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解析山区护林防火的探索与思考

解析山区护林防火的探索与思考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2018年第2期现代园艺经验交流解析山区护林防火的探索与思考

马建玲

(张掖市寺大隆林场,甘肃张掖734000)摘要院根据相关的实际案例分析可得知,在进行护林的防火救灾工作中,对于森林资源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人身及

财产安全的保护处在相同重要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防火救灾工作和安全防火救灾工作可以同时进行,只有保证好安全防火救灾的工作才可能最大程度地保护好森林资源,尽量减小森林火灾造成的危害。主要分析了现阶段山区护林防火环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探究其发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从而提高护林防火的水平。

关键词院护林防火;森林资源;管理机制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绿色环境的重要性,并实施退耕还田政策,国家也加大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度。对山区林业的投入也在不断地增大中,因此,我国森林覆盖率屡创新高。虽然,森林资源的增加给生产生活环境带来非常积极的变化,但与此同时,也给森林的养护工作带来极大麻烦,其中护林火灾就是比较明显的个例,随着森林资源增多,相应的森林火险等级大大提高,给森林防火工作带来非常大的难度,并且已经逐渐影响到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现将对现阶段我国相关护林防火机制进行详细的探究。1山区护林防火存在的问题

1.1火情发现能力不强因为山区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山区护林森林资源的90%以上都在深山中,山势较陡且多有林间小道。其中用火点较多,对山区护林人员的防火工作带来非常大的难度。首先,由于山势比较复杂,护林人员很难全面检查全部山区护林。另外,在山区内部多是生长着年代较为久远的老树,地面生长着茂密的藤曼,一旦发生森林火灾,身在远处的护林人员很难发现森林火情,造成山区护林火灾事故的发生。在偏远山区,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护林工作人员多是就近居住的农民,造成每年的农忙时节,森林资源的防火护林工作就会脱节。除此之外,由于山区一般经济较为不发达,年轻重劳力都是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多是一些老弱病残,造成山区护林工作团队的老龄化问题。另外,山区生活居住人口较少,使得山区护林工作团队的规模较小,往往2~3人的护林团队便要维护几座连片山区的森林资源,一旦发生紧急火情,很容易顾此失彼。山区护林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较为恶劣,且工资水平较低,年平均收入还不到5000元,且多数护林工作人员多是以山为家,造成护林工作人员没有较好的工作积极性及高度责任感。另外,护林工作人员由于多是当地农民,文化素养不高,护林观念比较守旧。“谁烧谁承担”的观念还十分盛行。1.2山火控制能力不强,缺乏必要的扑火经验在山区森林资源发生火灾事故时,由于护林工作人员山火控制能力不强,缺乏必要的扑火经验,造成一遇到紧急火情,直呼蛮干、乱干,非但不可以控制火情,还有可能造成更大的森林火灾事故,造成人们生命财产的损失。其次,在遇到紧急火情时,防火队伍组织较为困难,由于山区地理环境较为复杂,且护林工作人员队伍规模较少,居住比较分散,护林扑火工作人员很难在短时间内到达火灾现场。最后由于山区信息交通不发达,一旦发生紧急火情,只能依靠微弱的基层力量,对森林火灾的扑救工作造成非常消极的影响。1.3防火扑火基础脆弱防火扑火基础指的是山区内部的火灾救援通道,和相关的报警通讯设备。在森林资源发生大型的火灾事故时,林业消防队伍及其他大型消防设备无法及时到达火灾扑火预定位置,另外,由于通讯基础缺陷,在扑火救灾的过程中,整个团队很难相互协调,造成指挥难以下达,对扑火救灾都会造成十分消极的作用。2山区护林火灾发生的原因

2.1客观原因2.1.1森林火灾现象的可预见性比较难。森林火灾不同于一般的林业火灾现象,一旦发生,很难发现及控制,火势蔓延起来相对比较快,给整个森林资源火灾救援工作带来非常大的难度。2.1.2难以预测气候变化。随着近年来全球气温逐渐升高,森林资源覆盖率又相对比较高,内部温度更高,极易发生森林火灾事故。2.1.3控制火源难度较大。山区由于生活习惯使然,农民烧香拜祖、秸秆就地焚烧的行为依然存在,极易引起森林火灾事故。但一时之间很难更改农民长久形成的习惯,从而造成很难控制火源。2.1.4引发森林火灾的个案很难查处。比如有人在森林里丢弃烟头,在之后一段时间内烟头引发大型森林火灾事故,相关单位很难查出真正的灾情原因,给火灾灾情查处工作带来非常大的难度。其次,报复性活动所引起的森林火灾事故,放火蓄意进行放火行为,相关调查人员很难查找关键证据。2.2主观原因2.2.1防范手段不到位。在林区火灾宣传中,大部分护林组织多是为了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没有真正意义落实有关森林防火防灾的宣传。再者,没有相关的管理制度监督护林工作人员,有些山区护林组织只是下发相关文件,而没有明确将相关责任落实到个人。最后,监督不到位,上层组织只督促下级护林组织学习文件,而不指出现行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另外,缺乏相关扑火救灾队伍。2.2.2打击不到位。首先,相关专业的扑火团队第一时间-231-

