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闻写作的几种创新形式
作者:王忠辉
来源:《活力》2013年第07期
[关键词]新闻写作;创新形式;技巧
在人民日报创刊60周年之际,胡锦涛同志到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中提出新闻媒体要做好“舆论引导”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对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新闻传播应负起的历史使命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然而,纵观我们的主流媒体在采写模式上还比较刻板。如消息报道上的呆板、老套、缺乏鲜活感。内容上会议报道多,实际工作少;综合报道多,典型报道少。在写作结构上也形成了凝固的“三段式”,导语提问题,主体说认识,结尾谈打算。此外,主流媒体的语言风格不够鲜活,多官话套话,缺乏新意和创新。为使我们的新闻传播与时俱进,与我国高速发展的各项事业相适应,主流媒体应重视在新闻写作创新上下大工夫十分必要。 一、新闻写作中的几种创新形式
1.散文式新闻。散文式新闻的提出可追溯到上个世纪6O年代。1963年第一期《新闻业务》上发表了穆青以“寄晨”笔名写的文章《在工作中感到的几个问题》。在这篇文章中,穆青指出,现在我们在新闻写作上碰到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这就是过去我们所肯定的一套新闻写作理论,在实际运用中对某些新闻已经不完全适合。如新闻的五个要素(即五个W)、把最重要的事情写在最前面、在新闻中不能有议论、要有最新鲜的事实作为新闻根据、要有概括性的导语等等,这些原则从道理上来说,都是对的,用来指导事件性新闻的写作,也是完全适用的。但是,我们感到,还有一类新闻不能完全用这个框框去套。这里所指的主要是一部分非事件性的新闻,有的同志在尝试着用散文的笔法来写新闻,也是力求创新的一种努力。我个人是很赞成这种尝试的。我觉得,从广义上说,新闻即是散文的一种。因为新闻无非是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事,这件事情有什么意义,散文中的叙事文不也是如此吗?既然叙事文可以这样写,也可以那样写,为什么新闻就非受一定的格式束缚不可呢?为什么散文可以有个人风格,而新闻就只能按照死板的模式去套呢?
20年后的1982年,穆青在对新华社四川分社的讲话《关于新闻改革的一点设想》中,进一步提出和发挥了“用散文的笔法来写新闻”的业务思想和学术观点,我们要鼓动和支持记者捕捉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生动、最活泼的新事物,鼓励记者探索最能反映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新闻形式。我们的时代,应当是新闻、速写、特写比较发达的时代。但实际上还不够发达。不知你们注意到没有:在资产阶级世界,新闻报道的形式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在向散文的方向,向松散的,自由的,不那么规格化的方向发展。现在,他们中有些人主张,新闻中最重要的东西不一定放在前面。他们说,我要把自己最精彩的东西献给能忠实读完我的报道的读者。这个意见对不对可以研究,但至少说明长期以来当做新闻规范的“倒金字塔”的形式正在被突破;新闻报道不仅要注意开头,还要注意结尾……我认为,我们的新闻报道的形式和结构,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应向自由的活泼的散文式的方向发展,改变那种沉重的死板的形式,而代之以清新的明快的形式。
通常来说,散文式新闻大致有这样的特点:内容上讲究深度和意境,注意营造一种氛围,而不仅仅是简单直接地反映某个客观事实;行文中借鉴散文的表现方式,注意细节的刻画和白描手法的运用;语言方面形象生动,强调运用通俗、幽默、生活化的语言传播新闻事实;结构上灵活多样,按照散文“形散神不散”的原则组织新闻素材。
2.故事性报道。记者首先要做好邮递员,准确无误地传送信息。但传递信息的新闻报道仅仅是完成了记者的一半工作,另一半工作是在这篇报道里讲一个能渗入读者或听者灵魂的好故事。一位美国学者所言,“过去,我们的前辈常听人说一些荒诞不经的故事,或打开收音机听听广播剧,而现在我们则聚在起居室里那个有亮光闪一闪的盒子周围。我们对故事的不断地渴望便由此基本上得到满足。”
要感动读者就要讲故事,而且不要拔高,讲真实的故事,讲更接近普通人的故事。2004年首先被媒体集中报道之后才引起高层关注的任长霞的事迹报道,就反映出这一趋向。《南方周末》的两篇报道《任长霞传奇》、《七天,触摸一个这样的任长霞》,单看标题就与众不同。前者运用了武侠故事的写作手法,让读者在轻松欣赏故事的过程中被打动。 二、摹讲好故事就要注意这样几点
一是巧妙运用叙事技巧,设置悬念和冲突来吸引读者。按照叙事学的“二分法”,叙事学可分为“故事”和“话语”两个范畴。故事是指具有时间顺序的原始事件序列,它对应于新闻报道中的故事是指具有时间顺序的原始事件序列,它对应于新闻报道中的原始素材;话语是指篇章结构上的叙述技巧,尤指叙述者在时间上对故事事件的重新安排,可对应于新闻报道的采编手段和叙事技巧。如央视10频道的“讲述”栏目有一期《在死刑犯含冤之后》,讲的是故意杀人犯杨国俊在临刑时翻供,说自己不是杨国俊,是替人顶罪的。在情节设计安排上这期节目采取了倒叙的手法,先安排临刑时翻供的情节,再逐步向回倒,叙出事情的原委。除此之外,又制造情节冲突和悬念。在节目中观众不禁会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抓错了还是根本就没错?杨国俊的亲人看了法院送去的照片,都说此人就是杨国俊,他们会作假证以期让真正的杨国俊逃脱法网吗?……故事情节正是由这一个个小悬念来推动的。
紧张的悬念和戏剧性冲突是故事的基本构成要素,《焦点访谈》正是在新闻报道中强化细节描写和悬念设置,增强叙事手法的故事性,突出故事性和情节悬念的铺陈,一步步地去发现问题,接近真相。
二是在讲故事新闻学里,人物高于主题。就像一本小说那样,小说里到处都是人的故事,新闻故事也是通过人的故事传递信息。任何故事都是真实的,不是虚构的,读者看到的是记者用故事化手法认真、诚实再现出来的现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编辑/刘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