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讲 堂 FORUM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晋妍妍(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目前“现代学徒制”在国内职业教育界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很多高职院校将“现代学徒制”作为产教融合、

摘要:随着现代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外贸企业对于能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多,而恰恰推行现代学徒制对于高职院校人才高质量的培养提供了可能性,为此本文主要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模式现状、教学改革背景及改革方法进行分析。关键词:高职;现代学徒制;国际贸易教学改革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首选方法,同时也是推进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所以在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育发展领域,践行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必然趋势,对于高技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都是有利的。

一、现代学徒制的本质

党的十九大,对于劳动者成员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首先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高超的技能水平,其次要懂得如何创新,时时刻刻把弘扬劳模和工匠精神放在首位。究竟怎么实现,报告中也指出了方向,一使职业教育体系越来越完善,二与龙头企业进行越来越深度化的校企合作,这是现代学徒制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近年来职业教育革新的关键。

与传统学徒制相比,现代学徒制比较新,“新”在以传统学徒制为基础把常规育

人的学校教育因素融进去,这对于职业教育深化校企合作是一种新突破。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双主体育人——一方面实现学校和企业育人;另一方面实现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育人;最终联合企业进行招生、培养。教师与企业师傅共同将自己具备的技术技能水平传授给学生(学徒),特别重视培养学徒的职业精神。实施的过程中,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以实际工作岗位要求为根本,实现在构建课程体系、设置课程目标时分别与企业需求对接、与职业岗位需求对接。加强招生招工扩大的力度,改革创新课程体系构建、双师育人、教学质量严格、全面监控等各个方面,推动特色专业群和关联专业建设,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就业、创业能力,提高学生胜任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现代社会激烈竞争的能力,为社会培养一批高质量、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

二、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模式现状

我校国际贸易专业一直推行“411”人才培养模式:大一大二“四个学期”学生在学校全身心投入学习,大三的“上学期”在企业跟岗实习,“下学期”在企业顶岗实习,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要在校集中两年的时间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然后在企业提升实践技能水平。但是存在的不足之处——学生在企业实习中发现某些理论知识欠缺后无法重回学校学习。

在落实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国际贸易专业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真正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相比,存在的差距还是挺大的。从目前校企合作的整体情况看,进行的合作比较简单,基本上还是把学校放为主要的地位,企业并没有承担主体该承担的责任,并且在合作的过程中存在对学生不信任的情况,担心学生会泄露商业机密,不能使学生进行学生和员工身份的相互变换,进一步阻碍学生的发展。另一方面,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需要联合相关部门给予相应的支持和配合。然而这些部门存在着管理方面的问题,如:管理不规范、没有统一的领导进行管理等。另外校企在合作时没做到系统的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的设置也不科学,没做相应的调整、使用的教材也较为滞后,没有一本是校企合作编写的,致使取得的成效不怎么显著,严重阻碍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

三、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国际贸易教学改革背景

我们知道实践性、操作性比较强的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相关专业课程,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外贸理论基础知识,另一方面

272

2019年8月 营销界(第4周)

讲 堂 FORUM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实际进出口业务操作流程及遇到问题如何处理的技能。而目前关于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主要采用项目化教学、情景教学、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最后课程的考核形式分为两部分——理论(50%)+实操(50%)。但是由于传统的课程体系没有结合当前国际贸易发展趋势进行设置,存在很多不合理性,并且也没有完善的软硬件设备,课程很难做到与企业岗位的有效对接。

而基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国际贸易教学也存在以下不足:首先教师理论知识讲授的课时数太多,留给企业师傅实践指导的时间太少,最后导致学生实操技能掌握不够扎实,其实对于高职学生的教育做到理论知识够用就行。其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使用不超前,太过陈旧,师生之间缺少沟通交流。再者企业师傅在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时,如果出现学生对某些理论知识掌握不是太牢固的情况,就没有专门的教师进行当场解决,这也是教学中的一大问题。最后对学生的考核指标太过单一,不能很好的衡量学生对课程知识以及技能掌握的程度,校企之间缺少一个统一的标准。

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国际贸易教学改革的方法

(一)课程体系设置与行企岗位需求对接

按照行业、企业工作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确定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以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为重点,融入职业精神;把创新创业教育放为突出位置,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和精神。现在在国际贸易专业跨境电商领域中,学生创业的比例相对较高,我们可以在专业课的教学中,穿插创新创业教育,以企业师傅挖掘学生的创业潜力,带动学生创业的激情和氛围。

(二)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以真实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教学内容,工作任务进行科学设计,实现教、学、做、创一体化。做到逐年增加校企合作企业,与编写工学结合的特色教材,注重企业资源的引入,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体现教材的先进性、适用性;与龙头企业合作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最终建立核心、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形成融职业精神、职业技能为一体的育人模式,实现人才的全方位发展。

(三)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对接

实施“教师理论讲授与实训、项目师傅带徒弟、学生创业资本孵化”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师讲授理论与实训”以教师为主体,学生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训练习,打造扎实的专业基础。“项目师傅带徒弟”即以学生为主体,企业提供真实项目,学校提供场地,企业师傅给予技术指导,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学生创业资本孵化”即建立学生创业机制,学生出人力、负责运营,资本方挑选实战项目中的优秀学生,出资孵化,按股份制形式共同创业,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生态圈。

(四)毕业证书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学生职业技能证书培训与工作岗位对接,以工作岗位要求的技能证书作为学生职业技能证书的培训内容。如:国际贸易专业跨境电商方向的人才培养梯队建设主要分为初、中、高三级。初级对应的就业岗位主要是外贸业务员、外贸单证员、跨境电商平台操作员等;中级的岗位是高级外贸业务员、外贸单证员、海外营销专员等;高级的岗位是外贸经理、海外市场运营主管等。最终实现毕业生“双证书”率达100%,对口就业率达 95%以上。

实现四个融合,实施六个共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针对学时、学制与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实现教师与师傅、考试与考核、教室与实训场地、学历与证书的四个融合。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共同组织教学与评价考核,共同进行现代学徒制学生管理,共同做好双导师(教师与师傅)的建设与管理,共同落实学生实训与就业工作,进一步落实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改革。参考文献

[1]朱芸.从德国“双元制”看中国“现代学徒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8).

[2]曹振平,阙明婧.以就业为导向,双导师制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智库时代,2019(35).

[3]于涛.现代学徒制视阈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协同式育人机制研究[J].智库时代,2019(36).

[4]朱建平.“校企协同,学训交替,双导师培育卓越工匠”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J].科技风,2019(24).

2019年8月 营销界(第4周)

27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