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CDMA系统性能分析

CDMA系统性能分析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CDMA系统性能分析

1.1.1. CDMA系统的性能分析 1.1.2. 接入失败原因分析

最主要的接入即呼叫发起。该部分讨论的是由移动台发起呼叫的情况。

1.1.3. 呼叫发起的定义

当用户拨打一个电话号码时即为发起一次呼叫。由无线网络用户发起的呼叫分为MTOL(Mobile to Land)和MTOM(Mobile to Mobile)。由固定网络用户发起的呼叫为LTOM(Land to Mobile)。IS-95A和ANSI J-STD-008定义了几个与接入过程相关的定时器值;如果相应的消息没有在这些时间限制内收到移动台会放弃这次呼叫发起。

利用移动台和基站的消息记录可以判断呼叫发起失败的原因。

1.1.4. 系统接入状态定时

在接入过程的初始阶段移动台不间断地监视寻呼信道。接入状态中的两个重要的子状态是:

更新Overhead Information子状态

移动台发起呼叫尝试子状态

系统接入状态定时是用来限制移动台在这些子状态中等待的时间。许多事件会触发移动台将定时器清零。各个子状态对应的定时均不同。例如,更新Overhead Information时的限制时长是4秒,而移动台发起呼叫子状态的定时时长是12秒。

在要更新Overhead Information时移动台会在持续4秒的时间内监视寻呼信道。如果现在的Overhead Information没有在4秒内接收并存储,移动台会重新初始化。

在呼叫发起尝试子状态,移动台把系统接入状态的定时器期满值设置成12秒。如果定时器超时,移动台将返回空闲状态。在移动台从接入状态退出时定时器被设置成无效。

1.1.5. 呼叫发起过程概述

移动台首先必须在反向接入信道上发送呼叫请求消息(Origination Message),下面的几个事件将一个接一个地发生。其中的任何一件没能发生就意味着呼叫发起的失败。

1)阶段1:基站确认移动台的呼叫请求。基站通过Acknowledgement Order对移动台的呼叫请求进行确认;在移动台接收到呼叫确认之前可能需要发送好几次呼叫请求

2)阶段2:基站为移动台分配资源。基站建立一条前向业务信道,发送空业务,并向移动台发送信道指配消息。

3)阶段3:在接收到信道指配消息之后,移动台开始试探获取前向业务信道。成功获取前向业务信道是阶段

4)阶段4:当前向业务信道成功解调,移动台开始在反向业务信道发送空业务。在成

功获取反向业务信道之后基站在前向业务信道上发送确认消息(Base Station Acknowledgment Order)。

5)阶段5:基站向移动台发送业务连接消息(Service Connect message)。

1.1.6. 典型的接入时间

接入试探一般大约需要500ms,但是如果移动台位于覆盖区域的边缘地带时有可能需要2-3m的时间。

一旦基站成功地接收到呼叫请求,一般要在200ms的时间内给移动台发送呼叫确认。另外基站需要大约300ms的时间给移动台发送信道指配消息。基站成功解调反向业务信道和通过前向业务信道向移动台发送业务信道确认消息大概需要500-1500ms的时间。最后,还需要200ms的时间来发送业务连接消息。从基站接收到呼叫请求消息算起总的接入时间大概在1.5-2m的范围内。

1.1.7. .呼叫发起过程中激活的进程

1)开环功控

开环功控是一直处于激活状态的。当移动台发射功率时,发射的功率大小要基于开环估计和闭环功控(如果闭环功控处于激活状态的话)。

2)闭环功控移动

直到移动台到达第三个阶段,反向闭环功控才被激活。从这一点开始移动台在前向业务信道上的发射功率要基于开环和闭环功控。

3)前向功控

一般来说,基站会激活前向功控。当移动台到达第四个阶段时基站才激活前向功控。

4)切换

在接入过程中不允许进行空闲切换。在IS-95A中直到到达第四个阶段时才允许业务信道的切换。

1.1.8. 呼叫发起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约束限制

CDMA的标准规定每一个阶段必须在规定的约束条件下完成。这些约束条件可以是由标准定义的常数,也可以由运营商来自己调整相应的参数。

1)阶段1,BS对呼叫请求的确认:BS一定要对移动台的呼叫请求进行确认。如果呼叫请求消息没有得到确认,那么移动台会重新发起呼叫请求。可以设置移动台在宣告接入失败之前允许重新发起呼叫的次数。

