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10177536 U(45)授权公告日 2020.03.24
(21)申请号 201920715202.2(22)申请日 2019.05.20
(73)专利权人 贵州建工集团第二建筑工程有限
责任公司
地址 550002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花果园
国际金融街E9栋26、27层(72)发明人 卢熙文 张宏明 王雪岚 刘扬辉 张弘 胡传贵 杨鸿祥 郭德取 申永东 宋小东 粟瑶 刘旭 (74)专利代理机构 贵阳春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52109
代理人 杨云(51)Int.Cl.
E02D 29/02(2006.01)E03F 3/04(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加筋土挡墙结构(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加筋土挡墙结构,包括土壤层、地基,所述土壤层的顶部设有压顶,且土壤层的侧面设有竖护板,所述竖护板远离土壤层的侧面设有细透水料填充层,所述竖护板的数量有两个,两个所述竖护板分别位于细透水料填充层的两侧。该加筋土挡墙结构,通过两个横护板与地基以及压顶将整个加筋土挡墙分为上、中、下三个区域,并在三个区域内设置预设变形槽,使每个独立的区域内形成竖直方向的断面,可以承受水平方向的形变,利用设置在预设变形槽内的橡胶垫和橡胶垫中部的空腔,释放挡墙形变时产生的压力,从而避免挡墙在形变时形成凸起而破坏了墙体结构的问题。
CN 210177536 UCN 210177536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加筋土挡墙结构,包括土壤层(1)、地基(3),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层(1)的顶部设有压顶(2),且土壤层(1)的侧面设有竖护板(4),所述竖护板(4)远离土壤层(1)的侧面设有细透水料填充层(5),所述竖护板(4)的数量有两个,两个所述竖护板(4)分别位于细透水料填充层(5)的两侧,所述细透水料填充层(5)远离土壤层(1)的一侧设有粗透水料填充层(6),所述粗透水料填充层(6)远离细透水料填充层(5)的一侧设有墙面板(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筋土挡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顶(2)的一端设有排水段(8),所述排水段(8)的中部开设有排水槽(9),且排水段(8)的中部设有位于排水槽(9)内腔底部的引水台(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筋土挡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面板(7)靠近粗透水料填充层(6)一侧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横护板(11),两个所述横护板(11)与地基(3)以及压顶(2)将整个加筋土挡墙分为上、中、下三个区域,且两个横护板(11)与地基(3)以及压顶(2)形成的上、中、下三个区域内均设有预设变形槽(12),所述预设变形槽(12)内设有橡胶垫(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加筋土挡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垫(13)的中部设有三个空腔(131),且橡胶垫(13)的内腔开设有排水孔(132)。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加筋土挡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护板(4)与横护板(11)内腔的中部均设有钢塑复合锚带,且竖护板(4)与横护板(11)的内腔均开设有横向的透水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加筋土挡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台(10)中部的高度值大于其两端的高度值,且引水台(10)的长度值大于墙面板(7)的长度值。
2
CN 210177536 U
说 明 书一种加筋土挡墙结构
1/3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加筋土挡墙结构。
背景技术[0002]加筋土挡墙是利用加筋土技术修建的一种支挡构筑物,加筋土是一种在土中加入拉筋带的复合土,它利用拉筋带与土之间的摩擦作用,改善土体的变形条件和提高土体的工程性能,从而达到稳定土体的目的,加筋土挡墙的施工只是每一层面板、拉筋、填料的单纯作业重复,不需要技术工,也不要支撑,也不必在养护上花费时间,全部作业可在填土一侧进行,可以大大缩短工期,施工简便。[0003]然而,现有加筋土挡墙的墙面板与加筋土直接接触,不具备水平的变形缓冲结构,而加筋土产生的侧向压力直接作用于墙面板,使墙面发生水平变形,且在夏季时,挡墙表面温度较高,而内部温度较低,形成较大的温差,容易受热膨胀产生水平方向的膨胀变形,若水平变形过大,一方面影响结构的安全稳定,另一方面会诱发挡墙产生过大沉降。