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大学生体育锻炼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身体协调性的中介作用

大学生体育锻炼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身体协调性的中介作用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大学生体育锻炼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身体协调性的中介作用

王宏亮;韩东

【摘 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以及协调性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共收集421个有效样本.数据分析主要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中因子分析和路径分析的方法.研究结果发现:(1)体育锻炼对个体协调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体育锻炼对一般自我效能感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协调性在体育锻炼-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具有显著的完全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青年学生群体中,体育锻炼是提高协调性的有效手段,并且能够通过协调性进而提升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水平,增强他们完成任务、适应社会的信心. 【期刊名称】《当代体育科技》 【年(卷),期】2012(002)004 【总页数】3页(P91-93)

【关键词】体育锻炼;身体自我;协调性;一般自我效能感;中介作用 【作 者】王宏亮;韩东

【作者单位】东北石油大学秦皇岛分校体育部;燕山大学体育学院 河北秦皇岛066004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807.4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于个体价值观形成与确定的关键期。因此,以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了解他们的心理意象和机制,帮助他们培养健康的心理和树

立健全的人格,不但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自我概念(self-concept)是个体对自身各方面的整体知觉和评价,一直是国内外心理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身体自我是个体自我概念中最早萌发的部分,并贯穿人整个生命全程。身体自我被广泛认为是一个多维概念。[1]Marsh等将多维度自我概念模型拓展到身体自我概念的研究中,得出身体自我概念的11个成分,其中协调性是一个非常显著而稳健的主要成分。[2]协调性是个体身体能力提高的关键环节,指个体身体各部分活动在时间和空间里相互协调配合,合理有效地完成身体动作的能力,是形成身体运动能力的重要基础。[3]很好的协调性不但是大学生良好身体素质和健康程度的体现,还有助于他们信心的培养,对培养青年学生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人格有着重要作用。自我效能是美国心理学家Bandura的社会认知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体现了“个体在不同情景中完成任务的一种总体的自信程度”,是个体的稳定的个性特征,直接影响个体的思维、动机和行为。[4]大量研究表明一般自我效能能够显著的影响个体的绩效水平、工作态度、[5,6]情绪、适应性等。[7,9]而本研究认为,既然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完成任务的预期认知,而体育锻炼能够增强青年学生的体质,那么提高他们的协调性能进而影响他们对目标的预期,树立完成任务的信心。基于上述文献分析,我们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假设1:体育锻炼与大学生身体协调性正相关; 假设2:体育锻炼与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正相关;

假设3:大学生身体协调性在体育锻炼和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采用调查问卷方式,在秦皇岛、沈阳、大庆、抚顺等地区的高校中收集数据。以全日制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500份,共回收问卷453份,其中有效问卷42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4.2%。被试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2.2.1 协调性的测量

协调性采用由Marsh等(1994)[2]开发的身体自我描述问卷(PSDQ)中的协调性分

量表。该量表由杨剑译成中文,并进行了检验,适于我国背景下的研究。[6]量表包括6个项目,采用李克特6点记分,得分越高,表明身体协调性越高。对该量表经主成分因子分析,抽出一个有效因子,方差解释量为69.97%。载荷从0.78到0.89。验证性因子分析(n=421)结果表明,该单因子模型拟合很好(χ2=15.25,χ2/df=1.906, P值=0.055,

GFI=0.988,NFI=0.930,CFI=0.964,AGFI=0.968,RMSEA=0.046)。该量表的Cronbach 系数为0.913。以上分析证明,本测量结果是有效可信的。 2.2.2 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测量

一般自我效能感结构的单维性得到普遍的认同,且不受文化因素的影响。因此本研究采用Schwarzer和张建新等人建构的一般自我效能量表中文版进行测量,共10个项目;采用4点评分,得分越高,表明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该量表的Cronbach 系数为0.889。 2.2.3 体育锻炼强度的测量

体育锻炼强度采用由国际体力活动测量工作组(International Consensus Group on Physical Activity Measurement)于2005年修订的国际体力活动问卷 (Inter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 IPAQ),该问卷分长卷和短卷。本研究为了适合中国文化背景,选用了由台湾学者刘影梅翻译的中文版短问卷。[7]本研究应用该量表测算被试平均每周在剧烈运动、中等强度运动和行走中消耗的总能量当量(MET)。

表2显示了总体样本中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从表2中可以发现,体育锻炼与协调性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均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并且都达到了显著水平。 为了检验体育锻炼对协调性和自我效能的前因作用,研究者借助AMOS16.0统计软件,对体育锻炼和协调性、自我效能分别做路径分析,结果与相关分析一致。如图1所示,体育锻炼对协调性的直接作用为0.21(P<0.01);体育锻炼对自我效

