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论本科生学习策略的影响因素——基于江苏省某高校的实证分析

浅论本科生学习策略的影响因素——基于江苏省某高校的实证分析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总第445期2019年1月(上)TheScienceEducationArticleCollects

Total.445

January2019(A)

浅论本科生学习策略的影响因素

—基于江苏省某高校的实证分析——

罗敏月

(陆军工程大学研究生院

中图分类号:G642摘

文献标识码:A

江苏·南京210000)

DOI:10.16871/j.cnki.kjwha.2019.01.023

随着高校的扩招,本科生的学习状况越来越受到校等方面,并没有把大学生的学习认知作为中间变量来研究。故本文将结合康布斯的学习理论,将大学生的学习认知作为中间变量,在探讨教师教学对学生学习认知的影响的基础上,分析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认知、学习策略的选择三者之间的关系。

社会的关注,而作为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的研究也不再局限于基础教育阶段。本文在选取江苏省某高校作为调查样本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理论,探讨高校学生选取学习策略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学生学情提供新的思路。关键词

大学生

学习策略

影响因素

ABriefDiscussionontheInfluencingFactorsofUnder原graduates'LearningStrategies:EmpiricalAnalysisBasedonaUniversityinJiangsuProvince//LuoMinyue

AbstractWiththeexpansionofcollegesanduniversities,thelearningconditionofundergraduatesismoreandmoreconcernedbythesocietyandpeople,andasanimportantfactoraffectingstudents'learning—thestudyoflearningstrategiesisnolongerlimitedtothebasiceducationstage.BasedonthesurveysampleofauniversityinJiangsuProvince,thispapercombinespedagogyandeducationalpsychologytheorytodiscusstheinfluencefactorsofcollegestudents'learningstrategiesandprovidenewideasforimprovingstudents'learningcondition.

Keywordsundergraduates;learningstrategies;influencingfac-tors

2研究方法

2.1理论研究

对于知觉与行为的关系,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康布斯等人认为:不同的人既然对同一事实产生不同信念,该事实对不同的人自然地具有不同的意义。因此要想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不能只从行为表现上去加以矫正,而必须着手设法改变他们的知觉或信念。[1]

从这个角度上说,大学生学习策略作为学习行为的一部分,它的选择是受到大学生本身对学习的知觉或信念的影响的,也就是本文中的学习认知。而要改善学生策略的选择,还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认知,所以对于学生学习认知受到哪些方面的影响的研究是必要的。2.2实证研究

(1)研究工具。通过检索CNKI、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了解大学生学情及其影响因素相关文献的研究,结合相关理论设计了相关问卷,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对学生的学习策略的调查;第二部分为对学生认知的调查,主要调查的是学生对学习与工作关联性以及对所学知识有用性的认识;第三部分为对教师教学的调查,包括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课外学习的指导情况(简称教学指导)两个部分。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1=非常不符合,2=比较不符合,3=符合,4=比较符合,5=非常符合),整体信度为92.8%(见下表1)。其中,第一部分的信度为91.4%,第二部分的信度为85.7%,第三部分的信度93.7%,说明该问卷信度良好。

表1可靠性统计量

Cronbach'sAlpha0.928

项数27

1研究意义

在高校扩招的今天,高校的教育质量如何、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如何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而学习策略是影响学生能否进行有效学习的关键,所以对它的研究不止存在于基础教育阶段,在高等教育阶段同样重要。但受到近年来就业形势的影响,“学习无用论”甚嚣尘上。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将大学四年过成了混日子的状态,上课不听、课后不学、考试犯难、毕业即失业,等等,呈现的是一种恶性循环,更别提去选取科学的学习策略了。

综合之前对学习策略的研究,大部分集中于基础教育阶段,对学习策略影响因素的研究也集中于学生、教师、学

作者简介:罗敏月(1988—),女,硕士研究生,助教,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62

教改教法

(2)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江苏省南京市某高校大一至大四学生1200名,施测后剔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1158份,有效回收率96.5%。

(3)施测过程。测验以学院为单位对学生进行集体施测,先由主试宣读指导语和注意事项,然后学生进行测试,共分8次测试完成,每次测试约20分钟。

(4)数据处理。问卷回收后进行统一筛选和录入,严格进行过程管理。数据资料采用spss19.0建立问卷数据库并进行定量分析。

影响;模型3:学习认知、教学方法、教学指导对学习策略的影响。

根据多元回归分析所得到的标准回归系数,即路径系数,建立以下路径分析模型:

3研究结果

3.1学习策略、学习认知、教学方法、教学指导的相关关系

为了考查学习策略、学习认知、教学方法、教学指导的关系,作相关矩阵,结果见表2:

