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实施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实施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Building Technology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实施 丁 磊 (龙湖集团浙江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0) 摘要:近年来,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装配式结构实现了大范围的应用和传播,其坚固耐用和质量可靠等优势特点使建筑行业迎来全新的发展方向和前景,由此也可以说,装配式建筑是当前建筑行业实现工业化创新的重大技术方面的突破。而将BIM技术广泛的应用到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对于进一步强化装配式建筑质量有非常显著的作用。本文首先探讨了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其次对于该技术在设计中的具体应用途径展开重点探讨和分析,希望可以为提升装配式建筑设计质量提供有效建议。 关键词:BIM技术;装配式;建筑设计;应用实施 1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1.1 有利于提高设计效率 在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施工需求,往往需要对预制构件采取多样化的预埋处理和预留设计操作等等,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之间加强合作交流。依托于BIM技术的网络设计平台,在具体设计过程中,不同设计环节的施工人员能够进行信息共享交流,进而能够对设计方案不合理的地方进行同步式的修正和完善。将统一意见之后的专业设计方案实时上传至BIM设计平台,凭借其相对成熟完善的自动纠错模块,可以对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智能化的纠错。此外,由于装配式建筑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往往需要涉及数量较多的预制构件,并且在实际设计时需要设计较多的预制图纸,依托于BIM设计平台中配备的系统设计模块,在其中修改的参数可以实现实时同步,而且可以很好地保证设计信息的准确性,同时可以随时调用,从而有利于提升设计方案的准确率,进而节省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1]。 1.2 有利于降低设计误差 将BIM技术应用到装配式建筑结构及其预制构件的设计环节,有利于大大的降低装配式建筑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误差。而且借助于BIM技术,可以很好地对预制构件中的几何尺寸、钢筋规格、参数等数据信息进行必要的规划调整。而且借助于BIM技术的数据模型三维视图功能,可以更加直观形象的观察和了解搭配拼装预制构件和构件间的契合度,此外,借助于BIM技术之中的碰撞检测功能,可以更加清晰明确的认识各构件之间连接点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利于第一时间找出构件之间存在的设计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合理化的调整和解决,从而最大限度的提升资源的利用度,保证工程施工的按时完工。 1.3 有利于实现标准化设计 借助于BIM技术的存储功能,相关工作人员将建筑设计方案所有信息上传至服务器一端,通过云端平台的整合作用,将方案中涉及的所有尺寸和样式等信息更加全面准确的储存至数据库,进而形成预制构件信息库。依托于当前日渐升级和优化地网络云端服务功能,构件信息库中所收纳的内容更加多样化和条理化发展,而相关设计人员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将同类数据库信息进行详细的比对和调整,有利于更加快速简便的完成对装配式建筑构件形状和尺寸等信息的准确设计。基于愈渐丰富和多样的数据信息,装配式建筑在户型设计和变更设计时的时间会愈渐缩短,而建筑的户型规格会变得更加正规化、科学化,有利于实现双方利益诉求。 2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2.1 构件拆分 在结构分析模型中,导入Revit以形成新的结构模型[2],在导入过程中需要承担相应的内容,从而将所需的操作目标、组件截面轮廓和材质以及其他方面的钢筋信息包括在内,导入初始阶段,我们要做在此基础上,做好局部的修正工作,之后进行正规化的构件拆分。在构件拆分的过程中,应该对模型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然后借助相应的可视化编程来实现每个零件的拆分操作,或者将此类零件形成组件进行拆分。在具体拆分之前应特别注意计算步骤。应该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条不紊的拆分,而不是仅根据主观意愿进行拆分。相关工作人员必须遵循柱、板、墙等分离原则来行动,分别实现不同类型部件的质量分离,要想充分了解不同构件的不同拆分方式,熟悉和掌握相关细节很重要。 2.2 调整规划设计 94 2020·2 《华东科技》 从装配式建筑结构规划和设计的角度来看,BIM技术的优势效果非常重要。从管理的角度出发,应明确一致性原则,并应充分考虑预制的参数值。站在实践工作的角度来讲,对建筑冲突问题的设计需要重点把控细节,这也提升了设计工作的难度。相关设计人员在对建筑设计的重点环节进行把控时,需要将各种影响因素结合在一起,并将场地预设模式的积极作用呈现出来。另外,从施工定位和评价分析中还可以看出,传统的设计方法可以满足定量化需求。此外,从分析和管理的角度出发,有必要确保施工规模满足相关工程施工要求,事先建立数据模型,根据实际参数要求进行相应的程序优化操作,并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图纸和施工图。在此过程中,如果存在设计指标不合理等问题,有必要进一步增加项目的成本投入。当施工期延长时,相关设计者还应在模型设计中进行相应的统计和计算操作。值得注意的是,在计算之前,人们应该掌握准确的信息内容并保持其稳定性,这也是保持计算结果准确性的有效措施之一[3]。 2.3 埋件布置方面 遵循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设计的构件拆分原则,预制构件埋设布置同样需要合理的编辑操作。最常见的梁柱埋件,必须以内嵌式梁柱为主,这主要是由于这种材料本身具有内置埋件,但需要注意梁柱、模板的钢筋吊钩环,应进行独立的形状设计和布置,由于建筑物本体会根据建筑结构和形状等做出相应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建筑结构长时间的科学性和安全性。与此同时,需要预制柱埋件需要建立专门的预制柱族来加以布置。首先是在对预制柱、柱壁板的内聚力高度进行科学设计的基础上,确定出准确统一的参数规范,对于后续阶段的建筑模型,需要根据结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优化设计,以满足建筑模型参数设置的要求,进而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工作人员应注意参数细节,从全局出发,观察整个参数信息的合理性,分析建筑结构设计情况是否科学合理。所有这些都是必要的。 2.4 钢筋设计方面 整体装配式建筑设计工作的有序开展,应该与实际拆分和构造原则有效融合,并在此基础上,使钢筋位置的确定和调整更加合理。此外,合理应用二次开发程序,以便获得更多与钢筋相关的信息数据,并且在此基础上结合钢筋布置的基本规则,对钢筋布置细节进行完善。借助于BIM技术的实际模型创建功能,可以很好地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保护,并且有利于减少数据丢失等情况,进而使得数据传递更加平稳。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装配式建筑设计过程中有效的融入BIM技术具有非常显著的应用价值,同时BIM技术在整个建筑领域都具有非常高的效用意义。将两者有效的连接在一起,可以很好地实现两者的双向促进作用,并且对于装配式建筑的管理、设计、调整等方面也发挥出明显的功能效果,利用BIM技术,能够将工程的实际情况准确的展现出来,可以充分保证装配式建筑设计工作的完善性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 [1]李令令.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实施[J].价值工程, 2019(29):245-246. [2]于飞.BIM 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实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3):961. [3]吴洲,张凡,刘城城,等.BIM 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实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3):84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