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失业状况的严峻也不断突出,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的因素,失业问题的严重性可想而知。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个人也是存在了很多困惑,无法就业,也就不能自食其力。在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失业问题也就凸显出来了。本文将针对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从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及现状,解决办法等方面进行分析,重点在于结合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探讨失业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缓解失业的建议与做法。 关键词:失业 种类 后果 原因 解决方案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在我国开始迅猛发展,从此中国经济开始走上
了飞速发展的道路,但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失业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成为不可忽视的因素,处理好失业问题,有利于中国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反之就不利于国泰民安,造成各个方面的负面影响。 一. 失业的定义与种类 (一)失业的定义
失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失业,指的是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分离的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劳动者的生产潜能和主观能动性无法发挥,不仅浪费社会资源,还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狭义的失业,指的是有劳动能力的处于法定年龄阶段的并有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失去或没有得到有报酬得的工作岗位的社会现象。
(二)失业的种类
对于失业而言,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规定,但各个国家的分类也大同小异。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工作的人得不到适当的就业机会。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不存在失业问题。有劳动能力的人尽管没有职业,但自己也不想就业的人,不能称为失业者。一般把失业分为:
(1) 摩擦性失业,指由于劳动力市场功能上的缺陷造成的临时性失业,如新生劳动力找不到工作,工人转换工作岗位时出现的工作中断等;
(2) 季节性失业,指由于某些行业生产条件或产品受气候条件、社会风俗或购买习惯的影响,对劳动力的需求出现季节性变化而导致的失业;
(3) 技术性失业,指由于使用新机器设备和材料,采用新的生产技术和新的生产管理方式,出现局部劳动力过剩而导致的失业;
(4) 结构性失业,指由于经济、产业结构变化以及生产形式和规模的变化,促使劳动力结构进行相应调整而导致的失业;
(5) 周期性失业,指市场经济国家由于经济的周期性萎缩而导致的失业。 二. 失业带来的严重影响
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然后,伴随其发展,放任自由的市场,虽然有了国家宏观这个无形的手,失业还是不可避免。市场是竞争的市场,市场也是优胜劣汰的市场。其影响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从宏观上而言
失业如果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失业保障制度健全的情况下,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是极微小的,但是如果失业率居高不下,全国统计失业人数以及潜在失业人数处在高位,那对国家的安全社会的稳定,是极其不利的。可想而知,失业率高涨不仅会给经济的增长带来负面影响,还会危及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进行。也会不利于社会主义的实现,威胁到党的坚强的执政地位,以及对整个的优越性将产生极大的挑战。
1
(二) 从微观上而言
失业,意味着,无法将自己的劳动力出卖而实现价值的交换,从而获得对其他商品的支配权,对于个人来说,就没有了生存下去的唯一支柱,必将威胁到每一个人的生存生活的权利,那么,这就产生了一个极其不利的影响。为了生存,人们不得不做出违法行为,以谋取生存下去的机会,那么紧接而来的便是这回高涨的犯罪率,进而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从而将影响社会稳定,。 三. 失业的原因(结合我国的现状)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失业总是不可避免的,这是由市场经济的本身固有性质所决定的,究其原因可以有以下几点: (一) 劳动力资源供大于求
即失业人数的增多是我国劳动力长期供大于求造成的一种客观现象;中国自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由于在人口方面的决策失误,使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经济的发展速度。
(二) 劳动力存在结构上的分配不均匀
随着我国高校在九十年代末期开始的大扩招,如今,每一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可达六百多万之多,市场上,本科生,专科生人才几乎处于爆炸的状态,而更多的岗位需要高学位、专业性的人才,而显然很多学生在大学里面学到的只是远远无法满足现实的需要。另外,如今的学生普遍对自己的要求较高,刚毕业就希望能找到一份高工资的工作,这样一来,大量人才拥挤在少数工作的门前,是其他行业出现人才短缺状况,于是便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社会就业怪现象。就统计数据而言,市场所需本科就业岗位不足70%,这就导致的大量的本科生不发就业。
(三) 劳动力素质不高,专业性人才紧缺
随着我国经济的告诉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也经历了一个全新的转变,而传统的打工大军与大学毕业本科生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如今,社会更倾向于,高学位高素质的综合人才,以及专业性极强的高级技工人才,而在中国现阶段,这样的人才基本上完全供不应求的状态。时代在不断地飞进,而人们所掌握的知识是有限的,很多工人已经出现了被淘汰的紧要关头,只工作不学习的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了,现在的工人应该更倾向于学习型的工人才能满足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 (四) 我国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不健全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全国各地区都有着自己特殊的经济发展情况,从东部发达地区,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都会因其自身所有的特点。这就是劳动力市场的建设在各个省市有着不同的进展。对于发达的东部而言,经济发达,各种配套设施齐全,劳动力市场建设也是出于比较高的程度,但中部不欠发达地区则疏于实施,这就导致了劳动力的分配不平衡,以及信息共享不能达到可期待的效果,是东部可能出现劳动力短缺,而西部剩余。 (五) 法律法规不健全,失业保障缺失
