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银行发展状况及趋势
一、我国电子银行发展状况
电子银行是在传统金融服务的基础上,依托先进的信息、电子技术,以网络为媒介,为客户提供完善的自助式金融服务,是一种先进的金融服务手段。电子银行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泛,各界对电子银行的界定并不统一。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6年3月1日施行的《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的有关定义,电子银行业务是指商业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利用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通信通道或开放网络,以银行为特定自助服务设施或客户建立的专用网络,向客户提供的银行服务。
自20世纪70年代我国银行业推行电子化进程以来,我国电子银行系统和业务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电子银行业务发展进入快车道并已初具规模,在某些产品功能和客户服务等多方面已不亚于国外商业银行。
(一) 、网上银行
1997年,招商银行建立的“一网通”,首创我国网上银行的先河,中行、建行、农行等也随后陆续推出自己的网上银行。进入21世纪以后,网上银行业务流程更加现代化,网上银行越来越受到企业与个人的青睐。2010年我国网上银行市场交易额达到553.75万亿元,截止2010年底注册用户数超过3亿。图1为05年至10年我国网上银行的年度交易额及增长水平。由图可看出年度交易额快速上升。
图1 05-10年我国网上银行交易额及增长情况 (二)、银行卡及自助银行
据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末,我国银行借记卡发卡量为21.9亿张,信用卡发卡量为2.3亿张。各类银行结算账户共计33.76亿户,同比增长20%,另外,我国非现金支付工具办理支付业务共277亿笔,金额为905.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4%和26.5%。其中银行卡业务共257.6亿笔,金额为246.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8%和48.7%。银行卡的使用,为消费者日常购物、交易等提供便利,排除了携带大量现金的安全隐患,无纸化操作也促使交易顺利快速完成。
(三)、电话银行
电话银行是近年来日益兴起的一种电子银行业务,它通过电话这一通信工具将用户与银行紧密相连,为客户提供各类查询服务的新型银行。各大银行均开通了“9”开头的电话服务热线,如中国银行:95566。电话银行操作简单,自动化管理,可实时查询,实现了银行“24小时制”的服务模式。
(四)、手机银行
手机银行是我国电子银行的重要发展方向。手机具有方便携带、操作简单等特征,用户可以随时与他人沟通联系,是一种大众化的便捷通信工具。1999年,我国首次开发手机银行业务,为用户提供账户查询、缴费、转账与证券交易信息等服务。目前,中行、交行、
工行等各大银行均已开通手机银行的业务,其中招商银行用户手机银行转账汇款0费用、建行用户可享受转账汇款1折优惠等活动,大大促进了我国手机银行业务的发展。
截至2011年6月,我国手机用户已突破9亿大关,超过3亿的用户使用手机上网业务,开通手机银行的用户已超7000万,标志着我国手机银行业务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二、我国电子银行的发展趋势
(一)、电子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未来扩规模,提质量的必由之路
1.相对于传统银行,电子银行客户规模增长更快。近年来,电子化产品普及率越来越高,随着电子银行产品功能的丰富和安全程度提高,电子银行产品对客户的吸引力逐步增强。据统计,2007年美国网上银行零售用户数已达到7970万,增幅达到9.5%,预计2010年美国网上银行客户将接近1亿。欧洲网上银行客户数2003—2007年增长率也达9.1%。电子银行客户呈井喷式增长。从国内的情况来看,随着各行营销力度的加大和资源的不断投入,2009年仅工、农、中、建、交五大行网上银行个人和企业用户就近1.6亿户。
2.电子银行业务有助于推进客户关系管理,提高客户满意度。电子银行业务的运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省去了客户的奔波之苦,节约了客户时间成本和业务经营成本。从而能与客户保持最紧密的接触,最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使银行实现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为深化客户关系管理创造条件。同时电子银行产品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可以带动客户更多的使用农行的金融产品,比如注册消息服务必须在农行开立账户。
3.电子银行可以提高优质公司及机构客户对银行的综合贡献度。随着金融全球化和中国对外资银行逐步全面开放,客户需求日益呈现多样化、个性化、集约化、综合化的特点,大型企业集团客户财务管理集中化和资金管理集中化趋势不断增强,对银行业务创新和服务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柜面服务已经不能满足客户需要,必须借助电子银行的技术和创新优势,为客户提供更加丰富的服务。比如,企业网上银行的集团理财、电子商务等
产品为集团性公司提供了更好的服务。
4.电子银行有助于维系个人高端客户,为实现个人客户战略提供保证。个人客户不同于公司客户,它具有广泛性、多样性、移动性的特点。低端客户可以通过自助渠道办理业务,但高端客户同样需要电子渠道,银行的电子渠道是为高端客户提供完备金融服务的必要途径。要按照二八法则来分类经营客户,牢牢经营好大众富裕客户,还要考虑如何把大众客户经过经营变为盈利客户。而且电子银行通过提供不断创新的服务内涵,在服务客户过程中还能发挥很强的“锁定”效应,客户一旦选定一家银行的电子银行,往往会将其他业务也随之转到这家银行。
(二)、电子银行业务是进一步增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必然选择
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是指通过富有竞争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战胜竞争对手而成为客户和市场金融服务供应商,并获得超额利润和持续发展的独特能力。核心竞争力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人才、组织、资本、风险、技术、业务等。如果从业务结构入手对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分析,那么竞争目标客户和拓展核心业务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两个关键。
