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线用药:阿托品、利多卡因、镁剂、碳酸氢钠3、仔细检查和全面评估患者肺部情况及呼吸功能:①一般检查
②X线检查
③血气分析:心脏骤停时血液循环停止,细胞无氧代谢导致酸中毒。 如果pH<7.2则应补碱,及时纠正酸中毒;
如果PaO2>60mmHg、PaCO2<50mmHg应注意呼吸道畅通,使用呼吸兴奋剂; 如果PaO2<60mmHg(FiO2>20%)、PaCO2正常或>50mmHg应考虑机械通气。第8节 脑缺血损伤与脑复苏☆☆☆(大题)脑复苏治疗
脑复苏治疗原则为:尽快恢复脑血流,缩短无灌注和低灌注的时间; 维持合适的脑代谢; 中断细胞损伤的级联反应,减少神经细胞丧失;脑复苏治疗措施:
①尽快恢复自主循环:尽早CPR和早期电除颤是复苏成功的关键②低灌注和缺氧的处理:
脑血流量CBF的主要决定因素:
a、动脉血压:应该积极处理低血压,必要时予以补充血容量和血管活性药物治疗
b、脑血管阻力:脑血管失去自身调节作用,但对氧和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具有一定的反应性。通常情况下,维持PaCO2在35~40mmHg是安全和合适的。
③体温调节:监测患者的中心体温(通常为直肠、膀胱和食道温度),如果患者出现体温过高或发热,应给予退热剂或通过物理降温方式积极处理。
④血糖控制:积极处理高血糖,除非有低血糖发生,应避免输注含糖液体。⑤抗癫痫
⑥深低温和头部选择性降温治疗等
☆☆生命链:尽早发现心跳骤停并启动急救程序 ↓ 尽早CPR,着重心脏按压
↓尽早除颤↓
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
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第13章 呼吸困难
第1节 概述
呼吸困难,dyspnea:患者自觉“空气不足”、“气急”或“呼吸费力”、胸闷,临床表现为呼吸频率、幅度和节律的改变,用力呼吸可见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严重者表现为端坐呼吸、发绀等。
1、呼吸困难分类(课本P192 13-1)
病因分类:肺源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呼吸困难、中毒性呼吸困难、神经精神性呼吸困难、
- 4 -
急诊医学 43210312
血液和内分泌系统疾病2、临床特点(1)临床表现
1、起病方式:突然发作、与疾病相关(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以急性左心衰致心源性肺水肿为最常见)
2、伴随症状:发热、咳嗽、咳痰、胸痛、胸闷等症状3、呼吸困难类型(病理生理学分类):
①吸气性呼吸困难:多见于喉、气管狭窄(炎症、水肿、异物或肿物压迫),表现为喘鸣,吸气时胸骨和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凹陷,所谓“三凹征”。
②呼气性呼吸困难:多见于支气管哮喘及COPD患者,表现为呼气延长伴有喘鸣音。③混合性呼吸困难:见于重症肺炎,肺间质纤维化,大量胸腔积液和气胸。
④潮式呼吸和间停呼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中毒。4、体位改变:
①端坐呼吸:见于急性左心衰、重症哮喘、COPD急性发作期②平卧呼吸:见于COPD、肺间质纤维化
③端坐或前倾位缓解疼痛:见于急性心包炎患者(2)辅助检查1、X线胸片
2、动脉血气分析3、血常规、生化检查4、心电图、超声心电图5、肺功能检查
(3)鉴别诊断(课本P193~194 表13-2)
