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学参考 教法综述………………………………………………………………………………… 在课例研修中收获着、成长着 河北邢台市临城县第二中学(054300)赵素青 历时三周的影子学校的课例研修过程走完了,我们 生受到的震撼更深,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思维积 忙碌着、学习着、充实着、收获着。我们研修的主题是“深 极活跃,问题不断生成,实现了学生情感上的升华,达到 挖课堂教学情境,优化思品课堂”,从我们每个人的收获 了预期的研修效果。但在教学过程中,李秋红老师为了 来看,我们的研修是成功的。我们选定的课目是七年级 活跃课堂气氛,设计了一个辩论的环节,目的是让学生 上册《风雨中我在成长》,虽然我们都是首次接触“课例 明白“挫折是一把双刃剑”,但创设很好的情境却没达到 研修”,但我们在这个有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上,在 最佳的效果,导致这场辩论赛以不了了之收场。在评课 课堂观察中学会了观察、在课例研修中学会了研修,在 时带教老师也提到了这点,辩论赛不仅要具有可操作 亲力亲为的实践中掌握了教学技巧、提高了教学效率。 性,还要有老师适当的点评、总结。经过三课两反思的研 课例研修是以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开展的教 修,笔者认识到:课前预设好的情境,在课上不一定收到 学研修活动,没有具体的课例,没有实实在在的教学行 预期的效果;学到了在讲课时可以采用“一例到底”的教 动,课例研修就是一句空话。我们在研修的过程中,对每 学模式,对笔者以后参加评优课大为有利;注意对教材 一个细节都认真准备,尽心研讨,大胆地尝试教学设想, 的深挖,教材是为教学服务的,要合理支配、充分利用教 每天都感受到了进步的快乐。 材,而不要成为教材的奴隶;对问题的预设要具体、适 一、课堂观察不再是被动观察,而是具有针对性 用、深入,要对学生生成的问题给以认真的追问、适当的 课堂观察是在课堂预设的观察点上更为细致、量化 评价,把握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的研究工作。为此我们课例研修小组的教师专门一起设 三、使课堂环节的设计有效、实用,实现师生情感共 计了课堂教学观察量表,有观察教师行为的,有观察学 鸣、升华 生回答问题情况的,有观察教师移位的,这样教师在听 一堂课是否成功,和这堂课各个环节的设计是密不 课过程中就具有针对性。在议课时,每个教师就可以根 可分的。因此各个环节的设计要环环相扣,注重时效性, 据各自观察点的记录,用事例和数据来说话,大家都有 这样才能使教师的情感和学生的情感能在课上融合在 话可说,避免了传统评课时教师说到最后无话可说的局 一起,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升华,课堂情境的效果才 面,也便于下一轮教师授课的教学改进。 能发挥到极致。例如李秋红老师的第三轮讲课,采用了 二、把握和好课堂问题预设和生成问题 “刘伟成长经历的视频”,通过刘伟真实事例把学生带入 结合课例研修的主题,我们选定的课目是《风雨中 到了刘伟面对挫折,不畏不惧,顽强克服困难的生活世 我在成长》。刘居峰老师进行了第一轮上课,课堂上学时 界当中去,使学生在创设的课堂情境中,认识到 基本上是按照刘老师预设的问题来进行的,但他们对问 面对挫折时,应如何战胜挫折、困难。学生再结合自身实 题的挖掘不够深入,如乒乓英雄邓亚萍的事例挖掘得不 际谈自己的经历,加上的激情引导、问题的深入 够到位,而且在课堂上学生几乎没有问题生成,尤其是 挖掘,使学生的情绪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释放,让整 对“战胜挫折的方法”的处理是刘老师自己导出答案,而 节课教学环节的设计有效、实用,对教学情境实现了深 不是让学生分析而得出的。因此在王世超老师的第二轮 挖,也实现了师生情感上的共鸣、升华。 上课中,我们创设了一些情境,对每个问题重新设计,让 总之,在课例研修中笔者学会了很多,收获了很多, 邓亚萍的事例贯穿两个问题,使她的事例得到了进一步 笔者在课例研修中快乐着、成长着。 的挖掘。但在评课时,带教老师说可以让邓亚萍的例子 (责任编辑袁妮) 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从材料中摘出关键词、句来分析知 识点,这样对事例的挖掘可能更加深入,而且由学生来 分析课程资源(创设的情境材料),得出结论,这也是新 课标的要求。带教老师的一席话,为我们对下一轮教学 情境的深挖指明了方向。为此在第三轮的李秋红老师的 教学中,我们设计了一例到底的教学模式,当然这次我 们把事例换成了“无臂英雄少年刘伟”,加上了视频。学 24 中学教学参考2013年5月总第159期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