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AN NONGJI FUJI遣农机研究与探索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 建阳农业工程学校连奎 摘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中职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建立与企业生产实际相一致的实习实训场所,创新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建立“工学结合、产教一体”的人才 培养模式成为适应经济发展需求,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引入专家资源;创建实施环境;设计运营方案;融合生产教学;助力教师成长 1建设需求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与市场需求,突出特色,提高 建阳农业工程学校围绕闽北汽车维修技能型人 质量,发挥示范、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尤其在加强 才需要,根据地域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使专业建设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建设过程中,以“面向企业、立 更好地满足汽车维修产业群用工需求,急需解决以 足岗位、优化基础、注重素质、强化应用、突出能力”为 下几方面问题: 指导,以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为核心,创新教学环境, 1)专业设置不够细化,已经不能满足实际岗位 改革教学模式,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评价 对专门化人才的更高要求。 体系,实现以生产型实训基地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产 2)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在现有学生顶岗实习 教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专业人才培养 中,企业往往把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安排学生从事 质量。 基础性、服务性工作,难以实现真正的“工学结合”。 3建设过程 3)教师实践能力不足。学校的专业教师大部分 围绕建设目标,建阳农业工程学校系统开展专业 来自于高校,具备较好的专业理论基础,但其专业实 调研,确定专业岗位群,细化专业方向,创新课程体 践能力远远不足。同时,在学校聘用的兼职教师中, 系,改善实训条件,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和评 尽管其具备较强的生产实践能力,但缺乏教学经验, 价体系,全面实施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 教学能力又不足,形成所谓的“会干不会教”的局面, 新,取得了较好成效。 无法满足职业教育发展需求。 1)引人专家资源。对应专业教学改革,聘请行 4)生产性实训条件不足。学校原有的实训基地 业、企业、协会专家,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专 建设,只是满足学生实习实训需求,而不是按照生产 业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改革、生产性实训基地建 性要求建立,很难建立真实的生产场景、环境和条 设等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 件,造成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不足,距离 2)创建实施环境。充分开展市场调研,2009年3 生产岗位要求有较大差距。 月学校引进建阳市规模最大的行业A类鑫顺捷汽车 因此,单纯依靠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解决技能型 维修企业合作,成为学校汽修专业的生产性实训基 人才培养的实际问题,既不实际,也很难满足需求。 地。以汽车后市场流通领域销售、维修、售后工作流 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建立与企业生产实 程细分专业群岗位,架构与之对应的实训教室,力求 际相一致的实习实训场所,创新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教学环境与企业场景相统一,企业标识文化进教室, 建设,建立“工学结合、产教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成 现场工具、设备划线定位管理,增设学习工作站,便于 为适应经济发展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 学生及时掌握关键要素,明确学习目标,创建同时满 途径。 足企业生产和专业实训教学新环境。 2建设目标 3)设计运营方案。利用鑫顺捷汽修企业的客源, 研究与探索 2014 遣农机FUJIAN NONGJI 把生产性实训车间融人到鑫顺捷汽修企业的生产中 成为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一个车间环节。实训学生参 车底盘及悬架系统对不符合要求的车轮角进行调整 使其达到车辆要求,完成一系列四轮定位作业。 与到接车接待、维修服务、验收车辆、交车接待等企业 的各个生产过程中。学校生产性实训车间工作任务 由鑫顺捷汽修企业工单派下。第一阶为生产性实训 车间与鑫顺捷汽修企业运行磨合期,在生产性实训车 间中引人企业运行模式,让生产陛实训车间的功能与 ⑤汽车维修区。安排5名学生为一个班组,对车 辆进行二次维护作业。首先,对发动机进行三清三滤 作业,检查启动、运转平稳、排气正常(指尾气达标)、 水温、机油压力符合要求,转速平稳、无异响、各皮带 张紧适度,无四漏(水、油、电、气)现象。其次,检查导 企业合作先运行起来,建立起生产性实训车间制度。 向轮自由行程和前来是否符合要求,转向是否轻便、 在学生实训时引用鑫顺捷汽修企业管理模式,学生在 进人生产性实训车间实训后,以学生,岗位工人身份 接受学校双重领导。第一阶段不营利,让生产l生实训 车间的功能先运行起来;第二阶段再引入经营模式, 对社会服务进行收费。 4)融合生产教学,设立接车区、钣金和车身修护 区、车辆喷涂区、四轮定位区、汽车维修区。 ①接车区。安排2名学生为一班组与鑫顺捷汽 修企业接车员工一起接待社会来车,记录车辆基本信 息,建立车主信息档案。要求学生能够清晰询问记录 车辆的故障发生的状况,基本了解车辆故障状态后安 排车辆进入车间维修。 ②钣金、车身修护区。学生5名为一个班组进行 钣金实训任务。汽车钣金作业是进行汽车车身损伤 的分析,车身的测量,车身钣金的整形、拉伸矫正,去 应力焊接等操作。修复的质量不是靠肉眼去观察车 辆的外观缝隙,要求实训学生不但要了解车身的技术 参数和外形尺寸,更要掌握车身材料特性、受力特性、 传递车身变形趋势和受力点以及车身的生产工艺;学 会使用先进的测量工具,通过精准的车身三维测量判 断车身直接和间接的受损变形情况,在教师的指导下 制定出完整正确的车身修复方案,将车身各关键点恢 复到原有的位置,再由企业技术员进行检查验收合格 完成任务交单。 ③车辆涂装、喷漆区。安排5名学生为一班组进 行车辆补漆、喷涂作业的实训。实训学生在教师的指 导下掌握刮灰和喷漆作业操作。 ④四轮定位区。汽车四轮定位区作业,安装了 3D四轮定位仪,安排5名学生为一班组进行四轮定 位作业。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熟练掌握3D四 轮定位仪以及剪式举升机的操作方法。按照3D四轮 定位仪电脑提示进行推车、主销测量等工序。调整汽 灵活、可靠,行驶时前轮有无左右摆头和跑偏。第三, 检查离合器自由行程是否符合要求,操作是否方便、 分离彻底、结合平稳、可靠、无异响,液压系统有无漏 油;第四,变速箱、驱动桥、万向节(或半轴)传动装置 等润滑是否良好,连接是否可靠,有元异响和过热,不 跳挡、换挡灵活、不漏油;第五,制动踏板自由行程和 制动器间歇是否符合要求,行车、驻车制动是否良好, 制动时有无跑偏现象,制动时是否存在拖滞现象,惯 性比例阀是否工作正常、不漏油等。 5)助力教师成长。发挥实训基地内部培训功能, 建立实施教师培训实践制度,使专业教师能够理论联 系实际,系统掌握各实训模块专业技能,提升实践能 力,在生产作业任务实施过程中,师生全程参与,使师 生关系变为师徒关系,实现生产作业与实训教学相结 合,实现教师“做中教”,学生“做中学”。 4条件保障 1)项目管理制度保障措施。一是建立项目负责 人制度,科长为项目建设主要责任人,并组织建立专 门机构具体负责本专业项目建设的规划、实施、管理 和检查等工作;二是建立项目监理制度,本着“公平、 公正、公开”的原则落实承担和管理的相应责任和义 务,保质、保量、按期完成重点建设任务。 2)运行机制保障措施。健全校企合作机制,加大 校企合作力度,实现专业与企业在学生顶岗就业、专 业教学团队建设、职工技能培训、应用性项目开发等 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以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依 托,创新机制,保证建设项目持续运行能力。 5建设成效 通过全面实施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学校汽车运 用与维修专业更好的适应了区域经济发展与市场需 求,创新了教学环境、改革了教学模(下转第52页) 2014 熹N农ON机GJI. 政囊法规 六、鼓励创新试点 (一)鼓励在有条件、地理位置居中的乡(镇)开展 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为购机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服 务。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应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创 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二)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农机超市和农机综 (四)鼓励金融创新。进一步落实省农业厅、省农 信社《关于金融支持农业机械化的指导意见》,提高政 策的可操作性。有条件的地方,可试点建立农机具抵 押交易评估平台,开展二手机交易,促进农机具信贷、 抵押等业务的普及和开展。 (五)鼓励县级农、财两部门制定农机购置补贴资 合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购机、申请、核实、培训、维 修、金融信贷服务、牌证办理等“一站式”贴心服务。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跨区域办理农机购置补 贴相关手续。 金审批结算办法。进一步规范和简化审批手续,提高 补贴资金的兑付和结算效率。 (六)鼓励有条件的经销商为购机者提供资金垫 付。对资金垫付额较大的,各地可在政策、信贷、资金 结算等方面予以支持。 (注:本方案内容为节选,完整、详细信息可查询福建省农业机 械化信息网www.fjam.gov.cn。) (三)鼓励创新机具核实和核查办法。鼓励县级 农机部门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核实方法;鼓励畜 牧、林业、水产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核查,共同监督。 (上接第45页) 式、完善了教学内容、改进了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建 修技能、二级维护等项目连续三年夺得一、二等奖; 2012年钣金取得福建省赛二等奖、国家级钣金项目 技能竞赛三等奖。 立了“产教结合”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大 提高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生产性实训基地既解决了企业和学校不能提供 的真实场景的培训条件,同时又将学校的“消耗性实 习”变为“生产性实习”,把车间“搬进”课堂,把课堂 “引进”车间,实现生产车间与实训车间合一、技能训 练与生产任务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徒弟合 学生通过生产性实训,了解生产流程、生产工艺 一6体会思考 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生产l生实训基地建设, 较好实现了汽车服务行业生产实践与校内专业实训 教学的融合,以实训基地建设为核心,辐射带动专业 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评 。和企业文化,直接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融为一体, 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独立完成生产 工作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等一系列职业岗位能力,缩短 了技能人才的培训周期,使学生从熟练操作人员尽快 价体系改进,创新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教学 由理论课堂转移到实训现场,在实训教学中开展作业 生产,将教学与生产相结合,使老师在“做中教”,学生 在“做中学“,实现了”产教结合“与”工学结合“,提升 过渡到合格的一线生产工人、由学生到劳动者的角色 转变,使校企双方既加强了优势互补,又实现了互惠 共赢。 了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其中建立健全校内生 产性实训车间的长效机制,是生产性实训车间建设的 关键环节,是良性发展的重要标志。进一步制定和完 善校企合作校内生产性实训车间制度,落实机构和人 员管理,明确职责,确保企业与学校的融合还有很长 的道路要探索。 学生在生产性车间实训后,专业综合能力普遍提 高,近两年汽修专业技能鉴定合格率明显提高。学校 在南平市汽修专业技能竞赛中,钣金、涂装、空调、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