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选择题
1、 决定和影响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 )。
D. 人格特征
个体和团体的关系 新知识的接收和积累 个人欲望的满足程度
2、影响动机的外在因素主要有( )。
F. 目标价值的大小
奖惩的刺激度
个体的需要 个体的身体健康状况
3、 动机的特性包括( )。
A. 支配性
内隐性 维持性
自我调节性
4、 赫茨伯格通过调查,把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划分为( j. 随机因素 保健因素
干扰因素
。
)
激励因素
5、 团队建设的心理基础有( )。
归属感 共识度 认同感 参与度
6、 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相比,具有的突出特点有:
B. 有规范的行为准则 有自然形成的\"头面”人物 有较强的凝集力 自发性
7、 以下属于正确对待应激的有( )。
求助心理医生
正确看待应激对人的影响
充分发挥家庭与社会支持系统的调节作用 培养自己应对应激的技能
8、 群体规范的作用有( ) 。
E. 群体动力的作用 群体支柱的作用 评价标准的作用
行为导向和矫正作用
9、 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包括( )。
准备期 豁朗期 酝酿期 验证期
10、 动机的主要功能有( )。
G. 强化功能 异化功能 导向功能 始发功能
11、 以下属于个体克服沟通障碍的方法的是:
C. 及时获得和注意沟通的反聩信息
H. 创造良好的沟通气氛,使沟通在一种和谐、平等、互利、尊重的气氛下进行 增加沟通双方的信任度 提高沟通信息的清晰度
判断题
12、 现代领导体制的发展经历了家长制式的领导,硬专家经理阶层的领导,职业\"软专家”的领导三个阶段。
A.√ B.×
13、 问题解决的策略主要包括相似思考法,手段-目的分析法和正向推理法。
A.√ B.×
14、 压力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压力对个体健康的影响和压力对工作效率的影响两方面。
A.√ B.×
15、 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与工作本身有关的因素,称为激励因素。
A.√ B.×
16、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在于两个方面:其一是理论目的,发展和完善科学体系,深化对组织心理的认识。其二是直接的实践目的,提高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提高生产率。
A.√ B.×
17、 需要按照诱因可以划分为内部需要和外部需要。
A.√ B.×
18、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的需求划分为四个层次,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和尊重需要。
A.√ B.×
19、 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包括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和验证期。
A.√ B.×
20、 思维的基本形式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
A.√ B.×
21、 经济学家与行为科学家在人性假设及其相应的管理措施上基本一致。
A.√ B.×
22、 思维按照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分为聚合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
A.√ B.×
23、 影响员工积极性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方面的因素叫做激励因素。
A.√ B.×
24、 正式群体是人们在在相互交往中自发形成的,没有正式组织程序和明文规定的群体。
A.√ B.×
25、 群体三要素包括活动,相互作用和情感。
A.√
B.×
26、 团队建设的方法有角色协商法,人际关系训练法和任务导向法。
A.√ B.×
27、 高凝聚力一定会提高工作效率。
A.√ B.×
28、 性格是一种不为活动目的和内容改变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A.√ B.×
29、 管理心理学产生的起点是由\"工业社会心理学之父”桑代克教授主持的霍桑实验。
A.√ B.×
30、压力是指当各种体内因素作用于人,使人感到紧张、有压力的心理反应,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身体反应的过程。
A.√ B.×
31、 公平理论亦称社会比较理论,这个理论侧重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对员工积极性的影响。
A.√ B.×
32、 气质类型按照体液的不同划分为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和抑郁质。
A.√ B.×
33、气质是人对现实的稳定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A.√ B.×
34、 性格是表现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灵活性方面的动力特征。
A.√ B.×
35、 管理者应该充分考虑个体的不同气质和性格特征,并根据不同的气质、不同的性格特征施以不同的管理方法。
A.√ B.×
36、 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相比,具有自发性、有较强的凝集力、有强烈的群体意识等突出特点。
A.√ B.×
37、 人际关系主要包含的成分有以情感为基础的人际关系,以利害为基础的人际关系和缺乏任何基础的陌路关系。
A.√ B.×
38、 动机引发需要,动机支配行为。
A.√ B.×
39、 社会知觉是指对他人、群体、社会现象以及认识主体自身的直观判断反映。
A.√ B.×
40、 管理者应该充分考虑个体的不同气质和性格特征,并根据不同的气质、不同的性格特征施以不同的管理方法。
A.√ B.×
41、 态度的组成成分主要包括态度的认识成分,态度的情感成分和态度的意向成分。
A.√ B.×
42、 需要按照发生学来源可以划分为本能性需要和外部需要。
A.√ B.×
43、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A.√ B.×
44、 赫茨伯格通过调查,把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划分为两类:即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A.√ B.×
45、 高凝聚力一定是提高工作效率。
A.√ B.×
46、 群体的态度、规范、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时,群体凝聚力越高,其工作效率反会降低。
A.√ B.×
47、对不同性格的员工进行相同的分工与管理,会大大地提高效率。
A.√ B.×
48、 管理心理学包括个体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组织心理和领导心理。
A.√ B.×
49、 正式群体是人们在在相互交往中自发形成的,没有正式组织程序和明文规定的群体。
A.√ B.×
50、 需要是个体对其生存和发展的某些条件感到缺乏而力求得到满足的一种心理状态。
A.√
B.×
51、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需要、动机与行为具有这样的逻辑关系:动机引发需要,需要支配行为。
A.√ B.×
52、 压力的来源主要存在于工作中的压力,生活压力源和长期社会问题带来的压力。
A.√ B.×
53、 强化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梅奥首先提出来的。
A.√ B.×
54、 智力是使个体产生适应环境的行为的心理能力。而作为产生这种适应行为的心理机制是信息加工的反省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习得成分的协同作用。
A.√ B.×
55、 动机是个体对某一现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A.√ B.×
56、 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内在原因和直接动力。
A.√ B.×
57、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管理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规律。
A.√ B.×
58、组织变革是指为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对组织的元素所做的调整与修正过程。
A.√ B.× 主观题
59、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具体包括(),(),()和()
参考答案:
管理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规律;个体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组织心理;领导心理
60、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区别有哪些?在管理实践中如何加强对非正式群体的管理。 参考答案:
答:正式群体是组织明文规定的群体;非正式群体是人们在在相互交往中自发形成的,没有正式组织程序和明文规定的群体。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一是自发性;二是有较强的凝集力;三是有不成文的行为规范;四是有自然形成的\"头面”人物;五是有较快捷的信息沟通渠道;六是有强烈的群体意识;七是有较大的随意发生性。 为加强对非正式群体的管理,在管理实践中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对于无害于组织
发展的非正式群体,组织的管理者不必干预,应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说服教育,把他们的活动纳入组织的目标,并利用非正式群体的某些特点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2)对于积极型的非正式群体,应当给予支持;(3)对于消极型的非正式群体,应当进行疏通和改造;(4)对于破坏型的非正式群体,应当采取果断措施加以处理或取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