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消毒剂的分类

消毒剂的分类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消毒剂的分类

消毒剂的分类:常用的消毒剂产品以成分分类主要有9种:含氯消毒剂、过氧化物类消毒剂、醛类消毒剂、醇类消毒剂、含碘消毒剂、酚类消毒剂、杂环类消毒剂、胍类消毒剂、季铵盐类消毒剂,另外还有生物类消毒剂。按消毒效果分类有3种: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低效消毒剂。

高效消毒剂:指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致病性芽孢菌)也有一定杀灭作用,达到高水平消毒要求的制剂。

中效消毒剂 :指可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低效消毒剂:指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高效消毒剂

戊二醛属灭菌剂:具有广谱、高效杀菌作用有气味、低毒。对金属腐蚀小。

过氧乙酸属灭菌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对金属或织物有腐蚀性,受有机物影响大,稳定性差。

过氧化氢属高效消毒剂:具有广谱、高效、速效、无毒、对金属或织物有腐蚀性。

二氧化氯属高效消毒剂:广谱、高效、速效。对金属有腐蚀性,对织物有漂白作用,受有机物影响大、活化液和稀释液不稳定。含氯消毒剂属高效消毒剂,具有广谱 、高效、低毒、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对金属有腐蚀性、对织物有漂白作用,受有机物影响很的大,消毒液不稳定。

过氧化氢根离子消毒剂:属高效消毒剂,具有广谱、高效、速效、长效、无毒、无味、无刺激、可杀灭各种细菌及病毒,能去除害气体,释放负离子,稳定性好等特点。

二溴海因:是一种释放有效溴的消毒剂,可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

繁殖体、芽孢、真菌和病毒。高效、广谱。 中效消毒剂

碘类消毒剂属中效消毒剂:中效、速效、低毒,对皮肤无刺激,对二价金属有腐蚀性,受有机物影响很大,稳定性好。复合碘(聚维酮碘)

乙醇(酒精)属中效消毒剂:中效、速效、无毒、对皮肤有刺激性、对金属无腐蚀性,受有机物影响很大,易挥发、不稳定等特点。 低效消毒剂

胍类消毒剂属低效消毒剂:对皮肤粘膜无刺激,对金属织物无腐蚀,受有机物影响轻微,稳定性好等特点,(包括醋酸氯己定、葡萄糖酸氯己定和聚六亚甲基胍等)。

季胺盐消毒剂属低效消毒剂:包裹单链季盐消毒剂和双长链季胺盐消毒剂,对皮肤粘膜无刺激,毒性小,稳定性好 (如百毒杀、如新洁尔灭等)。

1.含氯消毒剂

含氯消毒剂:是指溶于水产生具有杀微生物活性的次氯酸的消毒剂,其杀微生物有效成分常以有效氯表示。次氯酸分子量小,易扩散到细菌表面并穿透细胞膜进入菌体内,使菌体蛋白氧化导致细菌死亡。含氯消毒剂可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结核杆菌和抗力最强的细菌芽胞。这类消毒剂包括无机氯化合物(如次氯酸钠、次氯酸钙、氯化磷酸三钠)、有机氯化合物(如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氯铵T等)。无机氯性质不稳定,易受光、热和潮湿的影响,丧失其有效成分,有机氯则相对稳定,但是溶于水之后均不稳定。常用的含氯消毒剂有①液氯,含氯量>99.5%(W/W)。②漂白粉:含有效氯25%(W/W)。③漂白粉精:含有效氯 80%(W/W)。④三合二,含有效氯 56%(W/W)。⑤次氯酸钠,工业制备的含有效氯 10%(W/W)。⑥二氯异氰尿酸钠,含有效氯 60%(W/W)。⑦三氯异氰尿酸,含有效氯 85%~90% W/W)。⑧氯化磷酸三钠,含有效氯 2.6%(W/W)。适用范围: 适用于餐(茶)具、环境、水、疫源地等消毒。

使用方法:(1) 消毒液配制 根据有效氯含量,用水将含氯消毒剂配制成所需浓度溶液。(2)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浸泡、擦拭、喷洒与干粉消毒等方法。如 浸泡法:将待消毒的物品放入装有含氯消毒剂溶液的容器中,加盖。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的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 500mg/L 的消毒液浸泡 10min 以上;对经血传播病原体、分枝杆菌和细菌芽孢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 2000 mg/L~5000mg浸泡消毒。