2)阶段2,信道指配消息:如果移动台在接收到呼叫确认消息之后的12秒之内没有收到信道指配消息,移动台会自动返回到空闲状态。该时间常数叫做T42m。

3)阶段3,确认前向业务信道:移动台在接收到信道指配消息之后必须马上获取前向业务信道。IS-95A允许的获取业务信道的时间为200ms,在IS-95B中该时间限制延长到

了1m。该时间常数叫做T50m。

4) 阶段4,BS发送业务信道确认消息。如果该确认消息没有在2s内接收到,移动台会重新初始化。该时间常数叫做T51m。

1.1.9. 各种情况的分析

1.1.9.1. 没有接收到呼叫请求确认

呼叫请求次数达到最大限制:

移动台的发射功率比较低。检查移动台最后几次呼叫请求试探序列的发射功率是否达到最大值。如果并没有达到最大,说明有可能是接入参数设置不太合理。与之有关的接入参数有:

o INIT_PWR

o NOM_PWR

o PWR_STEP

o NUM_STEP

o MAX_REQ_SEQ

o MAX_RSP_SEQ

移动台的发射功率很高。如果移动台在呼叫发起时允许发射最大发射功率,但是仍然没有接收到确认消息,这种情况比较复杂。

接入信道冲突:呼叫请求消息在基站端必须要有足够高的Eb/Io才会被成功检测。如果干扰太高则基站不可能成功解调该消息。当多个用户在同一个接入信道上发送呼叫请求时,有可能会发生冲突。可以调整以下的参数来减少冲突的发生:

o ACC_TMO: Acknowlegment Time-out

o PROBE_BKOFF: Probe Backoff

o BKOFF: Backoff

o PN Randomization Delay

基站没有检测到接入请求(Ec/Io足够高):

1)链路不平衡。

如果强干扰阻塞了反向链路,反向链路的覆盖范围会收缩,而前向链路的覆盖并不受影响。如果设备商并没有提供小区呼吸算法(随着反向覆盖范围的变化来调制前向覆盖),那么很容易造成前反向覆盖的不平衡。

如果导频信道增益太高也会造成链路的不平衡。如果导频信道的增益设置得太高,那么前向链路的覆盖范围有肯会超过移动台发射机的覆盖范围。移动台检测到了很强的导频,但是呼叫请求却会因为链路不平衡而不能被检测到。一般来说,导频信道增益是一个常数,

如果移动台的呼叫请求总是得不到确认消息那么很有可能是导频增益太高造成的,别的原因造成的链路不平衡可能只是暂时的。

2)基站搜索的问题。

在反向覆盖很强的情况下,有可能呼叫请求仍然不能被检测到,可能是因为基站设备的搜索程序造成的。由于接入信道消息到达的随机性,基站有可能在这个时间检测到了呼叫请求,却在别的检测不到。造成的原因可能是以下几个:

o接入信道搜索窗口太窄;

o分配给接入信道的搜索解调单元性能不是很强;

o从一个相位偏移到另外一个相位偏移的转换时间太长;

3)接入参数设置不合理。

在BTS中有可能会为接入信道发送的消息分配一个或者几个信道单元。但是如果参数设置不合理的话,这些信道单元可能不能积累足够的能量来做出判断;需要调制的参数是PAM_SIZE:Preamble可能太短。

呼叫请求次数没有达到最大限制:

导频强度太低(System Lost):如果呼叫请求次数没有达到最大限制,有可能在接入过程中发生了系统丢失。在接入的初始阶段移动台继续监听寻呼信道,并且激活T40m计

时器,接收到寻呼信道的消息后将该计时器清零;如果该计时器溢出则系统丢失,移动台返回空闲状态接入失败。如果在空闲状态中移动台接收到上一次呼叫请求回应的信道指配消息移动台将拒绝。所以如果移动台拒绝接收到的信道指配消息,可能就意味着移动台在接入过程中发生了系统丢失。

接入和切换冲突:在接入过程中不允许进行切换。如果移动台在接入的过程中朝远离服务小区的方向移动可能会发生系统丢失,从而导致接入失败。如果移动台在接入失败后重新初始化或者切换到邻集中的一个新的导频上就意味着发生了接入过程拒绝切换的情况。如果接入过程太慢或者空闲切换区域太小都会造成这种情况。

•空闲切换区域太小:如果服务小区的导频信号衰减太快(例如5-6dB/sec),对应移动台来说仅仅有一个短暂的时间来进行空闲切换,而接入过程的持续时间很可能会比这个时间段要长。

