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五年级上册写作特点与分析

五年级上册写作特点与分析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五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材知识点——写作特点与分析

第一单元 我爱阅读 写作结构(写作顺序 文体的特点等) 1. 窃读记 1.本文是按照“窃读”经过的顺序为线索,同时还插入两个场景描写。 2.层次: (1) 放学后,到书店。 (2) 窃读经历 (3) 夜晚降临,轻松回家。 3.自语式独白是心理描写的一种表达方式。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对话形式的访谈录 (第一次出现) 3.走遍天下为书侣 第一单元 我爱阅读 写作结构 第一单元 我爱阅读 写作结构 第一单元 写作结构 (一)说理性散文 (二)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用层层递进的假设。 1.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哪一样? 2.如果你问到我,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 3.我听到有人感叹了:如果你坐船周游世界,这一趟下来,你可以把它读上一百遍,最终你能背诵下来。 4.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4.我的“长生果” 1. 散文 2. 先点题 总起 后按时间顺序回忆。 单写作特点 八个专题 元 1.课文采用了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方法说明鲸的特点,既准确科学,又生动形象。 2.结构清楚,层次分明。作者用四个自然段分别介绍鲸的四个方面内容,从鲸的大小入手,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写生活习性时,学习说明又分四个方面来介绍,每一个自然段讲一方面内容,整篇文章言三 性文章 之有序。 1.运用打比方、拟人手法生动形象的说明事物。 2.(从总体到部分的顺序)本文首先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然后用生动传神的语言描写了松鼠的外形特征,驯良的习性和乖巧的行为,表达了

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1.作者在介绍每种新型玻璃时,都是先讲特点,再讲用途,语言简练、生动、通俗易懂。 2.段与段之间衔接紧密,过渡自然,段的首句与末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结尾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 1.首尾呼应。 文章开头“人类的生息离不开灰尘。”和结尾“假如空中没有灰尘,大自然将多么单调啊!”首尾呼应,突出主题。 2.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文章介绍灰尘的三个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先介绍灰尘的特点,然后再具体说明灰尘的作用,结尾都运用“假如没有灰尘”这样的句式。 单八个课写作特点 元 专题 文 13 1、课文在叙事过程中插入了不少细节描写以及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这是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特点。 2、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故事。 3、精彩贴切的人物描写(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14 1、第12、13、14三个自然段三个破折号,可以让学生理解掌握 其用法。 生活2、首尾应,篇末点题。 四 中的3、心理活动的描写。 启示 15 1、文章采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作者借落花生比喻做怎样的人。 2、全文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在安排上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3、文章言辞朴实无华。 16 1、本文语言清新、明快,像一潭清泉,与文章意境融为一体。 2、文章儿话音词语较多。 21 1、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写作时,首尾呼应,题目是“毁灭”,但主要写它的辉煌,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2、层次:第一自然段概括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七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与文章的结尾提到的“这一园林艺术勿忘单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成了灰烬”,首尾呼应,国耻 元 作者的痛惜、愤怒之情跃然纸上。第二至四自然段详尽地介绍了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文物的珍贵,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最后一个自然段用精练、准确的语言介绍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3、文章前后内容紧密联系,一扬一抑,一美一惨,爱恨交织。

22 1、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2、层次:全文共九个自然段,可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讲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讲六班五个战士诱敌上山,痛歼敌人。第三部分(第三自然段),讲五个战士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第四部分(第四、五自然段),讲五位壮士把敌人引上顶峰,英勇歼敌。第五部分(第六—九自然段),讲五壮士英勇壮烈地跳下深谷。全文记叙的顺序可以概括为:接受任务→痛歼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3、 学习写法 (1)作者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为我们展现了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壮举,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2)作者用词准确、生动,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形象生动,突出了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 23 1、《难忘的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 2、本文采用了双线并行的结构方式: 一是以方位转换来展开故事:先写“我”在高雄郊外见到一所乡村小学,接着写“我”来到教室窗外,随后写“我”走进教室,再就是参观小礼堂看中国历代伟人像。市郊小学→教室外→教室内→小礼堂,由远及近,由外到内,序次井然。 二是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贯穿全篇,这句话前后三次出现,实际上成为抒情脉络,一层进一层地叩击读者心扉。 24 1、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 2、全诗共有4个小节。第一小节是全诗的引子,作者把香港拟人化了,就像是亲人谈心似的,去“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作者和所有中国人一样,满怀激情地迎接着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第二小节表达了人们眼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时,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这种情感,作者是通过一些特写镜头的描述来真切表现的,如“旗帜”,“旗杆”,“寂静”的场面,“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等。第三小节主要是讲作者联想到了香港的屈辱历史,联想到了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表达了如今扬眉吐气的欢欣鼓舞。第四小节是说香港从此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 25 1、全诗采用了“总起――分述――总结”的叙述方法。层次清楚、脉络分明、内容紧凑、首尾呼应。 2层次: (1)概括描述了“红军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英雄气概。 (2)列举了“跨五岭、越乌蒙、渡金沙、夺泸定、过雪山”的典型事例加以具体说明。(3)以“三军过后尽开颜”来总结全诗。 3、本文是七言律诗。 走近八 毛泽东

26 1、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和开国大典的自然顺序记叙的。 2、层次: 第一段(第1至4自然段),写开国大典开始前会场的情景。分两层介绍,先讲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再讲会场的广阔,布置的庄严和群众队伍兴奋入场的盛况。第二段(第5至11自然段),写开国大典的盛况。是课文重点段,分三层。第一层写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第二层写升国旗、鸣礼炮。第三层写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和全国人民热烈拥护人民政府、毛主席的情景。第三段(第12至14自然段),写阅兵盛况。既写了人民军队的英姿,更写了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热爱,庆贺解放的欢喜和激动。第四段(第15、16自然段),写群众游行情景。 3、 本文突出了场面的描写。 27 1、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2层次: (1)、写彭德怀从朝鲜发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2)、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的矛盾心理。 (3)写主席做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 (4)写毛泽东强忍悲痛,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 3、本文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以及侧面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 4 通过细节描写来突出毛泽东鲜明的性格特点,展示他凡人的情怀和不同凡人的胸怀,这是本文在表现手法上的基本特点。 28 1.文章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 2、层次:四部分。(1)讲了毛主席工作十分繁忙。 (2)写了毛主席让警卫员请乡亲们来花椒树下碾米。 (3)、后写毛主席让警卫员、炊事员沏茶给碾米的群众喝。 (4)、写毛主席来到群众中讲解喝茶的好处,并为大娘倒茶、推碾子。 3.学习本课,要注意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并注意详写和略写,详略得当。

考试重点复习内容: 基础例举 题 1.字、辨析读音、多音字、词 方言、同音字、近义词填空、词语解释与判断、 课内成语字形的辨析 2.句 反问句、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关联词的掌握、陈述句、转述句、双重否定句 日积月累的句子填空、综合性学习中的有趣的汉字等内容(熟读)。 3.说几种说明文的方法明文要会判断。(第四单方法 元课文) 阅读例举 题 理解 1. 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2.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习作题 写父母之爱 例举 重点复习第四、六组课文 概括 1.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 给文章分段。 写续写 重点复习第四、八组课文 感悟 作者的思想感情。 读者的感悟。 写作方法 重点复习因果倒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