2.过氧化物类消毒剂

过氧化物类消毒剂是指那些具有强大的氧化能力的消毒剂。如过氧乙酸、过氧化氢和臭氧等。过氧化物类消毒剂的杀菌机制主要是依靠它强大的氧化能力杀灭微生物,达到消毒目的的。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具有杀菌谱广、杀菌效能高、作用迅速,以及在低温下仍能保持良好的杀菌效果等特点。但是,因为它是强氧化剂,故性质极不稳定。 优点:

1.过氧化物类消毒剂的杀菌力极强,而且作用迅速,可以作为灭菌剂使用。 2.过氧化物类消毒剂易溶于水,使用比较方便。

3.过氧化物类消毒剂的分解产物包括乙酸、氧或水,均为无毒物质,消毒后不残留毒性成分,不污染环境。

4.过氧化物类消毒剂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对消毒物品没有染色的危害。 缺点:

1.过氧化物类消毒剂极易分解,性质不稳定,配制时不易掌握浓度。 2.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在未分解前有较难闻的刺激气味,对人有一定的刺激性或毒性,并能影响环境空气。

3.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对消毒物品有一定的漂白作用和腐蚀性。

过氧化物类消毒剂能杀灭病毒、真菌、芽孢等病原微生物,并可以用于肝炎病毒的消毒。

过氧乙酸 Peractic acid (P.A.A.)

能产生新生态氧,将菌体蛋白质氧化,使细菌死亡,能杀灭细菌、真菌、

芽胞、病菌。

特性:属于高效能消毒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对金属及织物有腐蚀性,受有机物影响大,稳定性差等特点。安全性差,见光、高温易爆。有刺激性及腐蚀性。室内空气中药液会经皮肤吸收,产生不良反应。

使用范围:0.2%溶液用于手的消毒浸泡1-2min;0.2%-0.5%溶液用于物体表 面的擦拭或浸泡10min;0.5%溶液用于餐具消毒浸泡30-60min;1%-2%溶液用于室内空气消毒。

使用方法:室内喷洒药液后应关闭门窗30分钟;人员也应离开室内,以免药液经皮肤吸收产生不良反应;喷洒药液时应戴防护眼镜和口罩;在用消毒液进行手的消毒时,注意手的各部位皮肤要均匀揉搓。

对皮肤有较强的刺激性和腐蚀性,不可直接用手去接触,应将原液加水稀释配制成0.2-0.5%溶液后再按不同的消毒方法分别使用,如洗手消毒常用0.2%溶液浸泡2分钟,消毒塑料玻璃制品用0.2%溶液浸泡2小时,地面、家具及空气等喷雾时常用0.5%溶液。因其对金属有腐蚀性,所以不可用于金属器械的消毒。 按照規定一般情況下可以用0.2%-0.5%的过氧乙酸进行喷洒或拖地的方式进行消毒,用量为20-30毫升/平方米,作用30-60分钟就能达到消毒目的。 注意事项:配制时要戴口罩和橡胶手套须谨慎防止溅到它处。 易氧化分解可降低浓度和杀菌力,须现配现用。

见光易爆。液体过氧乙酸由于结构中含有过氧键,易分解产生氧气,如果见光反应剧烈,极易爆炸。气候已经渐入夏季,随着气温的升高,其易爆的问题更为突出。

色同饮料易误食。液体过氧乙酸为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易与矿泉水、饮料等混淆,容易被儿童误食。而且过氧乙酸是强酸性、强腐蚀性的化学品,误食后果严重。天津、福建、广州等地都已发生数起儿童、老人误食液体过氧乙酸的事件。

配兑操作不易掌握。液体过氧乙酸配兑使用时对“量”的要求很严格,浓度太低达不到杀菌效果,浓度太高容易刺激呼吸道。 过氧化氢(双氧水)Hydrogen peroxide

过氧化氢能破坏蛋白质的基础分子结构从而具有抑菌与杀菌作用。 特性:过氧化氢属高效消毒剂,具有广谱、高效、速效、无毒、对金属及织物有腐蚀性,受有机物影响很大,纯品稳定性好,稀释液不稳定等特点。对人体的伤害性小。忌与还原剂、碱、碘化物。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相混合。其毒副作用,不太清楚。

