键词:《金锁记》;悲剧;曹七巧;人物形象作者简介:戴蜀湘(1996-),女,重庆云阳人,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2014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3-045-02

主人公曹七巧在姜家这个复杂的大家庭中沉浮,从最开始的懵懂无知,逐渐变得利欲熏心、不可理喻,甚至连她的儿子和女儿在自己的权威和变态心理下,也变得越来越懦弱。作者出色的写作功底将曹七巧人性的丑恶暴露到了极致,让读者看到了一个挣扎在封建社会魔掌中的女人。可怜又可恨的曹七巧又何尝不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一、遭遇不幸婚姻的曹七巧

作为整部小说的主人公,曹七巧无疑是一个旧社会极具悲剧性的人物,利欲熏心、性格扭曲,又十分尖酸刻薄。小说开头通过两个丫环的谈话,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展现出她在姜家招人讨厌的性格。出生在乡下的曹七巧,是一个性格好强,青春正好的小姑娘,每天提着菜篮上街买菜,充满活力。卖猪肉的朝禄、哥哥的结拜弟兄以及裁缝的儿都稀罕她。过得自由自在的她,也只想找一个自己喜欢的男人,平平淡淡地过日子,然而却因为家人贪财,被迫嫁进了姜家做姨太太。在姜家,曹七巧守着得了骨痨,终日躺在床上的丈夫度日如年,可怜的她仅仅是一个为姜家繁衍后代的工具,没有实权。畸形的婚姻让曹七巧得不到情爱,只能将自己对爱情的幻想寄托在姜家三少爷季泽身上,但是季泽在玩弄曹七巧后,便把她当作累赘丢在一旁。出身卑微的曹七巧在姜家并不受待见,连丫鬟都在暗地嘲讽她,自知地位低下的她也试着和姜家的人打好关系,主动去巴结他们,可频频受到嫌弃。再后来,可怜的曹七巧慢慢地被金钱迷了眼,性格也逐渐变得扭曲,遭到了所有人的厌恶。就像是文中的哥嫂来姜家看望她后说道:曹七巧在出嫁后变得疯疯癫癫,好像成了一个没有心的人儿。其实从他们的谈话可见,这时的她已经被不幸的婚姻弄得变了样。这畸形的婚姻让曹七巧受尽屈辱,享受不

命稻草般,支撑着她活下去。在追求金钱的曹七巧是疯狂的,她变得无情冷漠,就连在北方的哥嫂来看望她,她也觉得是冲着她的钱财来的。十年后,姜家大变,丈夫和老太太相继过世,曹七巧又变着法子争起家产,显然已经变得不可理喻。在得到家产后,她又开始害怕起来,总觉得周围的人都打着她钱的主意,以至于最后她当面揭穿了季泽诈钱的真面目,也亲手葬送了自己对爱情的幻想。在后来,她又因为怕童世舫和女儿谈恋爱是为了自己的钱财,又葬送了女儿的幸福生活。在临死时,她竟可以将自己一直戴着的翠玉镯子推到腋下,年轻时的她也有过滚圆的胳膊,出嫁后镯子里也只塞得进一条手帕,然而在老之将死时,镯子能推到胳膊,由此可见这沉重的“金钱枷锁”早已把她折磨得骨瘦如柴,身体和心也都变得扭曲了。被金钱枷锁拷住的曹七巧是可悲的。

三、破坏儿女幸福生活的曹七巧

小说中更能体现出曹七巧变态心理的,还在于她把对不幸命运的怨恨强加到了自己儿女的身上。曹七巧的儿子长白是个典型的纨绔子弟,懦弱无为,靠着曹七巧占得的家产度日,被她当作玩偶般控制着,成天抽鸦片、赌博、逛妓院,无所事事。在儿子长白娶妻后,夫妻之间的感情也在曹七巧变态心理下,被毫不留情地破坏。曹七巧把自己的儿子唤作奴才,她儿子对自己也算得上是百般顺受,也把和妻子的隐私当作玩笑讲给自己听。 曹七巧的女儿长安本是一个温婉的大家闺秀,可是在曹七巧的影响下,竟慢慢变成了一个翻版的“曹七巧”。女儿长安逆来顺受,面对她的无理取闹,全然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一直柔柔弱弱。可恨的她还把女儿长安当作掌中的玩物和发泄的对象,在十四岁时,便残虐地裹起女儿的双脚。在女儿上学时,因为女儿弄丢了东西而打算到学校兴师问罪,以至于害怕在学校丢尽脸面的女儿,主动选择了辍学。虽然在女儿长安心里有种下过美好的种子,但是在曹七巧权威下,长安也只能让种子慢慢枯死。辍学后,曹七巧又让生病的长安吸鸦片来减轻痛苦,以至于做媒的人绝了迹。后来长安遇到了留洋回国的童世舫,两个人一见倾心,在爱情的滋润中,长安慢慢变得鲜活起来,不像原来那样死寂地生活着,还主动戒起鸦片,感受着爱情带来的甜蜜,美好的种子又渐渐地在心里生根发芽。可不幸的是,这段美好的爱情,被见不得女儿幸福的曹七巧故意破坏,生性软弱的长安不敢违背曹七巧的命令,也只得狠心拒绝了童

(下转第47页)

