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卷第3期 2002年5月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 V 0J.15 N 3 Ma v.2oo2 谈谈教师专业化问题 司孟Pl 薄红英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郑州450052] 摘要:随着世界教育的发展和我国教育事业厦市场经济的发展.教师专业化即教师职业化已成为一十不可 忽视的f-q题。稂有必要对国外发达国家的教育经验作对比研究,尤其应认真研究国外教师培养的各种范式.然 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以期在教育观念、教育制度政策、教师培养内容覆教育技能等方面有所提高和囊破。 关键词:教师;专,2k4L;培养范式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928(20 ̄)03.0082-02 目前.不论是学术界、还是政府.都已形成共识,即充 高教师地位的整体政策中,专业化是最有前途的中长期策 分认识到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性,这也是我国市场 略 。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分别从80年代后期开始加大教师专 经济快速发展所必然要求的。其实教师专业化并不是一个新 业化教育制度的改革,教师专业化的观念戚为社会的共识。 名词.如果从现代教学形式——班级授课制的建立、教师开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度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始成为一种专门职业算起,教师专业化已经走过了300多年 日益加快,社会对教师工作质量和效益的要求空前提高。在 的历史。而教师专业化提的最多的,受到应有重视是在二战 这~背景之下,进行 教师专业化为核心的教师教育改革,已 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教师专业化成为一种强 成为世界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共同特征。现在,教师专业化已 劲的思想浪潮,并极太地推动了许多国家教师教育新理念和 经成为促进教师教育发展和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成功策略。到底什幺是教师专业化?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 新制度的建立。加世纪60年代中期 后,随着西方发达国 那幺,家出生率下降而对教师需求量的降低,由于经济原因教师培 教师作为一门特殊的专门职业,它有自己的理想追求, 养机构成为政府削减公共开支的对象,以及公众对教育质量 有自身的理沦武装,有自觉的职业规范和高度成熟的技能技 的不满引发对教师教育的批评,提高教师“质”的要求取代 巧.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立特征。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 了对“量”的急需.对教师素质的关注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 1966年联台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提出《关于 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教师不仅需要知道传授什么知 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 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化作出 识.而且需要知道怎样传授知识.知道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 了明确说明,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 不同的教学策略。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 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地 持续地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 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 识和特别的技术。”1986年.美国的卡内基工作小组、霍姆 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 斯小组相继发表《国家为培养2l世纪的教师作准备》.《明 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 天的教师》两个重要报告,同时提出 教师的专业性作为教 不可替代性 这就要求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 师教育改革和教师职业发展的目标。报告倡导大幅度改善教 职业条件以及独特的培养培训机构,要求有专门的培养制度 师的待遇,建议教师培养从本科阶段过渡到研究生教育阶 和管理制度,要求国家的教师管理保障制度,都实现相应的 段 这两个报告对美国教师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重大变革。1989--1992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相继发表了 根据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对此作出的研究,他们认为 有关教师及教师专业化改革的研究报告,如《教师培训》、 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是:第一,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 《学校质量》、《今日之教师》、《教师质量》等。1996年, 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 联台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45届国际教育太会提出,“在提 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 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第 收稿日期:2002__03—25 8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谈谈教师专业化问题 2002年第3期 二,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第 发展赋予教师的时代性任务,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形成新的 三,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 教师教育观 它包括贯通职前、^职、职后的教师教育一体 度;第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 化的观念和强调教师教育终身化的观念,包括获国教师教育 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即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 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观念, 及教师教育全 的过程。