使用范围:3%-6%溶液用于烯酸树脂制成的外科体内埋植物的消毒;10%-25%溶液用于不耐热的塑料制品消毒;适用于丙烯酸树脂制成的外科体内埋植物(如隐形眼镜)、不耐热的塑料制品、餐具、服装、饮水等消毒和口腔含漱、外科伤口清洗。

使用方法:使用前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易氧化分解 降低浓度应存于阴凉处不宜用金属器皿盛装;根据有效含量按稀释定律用灭菌蒸馏水将过氧化氢稀释成所需浓度。

消毒方法有浸泡、擦拭等。步骤:①浸泡法:将清洗、晾干的待消毒物品浸没于装有3%过氧化氢的容器中,加盖,浸泡30min.。②擦拭法:对大件物品或其它不能用浸泡法消毒的物品用擦拭法消毒。所有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参见浸泡法。③其它方法:用1-1.5%过氧化氢漱口;用3%过氧化氢冲洗伤口。

注意事项:(1)过氧化氢应贮存于通风阴凉处,用前应测定有效含量。(2)稀释液不稳定,临用前配制。(3)配制溶液时;忌与还原剂、碱、碘化物。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相混合。(4)过氧化氢对金属有腐蚀性,对织物有漂白作用。(5)使用浓溶液时,谨防溅人眼内或皮肤粘膜上,一旦溅上,即时用清水冲洗。(6)消毒被血液、脓液等污染的物品时,需适当延长作用时间。

3.醛类消毒剂

消毒原理:甲醛和戊二醛等。此类消毒原理为一种

活泼的烷化剂作用于微生物蛋白质中的氨基、羧基、羟基和巯基,从而破坏蛋白质分子,使微生物死亡。甲醛和戊二醛均可杀灭各种微生物,由

于它们对人体皮肤、黏膜有刺激和固化作用,并可使人致敏,因此不可用于空气、食具等消毒,一般仅用于医院中医疗器械的消毒或灭菌,且经消毒或灭菌的物品必须用灭菌水将残留的消毒液冲洗干净后才可使用。

甲醛

(一)物理化学性质

甲醛分子式CH2O,分子量30.03。为无色可燃气体.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醇,性质活泼,容易发生聚合,密度为1.067。用于消毒的通常为福尔马林液和多聚甲醛。

福尔马林液为含甲醛34%~38%(W/W)的水溶液,无色澄清,有强烈刺激气味,呈弱酸性,能与水或乙醇按任意比例混溶。在冷处久置,会因部分聚合而发生浑浊或沉淀,加热又可澄清。

多聚甲醛为甲醛聚合物,白色固体,含甲醛91%~99%。常温下可不断分解释放出甲醛气体,气温升高分解加速,加热至150℃,可全部蒸发为气体。难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 (二)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

甲醛属高效消毒剂,杀菌谱广,对细菌繁殖体、细菌芽胞以及真菌、病毒等均有杀灭作用,但作用时间多较其他高效消毒剂为长。 (三)杀菌影响因素 1.浓度与消毒时间

甲醛溶液浓度越高,杀菌时间越长,杀菌效果越好。但熏蒸消毒时,当空气中的甲醛已饱和,再增加浓度则聚合也增加,杀菌效果并不增强。 2.温度温度升高甲醛的杀菌作用增强。

3.湿度在一定范围内甲醛气体的杀菌效果与相对湿度成正比。甲醛气体灭菌,相对湿度维持一般在70%~100%较为合适;消毒棉布类物品,相对湿度应为70%~90%。

4.有机物有机物存在可降低甲醛的杀菌作用。 5.被消毒物品的性质和数量

甲醛熏蒸消毒,消毒仓内物品较多,或多孔物品及易吸收甲醛的物品如毛织品较多时,会影响甲醛的穿透力或吸收过多甲醛使空间甲醛浓度降低而影响消毒效果。

(四)毒性及腐蚀性

甲醛为中等毒性化学物质,对皮肤黏膜有强烈刺激作用。其急性中毒症状为对眼结膜和呼吸道急性刺激作用,轻者引起流泪、咳嗽,重者可引起支气管炎、血痰以至窒息而死。皮肤接触过久,可角质化及变黑,有的可引起湿疹样皮炎。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5mg/m3。