•接入过程太慢:如果移动台的移动速度很快(例如,在高速公路上的时速超过60Km),如果接入过程太慢的话,移动台在服务小区覆盖很好的地方发送呼叫请求,但是却很快到达服务小区的覆盖边缘。在接入请求的初始阶段空闲切换是不允许的。导致接入过程太长的参数主要有以下一些:

PWR_STEP

ACC_TMO

Probe backoff

Sequence backoff

Persistence values

错过空闲软切换:如果很强的可用导频没有被列入邻集列表,那么移动台可能就进行接入请求之前没有进行空闲切换。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会造成接入过程中的系统丢失。

导频强度很高:系统丢失(寻呼信道失败)

导频相位污染:如果导频相位分配不合理会导致不同基站的多径信号落入同一个搜索窗口内致使移动台不能区分;从而不能成功解调目标信号。导频相位污染包括相同导频相位污染和相邻导频相位污染。

寻呼信道增益太小:寻呼信道的功率必须根据导频信道的功率大小来设置,如果寻呼信道的功率太小前向覆盖将受限于寻呼信道。

1.1.9

IS-95A和J-STD-008中规定移动台只有12s的时间等待信道指配消息,如果信道指配消息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移动台会返回空闲状态。该12s的常数称为T42m。

信道指配消息已经被发送:

如果基站已经发送了信道指配消息,有可能并没有被移动台接收到。有可能移动台在接入过程中发生了系统丢失已经返回了空闲状态。移动台在空闲状态下接收到信道指配消息并将其拒绝的现象说明了移动台在接入过程中发生了系统丢失。关于系统丢失的原因已

经前面讨论过。

信道指配消息没有被发送:

前一次呼叫没有拆链;如果移动台的链路释放消息BS没有接收到或者在路由中丢失,交换机会在一段时间内认为移动台仍然处在通话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户在结束通话之后很快发起第二次呼叫,那么交换机不会为移动台分配第二条业务信道。

容量不足:当基站不再有信道单元或者剩余的信道单元是为软切换预留的时候意味着资源已经用尽,基站将拒绝为移动台分配业务信道。这种情况应该归类为呼叫阻塞,而不是起呼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基站向移动台发送Intrcept Order或者Re-Order Order,移动台将结束呼叫请求返回空闲状态。

1.1.9

一旦接收到信道指配消息,移动台必须立刻获取前向业务信道;基站在前向业务信道上发送空业务来让移动台获得该信道。如果移动台在200ms内没能成功搜索到该信道,将放弃继续搜索。在下面的几种情况下有可能造成移动台获取前向业务信道不成功:

导频强度Ec/Io足够高:系统丢失(业务信道初始化失败)

前向业务信道的增益不够高:基站设备必须确保在发送信道指配消息之前就已经开始发送空业务,否则移动台将什么都搜索不到,很快就放弃呼叫请求。当导频强度足够高时,失败的原因可能是前向业务信道的增益的初始值设置太小。在接入过程中前向功控并没有被激活。

导频相位污染:前面已经提到。

导频强度Ec/Io比较低:系统丢失(前向业务信道初始化失败)

如果导频强度比较低(例如,Ec/Io<-15dB),有可能在接入过程中发生系统丢失。如果在这个阶段发生了系统丢失,那么T40m不再使用。有可能T50m溢出要求移动台重新初始化,而不是返回空闲状态。

1.1.9

在动台成功获取前向业务信道之后,移动台开始在反向业务信道上发送preamble,当基站成功获取反向业务信道之后会在前向业务信道上发送确认消息。如果没有在2m内接收到该消息,移动台将重新初始化。从基站的日志中可以查出基站是否已经在前向业务信道上发送了确认消息:

基站日志显示基站发送了确认消息:

导频强度Ec/Io太低:系统丢失(导频信道失败)前面已经讨论过。

导频强度Ec/Io足够高:系统丢失(业务信道丢失)前面已经讨论过。

基站日志显示基站并没有发送确认消息:

搜索问题:业务信道的搜索窗口有可能与接入信道的搜索窗口不同,如果业务

信道的搜索窗口太小可能会导致基站检测不到反向业务信道。

覆盖问题:移动台可能已经到了反向覆盖范围之外。

功率控制问题:外环功控不合理导致反向链路的发射功率不足。

1.1.9

这部分失败的原因分析与掉话的原因分析相同。因为在这两种情况下移动台都处在业务信道上,闭环功控和切换信令都处在激活状态。

1.2.掉话原因分析

掉话率是评价CDMA网络性能的一个重要准则。

.移动台的掉话机制

移动台接收到坏帧:

当连续接收到12个坏帧之后,移动台会关闭它的发射机。在连续接收到2个好帧帧之后会重新启动发射机。

移动台的衰落计时器:

过高的FER意味着前向链路很差。移动台设有衰落定时器。定时器的期满值为T5m(5秒),该计时器一直在倒计时一直到0;当接收到连续的2个好帧时,计时器重新开始倒计时。如果移动台在回零之前没有接收到连续的两个好帧,那么移动台将重新初始化。

移动台接收确认消息失败:

移动台可能在业务信道上向基站发送消息,并需要基站的确认。如果在发送消息之后的N1m(在IS-95A和J-STD-008中设置为3m,在IS-95B中建议设置为8秒)时间内没有接收到基站的确认消息,移动台将重新初始化。

.基站掉话机制

基站坏帧机制:

基站有可能也有与移动台类似的“坏帧”机制:当接收到一定数目的反向坏帧之后,前向业务信道不再继续发送信号。具体的细节在IS-95A中没有描述。各个设备厂商可能不同。

基站接收确认消息失败:

基站有可能也有与移动台类似的接收确认消息失败机制。具体的细节在IS-95A中没有描述。各个设备厂商可能不同。

.掉话分析模版

使用模版的原因:

前面所提到的掉话机制并不能明确地看出究竟是前向链路失败还是反向链路失败或者为什么失败了。为了明确这些因素,我们需要从掉话点向后察看数据。如果利用模版的话,将会很快地确定原因。模版主要是列举各种原因造成的掉话现象(掉话之前的一段时间内

一些重要参数的特点),我们只需要比较某一种实际掉话情况与哪一种标准模版列举的情况相近,就会很快地得到掉话的原因。

模版描述的一些特点:

模版仅列举一些关键的参数

导频强度Ec/Io的单位是dB。其它参数以dBm为单位。

.接入/切换掉话模版

当移动台处于一个小区覆盖边缘时有可能发起呼叫,而此时切换也即将进行,而在IS-95A中不支持接入过程中进行切换。如果移动台在接入过程中沿着走出服务小区的覆盖范围的方向走,切换也只能在接入过程结束时才能进行。接入与切换不能同时进行,切换必须等待接入完成之后进行。如果接入过程太长,有可能在切换过程中失败。

在这种情况中,可以观察到随着移动台接收功率的增加而导频强度Ec/Io在不断减小。这往往表示另外一个强导频在前向链路造成强干扰应该进行切换。当导频强度跌至-15dB以下的时候,前向链路的质量会严重下降。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接收到信道指配消息之后的1-2秒内,很容易发生业务信道初始化失败,移动台将重新初始化。在一个新的导频上进行初始化明确地表明需要进行切换。

当因为干扰很大使导频强度低于-15dB时,前向链路的质量严重下降。当前向链路不能成功解调,移动台会关闭发射机,此时的反向闭环功控比特会被忽略。TX_GAIN_ADJ的幅度保持平坦,一般是正的几dB。由于移动台的接收功率很高,开环功控会低估移动台

所需要发射的功率水平。

.前向干扰掉话(长时干扰)

长时是指持续时间超过移动台的衰落计时器的期满值(例如,大于5秒)。

在前向链路干扰造成的掉话中,可以观察到随着移动台接收功率的增加导频强度Ec/Io在不断减小。这往往表示存在干扰源在前向链路造成强干扰。当因为干扰很大使导频强度低于-15dB时,前向链路的质量严重下降。当前向链路不能成功解调,移动台会关闭发射机,此时的反向闭环功控比特会被忽略。TX_GAIN_ADJ的幅度保持平坦,一般是正的几dB。由于移动台的接收功率很高,开环功控会低估移动台所需要发射的功率水平。

CDMA的自干扰(切换失败):

如果移动台马上在另外一个导频上进行初始化,那么掉话是因为切换失败,这是前向链路干扰造成掉话的最普遍的情况。

外部干扰:

如果移动台掉话后进入长时间的搜索模式中(超过10秒),那么造成很高的FER,从而导致掉话的干扰源不可能是CDMA中的可用导频信号(例如,可能是微波发射机)。

.前向干扰掉话(短时干扰)