1.电子银行业务是提高客户忠诚度的有力手段。客户数量和质量,特别是目标客户的多寡,决定了一个银行的盈利能力,体现银行的核心竞争力。除客户数量外,更重要的是客户质量、竞争目标客户的能力、核心客户占比。调整客户结构,目的是增加有效客户、核心客户,使产品、服务水平与不同的客户实际需求相吻合,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客户有两个最基本的属性:第一,能带来较大的利润贡献。第二,具有较好的成长性。不但现在能带来利润,而且以后业务能持续发展,利润贡献不断增加。客户选择银行的标准包括方便快捷、带来利润和提供高附加值等,这些都是电子银行渠道所具有的特性。
2.电子银行业务已经逐步成为银行发展的核心业务。核心业务具备三个标准,一是成为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二是满足客户的主要需要,三是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我行电子银行业务收入占全部中间业务收入的比重接近20%,向客户提供了包括信息服务、资
金交易、理财服务等在内、较为全面的金融服务。同时,电子银行作为一个创新能力极强的平台,它能够带动资产、负债、中间业务等各项产品进一步发展,进而带动相关的产品创新,使过去很多在柜台无法实现的业务在电子银行渠道实现。依托电子银行,可以为更多高价值客户设计更多高效的理财方案、提供更多差异化、个性化的服务,形成新型的合作关系,实现双赢,实现商业银行增长方式和盈利结构的根本转变。
为帮助公众认识电子银行,了解电子银行“2012年放心安全用网银联合宣传年活动”从即日起举办征文活动。活动收到了网友的踊跃投稿,中国电子银行网编辑部择优发布如下。 “2012放心安全用网银联合宣传年活动”有奖征文启事 为它投票
电子银行业务,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利用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通讯通道或开放型公众网络,以及银行为特定自助服务设施或客户建立的专用网络,向客户提供的银行服务。目前,主要提供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及其他电子自助设备服务。根据不同银行提供的服务有所不同,大部分均可提供查询账户内余额;通过加挂账户之间的转账,实现网上的活期转活期、活期转定期,定期转活期等;办理网上同行或跨行之间的转账;办理账户的口头挂失手续。
一、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1.管理模式初步形成
近年来,各行以有效发展为主题,以质量、效益为核心,进一步明确产品定位,加大营销力度,完善营销服务体系,加强风险控制,使得电子银行对全行经营的贡献度不断提
升。电子银行的营销方式正逐步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化。为争夺市场份额,各行在管理模式上都有所创新。单设独立的电子银行部,具体负责电子银行产品的营销和管理工作。
2.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目前,各行在电子银行业务方面开发了各具特色的服务功能。例如,中国银行企业网上银行5.0版在实现网上银行与银行后台业务系统自动联机处理的基础上,可为企业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财务管理、资金管理和现金管理服务;农业银行最新推出的3.0版网上银行,增加了漫游汇款、贷记卡还款、网上缴费、记账式债券、开放式基金、分行地方特色业务、电子商务和服务定制等功能,使网上银行在确保安全的同时也实现了推广上的便捷性。
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管理工作薄弱
从经营运作层面上看,电子银行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业务分散在多个部门之中,如科技、银行卡、会计、个人业务、机构业务、公司业务等,由于缺乏一个专门的部门对其进行统一的规划和指导,造成电子银行在业务拓展和管理控制上各自为政,管理职能分散的局面,部门之间的\"合力\"无法形成。在立项、开发、管理和风险控制等方面缺乏一套完整、系统的制度和方法,不能适应电子银行发展的需要。
2.营销机制不健全,客户结构不理想
从客户结构上看,高低端客户比例明显失衡,客户资源不容乐观,客户结构有待调整。
面对电子银行低端客户占比较大的现实,一些银行的电子银行市场细分不足,客户结构调整不力,存在畏难情绪。
3.宣传力度不够,市场认知度不高
一些银行对电子银行产品的宣传攻势不大,宣传方式不够丰富,宣传投入乏力,立体营销格局尚未形成,因而市场认知度较低,客户\"认购\"热情不高。事实上,经过近两年的技术改造,各行的电子银行建设都得到了加强,但由于缺乏深入人心的宣传推动,有些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进展缓慢,未形成品牌效应。
三、加快电子银行发展的建议
1.创新管理模式,提升经营层次
针对电子银行管理分散、效率不高等问题,当务之急是在经营运作层面上对现有电子银行管理部门进行整合与再造,构建专业化经营的组织体系。同时,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办法及相关措施,加强部门联动和横向协作,通过传统银行产品和电子银行产品的捆绑销售,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提升整体服务品质。
2.强化品牌意识,健全营销机制
目前,各行电子银行低端客户占比较为突出,面对这样的市场和客户群体,要采取效益领先和差异化相结合的发展战略,科学细分市场,锁定目标客户群,精心打造电子银行精品服务和特色服务,利用产品技术优势和优质服务,优化客户结构,形成核心群体,以点带面推动电子银行全面发展。
3.优化产品结构,整合服务功能
进一步加大电子银行产品和功能的整合力度,将现金管理平台、企业在线银行等功能整合到现有电子银行中来,构建全行统一的在线服务系统,开发和推广网上银行地方特色平台,把电子银行做大、做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删繁就简,着力打造拳头产品,形成核心竞争力。
4.健全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
以客户分类为基础,开展电子银行个性化服务。做到售前有推介、售中有辅导、售后有回访,提高客户响应速度。
5.强化部门职责,再造业务辉煌
在管理层面,要落实科技、银行卡、机构业务、公司业务、个人业务、会计等部门职责,制定科学、合理的配套考核办法。在经营层面,要建立全行营销、全面营销和全方位营销模式,把电子银行营销落实到每个网点,并与传统业务捆绑在一起,落实到客户经理的营销任务中。
电子银行作为银行业业务发展的新型分销方式和渠道,已成为银行业务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展示银行经营形象和竞争实力的重要窗口。近年来,各行的电子银行业务均得到加强,市场基础和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对产品营销的推动力和牵引力不断增强。电子银行在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已愈演愈烈,随即将取而代之,让我们恭候那一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