呼吸困难需鉴别诊断的疾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疾病:器官系统→危重疾病→急性疾病→慢性疾病
4、治疗原则
(1)保持呼吸道通畅:开放气道;清除气道内分泌物及异物;存在支气管痉挛时静脉给予支气管扩张药
(2)纠正缺氧:选择合适的氧疗(3)支持疗法(4)病因治疗
△五、急诊快速评估与处理流程(课本P195 图13-1)细湿啰音,胸片:肺间质改变,考虑急性肺水肿哮鸣音,正常胸片:考虑过敏、气道痉挛鼾音,胸片渗出灶:考虑肺炎、胸水
呼吸轻音,似有胸痛:考虑肺栓塞、心绞痛,神经—肌肉性或中枢神经源性疾病呼吸不规则,创伤:严重气胸、血胸第2节~第六节(了解)(课本P195~208)
第10章 发热
☆重点:
主要概念:急性发热、长期发热、FUO、稽留热、弛张热、相对缓脉 发热的急危重症
- 5 -
t g an急诊医学 43210312 发热的快速评估与经验性治疗第一节 概述1、发热,fever: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口腔温度>37.3℃、直肠温度>37.6℃)2、过热,hyperthermia:由于体温调节中枢损伤、散热障碍、产热器官功能异常,体温调节机制不能将体温控制在与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上。3、正常人体体温范围:口腔温度:36.3~37.2℃ 直肠温度:约高0.3~0.5℃(直肠温度最准确) 腋窝温度:约低0.2~0.4℃4、正常人体温存在生理变异(一般波动范围≤1℃):24小时内下午体温较早晨高;剧烈运动、劳动或进餐后体温略升高;妇女在月经前及妊娠期稍高于正常。☆5、病理生理机制(课本P143 表10-1 图10-1)外源性致热原不能直接透过血脑屏障,而是通过宿主细胞产生内源性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第2节 临床表现☆一、热度(腋温)低热:37.3~38℃;中等热度:38.1~39℃;高热:39.1℃~40℃;超高热:41℃以上2、热程☆(一)急性发热:病程在2周以内,分为:急性感染性发热、急性非感染性发热、原因不明的急性发热☆(二)长期发热:体温升高持续2~3周以上,分为:病因明确的慢性发热、长期不明原因发热FUOima t☆FUO:发热持续3周以上,体温>38.5℃,经完整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常规的实 验室检查未能明确诊断者。FUO 病因:感染、肿瘤性疾病、结缔组织病、最终诊断不明者(5~10%)3、热型☆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达数日或数周,24h内体温波动 病史采集:①起病的缓急 ②有无外伤、服用药物、毒物或接触煤气、高温等 ③有无引起昏迷的内科疾病 ④短暂昏迷的有无癫痫病史 ⑤过去曾否发生昏迷(2)体格检查1、体温: ①发热:感染:脑炎、脑膜炎、肺炎、败血症 中枢性高热:蛛网膜下腔出血、下丘脑病变 寒战而不出汗:脑干病变 单侧性寒战而无汗:深部脑出血 中暑、甲状腺危象 发热无汗:阿托品中毒②体温过低:低血糖 休克 严重感染 巴比妥类(镇静安眠药物)、CO、乙醇中毒 甲状腺、垂体功能减退 下丘脑后部病变:不出现寒战、血管收缩,反而出汗2、呼吸 酒味:酒精中毒 烂苹果味:糖尿病酮症氨味:尿毒症 腐臭味或肝恶臭:肝性脑病大蒜味:有机磷农药中毒3、脉搏 ①减慢:颅内高压、心脏病(传导阻滞、病窦等)、药物中毒 ②加快:高热、感染、低血容量、甲亢、贫血、心脏病(预激综合征、室上速、室速)、毒物或药物(可卡因、阿托品)4、血压①正常血压 ②血压升高:高血压脑病、脑出血、颅内压增高、尿毒症 ③血压降低:各种休克、糖尿病性昏迷、镇静安眠药、成瘾性药物中毒5、神经系统检查①脑膜刺激征 ②脑局限性病变:偏瘫、单瘫、截瘫、交叉瘫;病理反射③眼部征象:a瞳孔 