可见,教师职业的专门化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 新的质量观与规范化要求,教师教育优先发展及其应具有一 奋斗过程,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个终身学习、 定超前性的观念,教师教育要特别注重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 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 80年代以后,旨在大幅度提高教师质量和专业水平的 培养和 知识——能力——素质 整体优化的观念。 第二.在制度政策层面上.要切实贯彻执行《中华人民 教师专业化运动成为世界众多国家教师发展的主导运动。联 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 合国呼吁各国把教师专业化作为提高教师质量和社会地位的 法》等国家颁布的有关教师专业化的政策法令,并且积极进 共同策略。目前,在国际上推进教师专业化的过程中.摸索 行理论与实践探索,根据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要求,完善教 出不少先进的经验,其中国际上通行的六种教师培养范式是 师教育的各种制度,构建教师教育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和运 其中之一.对我国的教师专业化的推进、培养社会需要的教 行机制: 师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1)知识范式:在教师培养过程 第三,在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层面上,要在建立教师教 中.人们首先认识到的是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因此, 育课程认定制度的前提下,针对新世纪我国不同层次师资培 教师教育中非常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认为教师的专业化就 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对相关的课程体系与结构、教 是知识化。(2)能力范式:2O世纪60年代,人们逐渐认识 材与教学内容、培养与培训方案等作出科学的研究、认定, 到教师不仅要有一般的知识.而且更要有综合的能力,要有 进行有利于实行创新眭教育和提高师资综合素质的全新设计 把知识表达出来.传递出去,教会学生的能力,要有与学生 与安排。 进行沟通,共同处理课堂事务的能力,于是由知识范式转向 第四,在教育技能与方法层面上,要经由教师教育的专 能力范式。(3)睛感范式:同样是在60年代,许多学者经 业学习与训练,使教师和未来的教师真正掌握现代先进的教 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一个教师仅仅拥有知识和能力,也 育理论与方法,特别要加强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与教育技 不足以成为好教师,“当教师的知识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 术的学习与 _『练,使他们得以在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平台” 影响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是情感性因素”,因而强调 上推进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同 教师对学生的爱心,即教师能否注意和关心学生的情感发 时,还要让他们掌握一定的教育调查研究、教育测量评价方 展,教师自身是否具备情感人格方面的条件=(4)“建构 面的专业知识技能与方法 论”范式:随着皮亚杰对人的认识发生机制的研究以及建构 可喜的是,我国的教师专业化虽然起步较晚,但我们有 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认为知识是不固定的,不断扩展的, 国外的先进经验可 借鉴.学术界、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对这 是在学习者和教学者之间互动共同建构的。因此,强调教师 个问题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并已经做出努力,与此同时,我 是成长过程中的人,需要不断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把知 国有关法律也已经为推进教师专业化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 识变成完全个人化的而不是外在于自己的东西。(5)“批判 证: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的《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 论”范式:强调教师不仅要关心书本知识,还要关心学科之 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 外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合理性。教师应当对课程之 的专业地位。1995年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2000年 外、学校制度之外的整个社会保持一种关心、兴趣和审视的 教育部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教师资格制度在全 眼光,应当主动地介^社会生活,并保持一种独立立场。因 国开始全面实施。2000年,我国出版的第一部对职业进行科 而主张培养教师的独立思考能力。(6)“反思论”范式:主 学分类的权威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首 张教师的成长应该培植起“反思”的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 次将我国职业归并为八大类,教师属于 专业技术人员”一 El起,国家首次开展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认 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不断自我调整、自获建构,从而获得 类。2001年4月1持续不断的专业成长 这种培养范式正逐渐成为国际教师教 定工作,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育的主流。 虽然我国已采取了以上种种措施,但我国的教师专业化 结音我国的实际情况,如何推进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 进程还处在起步阶段,还有漫长的路要走,我们要结合我国 平,是我国教育界不可忽视的问题,是我们要深^研究的问 实际景况进行不断的摸索,还要在教师中普及这种观念,得 题。要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需要解决思想观念、制度政 到教师的重视,提高教师的认识,因为教师专业化的最终目 策、课程与教学内容、教育技能与方法等诸多层面的问题: 的是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没有每位教师主动、积极参与 首先,在思想观念层面上,要十分明确新世纪社会变革 是不可能推进教师专业化进程的。・8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