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8年重庆市巴蜀育才中学初一入学分班语文试卷(教师版)

2018年重庆市巴蜀育才中学初一入学分班语文试卷(教师版)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2018 年重庆市巴蜀中学初一入学分班语文试卷

(时间: 60分 满分: 100 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 10

小题,共 32分)

1. 古诗文填空( 5 分)

(1)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 ( 2)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白朴《天净沙 ·秋》) ( 3)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吕岩《牧童》 )

( 4)重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 (5)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街嫌 。(刘禹锡《望洞庭》 )

2. 按查字典要求填空。(3分)

“瓣”这个字用部首查字法查,应先查 辛部,再查 十二 画,这个手书写的 第六画是 一。

3. 找出下列词语中三处书写错误的字,并改正。 (3 分)

川流不息 立竿见影

眼花缭乱 走投无路

德高望重 不攻自破

兴高彩烈 迫不及待

漫不经心 别出新裁

再接再厉 阴谋诡计

“彩”改为“采”:“杆 \" 改为“竿”:“新”改为“心”

4. 下列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微信是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 通信服务的免费应用 ,可提供 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 ,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搜索 号码”“附近人”,扫描二维码方式 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 A.及时 功能 程序 添加 B. 即时 程序 功能 添加 C.及时 效果 功能 增加 D. 即时 效果 程序 增加

5. 阅读语段,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3 分)

① 菊花是陶渊明的最爱,自从他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的名 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成为了起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

② 士不多, 有闻”的感慨。

宋人周敦颐.陶渊明后真隐大发“菊之爱,陶后鲜

(1)第①句中画线处标点错误,请将改正后的句子抄写在横线上。

(1)自从他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 晓 (2)第②句横线处应该填写的关联词语是 C A.只要 B. 而且 C. 所以 D. 但是 ( 3)写出第②句中加点字的读音。周敦颐 .( yí

6. 下面三句话最符合逻辑的排列顺序是( 3分)

① 因为坚持相信自己,我们才可以做到梦想不只是一个念想、一段时间的 想法。 ② 如果说相信自己是打开成功之路的钥匙,那么坚持相信自己便是那条通 向成功之门的捷径。

③ 当然坚持自己定然不能盲目,只有学会相信自己,世界才因此而美。 排列顺序是: ② ① ③

7. 填空. (3 分) 《水浒传》中每一位英雄都有自己的绰号,“青面兽”是 杨志 ,

“智多 星”是 吴用 ,你知道的女英雄有 一丈青(母大虫、母夜叉) (写绰号)。

8. 判断下列诗句使用的修辞手法。 (3 分) (1)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拟人 )

(2) 落红不做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拟人 借代 ) (3)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比喻 ) 9. 仿句。(6 分)

每个人的青春只有一次。青春,是用来奔跑奋斗的,是篮球场上那一个个 跳跃的身影,是拔河赛事上一句句呐喊的回响, 。青春,是不懈 努力的过程,是挥洒汗水的快乐, 。活在青春期的我们, 有太多的顾虑,有太多的不解, 。可是,青春没有不能做的 梦! 示例:是绿茵场上一次次冲锋的激情 是收获果实的甜蜜 有太多的疑惑 二、阅读(共 11小题,共 48 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1题。(18分)

母亲 茹喜斌

① 75 岁的母亲在胆囊切除手术中受尽了磨难,母亲更加虚弱了。那天晚 上,母亲下床小解后怎么也上不了床,当时,我就那么轻轻地一抱,就把母亲 抱到了床上。也就是这轻轻的一抱,竟使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动。

② 母亲不愿躺下,就那么实实在在地靠在我的怀里。那时我感到了我胸脯 的宽厚,也感到了母亲的瘦小。我搂着母亲,并且轻轻地晃着,母亲那一头苍 白的头发,散乱在我的眼前。我低头给母亲梳理头发时,母亲的双眼闭着,眼 角却溢出了几滴泪水。我给母亲擦泪时母亲说:“你小时候,我就是这样抱着 你,你不老实,老是乱蹦乱跳。”我说:“妈,你想我抱着吗 ?”母亲说: “想,抱着我,我心里就踏实。”我的眼睛湿润了⋯⋯母亲说着就紧紧地握住 了我的手。于是,我就那么一边轻轻地抱着母亲,一边微微地晃着。我感到有 一股爱的暖流在冲撞着我的心扉,我感到我强壮的身子就是母亲的靠山,就是 母亲的胆量,就是母亲的渴望⋯⋯我的泪,竟忍不住掉到了母亲的脖子上。

