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手把手教你建筑结构设计1

手把手教你建筑结构设计1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手把手教你建筑结构设计1

手把手学结构设计(一)1.结构设计的过程(了解)

本文面向刚接触结构设计并希望从事结构设计的新手。其目的是使初学者对结构设计的过程和结构设计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请不要嘲笑长者。如果新来者有任何问题,他们也可以在帖子中提出,供讨论和共同进步1。理解建筑图纸

结构设计,就是对建筑物的结构构造进行设计,首先当然要有建筑施工图,还要能真正看懂建筑施工图,了解建筑师的设计意图以及建筑各部分的功能及做法,建筑物是一个复杂物体,所涉及的面也很广,所以在看建筑图的同时,作为一个结构师,需要和建筑,水电,暖通空调,勘察等各专业进行咨询了解各专业的各项指标。在看懂建筑图后,作为一个结构师,这个时候心里应该对整个结构的选型及基本框架有了一个大致的思路了.2,建模(以框架结构为例)(关键)

当结构工程师对整个建筑有一定的了解时,他可以考虑建模。建模就是利用软件在计算机上重现他心中的建筑理念,然后利用软件的计算功能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符合当前规范,满足各方面的需要。目前,有很多结构设计软件,如PKPM、广厦、,TBSA等等。这里对软件的具体操作描述不多。如果你感兴趣,你可以看看每个软件的操作手册(它太厚了,如果你买了它就会破产)。每个软件都是相似的。首先,构建网格。这很简单。不管怎样,这栋建筑已经设置了网格。只需输入它,然后确定列部分并排列列。柱截面尺寸的确定需要一些经验。作为一个新手,如果你一开始就不能确定,那就没什么了。只需设置一个,然后慢慢调整。柱布局还要求结构工程师对整个建筑的受力合理性有一定的结构

概念。柱布置的合理性对整个建筑的安全和成本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建筑师在建筑图纸中基本上已经布置了柱网。作为一名结构工程师,他只需要在适当的时候研究布置的柱网是否合理,有必要建议建筑物在布置柱网后更换柱网,梁截面和主次梁的布置是相对容易确定的。主梁按1/8~1/12跨考虑。次梁可以相对较大,主梁和次梁的高度必须不同。本规范中有相关要求。主次梁的布置是一门学问,也是关系到安全和成本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原则要求明确力的传递,从次梁到主梁,从主梁到柱,努力使各部分承受力均匀。还

有,根据建筑物各部分功能的不同,考虑梁布置及梁高的确定(比如住宅,在房中间做一道梁,本来层就只有3米,一道梁去掉几十公分,那业主不骂人才怪...)。梁布完后,基本上板也就被划分出来了,当然悬挑板什么的现在还没有,需要以后再加上...,梁板柱布置完后就要输入基本的参数啦,比如混凝土强度啊,每一标准层的层高啊,板厚啊,保护层啊,这个每个软件设置的都不同,但输入原则是严格按规范执行.当整个三维线框构架完成,就需要加入荷载及设置各种参数了,比如板厚啊,板的受力方式啊,悬挑板的位置及荷载啊什么的,这时候模形也可以讲基本完成了,生成三维线框看看效果吧,可以很形象的表现出原来在结构师脑中那个虚构的框架.2.计算

计算过程是结构工程师对模型进行荷载引导和加固的过程。在计算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软件的各种参数,以满足实际情况和安全保证。如果之前建立的模型不符合要求,可以从计算的各种图形中看出,结构工程师可以通过计算的应力图、内力图、弯矩图等对计算机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找出模型中的不足并进行调整。重复上述步骤,直到计算机计算结果满足要求,然后完全确定模型,然后根据计算机计算结果生成施工图,并导出到CAD进行修改。通常,计算机计算只是上部结构的施工图,即梁、板和柱。基础通常需要手工计算和手工绘制。现在常用平面法作图,大大简化了作图过程,有利于施

工。3映射

当然,软件导出的图纸是不能够指导施工的,需要结构师根据现行制图标准进行修改,这就看每个人的绘图功底了,施工图是工程师的语言,要想让别人了解自己的设计,就需要更为详细的说明,出图前结构师要确定,别人根据施工图能够完整的将整个建筑物再现于实际中,这是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仔细再仔细,认真再认真。结构师在绘图时还需要针对电算的配筋及截面大小进一步的确定,适当加强薄弱环节,使施工图更符合实际情况,毕竟模型不能完完全全与实际相符.最后还需要根据现行各种规范对施工图的每一个细节进行核对,宗旨就是完全符合规范,结构设计本就是一个规范化的事情.我们的设计依据就是那几十本规范,如果施工图中有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地方,那发生事故,设计者要负完全责任的......总的来讲,结构施工图包括设计总说明,基础平面布置及基础大样图,