双侧缩小:脑桥出血、吗啡类、巴比妥类、胆碱脂酶抑制剂、苯二氮唑类中毒、有机磷双侧散大:濒死状态、乙醇、乙醚、氯仿、苯、氰化物、奎宁、CO、CO2、肉毒等中毒、癫痫发作、尿毒症等 一侧缩小:脑疝早期、眼交感神经麻痹(Horner征)一侧散大:颞叶钩回疝、动眼神经麻痹、强直性瞳孔b眼姿和运动 - 15 - 急诊医学 43210312 c眼底 视乳头水肿或视网膜出血:急慢性高血压、糖尿病、尿毒症、颅内压增高蛛网膜下腔出血:玻璃体膜下出血 严重视乳头水肿(长时间颅内压增高所致):颅内肿瘤、脓肿等占位性病变(3)一般检查 1、皮肤黏膜:有无水肿、脱水、黄疸、皮疹、发绀、头部外伤等2、全身检查: ①头颈部:有无皮肤外伤、眼、耳、口、鼻②胸部:心肺病变可致神经系统并发症③腹部:肝脾肿大、腹水、腹肌紧张 ④脊柱、四肢:肿瘤、长骨骨折引起的脑栓塞(4)辅助检查 1、血生化检查:尿素氮、肌酐升高——尿毒症 血氨、转氨酶升高——肝性脑病 血糖升高、血和尿酮体阳性——糖尿病酮症 血糖明显降低——低血糖昏迷 2、脑脊液检查:(了解颅内压力改变、有无颅内感染、出血情况) 血性脑脊液: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脊液混浊:细菌性脑膜炎3、特殊检查:CT MRI PET 脑血管造影 放射性核素显影(5)昏迷的诊断流程 △注意生命体征,如意识状态、呼吸、脉搏、血压等 采取紧急措施清除气道分泌物或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有效通气和维持循环 迅速作做出病因诊断诊断依据:病史及症状 体格检查 一般检查 辅助检查 ①有神经系统症状,结合病史判断 ②有脑膜刺激症状、颅压升高,结合脑脊液判断③无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结合血糖及生化判断(六)鉴别诊断 ①木僵:常见于精神分裂症患者 ②闭锁综合征:有眼睑活动(闭眼、睁眼及眼球垂直运动),不能言语,四肢不能动,其思维表达方式为眼睑和眼球的活动 ③晕厥:突然而短暂的意识丧失伴有身体姿势不能保持,并能很快恢复的一类临床综合征。多由大脑血液灌注不足引起。分:神经反射性、直立性、心源性、神经性 ④精神抑制状态:常见于癔症或受严重精神打击,起病突然,对外界刺激无反应,神经系统检查正常 四、急诊处理(课本P165 图12-4) - 16 - t g an急诊医学 43210312急救处理;并发症治疗;病因治疗;其他治疗△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课本P166 表12-4)△脑死亡标准:对外界刺激无任何反应;无反射活动;无自主性活动;依靠持续人工呼吸及机械通气;脑电图长时间静息ima t第14章 急性腹痛☆重点:掌握腹痛的诊断思路,危重症腹痛的类型特点及急诊处理熟悉腹痛的发生机制及腹痛的分类了解腹痛的常见疾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1、概述(一)发病机制(熟悉)致病刺激→痛觉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痛觉中枢→传出神经纤维①内脏痛:多由消化道平滑肌痉挛或强力收缩,管壁突然扩张,强烈化学刺激及脏器缺血等作用于内脏传入神经末梢产生冲动所致。 定位模糊的弥漫性钝痛 多为内科疾病,无需手术治疗②体性痛:脊髓性感觉神经分布:壁腹膜、肠系膜、系膜根部、膈肌(A、B神经纤维传导:丘脑→大脑皮层) 尖锐、定位明确的局部疼痛 多为急腹症,需手术治疗③牵涉痛:放射痛:来自C纤维的内脏痛,与A纤维短路,诱发相应皮肤疼痛 转移痛:各脏器的C纤维经一个共同的脊髓丘脑束进入中枢,形成内脏—内脏反射。