表2学习策略、学习认知、教学方法、教学指导的相关矩阵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学习认知教学方法教学指导

—.491**.370**.797**

—.326**.368**

学习策略

.302**

教学方法

注:**.在置信度(双测)为0.01时,相关性是显著的

0.1230.144

0.3700.797

0.1440.144

学习认知

0.413

0.491

0.249

学习认知

教学方法

教学指导

图1教学方法、教学指导、学习认知、学习策略的路径模型

为了使学习认知、教学方法、教学指导对学习策略的影响程度看得更清晰,作表4。

表4学习认知、教学方法、教学指导、学习策略之间的影响程度因变量学习认知

自变量教学方法教学指导

直接效应0.1960.157

相关系数0.3260.368

决定系数0.1080.104

由表2可以看出,学习认知、教学方法、教学指导与学习策略存在极其显著的相关,教学方法、教学指导与学习认知的相关性也非常显著。

3.2学习认知、教学方法、教学指导与学习策略的路径分析模型

为了进一步了解学习认知、教学方法、教学指导是如何对学习策略产生影响的,我们对影响学习策略的三个因素进行路径分析,用SPSS作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和图1。

参考论文线性回归建立三个模型,模型1:教学方法对教学指导的影响;模型2:教学方法、教学指导对学习认知的

教学指导

结合表3、表4和图1,以学习认知、教学方法、教学指导3个变量预测学习策略,可以解释其30.7%的变异。学习认知的解释力最大,可以解释学习策略24.9%的变异;其次是教学计划和教学指导,两者对学习策略变异的解释均可达到14.4%。以教学方法、教学指导预测学习认知,可以解释其11.5%的变异。其中,教学方法可以解释学习认知的10.8%的变异,教学指导可以解释学习认知10.4%的变异。可见,教学方法对学习认知的解释和教学指导对学习认知的解释相差不大。

综上所述,学习认知可以解释学习策略24.9%的变异,

表3多元回归方程分析表

回归方程12

R0.8400.339

R方0.7060.115

调整R方0.7060.113

自变量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教学指导

3

0.554

0.307

0.305

教学方法教学指导学习认知

Beta0.8400.1960.1570.1230.1440.413

t52.7383.8313.0832.6973.16715.841

Sig.000.0020.0070.0020

63

教改教法

教学计划、教学指导均可解释学习策略14.4%的变异。

表6学习认知与复述、精加工、组织策略的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

平方和df组间

复述策略

组内总数组间

精加工策略

组内总数组间

组织策略

组内总数

97.240758.370855.611122.656761.898884.554142.117734.904877.021

均方811491157811491157811491157

17.765.640

27.774

.000

15.332.663

23.122

.000

F12.155.660

显著性18.416

.000

4总结

4.1学习认知与学习策略的关系

研究表明,学习认知与学习策略存在显著的相关,学习认知作为学习策略影响因素之一,对学习策略的变异的解释也达到24.9%。

学习策略作为一种调控学生学习的技能,具有很高的概括性,学生在学习中积极运用学习策略的前提是他们对学习的认知是积极的。把学习认知与问卷中认知策略做单因素方差分析,学习认知与认知策略的显著性水平值为0(见表5),表明学习认知对认知策略的影响是显著的;把认知策略分开为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分别与学习认知做单因素方差分析,学习认知与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的显著性水平值为0(见表6),表明学习认知对它们的影响是显著的。可见,认识到所学知识与之后学习和工作的有用性以及关联性的学生更能够运用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来加强自身的学习;而没能认识到所学知识与之后学习和工作的有用性以及关联性的学生对于运用认知策略进行学习是比较消极的。

表5学习认知与认知策略的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平方和

组间组内总数

120.824491.403612.227

Df811491157

均方15.103.428

F35.314

显著性.000

总之,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在调查中,学生关于所学知识与之后学习和工作的有用性以及关联性的认知是学生学习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之一。4.2教师教学与学习认知的关系

“没有不会学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是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的教育理念。高校教师作为与学生最密切接触的群体之一,对学生的学习认知的影响不可小觑。本文将教师的教学分为两个方面:教学方法和教学指导,这两者均与学生的学习认知有显著的相关。

调查表明,教师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较民主的教学风格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兴趣,学生更能够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就有利于他们去发现所学知识的有用性,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认知;而教师对学生课外学习加以指导并且讲明这门课程的用途以及与就业的关联性,则是直接有利于改善学生对这门课必要性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学习认识的提升。