短时是指持续时间低过移动台的衰落计时器的期满值(例如,小于5秒)。

在前向链路干扰造成的掉话中,可以观察到随着移动台接收功率的增加导频强度Ec/Io在不断减小。这往往表示存在干扰源在前向链路造成强干扰。当因为干扰很大导频强度低于-15dB时,前向链路的质量严重下降。当前向链路不能成功解调,移动台会关闭发射机,此时的反向闭环功控比特会被忽略。TX_GAIN_ADJ的幅度保持平坦,一般是正的几dB。由于移动台的接收功率很高,开环功控会低估移动台所需要发射的功率水平。

如果这种情况的持续时间很短(不超过5秒),移动台的衰落计时器可能会重新启动,掉话不会发生。如果导频强度在5秒内恢复到-15dB,但是TX_GAIN_ADJ的幅度仍然保持水平,这表示移动台的发射机并没有启动,衰落计时器仍然在计时。当计时器溢出时,移动台重新初始化。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基站的掉话机制比移动台的反应要快(例如,是在2秒内而不是5秒内)。当导频恢复时基站已经停止在业务信道上发射信号,一般来说在这种情况下,移动台会在同一个导频上重新初始化。

CDMA的自干扰(切换失败)

外部干扰

.前反向链路不平衡导致的掉话

在这种情况中,很强的导频信号意味着前向链路很好,而移动台的发射功率却已经调整到了最大,这说明反向链路很差。这两项指标说明了存在前反向链路的不平衡。经过一定的时间(例如,3-5m),基站将放弃反向业务信道,并且停止发送前向业务信号。当然此时,移动台的前向业务FER变得极高,很快会关闭发射机,参数TX_GAIN_ADJ的幅度变得平坦。

反向链路阻塞

分配给导频的功率比例过高

.覆盖不好造成的掉话(长时覆盖不好)

导频强度Ec/Io与移动台接收功率同时下降是这种掉话的显著特征。当导频强度低于-15dB时,前向链路的质量严重下降。当前向链路不能成功解调,移动台会关闭发射机,此时的反向闭环功控比特会被忽略。TX_GAIN_ADJ的幅度保持平坦,它的大致范围一般在0~-10dB的范围。在负载很重的小区内,可能会更高。

如果这种情况持续时间很长(超过5秒),那么移动台的衰落计时器将在到达5秒时超时溢出,移动台将重新初始化。这时候,移动台进入一个长时间的搜索模式(例如,大于10秒)。在掉话之前,移动台的发射功率一般接近最大值限制。当移动台关闭发射机的时候,从分析工具看到的发射功率大小的记录和显示值仍然保持不变(虽然实际上发射机已经被关闭了)。此时移动台的接收功率基本上接近-100dB或者更低。

.覆盖不好造成的掉话(短时覆盖不好)

导频强度Ec/Io与移动台接收功率同时下降是这种掉话的显著特征。当导频强度低于-15dB时,前向链路的质量严重下降。当前向链路不能成功解调,移动台会关闭发射机,此时的反向闭环功控比特会被忽略。TX_GAIN_ADJ的幅度保持平坦,它的大致范围一般在0~-10dB的范围。在负载很重的小区内,可能会更高。

如果这种情况出现时间很短(小于5秒),移动台的衰落计时器有可能在掉话之前重新

启动。如果导频强度在短于5秒的时间内恢复到-15dB以上,但是TX_GAIN_ADJ的幅度仍然保持平坦,说明移动台的发射机并没有重新启动。衰落计时器仍然在继续倒计时。当衰落计时器在5秒时溢出时移动台重新初始化。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基站的掉话机制比移动台的反应要快(例如,是在2s内而不是5秒内)。当导频恢复时基站已经停止在业务信道上发射信号。在掉话之前,移动台的发射功率一般接近最大值限制。当移动台关闭发射机的时候,从分析工具看到的发射功率大小的记录和显示值仍然保持不变(虽然实际上发射机已经被关闭了)。此时移动台的接收功率基本上接近-100dB或者更低。

.业务信道发射功率受限造成的掉话

在前向链路中分配给业务信道的功率和反向链路设置的Eb/No目标值都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当这些参数设置太低,业务信道不允许足够大的功率开保持前向链路,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导频可用,也有可能发生掉话。