口服甲醛溶液,可引起呕吐、腹痛,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等,以至休克、死亡,人口服甲醛的最小致死量为36g。甲醛具有致突变和致癌作用。 甲醛对消毒物品一般无损害作用。 (五)实际应用

甲醛消毒有液体浸泡和气体熏蒸两种方法。甲醛液体可用于医疗器械等物品的浸泡消毒,但已较少应用。

甲醛气体消毒可用于热敏医学材料的消毒灭菌、医院被褥等的消毒。用于灭菌的气体甲醛可通过蒸发液体福尔马林产生,产生的甲醛称为蒸发甲醛;也可通过固体多聚甲醛解聚成单体,产生的甲醛称为解聚甲醛。甲醛熏蒸消毒具有良好的杀菌作用,但其杀菌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只有严格控制灭菌时的气体浓度、温度、湿度、暴露时间等因素,才能保证灭菌效果 (六)使用注意事项

1.用甲醛熏蒸消毒物品时,不可用自然挥发法。

2.环境温度和湿度对消毒效果影响较大,消毒时应严格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3.甲醛熏蒸灭菌过程中,应避免灭菌箱内各部位温度有差异。因为一个或几个较冷的部位会导致水凝集以及甲醛在水中的浓缩和多聚甲醛的形成,致使温度较高部位相对湿度和气体浓度太低,而难以达到灭菌效果。

4.熏蒸消毒时,被消毒物品应摊开放置,中间应留有一定空隙,污染表面应尽量暴露,以便甲醛气体有效地与之接触。

5.熏蒸消毒后,一定要去除残留甲醛气体;浸泡消毒后的器械,必须用无菌水冲洗后才能应用。

6.甲醛对人有毒,使用时应注意防护 戊二醛

(一)物理化学性质

戊二醛是一种饱和五碳二醛,分子式为C5H8O2,分子量为100.12。纯品为无色或浅黄色油状液体,有微弱醛气味,沸点187℃~189℃,易溶于水和醇。戊二醛水溶液呈酸性,无色或淡黄色。戊二醛在酸性条件下稳定,可长期贮存,商业出售的戊二醛通常为2%、25%、50%的酸性戊二醛溶液。对物品进行消毒灭菌通常用2%戊二醛溶液,有三种剂型。 1.酸性强化戊二醛

由2%戊二醛加入0.25%聚氧乙烯脂肪醇醚而成,pH值在3.2~4.6。酸性强化戊二醛溶液具有很好的杀菌作用,但对细菌芽胞的杀灭速度慢于碱性戊二醛溶液。其稳定性好,可在室温贮存18个月。2%酸性强化戊二醛可直接用于物品的消毒与灭菌 2.中性戊二醛

由酸性强化戊二醛加碳酸氢钠调整溶液pH值至7.0,即成中性戊二醛。其稳定性比碱性戊二醛溶液好,但不及酸性强化戊二醛,在室温下可使用3~4周。市售强化中性戊二醛和强化碱性戊二醛通常为二元包装,即碳酸氢钠和亚硝酸钠与戊二醛分开包装,用前混配。

3.碱性戊二醛用碳酸氢钠将2%戊二醛溶液的pH调至7.5~8.5,称碱性戊二醛。碱性戊二醛溶液对细菌芽胞的杀灭速度比酸性和中性戊二醛溶液快。碱性戊二醛溶液不稳定,室温放置2周后,浓度即明显降低,杀菌作用明显减退。 (二)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

戊二醛属高效消毒剂。杀菌谱广、杀芽胞杆菌 (三)杀菌作用影响因素 1.浓度和作用时间

随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杀菌作用增强。但浓度低于2%的戊二醛溶液,无论怎样延长杀菌时间,并不能取得可靠的杀芽胞效果。因此,杀灭细菌芽胞

需用浓度大于2%的戊二醛溶液。

2.溶液pH酸性戊二醛的杀菌作用明显低于碱性戊二醛,但随温度升高差异逐渐减小。在pH40~9.0范围内,随pH增加杀菌作用增强;pH7.5~8.5时杀菌作用最强;pH>9时,戊二醛迅速聚合,杀菌作用迅速丧失。 3.温度

