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应用型大学背景下外语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机制研究——基于“校

应用型大学背景下外语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机制研究——基于“校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第3 2卷 第3期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GUANG×I NORMAL UNIVERSlTY FOR NA1]oNAI mES VOI.32 No3 Jun.201 5 2015年6月 应用型大学背景下外语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机制研究 基于“校企合作"视角 陈冬雁 (钦州学院人文学院,广西钦州535000) 摘要:当前,许多高校正积极转型为应用技术性大学。这一背景下的外语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却面临着包括缺乏教育理 念、理论和战略上的“超前引领”、对“绩效”管理制度的认识不全面、师资水平结构和数量不合理等诸多问题。针对以 上问题,基于“校企合作”的视角,探讨应用型大学背景下外语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机制,旨在帮助新形势下的外语学 院形成应用型师资队伍体系,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并进一步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关键词:应用技术;外语学院;师资队伍;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891(2015)03—0044—04 Innovative Mechanism for Constructing Teachers of Foreign Languages Institutes in the Background of Applied Universities arm-By TeIJ Me More fTMM)course as an example CHEN Done;一van (College ofHumanities,Qinzhou University,Guangxi Qinzhou,535000) Abstract:Currently,many universities are actively transformed into universities of application technology.Teachers of Foreign Languages Institutes are facing many issues including advanced leading of lack of educational philosophy,theory and strategies,incomplete understanding on the ”performance”management system,and unreasonable level structure and the number of teachers.To solve these problems,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novative mechanism for building the teachers of Foreign Languages Instiutt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nstructing applied universities,in order to help he tformation of the new the applied faculty system,to train high—quality talents,and further serve he ltocal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application technology,Foreign Languages Institute,teachers,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前言 之间的联系。更有甚者,这种研究取向在运用于高等教育 发展实践的指导中又得到进一步强化。加上一 客观原因 如历史发展和政策导向等,大部分面临应用型转型的外语 教育是未来发展的基础,教师是教育发展的根本。高 等学校的定位和特性取决于教师的意识,一个高等学校的 质量最终取决于教师的水平。因此,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 的关键 ” 。现在许多高校面临着应用型大学的转型,但 学院教师仍然缺乏教育理念、理论和战略上的“超前引 领”,只是一味地按照学术型大学的路子培养所谓的“高 学历、低能力”,“多理论、少实践”和“重学术、轻技 术”的“高层次”人才,陷入被动转型的困境。此外。教 师这…行业有其固定的思维惯性和职业发展路径。因此, 要实现教育理念、理论和战略上的“超前引领”确实需要 一这一转型主要是针对理 类学科,而相应的文科类学科如 外语、中文等则面临着被动转型的重重困难,其中一个闲 难来源于师资的重组和提升,因为传统的学术研究型师资 队伍难以胜任应用型转型的各项工作,也基本不能满足培 养高素质应用型外语人才的需求。因此,高校外语学院应 用型师资队伍建设是其向应用技术型大学成功转型的关键 因素之一。 ~个较长的思想提升过程。理论源于实践却指导实践,因 此,师资队伍实现教育理念、理论和战略上的“超前引 领”是应用技术转型的首要因素。 (一:)缺乏对“绩效”管理制度的全面认识 新形势下迎来了高校“绩效”管理制度的改革。