常见:阑尾炎的胃痛 胆囊疾病牵涉至右肩背部 心绞痛牵涉至左上肢内侧 阑尾炎早期疼痛在脐周或胃部,疼痛可转移至右下腹麦氏点 急性胰腺炎放射至左腰背部或束带状放射痛内脏痛体性痛牵涉痛*腹部受双重神经支配,腹痛包括:腹腔内脏痛、腹壁痛e a☆☆nd传导神经纤维内脏神经纤维躯体感觉神经纤维与病变器官为同一脊髓节段的神经纤维 Ahll ting神经末梢分布稀疏零散致密s in t慢快传导速度heir bein对刺激反应不敏感敏感g a疼痛性质钝痛定位性识别能力定位模糊,范围较弥散准确re剧痛过敏性疼痛 good固定在特定区域r fo- 17 - somenthit g an急诊医学 43210312☆(二)诊断思路一、鉴别腹痛与急腹症腹痛问诊要点:①腹痛部位②腹痛的性质③牵涉痛或放射痛④发作时间⑤诱发因素⑥缓解方式⑦伴随症状①腹痛部位*引起腹痛的腹内病变腹痛部位上腹痛病变名称急性胆囊炎、胆石症、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右膈下脓肿、肝脓肿溃疡病穿孔、急性胰腺炎、阑尾炎早期急性胰腺炎、胃穿孔、脾区病变、脾周围炎、脾梗死、膈下脓肿小肠梗阻、阑尾炎早期、胃肠炎、憩室炎阑尾炎、右嵌顿疝、肠梗阻、肠穿孔、肠结核、肿瘤盆腔脏器如异位妊娠、卵巢囊肿扭转、盆腔脓肿左嵌顿疝、乙状结肠扭转、结肠癌病变名称ima t脐周下腹部上腹痛脐周下腹部*引起腹痛的腹外病变腹痛部位右上腹中上腹左上腹右下腹中下腹左下腹全腹疼痛:多见于播散性炎症/肿瘤、空腔性脏器破裂不定部位腹痛:多见于全身性疾病,如:重金属中毒、酸中毒、尿毒症、过敏性紫癜、结缔组织病、腹型癫痫、流行性出血热、缺血性肠病等②腹痛性质:腹痛发作的急或慢、轻或重、发作节律;部分疾病本身疼痛的特点发作方式骤然腹痛剧痛难忍(数秒钟内)(麻醉剂无效)快速进展性严重而且恒定稳定进展性e a右上腹中上腹左上腹右下腹中下腹左下腹nd A腹痛特点持久稳定钝痛hll t右肺下及胸膜炎、肺脓肿、肺梗死、带状疱疹心绞痛、心肌梗死、糖尿病、酸中毒左肺下及胸膜炎、心绞痛、带状疱疹化学毒物如砷、铅中毒或药物过敏盆腔内右侧输尿管、输卵管、卵巢病变膀胱炎、急性前列腺炎、尿潴留盆腔内左侧输尿管、输卵管、卵巢病变ing腹痛部位剑突下剑突下偏左脐周上腹正中或弥散不定上腹部下腹部右上腹右下腹左下腹s in the恶心ir b伴随症状后背灼烧感束胸感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恶心呕吐或腹泻ein病情定性血管破裂脏器缺血绞窄脏器穿孔脏器缺血绞窄重度炎症内可能诊断动脉瘤破裂心肌梗死胃十二指肠穿孔肠系膜动脉栓塞肠绞窄重症胰腺炎宫外孕肝炎、胆囊炎、胆管炎阑尾炎憩室炎g a腹内感染脏器炎症re goodr fo- 18 - somenthit g an急诊医学 43210312间歇性发病绞痛与缓解交替脐周右下腹左下腹腹胀、频繁呕吐停止排便排气梗阻性肠梗阻肾绞痛ima t☆常见典型的腹痛剧烈的刀割样痛、烧灼样痛 胃肠道穿孔阵发性绞痛 肠梗阻、胆石症,输尿管结石严重、持续性上腹剧痛 急性胰腺炎阵发性、钻顶样疼痛 胆道蛔虫症撕裂样疼痛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持续、剧烈腹痛伴腹肌板样强直 急性腹膜炎 *判断腹痛程度应注意: 有时腹痛强度与病情轻重并不完全一致:结石、胃穿孔、结肠穿孔 腹痛的程度与年龄有关 婴幼儿不能自诉,需结合其他症状和体征 ③牵涉痛:牵涉痛与病变的内脏有一定解剖相关性,故对病变部位的判断有一定帮助④发作时间 突发性疼痛:消化道、胆囊穿孔;腹主动脉夹层 渐进性疼痛:消化道、消化实质脏器炎症 饥饿痛:十二指肠溃疡 餐后痛:胃溃疡、胆囊炎、缺血性肠病 与月经有关:子宫内膜异位、黄体破裂⑤诱发(加重)因素 进食油腻食物后发生:胆囊炎、胆石症 暴饮暴食、酗酒有关:急性胰腺炎 腹部暴力击打:肝、脾破裂⑥缓解因素 胃粘膜脱垂:左侧卧位缓解 十二指肠壅滞症:胸膝位或侧卧位缓解 胰腺癌:前倾位或俯卧位减轻 十二指肠溃疡:进食后缓解 