③ 把一个人抱在怀里是因为心中有爱,那是一种无法描述的爱。小时候母 亲经常抱我,抱着我下地,抱着我拾柴⋯⋯我要是乖巧,母亲还会亲我的脸蛋 儿,我这时就会搂住母亲的脖子,那是一种渴望,一种依赖,一种让我终身难 忘的幸福。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就不愿再让母亲抱了,最多会让母亲扳着脸看 看我胖了还是瘦了。这时的母亲,就只能用慈祥的目光,或是我喜欢的食物来 表达她深深的母爱了,而我也再没有搂住母亲脖子的渴望了。但就在那个晚 上,我抱着母亲时忽然感到,我就像重新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里一样,那么甜 蜜,那么幸福。

④ 又一个晚上,母亲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到夜里 10 点钟时,母亲说:“我 想睡了。”我说:“妈,我把你抱到床上吧。”母亲说:“中。”于是,母亲 就搂住了我的脖子。母亲比过去明显胖了。我抱着渐渐康复的母亲向床边走去 的时候,母亲满脸的笑容。我知道母亲在我的轻轻一抱中感到了甜蜜和满足。 我感到我幼小时的形象和母亲叠在了一起,那是人生漫长的旅程,也是母子亲 情的融合,更是母子之爱的结晶和升华。我把母亲放在床上时,母亲竟然出乎 我预料地说了一句:“好幸福啊。”

⑤“好幸福啊。”母亲的话让我惭愧

文章主旨 文章通过描述“我”两次抱母亲的所感,表现出“我”对母亲的愧 疚、敬重、体贴,更表现出“我”对母亲的孝顺,对母亲的真挚情 感,字里行间渗透着浓浓的母子亲情。 层次分明 第一层(第①②段)“我”抱着病中的母亲,爱的暖流冲撞着母子 心扉,第二层(第③段)忆起儿时被母亲抱在怀里的感受,和今天 “我”抱着母亲时一样温暖幸福。第三层(第④⑤段)“我”抱着 母亲回房间,愧疚于心,明白自己要对母亲更加关爱。 10. 第①段中“也就是这轻轻的一抱,竟使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动” 的原 因是什

么?( 4 分)

10. ①没有想到母亲是这样瘦小; ②成人后,我从来不想亲近过母亲,这一 抱,“我”

重新感受到了一种幸福,一种甜蜜。

11. 描写一下“虚弱”母亲的肖像。 (4分)

11. 抓住“衰老”“虚弱”“瘦小”“散乱苍白的头发”等来描写。 12. 简要赏析第④段画线的句子。 (6 分)

12. 运用动作和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写出了“我”对年老体弱的母亲的关 爱,体现

了浓浓的母子真情。

13. 文章第⑤段写道“母亲的话让我惭愧”,这句话该怎么理解?( 4 分)

13. ①直接抒发了对母亲的愧疚之情。②感情升华,在照顾母亲的同时反思自 己平时应该多拥抱母亲,关心母亲。给她以真挚温暖的关爱。③深化主题,强 调尊老的重要性,向全社会发出敬老孝亲的呼吁。④告诉我们,用我们最温暖 的身体、怀着炽热的情感拥抱母亲,就是对那份沉甸甸的母爱给予的最温情的 回报。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题。(20 分)

开在沙漠里的花

①沙漠灿烂无比的阳光,一年四季都灼热烤人。

②沙漠里的仙人掌,在这里开着红色、黄色、白色和橙红色的花。另一种硕大 的仙人球上密密麻麻地开放着菠萝形状的花,它们拒绝分散着开,而是手挽手 肩并肩簇拥在一起。每一朵花尖上都矗立着一枚长长的刺,像是卫兵握着一柄 柄剑戟。