能的直接作用为0.12(P<0.01)。这表明,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协调性素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模型的部分拟合指数见表3,从表3可见,各项拟合指数均优于推荐值,[8,9]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研究假设1和假设2得到了完全的支持。

为了检验协调性在体育锻炼与一般自我效能间的中介作用,我们借助AMOS16.0统计软件,对体育锻炼、协调性和一般自我效能3个变量做路径分析。如图2所示,在体育锻炼和自我效能间引入协调性变量后,协调性到一般自我效能感的路径系数为0.41(P<0.01),体育锻炼到协调性的路径系数为0.21(P<0.01),而体育锻炼到一般自我效能感的路径系数由之前的0.12(P<0.01)下降到0.02,且不显著。模型的部分拟合指数见表3,从表3可见,各项拟合指数均优于推荐值,[12,13]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这说明协调性在体育锻炼和一般自我效能间具有显著的完全中介作用,完全支持研究假设3。

体育锻炼看起来是与身体自我联系最密切的活动,那么,身体锻炼能否促进人们自我观念的提高,进而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是一个让人十分感兴趣的话题。文献涉及体育锻炼对身体自我的影响往往只是概括地说,体育锻炼能够或不能够提高身体自我概念。而没有具体分析体育锻炼对身体自我的具体维度产生的不同影响。本研究着眼于协调性,分析结果表明,体育锻炼对于大学生培养和提高自我的协调性有着显著的作用。日常体育锻炼能量消耗越大,自我协调性的认识就越高,二者呈正相关。总之,通过体育锻炼能够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对自我协调性的认识,进而提高身体自我整体水平。

研究结果表明,协调性在体育锻炼-自我效能之间具有显著的完全中介作用。对于个体而言体育锻炼对于其身心的影响往往集中在身体素质的提高、增强身体自豪感以及健康体魄的认知方面。高身体自我的个体在完成任务时往往表现出很强的信心。Bandura认为,自我效能感来自于4种类型的经验,即以往成功的经验、模仿或

替代、言语和社会劝说以及生理和情绪状态。就协调性而言,对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至少直接体现在对以往成功的经验和生理与情绪状态两个方面。一方面,以往经验是自我效能感形成的重要前提,它为个体提供判断与构成自我效能感的行为信息。协调性能提高个体完成挑战性运动任务的成功率,增加成功的经验,获得积极的自我效能感。这种效能感在以后的任务中会为个体提供能力的保证,并且使个体在遇到失败的时候仍然保持自信。另一方面,通过增强体质和自我健康状态的认知,个体能够提高完成任务的预期。个体对生理和心理状态的主观知觉将会影响自我效能的判断,疲劳或疼痛会降低自我效能感,而协调性不但会提高个体与体力劳动任务相关的自我效能感,还能够通过培养成就感,提升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各方面的胜任感,进而提高自我效能认知。

【相关文献】

[1]曾向,黄希庭.国外关于身体自我的研究[J].心理学动态,2001(9):141~46.

[2]MarshHW,RedmayneRS.Amultidimensionalphysicalselfconceptanditsrelationtomultiplecomponentsofphysicalfitness[J].JournalofSportandExercisePsychology,1994(16):45~55. [3]许丽存.协调性在田径运动中的作用[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S2):425~427. [4]BanduraA.Socialfoundationsofthoughtandaction:Asocial-cognitiveview.EnglewoodCliff,NJ:Prentice-Hall,1986:42~45.

[5]张鼎昆,方俐洛,凌文辁.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及研究现状[J].心理学动态1999,7(1):39~43. [6]陆昌勤,凌文辁,方俐洛.管理自我效能感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4,(36):586~592.

[7]姚凯,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组织行为学发展的新趋势[J].管理学报,2008(5):463~468. [8]赵青,许百华.自我效能感作为工作压力调节变量的研究综述[J].人类工效学,2006(12):64~66. [9]冯冬冬,陆昌勤,萧爱铃.工作不安全感与幸福感、绩效的关系:自我效能感的作用[J].心理学报,2008(40):448~455.

[10]杨剑.身体自我描述问卷(PSDQ)的介绍与修订[J].山东体育科技,2002(4):83~86. [11]LiouYM,JwoCJ,YaoKG,ChiangLC,HuangLH.Selectiono fAppropriateChineseTermstoRepresentIntensityandTyp esofPhysicalActivityTermsforUseintheTaiwanVersionof IPAQ[J].TheJournalofNursingResearch,2008,16(4):252~263.

[12]黄芳铭.结构方程模式理论与应用[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5:141~170.

[13]侯杰泰,温忠磷,成子娟.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54~16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