经验交流现代园艺2018年第2期气候变化背景下云南森林防火工作的形势与对策

杨维张

李志鹏

腾冲679100)(腾冲市应急救援大队,云南摘要院云南地区森林资源丰富,防火工作任务也十分繁重,随着气候的变化,该区域森林防火需要采取一些相应

的创新措施,提高防火工作效率。首先分析了云南气候变化的表现及对森林防火工作的影响,然后分析云南气候变化下森林防火工作的形势,最后结合云南省的实际防火工作的开展提出一些新的防火对策,以期为云南森林防火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院气候变化;云南森林;防火工作;形势;对策

云南地区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在我国各省森林资源排名中排第3位,当前,云南省的森林覆盖率达到47.5%,占据全国森林总量的10%,为了实现森林生态保护,云南已经建立了159个自然保护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云南天然林中原生林的面积仅占比10%,而且还在减少。由于森林覆盖率高,云南省的森林防火工作任务很重,虽然云南森林防火工作都是紧抓、狠抓的对象,火灾次数和频率也在降低,但是仍不免每年有几百起大小森林火灾,上千公顷的森林受到火灾的侵害。尤其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云南森林防火工作也需要适当调整,以提高森林防火工作效果。1.1云南省的气温呈缓慢上升趋势火灾的出现和气温有较大的关系,气温高,出现森林火灾的可能性也要大一些。云南省气温的上升趋势和全球变暖的趋势一致,这对我国云南地区防火工作的开展有着一定的影响,相关部门有必要认识到这种气温发展趋势,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但是单纯气温上升并不能直接导致火灾频率的增多,只是增大火灾的可能性。1.2云南省的降水量及降水日数有所减少全球气候变暖带来气温升高的同时,还使得更多的水分被蒸发,同时也影响了全球各地的降水量,经过长时间的观测可以发现,云南地区的降水量、降水日数、降水强度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例如西双版纳及其周边崎岖的降水量已明显减少,而金沙江流域地区的降水日数以及单次降水的数值也呈减少趋势。降水量的减少会带来天气的干燥,森林火灾的发生率也会增高。1.3极端天气增多近十几年来,我国极端天气的发生频率增高,在南方地1云南气候变化的表现及对森林防火工作的影响

当前全球气候处在一个积极的变化期,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全球气候变暖、异常天气情况增多,全球各地因为气候变化而发生自然灾害的情况也在增多。云南处于我国的低纬度季风气候区,属于云贵高原的一部分,地貌复杂,受到多种气候因素的影响,云南的气候也在近些年来逐渐出现了一些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3点。内不能到位,所以在发生火灾时,如果专业扑火人员不能及时到达现场,扑火救灾活动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再者,对扑火救灾队伍的教育培训力度不够。最后,扑火团队的体能素质较差,扑火救灾是一项比较耗费体力的工作,所以在日常的训练中,相关工作人员应积极注意体能方面的训练。建立基层防火应急预案对森林防火是十分必要的一项举措。以自然村为基本单位,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火情,可以在第一时间内整合人力资源、应急物资等。防患于未然,避免遇到急情手忙脚乱,从而更好地完成扑火救灾任务,将火灾危害降到最低。3.5建立奖惩制度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对于在护林工作及扑火救灾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工作人员要进行精神及物质的奖励,从而激发其工作的热情,更好地完成山区护林工作。对于见火不救、工作懈怠的人员,要依法处理,绝不放过。3山区护林火灾的对策分析

在山区村、社、乡镇之间建立联防体系,一旦发生紧急的3.1建立联防体系森林火情,要充分发挥“一方有难八方助援”的精神,互帮互助,不断完善联防体系,不定期检查各个环节。严格按照相关管理制度执行,将森林防火责任分担到个人。3.2建立专制队伍建设首先,建立山区护林团队。彻底解决上文中提到的护林队伍老龄化问题。适当提高护林工作人员的薪资水平,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建立完善的人员管理制度及绩效考核体系,真正地将护林工作落到实处。再者,建设专业的扑火团队,在日常的训练过程中,要不断地扩大森林火灾救援团队的规模,对扑火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教育以及专业技能培训,做到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目的。3.4建立基层防火应急预案4结语

希望本文的分析和研究及解决策略能给广大护林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新的思考,以期对山区护林工作提供一定的保障。当然,由于水平有限,看待问题的全面性不够深入,希望在实际的运行和实施过程中,发现有不妥当的地方及时处理,本文也接收相关研究和工作人员的批评指正,希望与广大同仁共同推动我国林业保护的稳定发展。(责任编辑王曼)-23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