在较低温度下也有杀菌作用。随温度升高,戊二醛杀菌作用增强,在20℃~60℃,其温度系数(Q10)为1.5~4.0。

4.有机物有机物使杀菌作用减弱,但有机物对戊二醛杀菌作用的影响比对其他消毒剂小,20%小牛血清和1%全血对2%戊二醛的杀菌效果基本无影响。 5.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其他理化因子的增效作用

聚氧乙烯脂肪醇醚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戊二醛溶液中加入0.25%聚氧乙烯脂肪醇醚配制成的强化酸性戊二醛,稳定性和杀菌效果都明显提高。超声波、远红外线与戊二醛有协同杀菌作用。 (四)毒性及腐蚀

戊二醛对人体组织中等毒性。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和致敏作用,大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1mg/m3。有人指出戊二醛有致畸、致突变作用,可能有致癌作用。 戊二醛对金属器械,如不锈钢、镀铬制品以及镜面等腐蚀作用较小,但对碳钢和铝制品有一定腐蚀作用。 (五)适用范围

戊二醛主要用于不耐热的医疗器械和精密仪器,尤其是内镜的消毒和灭菌。 (六)实际应用

通常用2%戊二醛溶液浸泡或擦拭进行消毒灭菌。对医疗器械进行灭菌处理,需2%戊二醛溶液浸泡10小时;一般细菌繁殖体污染物品的消毒,2%戊二醛溶液浸泡或擦拭10分钟;肝炎病毒污染表面的消毒,浸泡或擦拭30分钟。 (七)注意事项

1.戊二醛对人体具有毒性作用,对环境易造成污染。不宜用于食具、皮肤黏膜及环境的消毒。一般不用其进行熏蒸消毒。

2.戊二醛对手术刀片等碳钢制品有腐蚀性,使用前应先加人0.5%亚硝酸钠防锈。

3.戊二醛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接触浓溶液时应戴橡胶手套,并应防止溅入眼内或吸人体内。

4.医疗器械消毒之前应先清洗、晾干;消毒之后,需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并无菌擦干后应用。

4.醇类消毒剂

最常用的是乙醇和异丙醇,它可凝固蛋白质,导致微生物死亡,属于中效消毒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破坏多数亲脂性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人类缺陷免疫病毒等。醇类杀微生物作用亦可受有机物影响,而且由于易挥发,应采用浸泡消毒或反复擦拭以保证其作用时间。醇类常作为某些消毒剂的溶剂,而且有增效作用,常用浓度为75%。据国外报道:80%乙醇对病毒具有良好的灭活作用。近年来,国内外有许多复合醇消毒剂,这些产品多用于手部皮肤消毒。

5.含碘消毒剂

包括碘酊和碘伏,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和部分病毒,可用于皮肤、黏膜消毒,医院常用于外科洗手消毒。

(一)物理化学性质及制备方法

碘伏是碘与表面活性剂形成的不定型络合物,表面活性剂为碘的载体和增溶剂,碘元素以络合或包结的形式存在于载体中。

按照物理性状,碘伏主要有液体和固体两种。此外,碘伏也可制成栓剂、膏剂、乳剂等剂型,以适应不同需要。液体碘伏为棕色,手感光滑,有效碘含量一般在0.5%~1.0%(W/V)之间。固体碘伏通常含有效碘10%~20%(W/W),多为深棕色粉末,溶于水后,溶液亦为棕色。与碘液相比,碘伏无刺激性气味、物品染上颜色后易洗去、碘伏原液或固体碘伏性质较稳定。

可作碘伏载体的化合物很多,各类表面活性剂、一些分子聚合物、淀粉水解产物、某些氨基酸等,因此所形成的碘伏种类也很多。但碘伏主要以表面活性剂载体碘为主,有以下三类:①非离子表面活性碘,如聚乙烯吡咯酮碘(PVP-I)、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碘(POP-I)、聚乙二醇碘(PEG-I)等。大多数碘伏制

剂,载体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此类碘伏性质稳定,应用普遍。②阳离子表面活性碘,如十六烷基二甲基卞胺碘。此类碘伏性质稳定但使用较少。③阴离子表面活性碘,如烷基磺酸盐聚合碘。此碘伏稳定性差,但去污作用好。 (二)杀菌作用