4.3教师教学与学习策略的关系

本文将教师的教学分为两个方面:教学方法和教学指导。调查中,将教学方法、教学指导与学习策略做spearman

从理论上看,康布斯等人认为,不同的人既然对同一事实产生不同信念,该事实对不同的人自然地具有不同的意义。因此要想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不能只从行为表现上去加以矫正,而必须着手设法改变他们的知觉或信念。[1]学生关于所学知识与之后学习和工作的有用性以及关联性的认知就是知觉或信念,学生是否采用积极的学习策略是外显的行为。所以要想促使学生采用积极的学习策略进行学习,光在外部对学生进行教育是不够的,只有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认知,学生自然而然就会采用积极的学习策略进行学习。

表7教学方法、教学指导与学习策略的相关性分析

学习策略13学习策略14学习策略15学习策略16学习策略17学习策略18

相关系数

教学方法

Sig.(双侧)相关系数

教学指导

Sig.(双侧)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239

.000.274

.000.275

.000.243

.000.251

.000.213

.234

.271

.266

.253

.256

.224

64

教改教法

相关因素分析(见表7),从数据上可以看到:第一,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指导与学生学习策略的显著性水平值为0,证明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指导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影响非常显著;第二,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指导与学生学习策略的选择呈正相关。数据表明,教师的教学方法越民主,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越多,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越高,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就频繁,越有利于学生在反思自身前提下吸收他人合理的学习方法从而形成自身的学习方法。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描述就是教师的榜样作用。教师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反映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众所周知,纯讲授、较为沉闷的“满堂灌”对教师来说是最简单的,因为这个课没有联系学生的实际,随便哪个班哪个年级都能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而教学准备充分、因材施教的教学以及较为民主的教学氛围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较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学生是否有选择合适学习策略进行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较为民主的教学方法也可促进师生间的交流,有利于及时解答学生学习知识和学习策略方面的疑惑,有利于学生使用积极的学习策略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教师是否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否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加以运用;教师是否对所教课程的有用性以及与未来就业和工作的联系加以说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认知,进而影响着学生学习策略的选择。

综合以上分析,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够直接渊上接第29页冤

2014,9(3):6.

⑤薛二勇,傅王倩.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中国教育改革和

发展的形势与政策分析[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8(3):24.⑥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网站.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7/04/content_10002.htm.

⑦《2017-2018互联网教育发展趋势报告》发布[EB/OL].http:

//media.china.com.cn/it/2017-11-25/1177269.html.⑧吕森林,等.2016-2017中国互联网教育行业蓝皮书[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11-12.

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网站[EB/OL]2018-05-02.http://www.

gov.cn/zhengce/content/2018-05/02/content_5287465.htm.

⑩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

年).国务院公报.2011年第35号[EB/OL].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1/content_2020905.htm.訛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8,6(3):10-11.輯輥

参考文献

[1]周洪宇.教育公平———维系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M].北京:中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吴遵民,等.基础教育公平论———中国基础教育公平与均衡发

展的政策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

[3]薛二勇,傅王倩.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中国教育改革

和发展的形势与政策分析[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8(3).[4]吕森林,等.2016-2017中国互联网教育行业蓝皮书[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5]StevenJ.Klees&OmarQargha.教育公平:联和国儿童基金会

的案例及参与式讨论的必要展望未来[J].国际比较教育期刊,2014,9(3).

[6]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8,6(3).

编辑

张效瑞

訛童世骏.提升中国特色教育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教育强国[J].清輰輥

华大学教育研究,2018,6(3):7.

影响学生学习策略的选择,而教师教学作为学生学习认知的影响因素之一,也通过学习认知这个变量间接影响这学生学习策略的选择。结合康布斯的理论,要想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关键在于他们的学习认知。而对于学习认知,除了教师的教学之外,还有哪些影响因素,尚待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健敏.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

育出版社,2000.

[3]王振宏,刘萍.动机因素、学习策略、智力水平对学生学业成就

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0(32):65-69.

[4]周海涛,景安磊,李子建.大学生学习策略使用水平及其影响因

素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4(4):25-30.

[5]赵俊峰,杨易,师保国.大学生学习策略的发展特点[J].心理发

展与教育,2005(4):79-82.

[6]张润杰,张亚伶,杨娜,李泓磊.研究生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研

究———基于北京地区研究生的调查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7):57-62.

[7]隋洁,朱滢.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与知识获得的关系[J].中国

心理卫生杂志,2004(5):345-347.

[8]彭华茂,潘海燕,王迎,陈庚,黄荣怀.远程学习者学习动机、自

我效能感、归因与学习策略的关系研究[J].教育学报,2008(4):45-50.

编辑张效瑞

6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