③ 沙漠里的茛苕。这种花叶用在欧洲建筑中最常见的科林斯柱头的雕刻花纹 里,其对称的古典之美,早在古罗马时代就已经流行。茛苕名字古怪,远不如 其花叶美丽,但它却属于沙漠之花中的贵族。它锯齿形的叶子,在风中摇摆, 像跳着细碎的小步舞曲的精灵。它金红色细长的小花,随叶子一起摇头晃脑, 像抱着古老乐器为舞者伴奏而自我陶醉的乐队。

④ 在这里所见到的花,大多是草本,也有灌木,最多的是墨西哥刺木。这种刺 木才真的像马鞭,细长而柔软,温柔而多情,带着无伤大雅又有些撩人的刺。 它的花朵都是顶在刺木的顶端上,像是丹顶鹤头上的那一点红。只是,那一点 红花,是茸茸的,弯弯的,带一点点的尖儿,如果再大一些,就更像圣诞老人 头顶上的那顶红帽子了。

⑤ 在树上开花的,有一种叫烟树。远看,真的像是一片蒙蒙的烟雾。近看,它 的枝条上没有叶子似的,大小每一枝都像海葵向四周伸出的触角,细细的,软 软的,晶莹剔透的灰白色,如同蒙上一层清晨的霜。或许它的枝条就是它的叶 子,它的叶子就是它的花。 ⑥ 另一种在树上开口的,名字音译为帕洛弗迪。它的花开在树的顶端,一片灰 黄色,并不鲜艳,但面积很大,铺展出一片。由于枝干比烟树要高,在一片低 矮的花丛中,它的花迎风摇曳,像是挥舞着一面单薄得几乎透明的旗子,力不 从心却并不甘心地与浑黄的浩瀚沙漠进行着对话。

⑦ 还有好多我不知道名字的沙漠之花,我真想一一查出它们的名字,描绘出它 们的样形状。它们有的开着细小球状的花,有的开着细长穗状的花,有的开着 扁扁耳朵样的花,有的开着软软长须样的花,有的开着雪绒花一样茸茸的 花⋯⋯

⑧ 这些花因沙漠恶劣的环境,磨炼了它们,也成就了它们。它们就像旷世的隐 者,远离着我们。它们又像静心的者,在沙漠中曲折跋涉了很长时间,怀 揣着相当美好的想法。它们无意争春和走秀,也不管云起云落,只管自由自在 地花开花谢。

(选自《光明日报》,2016 年 4 月 29 日 15 版,作者肖复兴,有删改) 文章主旨 文章从种类、色彩、形状等方面描写沙漠之花适应沙漠 的恶劣环境,自由自在地开出令人惊艳的花,表现了对 顽强、乐观、执着精神的赞美。 层次划分 第一层(第①段)交代沙漠里的阳光一年四季都很灼热 烤人,第二层(第② ~⑦段)描写沙漠里有名的、无名 的各种植物自由自在地开出令人惊艳的花,第三层(第 ⑧段)沙漠之花的特点和它们对“我”的启发。 14. 为什么要写沙漠的阳光?( 4 分)

14. 血沙漠的阳光,突出它的强烈、灼热烤人的特点,侧面描写出沙漠之花生 存环境的恶

劣,从而衬托出沙漠之花生命力的顽强。

15. 作者从哪方面描写沙漠之花的外在特征 ?(4 分) 15. 从种类、色彩、形状等方面描写沙漠之花的外在特征。

16. 从修辞的角度欣赏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 (6 分)

16.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莨苕的花”比作“乐队”,“摇头晃

脑”赋予花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莨苕随风摇曳的形态之美以及独有的 贵族气质之美。

17. 理解第⑧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6 分)

17. 沙漠之花远离尘嚣,不断磨炼自己,适应沙漠的恶劣环境,自由自在地开 出令人惊艳

的 花,表现了对顽强、乐观、执着等精神品质的赞美。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19—21 题。( 10 分)

先公(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大夫人以获(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 物)画地, 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 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 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参考译文 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可供他读书) 。 他母亲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字,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 人的篇章。让(他)学习写诗。到他年龄大些了,可是家里已没有 书可读,他便到街坊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还 未抄完,就已经能背诵文章,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 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 了)。 文章主旨 欧阳修家里贫穷,但他依然刻苦学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19.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2 分)

(1)

家贫无资.钱财 (2) 抄录未毕.完成,结束

20. 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 分)

(1) 多诵古人篇章。(3 分) 诵读了很多古人的文章。 (2) 唯读书是务。(3 分)只是致力读书 .