碘伏有广谱杀菌作用,能够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病毒,但对细菌芽胞的灭活作用较弱,需要较高浓度和较长时间。碘伏属于中效消毒剂。 (三)杀菌影响因素

1.浓度碘伏的杀菌效果随溶液中有效碘的含量增高而上升。

2.载体性质载体对碘伏游离碘的释放有一定影响,载体不同,游离碘释放速度不同。

3.有机物有机物可降低碘伏的杀菌作用。

4.温度温度对碘伏的杀菌作用有一定影响,当温度由20℃上升到40℃,碘伏溶液中游离碘的浓度可上升1倍以上,杀菌作用明显增强。

5.pH值pH值降低可加强碘伏的杀菌作用,若在碘伏溶液中加入冰醋酸可使杀菌作用增强。

(四)毒性及对物品的损害作用

与碘液或碘酊相比,碘伏的刺激性小,毒性较低。国产固体碘伏对小鼠经口LD50为2870mg/kg,属低毒类消毒剂。对皮肤黏膜无刺激性,无明显致突变作用。应用碘伏偶尔可引起皮肤过敏反应。 碘伏对铝、铜、碳钢等二价金属有腐蚀性。 (五)适用范围

碘伏杀菌作用迅速,毒性低、刺激性小,适合手及皮肤黏膜的消毒。也可用于医疗器械的一般性消毒,饮用水消毒,环境表面消毒,食具、餐具等的消毒。

(六)实际应用

细菌繁殖体污染物品的消毒通常用含有效碘250mg/L的碘伏溶液浸泡30分钟。卫生洗手消毒用有效碘250mg/L的碘伏溶液浸泡30分钟。外科洗手用有效碘3000~5000mg/L的碘伏溶液浸泡3分钟。皮肤、黏膜也可用擦拭法消毒。 (七)注意事项

1.碘伏应于阴凉避光处、防潮、密封保存,使用前需测定有效碘含量。碘伏稀释液不稳定,宜现配现用。

2.碘伏杀芽胞作用弱而缓慢,因此不宜用于外科医疗器械的灭菌。 3.碘伏对二价金属制品有腐蚀性,不应作相应金属制品的消毒。

消毒时,若有有机物存在,应提高药物浓度或延长消毒时间。

6.酚类消毒剂

酚类是一种表面活性物质(带极性的羚基是亲水基团,苯环是亲脂基团),可损害菌体细胞膜,较高浓度时也是蛋白变性剂,故有杀菌作用。此外,酚类还通过抑制细菌脱氢酶和氧化酶等活性,而产生抑菌作用。一般酚类化合物仅用于环境及用具消毒。由于酚类污染环境,故低毒高效的酚类消毒药的研究开发受到重视。 在适当浓度下,酚类对大多数不产生芽胞的繁殖型细菌和真菌均有杀灭作用,但对芽胞和病毒作用不强。酚类的抗菌活性不易受环境中有机物和细菌数目的影响,故可用于消毒排泄物等。酚类的化学性质稳定,因而贮存或遇热等不会改变药效。目前销售的酚类消毒药大多含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协同作用的化合物,以扩大其抗菌作用范围。

1.苯酚Phenol,又名酚和石炭酸(Carbolic Acid)

【性状】无色或微红色针状结晶或结晶性块;有特臭、引湿性;水溶液显弱酸性反应;遇光或在空气中色渐变深。本品在乙醇、氯仿、乙醚、甘油、脂肪油或挥发油中易溶,在水中溶解,在液体石蜡中略溶。

【作用与用途】苯酚为原浆毒。0.1%~1%溶液有抑菌作用;1%~2%溶液有杀菌和杀真菌作用;5%溶液可在48h内杀死炭疽芽胞。苯酚的杀菌效果与温度呈正相关。碱性环境、脂类、皂类等能减弱其杀菌作用。苯酚是外科最早使用的一种消毒防腐药,但由于对动物和人有较强的毒性,不能用于创面和皮肤的消毒。苯酚曾用作检定其他消毒防腐药杀菌效力的标准品。 【不良反应】当苯酚浓度高于0.5%时,具有局部麻醉作用;5%溶液对组织产生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动物意外吞服或皮肤、黏膜大面积接触苯酚会引起全身性中毒,表现为中枢神经先兴奋后抑制以及心血管系统受抑制,严重者可因呼吸麻痹致死。苯酚被认为是一种致癌物。 对吞服苯酚动物可用植物油(忌用液体石蜡)洗胃;内服硫酸镁导泻;对症治疗,给予中枢兴奋剂和强心剂等。皮肤、黏膜接触部位可用

