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社团文化研究报告
科目:班级:姓名: 应用统计学 10人力2班 周婧、 贺周华 鲍季敏、胡冠龙 张军、于振康 王刚、韩国富
2012年 5 月
0
2011-2012学年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应用统计学调查报告
目录
一、 导语 ................................................................................................................................. 2 二、 调查方法、对象及过程 ................................................................................................. 3 三、 结果及分析 ..................................................................................................................... 4 1. 大学生参加社团个数及主要原因 ................................................................................ 4 2. 大学生参加社团类型及社团与专业相关程度 ............................................................ 5 3. 大学生了解并加入社团的途径以及对社团活动的满意度 ........................................ 6 4. 大学生对社团缺陷的评价及建议 ................................................................................ 8 5. 大学生对国内外社团差距的看法 ................................................................................ 8 四、 建议对策 ....................................................................................................................... 10 五、 参考文献及数据出处 ................................................................................................... 11
1
2011-2012学年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应用统计学调查报告
一、导语
社团是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活动组织之一,对学校发展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有着巨大影响,优秀的社团能够在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提高参与者的素质与能力,而质量较低的社团则实现不了这一目标。
近几年,中国校高社团发展迅速,数量激增,但质量参差不齐。因为在国内,学校的教学环境对社团组织水平有重要影响,这也造成了我国高校社团整体水平仍远低于发达国家的现状。因而尽可能地了解国内大学生对社团的看法及认识,从而针对他们的需求建立相应的社团文化机制,实现社团与个人、学校和社会的良性互动,使中国高校的社团文化更具竞争力成为了现今大学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基于此我们围绕高校学生社团文化这一主题向周围的同学展开了调研,对相关数据和结果进行了整理分析。
从调查结果发现,约70%的大学生参加了社团,他们参加的社团数量多为一至三个。参加社团的主要动机80%集中在培养兴趣和提高能力上。大学生参加的社团种类分布较分散,比较受欢迎的有运动类、学术类、音美类及社工类,这与他们参加社团的动机相符合。近八成的社团参与者对社团活动抱有较积极或温和的参与态度,但仍有略高于20%的参与者对社团举办的活动不太满意。被调查者关于“参加社团活动是否实现了自己最初目的”的两种回答在数量上基本持平。在被调查者看来,使社团有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的前三位分别是:高质量的社团活动,团结的社团关系和高涨的热情,还有独特的社团文化。特殊技能、时尚潮流是他们所希望校园内能够出现的新社团内容。另外在国内社团与国外社团的比较上,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国内高校社团在自由度、社会实践效果、活动内容、成员积极性等方面与国外高校间存在明显差距。针对这些差距,他们所认可的两个主要解决途径是提高学生自身对社团活动的认识及获得来自学校和社会更多的支持。
2
2011-2012学年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应用统计学调查报告
二、调查方法、对象及过程
1. 调查方法:抽查 2. 对象:在校大学生 3. 过程:
① 针对课题设计问卷。(5月7日)
② 利用专业网站在网上发布问卷,将链接分享到人人、QQ空间等,实现问卷的无目标投递。等待调查者填写问卷,填写完毕后网站会自动回收,每天核实一遍已完成问卷数量,做好相应记录。(5月8日至18日)
③ 问卷停止发布,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撰写报告。(5月19日至27日)
④ 对整个调查活动进行评价总结,制作PPT以备展示。(5月28日至6月3日)
4. 调查关键特征记录:
问卷调查起于5月8日,结束于5月18日,总历时11天。问卷浏览总人数为826人,实际回收有效问卷303份,答题人数在时间分布上类正态分布。5月12日,答题人数达到最大值。答题者男女比例为9:11,七成以上为大二学生,其余按所占比率依次为大一、大三、大四。答题者就读专业大类主要为经管类、理工学类和语言学。空间分布上,大部分被调查者来自山东高校,其他地区呈零星分布,港澳地区也有极少数学生参与。
3
2011-2012学年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应用统计学调查报告
三、结果及分析
根据问题我们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分析结果: 1. 大学生参加社团个数及主要原因
从参加社团的数量上看,超过三分之一的被调查者参加社团数量为两到三个,参加一个社团的人数不足30%,四个及更多占很小一部分,尤其值得关注的是,29.87%的同学没有参加任何社团。 参加社团个数 无 一个 二至三个 四至七个 更多 选择此项人数 89 83 107 16 3