21. 概括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 的最根本原因。(2 分) 20. 欧阳修不畏艰苦、发愤苦学、刻苦攻读,才达到“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 笔已如成人”。 三、写作( 20 分) 生活中,你一定有这样或那样的弱点,如胆怯、自卑、娇气⋯⋯请结合你的 实际选择一个方面,写一个片段“我终于战胜了 ”,字数不少于 200 字。 三、【审题指导】 本次作文是一篇半命题作文,此文题的题眼是“终于”。“终于”意思是“到 底”,表示经过较长的时间,有个较长的过程,并遇到过多种或重复的挫折或 失败,经过艰苦努力最后才获得成功,因此写作时就应突出自己与困难作斗争 的信心与意志,要重点表现反映战胜××这一过程中的艰难与曲折。这篇作文 的重点在“战胜”,也正是作者战胜困难的方法给了作者自己以及读者极其深 远的启发,文章的写作目的才会凸显出来,可以选择一件反映自己战胜害怕等 心理的事情来写。反省自己,回顾走过的路,通过获取成功的人无不因为他首 先战胜了自己的实例。思考:那些心理会影响人的成长,比如:自私,懒惰, 脆弱⋯⋯罗列下来:回忆自己曾经遇到的不顺心的事情,想想后来有了什么转 机,分析原因是什么,从而提炼出精神成长的痕迹,这样有助于从自己身上找 题材。描写事件过程要求具体,事情完整,经过清楚,作文的过程也是自我教 育的过程。所以一定要坚持写真事情抒真感情。此外,注意字数的要 求。

育才中学小升初语文试卷 2010.8

一、 基础综合能力部分 (40 分)

1、用横线画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8 分)

蒙( méng měng)古 情不自禁( jīn jìn) 模(mó mú)样 引诱( yòu xiù) 歼灭( jiān qiān) 拐弯抹角( mò mǒ) 机械( xiè jiè) 气氛( f ēn fèn) 2、 有许多成语都来自古代故事,请你把下面的成语和故事主角进行搭配。 (括号中只填写相应字母)( 6 分) (1)入木三分 【 】 ( 2)破釜沉舟 【 】 (3)纸上谈兵 【 】 (4)负荆请罪 【 】 ( 5)乐不思蜀 【 】 (6)卧薪尝胆 【 】

A 。勾践 B。赵括 C。项羽 D。刘禅 E。廉颇 F。王羲之

3、 人们往往赋予一些花木以某种象征意义,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

A.竹子——有气节、谦虚 B。牡丹——默默奉献 C.松树——生命力顽强 D。荷花——洁身自好

4、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文后题目。 (10 分)

面对生命的态度 有位太太请了个油漆匠到家里

粉刷墙壁。 油漆匠一走进门,看到她的丈夫双目失明,顿时流露出 ① (可怜 怜悯)的眼光。可是男主人一向开朗乐观,所以油漆匠在那里工作了几天,他 们谈得很投机;油漆匠也从未提起男主人的缺憾。

工作完毕,油漆匠取出帐单,那位太太发现比谈妥的价钱打了一个很大的 折扣。 她问油漆匠:“怎么少算这么多呢?

油漆匠回答说:“我跟你先生在一起觉得很快乐,他对人生的态度,使我 觉得自己的境况还不算最坏。所以减去的那一部分,算是我对他表示一点谢 意,因此他使我不会把工作看的太苦!”

油漆匠对她丈夫的 ② (推崇 崇拜),使她落泪,因为这位慷慨的 油漆匠,自己只有一只手。

态度就像磁铁,不论我们的思想是正面抑或是负面的,我们都受到它的牵 引。而思想就像轮子一般,使我们朝一个特定的方向前进。虽然我们无法改变 人生,但我们可以改变人生观; , ;我 们无法调整环境来完全适应自己的生活,但可以调整态度来适应一切的环境。

毕竟,你的生活并非全数由生命所发生的事所决定;而是由你自己面对 生命的态度,与你的心灵看待事情的态度来决定。

⑴文中①②两处应该选用的词语是 (4 分) ① ② ⑵请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补写出文中空缺的一句话。 (4 分)

⑶请修改文中画线句子的语病,把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 分)