返流性食管炎:直立位减轻⑦伴随症状 发热:腹腔感染或全身性疾病 黄疸:肝胆胰疾病 腹泻:肠道炎症、肿瘤 休克:腹腔脏器破裂、重症胰腺炎 恶心、呕吐:腹痛后出现—肠梗阻、伴全身不适—感染、中毒 排便:无排便、排气--肠梗阻; 多日无排便--便秘; 里急后重 、脓血便--结肠炎症; 血便--肿瘤、缺血性肠病 频繁便意-- 盆腔刺激 尿频、尿急:泌尿系感染 咳嗽、胸痛:肺或胸膜病变 心律不齐:心肌供血不足 血尿:泌尿系统疾病e and Ahll t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r fo- 19 - somenthit g an急诊医学 43210312 伴阴道出血、分泌物增多:流产、异位妊娠、妇科肿瘤等 贫血:腹腔、消化道、阴道等活动性出血 贫血性疾病二、确定急性腹膜炎三、原发病变的性质(三)腹痛患者体格检查顺序: 先全身检查,后腹部检查 先非腹痛部位,后腹痛部位 先轻腹痛部位,后腹痛明显处1、体格检查①全身情况:体温、呼吸、脉搏、血压 神智、病容、表情、体位 皮肤温度、湿度、颜色、有无青紫及花斑 贫血、黄疸*注意病人的体位: 脐周绞痛的病人常呈辗转不宁和频频变换不同位置以求缓解腹痛。 腹膜炎病人则静卧不动,不敢移位翻身,甚至深呼吸都会加重腹痛。 面色苍白,心率快、呼吸急、体温低、出汗、提示急性内脏出血。 呼吸浅表的病人常提示病灶位于靠近膈肌的肺部或腹内。②腹部体征: 异常隆起,蠕动波,皮肤情况等 肌紧张(高龄、肥胖、孕妇,用镇痛剂后),压痛、反跳痛,包块,肝、脾、肾,移动性浊音,肝浊音界,叩击痛,肠鸣音,血管杂音。③直肠指诊:肿块、出血、盆腔情况④其它脏器:心、肺,肾区,腰背叩痛2、辅助检查①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提示有无感染 红细胞、血细胞比容判断有无腹腔内出血 尿中大量红细胞提示泌尿系损伤或结石 大便常规②X线检查:膈下游离气体提示空腔脏器破裂 多个液气平面或较大液气平面提示肠梗阻ima t③B超:对实质脏器的损伤,破裂,占位可诊断④CT:腹部实质性器官疾病,大血管病变⑤特殊检查:内镜检查,腹腔镜,膀胱镜, ERCP,核素检查等⑥诊断性腹腔穿刺:简单、快捷、实用,尤其适合于空腔脏器破裂,实质性脏器出血。 不凝血:出血性疾病 脓性:炎症性疾病 含淀粉酶活性高:胰腺炎 胃内容物:空腔脏器破裂阳性敏感性高,阴性不排除,可不同部位,反复穿刺禁忌症:肠麻痹,肠粘连,包块,囊肿☆(四)腹痛的急诊处理(课本P231 图14-5)1、检查生命体征是否平稳:e and Ahll t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r fo- 20 - somenthit g an急诊医学 43210312①一般情况观察:血压、呼吸、脉搏、体温、神志②休克前兆的观察 有无反应迟钝、皮肤苍白、出冷汗、烦燥不安、少尿、发绀等 2、体位:①无休克的急腹症病人以半卧位或斜坡卧位,使腹腔内渗出物局限,控制感染,松弛腹肌,减轻疼痛,改善呼吸。②已发生休克者,予休克体位。3、对症支持治疗:①防治休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②抗生素控制感染③吸氧4、控制饮食与胃肠减压:禁食、禁水、胃肠减压。5、镇静,止痛:①诊断未明,处于观察期的急腹症病人,禁用麻醉镇痛剂,如吗啡、杜冷丁,必要时可用解痉剂,如阿托品,654-2等。②禁腹部热敷,热敷减轻腹部疼痛掩盖病情,如有出血者,加重出血。6、禁用泻药,慎灌肠。7、手术指征:①腹腔内病变严重者,如脏器破裂,穿孔绞窄性肠梗阻,炎症引起胃肠道坏死。②进行性内出血征象,经输液、输血,止血治疗,病情不见好转或好转后迅速恶化者。③腹腔内空腔脏器穿孔,腹膜刺激征严重或有扩大趋势者。④肠梗阻疑有血运障碍者。⑤经短期观察治疗,腹痛不见缓解,腹部体征不减轻,全身情况差,反而加重者。