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自然水与纯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②初步了解自来水的净化过程,了解沉淀、过滤、吸附、消毒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③学习过滤的根本装置和操作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过滤的操作实验,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②通过对水的各种净化方法的分析,使学生初步具有对知识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三〕情感 态度 价值观:
①通过过滤的装置及操作过程,体验化学的“实验美〞, 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各种水的净化方法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勤于思考、 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①了解纯水和自然水、硬水和软水的区别; ②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③过滤操作的方法。 〔二〕教学难点:
①过滤的操作以及考前须知; ②净化水的方法。 三、教法、学法分析
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是:教要合于学。为了落实课程目标要求,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具体模式为:提出问题-实验探究-交流评价-应用拓展-总结归纳,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获取新知。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参观自来水厂,或查阅资料,了解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2、每位同学收集一瓶天然水样。
3、调查售净水器,了解其净水原理。
4、预习、查阅资料或上网查询,了解硬水的危害。 〔二〕新授课
情景导入:观察课桌上同学们收集到的河水,是纯洁物还是混合物? 由于天然水中含有很多不可溶性和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不适合直接饮用,要喝上干净的水就要想方法净化,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水的净化。
知识点一:纯水与自然水的区分
观看视频:自来水厂净水流程-归纳总结自来水厂净水的主要流程: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
知识点二:净水的方法
问:自来水厂净水方法分别除去的是什么杂质?通过三个分组实验,进行探究。
分组实验1:沉淀〔吸附沉淀〕利用明矾溶于水后,会形成一种胶状物对杂质进行吸附,并使之沉降下来,从而到达净水的目的。
吸附后已经得到较为纯洁的说,但是水中还有一些颗粒较小的不溶性杂质,怎样去除?为了掌握过滤操作的方法,我们采取分组实验的方法。
分组实验2:过滤-别离液体与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的一种操作 (1)实验前准备:过滤操作需要哪些仪器?
(2)实验过程:为了防止学生盲目操作,浪费时间,教师先演示一遍,然后四人组,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实验结束:学生展示实验结果,交流评价,总结实验成功失败原因。 〔4〕学生讨论,实验操作考前须知。 〔5〕教师总结操作要领:“一贴二低三靠〞
经过以上操作,水中不溶性杂质根本已经去除,那么水中的可溶性杂质该怎样去除呢?接下来给同学们介绍售活性炭净水器原理,然后进行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3:活性炭吸附
翻开一瓶污水,立即臭气充满四周,学生们纷纷掩住口鼻。取适量污水,注入一只盛有一定量活性炭的烧杯中,迅速用玻璃棒搅拌,然后再让学生嗅,体会吸附前后变化。
小结归纳:活性炭吸附作用:活性炭有多孔结构,具有强大的吸附本领。 在水中的净化作用主要表现为: 除臭--去除异味
去色--去除由各种染料形成的颜色等 过滤--去除一些不溶性杂质
吸附--吸附一些溶解在水中的杂质 留设课外作业,自制净水器。
过渡:我们刚刚得到的水是纯洁物么? 知识点三:硬水和软水 自学展示:
1.什么是硬水和软水; 2.说出硬水的危害;
为了使知识深化,采取分组实验的方法,鉴别软水、硬水。
教师提供蒸馏水,学生用刚刚经过过滤得到的水,肥皂水检验硬水和软水。 自学展示:
3.如何区别硬水和软水; 4.硬水软化的方法。 小结:净水的一般方法:
沉淀:简单除去水中沉淀-过滤:较好除去水中不溶杂质-吸附:除去水中悬浮物及沉淀-蒸馏:较好除去水中可溶杂质。 五、板书设计
课题2 水的净化 一、自来水厂净水流程
主要流程:沉淀 过滤 活性炭吸附 消毒 二、过滤
考前须知:一贴、二低、三靠 三、硬水和软水 鉴别:用肥皂水
硬水软化方法:煮沸〔家庭〕 蒸馏〔实验室〕 六、 教学反思
教师的成长等于经验加反思 ,这是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的一句名言。反思是教师必备的意识和行为。我认为本节课的设计特点是:力图表达课堂教学“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思动、手动、口动、互动。学习方式探究化,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获得新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