5、请结合平时的积累,按要求填空。(共 10 分。最后一空 2分,其它每空 1 分)

(1)

( 2)春潮带雨晚来急, ( 3)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 ( 4)感时花溅泪,

,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韦应物《滁州西涧》) 。《弟子规》

。(杜甫《 》)

5)你一定读过很多好书 ,认识很多名人 ,懂得很多道理。想一想 ,在你读过的课

外名著中,你最喜欢的是 写的《 》,书中的人物 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他(她)的身上你明白了 ___

的_ 道理。

6、从 2008 年开始,规定每年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各放假一天, 此举在全

国引起较大反响。在规定发布之前,甚至还有一些测评机构做了 “你更喜欢过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目还是情人节、愚人节、 圣诞节等西方节日”的调查。

对的举措,你是否支持呢?请将你的态度和理由写在下面 (4 分) 我的态度: 我的理由:

二、古诗文阅读部分 (16 分)

(一)、古诗鉴赏( 6 分) 长

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 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7、这首诗以 寄情,由情入 ,既发人深省,又明白易懂。( 2 分)

8、结合全诗,谈谈你对“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理解。( 4 分)

(二)文言文( 10 分) 李白少读书,未成,弃去。道逢老妪①磨杵,白问其故。曰:“欲作针。” 白感②其言,还卒业③。

【注释:①老妪:年老的妇人。② 感:这是个表被动的词,即被(她的话) 感动。③卒业:学完了自己的学业。】

9、解释加点的文言词语。( 2 分) (1)未成,弃去( ) (2)白问其故( ) 10、翻译文言句。( 2 分) 白感其言,还卒业。 11、上面的文段讲的是【 】的故事。(填一个四字成语)( 3 分) 1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的 道理。( 3 分)

三、现代文阅读能力部分 (44 分)

(一)( 16 分) 人生得吾女足矣。 我知道,你妈妈知足,你可千万别知足。你得想想, 18 岁以后你应该怎么 做?我们对你有如下建议:

第一,18 岁你得抱定主意去“行万里路”了。我知道你得笑我假模假式地 说套话。可是你爸 18岁那年去挖煤了,你妈 18 岁那年去种地了,而你,或许 能够自省到自己的视野尚嫌狭窄、性格尚嫌脆弱吧?除了抱定领略大千世界拓 展人生视野的渴望,去经风雨、见世面,又有什么办法? 18 年来,我们对你的 一切培养,其实都是为了你能够离开我们,自己去面对世界。

第二,又是一句套话, 18 岁你得开始“破万卷书”了。我早就说过,读书 的妙处,就在于它能使有限的人生得到无限的拓展。我是从 15 岁开始手不释 卷的,如今仍觉“书到用时方恨少”。“日月忽起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年一过往,何可攀援?”。逝者如斯夫,望吾女莫做老父蹉跎之叹。

第三, 18 岁,你得准备迎接蹉跎磨难。“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 而著《春秋》”,须牢记,一切磨难都是对有声有色的人生新的赐予,因此, 从事人文科学的知

识分子的最高境界,是对降临人生的磨难永远作艺术化或哲 学化的观照,将其变为丰富自己、激励自己的机会。太史公曰:“自古富贵而 名磨灭者,不可胜记,惟倜傥非常之人称焉。”愚以为,富贵无须羡,名利亦 不足道,做一个倜傥非常之人,无论面对什么挫折,永不委顿,永远生活得超 迈而乐观。是为至要。

(节选自陈建功《致吾女》一文)

13、 请用三句话来概括作者对他 18岁的女儿提出的三点要求。( 6 分) (1) (2) (3)

14、作者最终希望女儿成为什么样的人?(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3 分)

15、常常听到有关“顺境出人才”还是“逆境出人才”的争论,从文中看,作 者的观点应属于后者。请从文中摘出一句扼要、凝练、能够表明作者观点的 话。( 3 分) 16、你还知道古今中外哪些虽遭遇苦难却最终取得成功的事例?请具体举一例 说明。( 4 分)

( 1)人物:【 】 (2)具体事迹:

(二)金色花( 28 分)

偶尔看见人家阳台上花草缤纷 ,煞是艳羡,激起我养花的兴致。我从朋友 家里陆续弄了一些花来,海棠,月季,文竹⋯⋯开始还能记着浇水、松土,但 到底很难始终不渝。我这才意识到,养花并非什么闲情逸致,完全是勤快人的 事情。