2、危重症急性腹痛的评估及治疗(治疗原则了解)☆1、继发性腹膜炎临床特点:①腹痛 ②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③腹膜刺激征 ④体温升高,甚至出现中毒性休克 ⑤空腔脏器穿孔可出现气腹征 ⑥腹部穿刺,常可以判断出病因治疗原则:①动态监测病情变化,胃肠减压,留置导尿管 ②补充血容量,应用抗生素③积极处理原发病灶,及时手术处理☆2、急性腹痛伴感染性休克临床特点:①中毒表现 ②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少尿,脉搏细速,末梢循环障碍等 ③白细胞明显升高或降低,出现异形核细胞治疗原则:①静脉补液②抗生素经验性初始治疗③物理降温④清除感染灶☆3、急性腹痛伴失血性休克临床特点:精神紧张、面色苍白、冷汗、肢端湿冷、末梢循环障碍; 少尿、脉搏细速、血压下降; 中心静脉压和心排出量降低; 血红蛋白降低治疗原则:①积极抗休克②紧急剖腹手术控制出血3、急性腹痛的分类及诊治ima te and Ahll t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r fo- 21 - somenthit g an急诊医学 43210312☆☆炎症性腹痛、脏器穿孔性腹痛、梗阻性腹痛、出血性腹痛、缺血性腹痛、损伤性腹痛、功能紊乱性或其他疾病所致腹痛(了解)1、炎症性腹痛腹痛+腹膜刺激征+发热;腹穿可抽出炎性渗出物;腹膜刺激征: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常见病种:急性胆囊炎、急性阑尾炎、急性坏死性肠炎、急性盆腔炎、急性胰腺炎2、穿孔性急性腹痛突发性持续性腹痛+腹膜刺激征+气腹 板状腹 常见病种:胃十二指肠溃疡、伤寒肠穿孔空腔脏器穿孔可见膈下游离气体,腹穿有阳性发现抽出肠内容物、血液、胆汁3、梗阻性急性腹痛:阵发性腹痛+腹胀+呕吐+排泄功能障碍常见病种:肝内外胆管结石、胆绞痛、胆道蛔虫病、肠梗阻、肠套叠、嵌顿性疝、肾输尿管结石梗阻病位可以是胃肠道、胆道、尿道,腹胀和(或)相应器官胀大明显 胃肠道梗阻特征改变:痛,呕,胀,闭4、出血性急性腹痛:腹痛+隐性出血或显性出血(呕血、便血或血尿)+失血性休克常见病种:胆道出血、肝癌破裂出血、腹主动脉瘤破裂出血、异位妊娠破裂有肝癌,月经过期,腹主动脉瘤,消化性溃疡等病史。急性失血表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尿少,脉速,血压下降,休克。 外出血(呕血、血便) 内出血(腹穿抽出不凝血)5、损伤性急性腹痛:外伤史+腹痛+内出血或腹膜炎体征。有胸腹部外伤史,伤后有持续性腹痛。 空腔脏器损伤,出现腹膜炎体征,腹穿有消化道分泌物或炎性液体。 实质性脏器损伤:腹穿有不凝血。6、缺血性急性腹痛:持续腹痛+随缺血坏死而出现的腹膜刺激征常见病种:肠系膜动脉栓塞症、缺血性肠病、卵巢囊肿蒂扭转各种腹内疝、腹外疝、嵌顿,带蒂肿瘤及系膜较长的肠扭转,肠系膜动脉阻塞,静脉血栓。腹痛特点:突然发生,剧烈,持续性,可伴阵发性加剧。7、全身型疾病及功能紊乱所致急性腹痛:腹痛无固定部位,呈间歇性,一过性或不规则,症状可轻,可重,体征轻,无固定的腹痛压痛,肌紧张及反跳痛。8、功能紊乱性或其他疾病所致腹痛精神因素、全身性疾病史、腹痛无明确定位☆☆常见的危重症腹痛类型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绞榨性肠梗阻、肠系膜动脉栓塞、腹主动脉瘤、弥漫性腹膜炎、异位妊娠破裂出血 ima te and Ahll t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r fo- 22 - somenthi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