建国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各种情况的出现,我国陆续出台了各种关于经济的法律,对于规范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前进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我们还是在摸索阶段,整个关于劳动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屈指可数,而且,其可行性也是值得商榷的。在失业保障方面,更是处于一种极低的程度,人们一旦失业,便面临着无法生存下去的危险,以至于导致失业现象的长期存在,再就业工程无法拉开,就无法解决问题。
2
四. 解决方案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失业可以说事任何一个实行市场经济的社会都无法避免的社会经济现象。同时按照经济学的观点,必要、合理的失业能够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起到对劳动力供求关系的调节作用。基于此,社会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完全消灭失业。怎样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把中国的失业控制在一个合理、适度的程度内才识我们应该认真对待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完善就业保障体系
作为一种改革的代价,失业所引发的后果不应该由失业者独自承担,而应由,改革收益者以及富人阶层来共同承担。要在全国特别是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行业、地区建立相应的失业预警系统,预测失业变动情况并及时报警。针对具体情况,准备应付的预案和计划。失业保险要准备足够的资金,尽快解决失业保险覆盖面太窄,资金不足以及失业保障金给付标准不准确等问题,提高抗失业风险的能力,保证失业人员的失业救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其中主要是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二) 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高学位的人才
如今中国高校的扩招已经经历了很多的风风雨雨,其中的利弊也是大家所探讨的热门话题,要打好高校扩招这个牌,关键在于,吸引了更多的生源,那就要培育出高素质高学位的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求,解决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而不是出现一种所谓的“刚毕业,就失业”的怪现象。我们的教育部不仅应该就人才的培养出台相关,各个高校也应该制定适合于本学校情况的教学方案与措施,已达到培养高专业,全面人才的要求,缓解各行各业对人才需要的短缺,以缓解毕业学生因本身素质不高带来的失业。 (三) 转变观念,适应时代的发展
由于我国及其复杂的国情,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不尽相同的,这就要求我们人才结构的多样性与多层次性。我国不仅需要高级人才,搞专业人才还需要底层劳动力,从劳力劳动到体力劳动的人才是不可偏颇的。所以,应该树立劳动光荣的信念,不论是工作在一线的体力劳动者,还是在办公室的白领金领等脑力劳动者,都是平等的。所以,国家应该关注底层人民的生活,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在受教育,医疗条件,住房等方面应该给予更多的帮助与扶持,以缓解社会存在的职位偏颇的矛盾,实现人才的充分就业。而对于大学生而言,应该从提高自身能力开始,而不是所谓的高姿态,低能力,以至于无法就业,应该放低眼光,从锻炼自身能力开始做起,以实现人生的目标。 (四) 大力支持中西部发展,发展中小企业
改革开放以来,以先发展东部,东部发展起来了,再带中西部,先富带后富的道路,我们实现了东部的繁荣发展。然而,如今东西部差距,差距日益拉大到今天加大对西部的发展已经刻不容缓。西部发展了,劳动力的大迁徙也得到了缓解,有利于劳动力就近就业,这也缓解了东部发达城市各个方面的压力。另外,在实现充分就业的前提下,也应该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鼓励自主创业,是各个层次的劳动力都能就业,以解决劳动力结构不平衡带来的结构性失业。 (五) 扶持农业,大力发展服务业,实现三大产业的均衡发展
我国是几千年的文明古国,农业的地位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如今的社会主义社会,都是极其重要的。农业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否稳固,关系到整个十三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所应该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转变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就近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的收
3
入。现代社会而言,服务业的高度发展决定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与繁荣程度,在我国,呈现出以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服务业高速发展的态势,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大力发展服务业,解决城镇剩余劳动力的安排。以实现三大产业的均衡发展,促进国民经济高速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品 李永军 (美)罗伯特.M.索洛(Robert M.Solow)通货膨胀、失业与货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1
〔2〕梅建华,下岗职工与失业人员权益维护、维护劳动者权益;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0/10/1
〔3〕石彤.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排挤: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8/1 〔4〕袁乐平 周浩明.失业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8/1
〔5〕顾建平.中国的失业与就业变动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5/1
〔6〕邓大松.失业对策论: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12/1 〔7〕《中国的失业与就业变动研究》作者:顾建平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5/1
〔8〕下岗职工与失业人员权益维护/维护劳动者权益金袋鼠》 作者:梅建华 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10/1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