只有仙人掌活下来了。

不论阴晴雨雪,也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绿色挺拔,每 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和空气。

可这并未给我带来欢欣。它既不美,也不雅。我只是不无遗憾地想,为什 么美的总是那么娇弱,而不美的却总是那么倔强呢?要是海棠、月季、文竹也 是这样易于生活该有多好啊。对于它的存在,我却不再关心。

许久后的黄昏,我倚着阳台望远,无意瞥见了这盆仙人掌。它竟横竖添了 许多新节,刀戟般凛凛叉开,待细看时,我却忍不住大笑起来。

不是么,且不说它的大小掌节是怎样歪歪斜斜,怪模怪样,只看那绿色的 掌面吧,竟皱皱巴巴,细纹密布,像一张老人的脸。我越看越觉得它丑⋯⋯ 我真不知道,它还会怎样疯长下去。也许叫它死去比叫它活着困难一百 倍,这可怕的东西 !

我的养花历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没有养出一朵花来。谁想夏天以后, 竟发生了奇迹。

久雨后的清晨,推开阳台门,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我 感到那盆仙人掌上有一大团很耀眼的东西。是霞光吗?是雨水折射的太阳吗? 我定睛一看,什么,是花?

是的,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金黄色, 12 片绸缎般富有光 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 粉。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

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 !

此刻,仙人掌骄傲的高擎着它。仙人掌上的皱纹是愈加深刻了。是啊,它 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要开出这样震撼人心的金色花,它不能不倾注全 部心血。

我面对这皱纹满面的仙人掌和它的美丽辉煌的金色花,竟酸楚地流下了眼 泪。我想起去年秋天曾无所顾忌地痛笑过它的丑陋,深为自己的浅薄庸俗而感 到惭愧。

可以想象,这仙人掌,它曾经有过柔软的叶,窈窕的枝。但为了抗拒沙漠 的压榨,它才变得冷峻而坚强,在沙漠吞噬掉无数娇美的花卉之后,我们还能 欣赏仙人掌神奇的金色花。

它并非一朵仅仅使人赏心悦目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也令强者肃 然起敬。 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

(作者:蓝兮 选自《散文》)

17、本文的线索是:

(4 分)

18、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4 分) ①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节。

②只看那绿色的掌面吧,竟皱皱巴巴。 答:

19、“仙人掌花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它不仅形美,而且神美”,它的形美 和神美分别表现在哪里?(请根据原文回答)( 4 分)

(1)形美: (2)神美:

20、文中能点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4 分)

21、“我面对这皱纹满面的仙人掌和它的美丽辉煌的金色花,竟酸楚地流下了 眼泪”一句中加点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 分)

答: 本文主要写的是仙人掌的金色花,可在文章的开头为什么要写海棠、文 月季22、 花?( 4 分) 竹、 【参】 答:

23、请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景物进行 描.写.。(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 超

过 80个字)( 5分)

1---4 略

5、( 1)春风又绿江南岸( 2)野渡无人舟自横( 3)次谨信( 4)恨别鸟惊 心,《春望》( 5)略 6——8 题略 9、( 1)离开 (2)原因;缘故

10、李白被老妇人的话感动了,就返了回去学完了自己的学业。 11、铁杵磨针

12、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体现坚持不懈、持之以 恒、锲而不舍等要点即可) 现代文阅读部分 13、(1)去“行万里路”,独自去面对世界。( 2)开始“破万卷书”,使自 己有限的人生得到无限的拓展,( 3)准备迎接蹉跎磨难,生活得超迈而乐 观。

14、 文中最后一句话“做一个 ----- 而乐观”。 15、 “西伯拘 --- 人生新的赐予”。

16、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托尔 斯泰)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17、“我”对仙人掌的感情变化。只答“仙人掌”给 1 分

18、(1)写出了“我”的惊讶,原本我并不相信它会焕发生机。

(2)它丑陋的模样,比我想象的还丑,写出了“我”不喜欢它的情感态度。 19、第十自然段和第十四自然段 20、文章最后一句

21、为自己对其漠不关心、不喜欢而感到后悔。 22、烘托仙人掌的坚强。 23、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