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字是耳的成语:扒耳搔腮、垂耳下首、充耳不闻、当耳旁风、杜耳恶闻、当耳边风、附耳射声、附耳低言、国耳忘家、公耳忘私、贵耳贱目、黄耳寄书、黄耳传书、惊耳骇目、撧耳挠腮、口耳相承、口耳并重、口耳之学、口耳相传、两耳塞豆、六耳不同谋、赁耳佣目、马耳春风、马耳东风、逆耳良言、逆耳利行、逆耳之言、爬耳搔腮、清耳悦心、倾耳细听、倾耳而听、倾耳注目、塞耳偷铃、塞耳盗钟、塞耳盗锺、挖耳当招、洗耳拱听、洗耳恭听、庸耳俗目、撧耳揉腮、以耳为目、掩耳偷铃、撧耳顿足、掩耳盗锺、掩耳盗钟、以耳代目、掩耳盗铃、抓耳搔腮、抓耳挠腮、震耳欲聋
【成语解释】
(1)扒耳搔腮:形容焦急而又无可奈何。 (2)垂耳下首:犹俯首帖耳,形容驯服听命。
(3)充耳不闻:充:塞住。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4)当耳旁风:见“当耳边风”。当做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对所听的话不放在心上。
(5)杜耳恶闻:塞住耳朵不愿听。 (6)当耳边风:比喻对听到的话毫不在意。 (7)附耳射声:谓传闻异辞,捕风捉影。
(8)附耳低言:附:贴近。贴近别人的耳朵低声说话。形容和对方密谈要事。
(9)国耳忘家:见“国而忘家”。 (10)公耳忘私:见“公尔忘私”。
(11)贵耳贱目:重视传来的话,轻视亲眼看到的现实。比喻相信传说,不重视事实。
(12)黄耳寄书:黄耳:犬名;书:书信。黄耳为主人传递家信。指传递家信。
(13)黄耳传书: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
后比喻传递家信。
(14)惊耳骇目:耳闻目见后内心震惊。 (15)撧耳挠腮:形容焦急无计的样子 (16)口耳相承:谓接受传闻。
(17)口耳并重:对说和听的训练同等重视。
(18)口耳之学:指只知道耳朵进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而没有真正的学识。
(19)口耳相传: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
(20)两耳塞豆:比喻为局部的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不能认清全局或看到根本。
(21)六耳不同谋:原意是三个人知道就不能保守秘密。后也比喻轻信传闻的话没有益处。
(22)赁耳佣目:指借助于所见所闻 (23)马耳春风:见“马耳东风”。
(24)马耳东风: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25)逆耳良言:虽然使人听起来感到刺耳,但却是有益的好话。逆:抵触,不顺从。
(26)逆耳利行:犹言忠言逆耳利于行。谓忠诚正直的话虽然不顺耳,但有益于行为。
(27)逆耳之言:听起来不舒服的话(多指尖锐、中肯的劝告或批评)。
(28)爬耳搔腮:急切无奈貌。
(29)清耳悦心:耳为之清宁,心为之欢喜。形容乐曲美妙动人。 (30)倾耳细听:侧耳留意而听
(31)倾耳而听:倾:歪,侧着。侧着耳朵仔细听。
(32)倾耳注目:注目:集中视线注意看。原形容权势极大,为众敬畏。后也形容注意力极其集中。
(33)塞耳偷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的愚蠢行为。
(34)塞耳盗钟:比喻自欺欺人,硬要掩盖掩盖不了的事情。 (35)塞耳盗锺:《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锺者,欲负而
走,则锺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锺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后因以“塞耳盗锺”比喻自欺欺人,硬要掩盖掩盖不了的事情。
(36)挖耳当招:人家用手挖耳朵,却以为是在招唤自己。比喻希望达到目的的心情非常迫切。
(37)洗耳拱听:见“洗耳恭听”。
(38)洗耳恭听: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39)庸耳俗目:指学识浅薄的人。 (40)撧耳揉腮:见“撧耳挠腮”。
(41)以耳为目:把听到的当作亲眼目睹的。指对传闻的事情不加分析就信以为真。
(42)掩耳偷铃:同“掩耳盗钟”。
(43)撧耳顿足:用手抓耳,以脚顿地。形容束手无策。 (44)掩耳盗锺:见“掩耳盗钟”。
(45)掩耳盗钟:亦作“掩耳盗锺”。捂住耳朵偷钟。比喻自己欺骗自己。语出《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锺者,欲负而走。则锺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锺怳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
(46)以耳代目:拿听到的代替亲眼看到的。指不亲自去调查了解,光听信别人说的。
(47)掩耳盗铃: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48)抓耳搔腮:见“抓耳挠腮”。
(49)抓耳挠腮:挠:搔。抓抓耳朵,搔搔肋帮子。形容心里焦急而无法可想的样子。
(50)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