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筋土挡墙结构,具备水平变形缓冲的优点,解决了现有加筋土挡墙的墙面板与加筋土直接接触,不具备水平的变形缓冲结构,而加筋土产生的侧向压力直接作用于墙面板,使墙面发生水平变形,且在夏季时,挡墙表面温度较高,而内部温度较低,形成较大的温差,容易受热膨胀产生水平方向的膨胀变形,若水平变形过大,一方面影响结构的安全稳定,另一方面会诱发挡墙产生过大沉降的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加筋土挡墙结构,包括土壤层、地基,所述土壤层的顶部设有压顶,且土壤层的侧面设有竖护板,所述竖护板远离土壤层的侧面设有细透水料填充层,所述竖护板的数量有两个,两个所述竖护板分别位于细透水料填充层的两侧,所述细透水料填充层远离土壤层的一侧设有粗透水料填充层,所述粗透水料填充层远离细透水料填充层的一侧设有墙面板。[0006]优选的,所述压顶的一端设有排水段,所述排水段的中部开设有排水槽,且排水段的中部设有位于排水槽内腔底部的引水台。[0007]优选的,所述墙面板靠近粗透水料填充层一侧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横护板,两个所述横护板与地基以及压顶将整个加筋土挡墙分为上、中、下三个区域,且两个横护板与地基以及压顶形成的上、中、下三个区域内均设有预设变形槽,所述预设变形槽内设有橡胶垫。
[0008]优选的,所述橡胶垫的中部设有三个空腔,且橡胶垫的内腔开设有排水孔。[0009]优选的,所述竖护板与横护板内腔的中部均设有钢塑复合锚带,且竖护板与横护板的内腔均开设有横向的透水孔。[0010]优选的,所述引水台中部的高度值大于其两端的高度值,且引水台的长度值大于
3
CN 210177536 U
说 明 书
2/3页
墙面板的长度值。
[0011]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0012]1、该加筋土挡墙结构,通过两个横护板与地基以及压顶将整个加筋土挡墙分为上、中、下三个区域,并在三个区域内设置预设变形槽,使每个独立的区域内形成竖直方向的断面,可以承受水平方向的形变,利用设置在预设变形槽内的橡胶垫和橡胶垫中部的空腔,释放挡墙形变时产生的压力,从而避免挡墙在形变时形成凸起而破坏了墙体结构的问题。
[0013]2、该加筋土挡墙结构,通过位于排水段的排水槽收集压顶上方的雨水,并通过排水槽内部的引水台将雨水引导至墙面板的两侧排出,从而避免压顶上方的雨水冲刷墙面板,形成污渍和腐蚀墙面板的问题,提高墙面板的使用寿命以及清洁度,有助于保持挡墙的整体美观。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预设变形槽示意图;[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引水台示意图;[00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A处放大图。[0018]图中:1、土壤层;2、压顶;3、地基;4、竖护板;5、细透水料填充层;6、粗透水料填充层;7、墙面板;8、排水段;9、排水槽;10、引水台;11、横护板;12、预设变形槽;13、橡胶垫;131、空腔;132、排水孔。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0020]请参阅图1-4,一种加筋土挡墙结构,包括土壤层1、地基3,土壤层1的顶部设有压顶2,且土壤层1的侧面设有竖护板4,竖护板4与横护板11内腔的中部均设有钢塑复合锚带,且竖护板4与横护板11的内腔均开设有横向的透水孔,竖护板4远离土壤层1的侧面设有细透水料填充层5,竖护板4的数量有两个,两个竖护板4分别位于细透水料填充层5的两侧,细透水料填充层5远离土壤层1的一侧设有粗透水料填充层6,粗透水料填充层6远离细透水料填充层5的一侧设有墙面板7,压顶2的一端设有排水段8,排水段8的中部开设有排水槽9,且排水段8的中部设有位于排水槽9内腔底部的引水台10,利用排水槽9收集压顶2上方向墙面板7流淌的雨水,并通过引水台10将排水槽9内的雨水引导至墙面板7的两侧排出,从而让避免雨水冲刷墙面板7带来污渍影响美观以及腐蚀墙面板7影响其使用寿命的问题,引水台10中部的高度值大于其两端的高度值,且引水台10的长度值大于墙面板7的长度值,墙面板7靠近粗透水料填充层6一侧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横护板11,两个横护板11与地基3以及压顶2将整个加筋土挡墙分为上、中、下三个区域,且两个横护板11与地基3以及压顶2形成的上、中、下三个区域内均设有预设变形槽12,通过两个横护板11与地基3以及压顶2将整个加筋
4
CN 210177536 U
说 明 书
3/3页
土挡墙分为上、中、下三个区域,并在三个区域内设置预设变形槽12,使每个独立的区域内形成竖直方向的断面,利用设置在预设变形槽12内的橡胶垫13和橡胶垫13中部的空腔131,释放挡墙形变时产生的压力,从而避免挡墙在形变时形成凸起而破坏了墙体结构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挡墙的抗震能力预设变形槽12内设有橡胶垫13,橡胶垫13的中部设有三个空腔131,且橡胶垫13的内腔开设有排水孔132,利用橡胶垫13上的排水孔132、竖护板4上的透水孔以及具有透水性的细透水料填充层5和粗透水料填充层6,确保挡墙的透水性。[002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5
CN 210177536 U
说 明 书 附 图
1/2页
图1
图2
6
CN 210177536 U
说 明 书 附 图
2/2页
图3
图4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