在业务信道受限所导致的掉话中,可以看到导频强度和移动台的接收功率都在可接受的门限之上(例如,导频的Ec/Io大于-15dB,移动台接收功率大于-100dB)。在这种情况中,TX_GAIN_ADJ会在5s内保持水平,之后移动台重新初始化。这表明前向业务信道能量不足使移动台不能成功解调,关闭了发射机。既然导频强度足够,我们可以断定前向业务信道的发射功率受限(前向业务信道配置的最大发射功率受限)或者已经被停止发送。当移动台的衰落计时器在5秒之后溢出时移动台重新初始化。在同一个导频信道上初始化明确地表明掉话的原因是前向业务信道太弱。

基站设置的反向业务信道Eb/No目标值是反向信道的一个限制。当基站所接收到的反向业务信道的能量达不到一定的值,基站将掉话,从而中断前向业务信道的发送。现象与前面所描述的前向链路首先失败相同。

1.4. FER分析

话音质量是一个非常主观的量,很难进行客观评价。然而话音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是与误帧率有关的,而误帧率则可以进行客观的测量。当系统的误帧率高于目标值时,需要对系统性能进行细致的分析以查明原因。

.前向链路高FER原因分析

前向链路FER的目标值或者说期望值一般是一个可以设置的值。当系统的性能低于目标水平时,需要进行性能分析以确认产生原因。

当数据速率是9600bps时:

当使用9600bps的数据速率时,用户需要通过功率测量报告消息(Power Measurement Report Message)向基站报告错帧的数目。移动台是否发送该消息取决于基站,它可以是基于门限触发(例如当误帧到达一定的数目)也可以是周期性触发(例如每收到100个帧报告一次)。

当数据速率是14400bps时:

当数据速率是14400bps时,允许采用快速功控。

.3.原因1:前向业务信道太差

当前向链路的FER很高的时候,移动台的接收功率和导频Ec/Io都很高,说明可能是

前向业务信道太差。导频信号很强说明移动台在覆盖范围内。在这种情况下,业务信道差的原因可能是前向功控的反应速度太慢或者CDMA的前向链路相关性干扰太高。

前向链路功控的反应速度太慢。既然导频信号很强,那么有可能是分配给前向业务信道的功率不足。前向链路的功率控制算法各个设备厂商不同,有可能算法的反应速度太慢。但是一般来说,运营者可以对分配给业务信道功率的比例进行调节。

业务信道的最大增益太低。如果业务信道的最大增益太低,系统将不允许为前向业务信道分配足够的功率。

基站已经终止前向业务信道。当反向链路失败的时候,基站将终止前向业务的发送。

相关干扰太大。这是由导频相位分配不当导致的。当来自不同基站的多径信号落在移动台的同一个导频搜索窗口内,使导频的Ec/Io很高。但是业务信道合并来自不同的两个呼叫信号的时候会导致很高的FER。这种情况在前面讨论过。

.4.原因2:导频信号太差

导频信号太差说明已经发生了系统丢失,在这种情况下移动台的接收功率可能高也可能低。

切换失败:在移动台的呼叫过程中有可能需要切换到另外一个小区,如果必需进行软切换时失败了,会造成很高的误帧率,从而导致掉话。在这种情况下误帧率的升高是因为切换失败。关于切换失败前面已经讨论过。

确认失败:这里所说的确认失败是指移动台没能检测到比较强的多径信号。这种情况的特征是导频信号很低,移动台的接收功率或者很高或者很低。原因分析如下:

o搜索窗口问题。如果搜索窗口很小,会导致移动台搜索不到落在搜索窗口之外的比较强的多径。

o前向链路干扰。如果接收功率很高,而且搜索窗口很大,有可能是有比较强的干扰落在了搜索窗口之内。

o覆盖问题。如果导频信号和业务信号的强度都很低,说明移动台在呼叫的过程中可能已经走出了系统的覆盖范围。

.反向链路高FER原因分析

当反向链路的干扰信号增大到一定的水平时业务信道的信噪比严重恶化,从而不能成功解调。反向链路的干扰源有:微波系统的直射路径或者是不可控制的来自CDMA其它用户的干扰。

移动台的发射机已经被关闭:在IS-95中规定,如果移动台连续收到12个坏帧会关闭发射机。

反向外环功控的问题。对应反向业务信道的功率控制是基于传播环境的。如果要求移动台的功率增加太快,可能会导致外环功控跟不上。可以对外环功控的速度加以控制。

前反向链路不平衡。如果导频信道很好,而反向业务信道很差,可能是前反向链路不

平衡。

基站搜索问题。如果基站的搜索窗口太小,可能会检测不到比较强的多径。

移动台有可能在呼叫过程中走出了系统的覆盖范围。前面已讨论过。

有关切换失败前面已讨论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