45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

“河水的羊/灯火的嘴/夜里唱过古兰经/做过忏悔”,《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经典著作,在穆斯林当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同时规范着穆斯林的行为准则,《古兰经》告诫信仰者应坚忍、顺从、行善、施舍,穆斯林在生活中需要经常颂读《古兰经》。“忏悔”本为为佛教语,佛教规定出家人每半月集合举行诵戒,给犯戒者以说过悔改的机会,后遂成为自陈己过,悔罪祈福的一种宗教仪式。引申为认识了错误或罪过而感到痛心并决心改正。伊斯兰教的“忏悔”经常说作“讨白”,指穆斯林向真主真心诚意地悔罪。这个词及其派生词在《古兰经》中出现过多次,并且有“讨白”章,由此可见“讨白”的重要性。在夜里唱《古兰经》,向真主安拉做忏悔,这是诗人在宗教和亲情中得不到救赎之后,内心向宗教本源更深入的一次追溯,但是这种追问,也没有让诗人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解脱。

“谁的孤独/像一把刀/杀了黄河的水”,诗人第一次点明让自己难以入睡的是——孤独,这里诗人一改陈述的方式,开始了对孤独的质疑,此刻孤独不仅仅是一种状态,孤独变得有了力量,孤独拟物化,成为一种具体的存在之物,诗人把孤独想象成一把刀,想用如刀一般锋利的孤独,去杀了黄河的水。千年前的诗仙李白到达黄河之时就发出过“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感慨,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起源地,“杀了黄河的水”是孤独患者以孤独为刃对孤独的反抗,是一种发泄、复仇的方式。诗人决意改变孤独这种无力的状态,通过杀了黄河的水,让自己得到“复活”。

“杀了黄河的水/你五体投地/这孤独是谁”,黄河水一路东去奔流不息,这一江之水也正似西北的荒凉和诗人的孤独,在以孤独为刃阻断了黄河之水之后,诗人对孤独产生了由衷的钦佩,全身心的折服在孤独的脚下。就在诗人以为在孤独中得到救赎之时,忽然产生了不知“这孤独是谁”的疑问。如果真孤独真的是诗人的,在杀了黄河之水,作者拜服在孤独之下,为孤独唱起了赞歌之时,这孤独是否能称其为

参考文献:

[1]马丁•海德格尔(德).海德格尔文集,林中路[M].孙周兴 译.商务印书馆.2015.

[2]郭茂全.古体诗词中的兰州城市文化记忆.[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4,33.

孤独,如果不能称其为孤独,那阻断黄河之水的又是什么?诗人却至此又陷入虚无之境。

《西北偏北》整首诗都是关于孤独的呐喊,“西北偏北/羊马很黑/你饮酒落泪/西北偏北/把兰州喝醉/把兰州喝醉/你居无定所”是诗人对孤独的直观感受,通过“黑”“饮酒”“落泪”等一系列意象营造一种孤独的氛围。“姓马的母亲在喊你/我的回回/我的心肺/什么麦加 /什么姐妹/什么让你难以入睡/河水的羊/灯火的嘴/夜里唱过古兰经/做过忏悔”,诗人感受到孤独无边的侵袭之后,希求能在宗教和爱中寻找到摆脱孤独的路径。但在夜里唱过古兰经、做过忏悔这一系列的救赎活动之后,诗人依然难以入睡,在宗教中寻求解脱也以失败告终。“谁的孤独/像一把刀/杀了黄河的水”,最后诗人屈服于孤独,在孤独的淫威之下,诗人变得决绝,以为孤独的力量可以颠覆一切,甚至可以斩断自己的根,获取全新的生命形式。“杀了黄河的水/你五体投地/这孤独是谁”,但在以孤独之刃割断与生命之源的联系以后,诗人却发现自己并不认识这已化为利刃的孤独,至此又陷入疑惑之中。

诗人最后认识到孤独是人类永恒的宿命,西北偏北也好,兰州也罢,宗教也好,亲情也罢,所有的一切都不能实现人类对自我孤独的救赎。整个人类在冥冥之中注定永远与孤独为伴,人类充其量只能停留在对孤独状态的感知上,并不能获悉孤独的真正面目。而以孤独为刃进行的反抗也是无意义的,人类如果妄图对孤独进行救赎和反抗,最后只能陷入虚无之境。

(上接第45页)

世舫,也让自己再一次受到了挫败。曹七巧近乎于专制的强权,让长安敢怒不敢言。在小说中有关于长安用指甲把手掌掐得鲜红也不敢反驳母亲的动作描写,也充分表现了曹七巧对长安的压迫。把自己一生的怨恨发泄在儿女身上的曹七巧是可恨的。

曹七巧几近变态的想法和做法,让自己的儿女也变得和她一样,而这一切都注定了最后三个人以悲剧收场——曹七巧带着遗憾和对自己一生的怨念死去;儿子长白没有再娶,只是常常到妓院逛逛;女儿长安也成了老姑娘,不再想结婚的事。从曹七巧的不幸婚姻到对儿女幸福生活的破坏,不免看出曹七巧是可怜的、可悲的、可恨的。张爱玲笔下的人物

十分真实,都是那个时代典型的普通男女,曹七巧以及长安,都是陷在情爱中普通女性,她们爱而不得,这是张爱玲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也是对人性丑恶的暴露。参考文献:

[1]崔萌. 拉康主体欲望理论视野下的文本分析——以张爱玲《金锁记》为个案[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4(4):44-47.[2]李明卿. 张爱玲小说的隐喻世界[D]. 山东师范大学, 2011.[3]王彩侠李占家杜成伟. 《金锁记》中曹七巧人物形象分析[J]. 机电信息, 2012(9):82-83.

[4]黄双燕方珍. “葱绿配桃红”看张爱玲小说中人性的素朴与放恣[J]. 名作欣赏, 2014(26):118-119.

4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