从同学们参加社团或不参加社团的原因上看,超过60%的被调查者参与社团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兴趣,丰富课余生活;提高能力、扩张人脉的目的也占到一定比例;当然从众心理也对社团参与度有影响。
对于不参加任何社团的29.87%的人群来说,最主要原因是没有兴趣,觉得没用;没有自己喜欢的类型,耽误学习也是关键原因。
4
2011-2012学年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应用统计学调查报告
两到三个社团的参与度符合一般学生的时间精力分配,起到良好的丰富生活,提高自我的作用。数量过多会影响正常学习生活,本末倒置,但是不参加任何社团的比例较大,值得深思。一方面主观上可能该群体性格较内向,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或者兴趣爱好比较贫乏,不善人际交往;抑或专注于学习,对社团活动不感兴趣。客观上,学校社团质量较差,无法吸引少数学生;上级师姐师哥经验传授,对社团认可度较差,对社团不感冒。 2. 大学生参加社团类型及社团与专业相关程度
从参加社团的类型来看,最受欢迎的是运动类,其次是学术类、音美类、社工类、创业类,益智类、手工类等种类的社团参加人数则偏少。调查结果与学生参与社团的目的相符合,大多数人通过运动,学术,音美等社团实现了培养兴趣,丰富课余,提高能力的目的。
在社团种类与专业相关程度方面,约70%的学生认为参与社团与自身专业没什么关系,25.41%的学生认为对其专业有点帮助,很少有同学认为社团对专业帮助很大。
5
2011-2012学年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应用统计学调查报告
由此可知,社团活动主要作为专业外的补充和丰富,对专业稍有帮助的社团也会获得一定程度的支持。
3. 大学生了解并加入社团的途径以及对社团活动的满意度 从了解社团的方式来看,大学生主要通过社团已有成员的宣传推广、大型社团展示和同学间相互谈及这三种方式来了解并加入社团,其它原因只占到不到5%。
这样看来,因为提供信息一方多为社团内部人员,信息具有单方性和美化性,可信度值得商榷。
从社团满意度来看,40.54%的人认为社团活动效果一般,约27%的人认为较满意,约15%人持不太满意态度。超过半数的人认为参与社团活动并未实现自己的初衷。
6
2011-2012学年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应用统计学调查报告
这也直接影响了成员参加社团活动的积极性,45%的人对活动的积极性一般,32%的人对活动比较积极,而对活动比较冷淡和相当冷淡的人分别占答题者比重的12.43%和5.95%,只有4.32%的人从不缺席所在社团举办的活动。
7
2011-2012学年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应用统计学调查报告
由此看来,社团本身及社团活动存在较大的不足和缺点,另一方面也说明社团本身有极大的发展改进空间。 4. 大学生对社团缺陷的评价及建议
从对社团缺陷的评价来看,有40%以上的同学认为社团活动缺乏特色并且活动举办频率较低;社团活动资金短缺的比例也达到了20%;另外,社团组织者能力不强、社团成员对社团热情不高等也都是大学生认为社团存在的缺陷。
从对社团的建议来看,同学们呼声最高的是社团要定时定量举办高水平的社团活动,占到31%;另外,分别有25%的同学认为建立独特的社团文化和团结的社员关系以及培养社员对社团的热情也是提高社团质量和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两题所得数据对比可以看出,同学们对社团的这些建议与对社团的缺陷评价相对应。
5. 大学生对国内外社团差距的看法
分别有1/4的同学认为与国外大学社团相比,中国大学内社团的自由度不高,受限制多,并且与学校联系不强,实践效果不理想;社团活动不新颖,内部官僚作风严重,社团成员积极性不高也分别占到了15%左右。
8
2011-2012学年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应用统计学调查报告
针对这些差距,有40%左右的同学认为最首要的途径是学生自身提高对社团活动的认识。另外,同学们认为学校放宽对社团的限制,社会各界给予学生社团更强的支持以及社团积极学习国外经验也是提高社团质量的重要途径。
9
2011-2012学年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应用统计学调查报告
四、建议对策
社团是大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身心诉求的集中体现之一,同时也是学校软实力的反映。它为学生、校方和社会搭建了沟通和相互促进的平台,战略地位极为突出。如何提升国内高校社团整体水平,实现其对个人效用和社会利益的最大化,我们必须认真考虑。鉴于国内高校社团发展的现状及根据此次调查所得的有关大学生对社团的看法和认识的数据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1. 大学生自身要树立正确的社团观念,依据自身需求甄别和选择社团,合理安排课余时间,不能盲目跟风。一旦参加了某一社团,就要尽可能地积极参与其举办的活动,并努力为社团发展献言献策。
2. 学校和社会需要为社团发展创造更加宽松和有益的环境,在必要时给与相应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帮助社团提高实践能力。
3. 社团自身也要加强内部管理,提升举办活动的水平,提高成员素质,纪律不能过于松散,团内氛围要和谐民主。在学习国外优秀社团经验的同时,培养自己的特色文化。
4. 社团要加强参与社会实践的力度,有机会还可以建立起与国外优秀社团的合作关系,走出校园,打出品牌,积极为社会创造效益。这不仅能够提高成员能力、社团声誉,也是社团保持生命力的关键,是大学生良好风貌的绝佳体现。
总之,只有学生、校方和社会共同重视社团问题,合力推进社团发展,中国高校社团的明天才会越来越好。
10
2011-2012学年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应用统计学调查报告
五、参考文献及数据出处
问卷制作工具网站:问道网(www.askform.cn)
问卷链接地址:http://www.askform.cn/121427-274539.aspx 问卷各问题的统计数据和图表出处:
http://www.askform.cn/UserAdmin/StatisticsResult.aspx?FormID=274539 问卷调查者时空分布的数据来源:
http://www.askform.cn/UserAdmin/StatisticsTimeZone.aspx?FormID=274539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