50%乙醇或者水、甘油或植物油清洗。眼可先用温水冲洗,再用3%硼酸液冲洗。

【用法与用量】器具、厩舍、排泄物和污物等消毒,配成2%~5%溶液。

【制剂】复合酚(Compound Phenol)俗称菌毒敌。为我国生产的一种兽医专用消毒剂,为取代酚的复合制剂,是由苯酚(41%~49%)和醋酸(22%~26%)加十二烷基苯磺酸等配制而成的水溶性混合物。为深红褐色粘稠液,有特臭。可杀灭多种细菌、真菌和病毒,也可杀灭动物寄生虫的虫卵。主要用于厩舍、器具、排泄物和车辆等消毒,药效可维持7d。 预防性喷雾消毒

用水稀释300倍疫病发生时的喷雾消毒 稀释100~200倍释用水的温度不宜低于8℃,禁与碱性药物或其他消毒药混用。

甲酚Cresol,又名煤酚、甲苯酚,为从煤焦油中分馏得到的邻位,间位和对位3种甲酚异构体混合物。

【性状】几乎无色、淡紫红色或淡棕黄色的澄清液体;有类似苯酚的臭气,并微带焦臭;久

贮或在日光下,色渐变深。在水中略溶,生成带浑浊的溶液,其饱和水溶液显中性或弱酸性反应。本品与乙醇、氯仿、乙醚、甘油、脂肪油或挥发油能任意混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解。 【作用与用途】甲酚为原浆毒,抗菌作用比苯酚强3~10倍,毒性大致相等,但消毒用药液浓度较低,故较苯酚安全。可杀灭一般繁殖型病原菌,对芽胞无效,对病毒作用不可靠。是酚类中最常用的消毒药。由于甲酚的水溶度较低,通常都用肥皂乳化配制成50%甲酚皂溶液。 【注意】

(1)甲酚有特臭不宜在肉联厂、乳牛厩舍、牛乳加工车间和食品加工厂等应用,以免影响食品质量。

(2)由于色泽污染,不宜用于棉、毛纤织品的消毒。

(3)本品对皮肤有刺激性,若用其1%~2%溶液消毒水和皮肤,务必精确计量。

【用法与用量】甲酚皂溶液,3%~5%溶液用于厩舍、场地、排泄物、器具和器械等消毒。 【制剂】

(1)甲酚皂溶液(Saponated Cresol Solution)俗称来苏儿(Lysol)。每l000mL中含甲酚500mL,植物油173g,氢氧化钠约27g和水适量。本品为黄棕色至红棕色的粘稠液体;带甲酚的臭气。本品能与乙醇混合成澄清液体。排泄物和废弃的染菌材料消毒 配成10%溶液 厩舍、场地、器械、器具及其他物品消毒配成3%~5%溶液

(2)甲酚磺酸(Cresol Sulfonic)为甲酚经磺化而得,既降低了甲酚的毒性,又提高了其水溶性和杀菌力。环境消毒 配成0.1%溶液

作用相当于3%甲酚皂溶液。 (3)复方煤焦油酸溶液

俗称农福(New Formula Farm Fluid)。本品含高沸点煤焦油酸39.0%~43.0%,醋酸18.5%~20.5%,十二烷基苯磺酸23.5%~25.5%,间甲酚< 5%,石油醚<5%,加水至100g。为深褐色液体,有煤焦油和醋酸的特臭。

【用法与用量】喷洒厩舍,用水稀释80~100倍

浸泡器具或洗涤车辆等 稀释60倍。

2.六氯酚Hexachlorophene

【性状】不溶于水,易溶于肥皂液中。多制成药皂使用。

【药理】对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包括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酚系数40),对革兰氏阴性菌杀菌作用稍差(酚系数15)。