如果是桩基础,也有桩位图、柱格布置和柱平面法详图、各楼板梁平面法加固图、楼板加筋图、楼板梁板加固图、楼梯详图等。其中根据建筑物的复杂程度,有几到几十张节点详图。4检查和审查图纸

当然,一个人做如此复杂的事情往往还是会出错,也对安全不利,所以结构师在完成施工图后,需要一个校对人对整个施工图进行仔细的校对工作,校对通常比较仔细资格也比较老,水平也比较高,设计中的问题多是校对发现的,校对出了问题后返回设计者修改。修改完毕交总工审核,总工进一步发现问题返回设计者修改,通常修改完毕后的施工图,有错误的可能性就很低了,就是有错误,也对整个结构不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然后签完字,盖完出图章和注册章,拿去晒图吧...5.联系单或设计变更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有时实际情况与设计考虑不符,或设计施工难度过大,施工不能满足要求,需要进行设计变更。甲方或施工队应提出问题并返回设计进行修改。在施工过程中,设计人员还需要多次到现场检查,看施工是否按照自己的设计意图进行,及时指出并修改错误的地方

1.地质报告看什么-----

1、首先对地质资料中的场地评价和基础选型提出建议,以便对场地的总体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根据地质剖面图和各土层的物理指标对场地的地质结构、土层分布、场地稳定性、均匀性进行评价和了解;3、确定基础形式;

4、根据地基形式确定地基承载层、基础埋深和土层数据;5.沉降数据分析;

6、是否发现影响基础的不利地质情况,如土洞、溶洞、软弱土、地下水情况.......等等。注意有关地下水地质报告中经常有这样一句“勘察期间未见地下水“,如果带地下室,而且场地为不透水土层,例如岩石,设计时必须考虑水压,因为基坑一旦进水,而水又无处可去,如果设计时未加考虑那就麻烦了。

2.钢筋验收检查1。钢筋的数量和直径;2.钢筋锚固;3.钢筋间距;4.钢筋保护层;5.箍筋钩;6.后浇带钢筋;7.拉杆;

8钢筋搭接长度及接头率;9钢筋接头部位;

10钢筋证书和试验报告。

3.验槽到底该验什么

沟槽检测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基坑的土壤质量和特殊的土壤条件,并据此判断地基的局部处理;原钻井是否需要补充,是否需要对原有基础设计进行修改,并确认自己收到的数据和项目的外部环境。

1地基土层是否是到达设计时由地质部门给的数据的土层,是否有差别,主要由勘察人员负责;

2、地基深度是否达到设计深度、承重层是否到位或开挖过度、基坑的尺寸是否正确、轴线位置和偏差、基础尺寸等;

3验证地质报告,有不相符的情况下协商解决,修改设计方案;4基坑是否积水,基底土层是否被搅动;

5是否影响地基施工质量的其他因素(如基坑边坡是否合适,是否有坍塌)4主接受了什么?

主体验收,结构工程师主要注意的内容有:

1.梁、柱、板的尺寸定位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成型质量如何,表面是否有蜂窝麻面等,是否有返修痕迹。如果是,请询问维修原因,以及是否对结构造成影响。

2、预埋件是否准确埋设,插筋是否预留,雨水管过水洞是否留设准确,卫生间等设备是否按要求留设,对后封的洞板钢筋是否预留等。

3.砌体工程的砂浆是否饱满,强度是否足够(可以用手拉),砌体如何放样,是否平直,墙体是否平整。砌体中构造柱是否设榫,框架梁下砌体是否密实,圈梁是否按要求设置。墙面砂浆找平层厚度是否过厚。等待

4、看看各层施工时的沉降记录如何,是否有过大的差异沉降。每层增加的沉降量,及各观测点间的沉降差如何。如有差异过大,首先加大观测密度。5、查看施工记录,各种材料合格证,试件的强度检验报告等

5.结构专业初步扩建说明一、设计依据:1主要设计规范及规定2岩土工程勘察二。自然条件:

基本风压值、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建筑物抗震重要性分类、建筑物安全等级、场地土类型、地震作用、抗震措施、场地稳定性、场地土层描述。三、基础

(1)拟建房屋地基的设计等级;地基承载层2、拟建房屋的基础形式。

3.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和钢筋混凝土中钢筋有无腐蚀性及措施。四、上部结构形式及平面布置说明五、材料

1.混凝土强度等级2。隔墙材料六、使用荷载标准值七。计算方法和结果1计算软件

2主要技术参数:自震周期、层间位移、剪重比、总质量g。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