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就应当努力做好自己能做的事。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用心做了,就能无愧于己,也无愧于人。 自己不能达到伟大,但能让自己崇高起来。也就是说,自己想成为一个伟人是很难的,但却能通过不断学习、修养和实践,使自己具有先进的思想,优秀的品质,高尚的情操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同样,自己不能左右社会,但却能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自己不能强迫别人改变意志、改变意识、改变观念,但却能改变自己。自己能在不懈努力后,具有好思想、好精神、过硬的本领和真才实学,从而使自己为社会多尽心智,多做贡献。
自己不能成为一部机器,但却能成为这部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把它拧在这部机器的哪个地方,就可以在那里熠熠生辉,就可以在那个地方发挥应有的作用。
很多时候,我们感到自己当初有如此的万丈豪情、壮志雄心,但往往事与愿违、一事无成,其实可能是我们总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我们只有做好能做的事,才能去做想做的事。
一位青年满怀烦恼去找一位智者,他大学毕业后,曾雄心勃勃地为自己树立了许多目标,可是几年下来,依然一事无成。他找到智者时,智者正在河边小屋里读书。智者微笑着听完青年的倾诉,对他说:“来,你先帮我烧壶开水!”
青年看见墙角放着一把极大的水壶,旁边是一个小火灶,可是没发现柴火,于是便出去找。他在外面拾了一些枯枝回来,装满一壶水,放在灶台上,在灶内放了一些柴火便烧了起来。可是由于壶太大,那捆柴火烧尽了,水也没开。于是他跑出去继续找柴火,可回来时却发现那壶水已经凉得差不多了。这回他学聪明了,没有急于点火,而是再次出去找了些柴火。由于柴火准备的足,水不一会儿就烧开了。
智者这时问他:“如果没有足够的柴火,你该怎样把水烧开?”
青年想了一会儿,摇摇头。智者接着说:“你一开始踌躇满志,树立了太多的目标,就像这个大水壶装的水太多一样,而你又没有足够的柴火,所以不能把水烧开。要想把水烧开,你或者倒出一些水,或者先去准备柴火!”
青年恍然大悟。回去后,他把计划中所列的目标划掉了许多,只留下最近的几个,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几年后,他的目标基本上都实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删繁就简,从最近的目标开始,先做好能做的事,再去做想做的事,才会一步步走向成功。 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才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不仅要求我们坚忍踏实,更要求我们有一种执着、永不言弃的精神。
我一向只喜欢做自己喜欢的事,而教育和社会也是这么鼓励我们的:“只有当你做你真心热爱的事你才能够成功。”这句话处处
可见。事实是否如此呢?想一想,人喜欢做的事都是相似的,有乐趣有创意有满足感,能满足这种需求的始终只可能是一部分工作,难道人人都去求这一小撮?显然是不现实的事情。
就像《friends》里的钱德,虽然数据工程师很赚钱,但他也舍弃了高薪去做个广告试用生,因为那是份很有趣很富于创新和挑战
的工作。这是电视这是艺术,让你high到忘记生活本身只一门心思地想到要如何有“意义”的生活。但最简单的问题是:数据工程师在这个社会上的缺口如果是100个,那么广告创意人只需要1个,其他不过是仿制品。
事实上这个社会对于创意的需求量远比想象的要少。不然梵高也不用在死后才得到名誉(当然金钱他已经没法得到了)。枯燥的
生活、烦闷的工作听起来似乎真的还不如不活着——很多人都爱那句话“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质量”——但关键是你缩短生命的长短也不一定就能增加它的质量。普通人的工作大多是经济社会的低层,销售员、会计、工人等等,的确是没什么意思,但是社会对这些的需求量一定要比对设计师、广告大师、心理医师等等的需求量高得多。原因很简单,没有创意的生活顶多是没有趣味,而没有规律的生活却会乱套无法生活。对于人也是如此,没有趣味的生活只是无聊,而没有工作的生活却会死人的咧。更何况,创意不在工作中寻找也没有问题,如果你是个对社会对生活充满热爱的人,无处不是你创意发挥的地方。
所以,如果你觉得自己还在对工作举棋不定,不如换个思路:工作就是工作,是养活你提供你在这社会上能生存下去的条件,如
果工作中能找到乐趣固然好,就算不能也不要妄想换个工作就能有趣(除非你确定你在那方面有过人长处)。与其想在别的工作中找乐趣,还不如发现现有工作的乐趣或者现在生活的乐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