但许 、应用型大学背景下外语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普遍存 在的问题 (一)缺乏教育理念、理论和战略上的“超前引领” 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外语学院的教师更多地把研 究重心放在外部规律而忽视内部规律,更遑论研究这两者 收稿日期:2()15-02 25 多外语学院的教师只是对这一概念存有“多劳多得,少劳 少得”的模糊认识,没有从本质上把这一改革与应用型转 型中自身的提升建设联系在一起。国家推行的绩效改革主 基金项目:2()15钦州学院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 “应用型大学背景下外语学院校地校企合作创新机制研究”(编号:2015QYJGB25) 作者简介:陈冬雁(1987一),女,广西北海人,任教于钦州学院人文学院,研究方向:英语翻译与英语教育。 一44— 2015年第3期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6月25日出版 要有四个作用:1.达成目标,即通过不断工作督促和有效 的绩效考核帮助企事业单位达成目标;2.挖掘问题,即通 过不断计划、执行、正确的PDCA循环过程等来发现问题、 改进问题;3.分配利益,即固定T资和绩效T资;4.促进成 长即通过考核发现和改善问题,缩小差距,稳步提升,最 后实现共赢。现在,外语学院的大多数教师只把重心放在 教学量的“多劳”上,对于其中的“达成目标、挖掘问 题、促进成长”等没有形成全面正确的认知。 (三)师资水平结构和数量不合理 许多外语学院的专任教师大多数来自学术研究型高 校,这些教师缺乏企业和社会实践经验,注重专业理论教 学,而纯粹的理论教学恰恰不能满足应用转型的需求。但 即使这样,其引进人才的学历和职称门槛非但不降低,反 而越来越高。这让许多有着丰富企业实践经验的人员因学 历和职称等因素对这一行业望而却步。此外,在向既具备 理论教学素质又具备实践教学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迈进的道路上步履缓慢,导致高水平、高职称、高素质的 “双师型”教师严重匮乏。从师资数量方面看,由于规模 扩大和质量提升的双重压力,外语学院教师的整体数量不 足,导致了教学任务过于繁重。因此,在新形势下,外语 学院应更加关注对师资建设的科学规划,尤其是对师资水 平结构和数量的优化。 (四)考评模式和评价标准存在问题 近年来,考评同质化的问题始终阻碍着许多高校外语 学院的发展。评价体系仍是着重于学术评价 。例如,评 价体系依然沿袭学术研究型大学的标准,更多关注于教师 的科研水平。放眼每年的职称评审,学术科研型的导向体 现得更为明显。因此,数量本就不足的教师在承担繁重的 教学和科研任务后,已无时间精力提升自身实践能力,更 不用说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指导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这种固有的评价机制导向严重制约了应用性师资队伍的创 新发展。应用型本科高校实现了高等教育学术性与职业性 的结合 ” ,所以同质化的考评模式和评价标准根本无法 适应转型需求。 (五)对校企合作等师资全面培养机制的重视不够 许多高校外语学院把侧重点放在培养教师理论知识和 教学能力,未能形成鼓励专任教师深入企业实践锻炼和学 习的有效机制和措施。这严重制约着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应 用技术研究能力的培养。因而,今后师资建设一个重点应 放在推进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和完善师资全面培养机制方 面。 二、基于“校企合作”的应用型大学背景下外语学院 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机制 (一)在“校企合作”中培养教育理念、理论和战略 上的“超前引领” “超前引领”的概念源于经济学,现在被广泛应用到 高等教育改革的研究中。高等教育中的超前即超前的认 识,是依据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事物发展的正确方 向。例如“教育先行论”和“终身教育”思想等;而高等 教育中的引领则是实践的引领。“超前引领”即通过构建 “超前”与“引领”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一种指导行动 策略的思想理念,这正是校企合作最需要具备的意识。外 语学院师资队伍应紧随应用转型教育理念的改革和提升, 在校企合作中培养“超前引领”意识,借鉴国外应用技术 性大学在“校企合作”中“超前引领”方面的成功经验和 参考国内同类转型高校变革中关于“发展认识和理念”等 “引领”方面的转型指引,从取向的“上层”与“下 层”,视角的“大众”与“精英”,思路的“正面”与 “反面”以及方法的“验证”与“探索”四个方向的八个 方面,对应用型大学转型背景下的校企合作的“超前引 领”进行研究并进一步指导校企合作的实践。 (■)在“校企合作”中树立对“绩效”管理制度的 正确认识 “绩效”管理制度源于企业,所以在推进校企合作中 更应树立对“绩效”管理制度的正确认识。例如,教师到 企业挂职锻炼,如果对企业的“绩效”管理制度只有一个 模糊不清的认识,很容易陷人无法适应甚至“帮倒忙”的 困境。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只是“绩效”管理制度的 一个方面而非精髓所在。外语学院师资队伍在校企合作 中,需学习挂职所在企业的“绩效”管理制度,其中最重 要的是先通过观察、咨询、搜索资料等途径了解并明确企 业的发展目标,接着在这一目标的引领下通过自身工作的 成绩和企业对A身工作的督促和有效的绩效考核帮助企业 达成目标,也从而实现自身的“绩效”;其次,需善于在 ——4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