【用途】2%~5%六氯酚曾广泛加入抗菌药皂,用于皮肤消毒。一次效果不比普通肥皂好;多次用其擦洗皮肤,会在皮肤表面残留一层药膜,从而使其制菌作用时间延长。用后如果以其他肥皂擦洗皮肤,可迅速除去皮肤上的六氯酚残留。 【不良反应】六氯酚易吸收,若过量应用,动物会出现神经毒性症状,并可见大脑和脊髓的髓磷脂可逆性空泡样变。人皮肤反复地接触高浓度六氯酚,也会引起吸收中毒,导致神经系统紊乱。为避免对人的潜在神经毒性,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规定:凡含六氯酚高于0.75%的产品均需凭处方购买。意外内服六氯酚会引起人急性中毒。随着科学的发展,从安全角度出发对六

氯酚及其药皂应重新进行评价。

7.杂环类消毒剂

主要包括环氧乙烷、环氧丙烷。

8.胍类消毒剂

双胍类消毒剂属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杀菌和去污作用,医院里一般用于非关键物品的清洁消毒,也可用于手消毒,将其溶于乙醇可增强其杀菌效果作为皮肤消毒剂。由于这类化合物可以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常将它们与其他消毒剂复配以提高其杀菌效果和杀菌速度。比新洁尔灭消毒作用强,对绿脓杆菌、真菌也有效。 氯己定chlorhexidine

为白色晶体,消毒使用为乙醇溶液或水溶液。对细菌和真菌均有较强的杀菌作用。无刺激性。

使用方法和范围:

0.02%的溶液浸泡3分钟用于手消毒,手术皮肤准备可用0.5%的醇溶液,创伤冲洗用0.05%水溶液,器械消毒用0.1%水溶液。

安全使用:与肥皂、碱合用影响效力,不能与碘酊、高锰酸钾和升汞配伍,对热不稳定。

9.季铵盐类消毒剂

其分子结构可分为阳离子基团和阴离子两部分,季铵盐有长短链和单双链之分,并不是越长越好,也不是链越多越好,而是有一个固定的区间。通常情况下双链的要优于单链的。季铵盐本身是一种消毒剂,而且还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它可以降低物体的表面张力,这个特点会大大增加他的消毒和清洁作用,实际生产中多与其他成分搭配,以增加效果。另外,溴离子的季铵盐作用效果要优于氯离子的季铵盐。

单链季铵盐只能杀灭某些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属低效消毒剂,例如新洁尔灭;双长链季铵盐可杀灭多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某些真菌和病毒。季铵盐类可与乙醇或异丙醇配成复方制剂,其杀菌效果明显增加。季铵盐类消毒剂的特点是对皮肤粘膜无刺激,毒性小,稳定性好,对消毒物品无损害等,缺点是受有机物影响明显。

常见的季铵盐消毒剂有:新洁尔灭、苯扎溴铵、苯扎氯铵、癸甲溴铵、1210等

产品用途

1.六亚甲基四胺主要用作树脂和塑料的固化剂、氨基塑料的催化剂和发泡剂、橡胶硫化的促进剂(促进剂H)、纺织品的防缩剂等。

2.六亚甲基四胺是有机合成的原料,在医药工业中用来生产氯霉素。

3.六亚甲基四胺可用作泌尿系统的消毒剂,其本身无抗菌作用,对革兰氏阴性细菌有效。其20%的溶液可用于治疗腋臭、汗脚、体癣等。它与氢氧化钠和苯酚钠混合,可做防毒面具中的光气吸收剂。

4.并用于制造农药杀虫剂。六亚甲基四胺与发烟硝酸作用,可制得爆炸性极强的旋风炸药,简称

RDX。

5.六亚甲基四胺还可作为测定铋、铟、锰、钴、钍、铂、镁产、锂、铜、铀、铍、碲、溴化物、碘化物等的试剂和色谱分析试剂等。[2]

危害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生产条件下,主要引起皮炎和湿疹。皮疹多为多形性,奇痒,初起局限于接触部位,以后可蔓延,甚至遍及全身。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该品易燃,具腐蚀性,可致人体灼伤,接触可引起皮炎,奇痒。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有引起燃烧的危险。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与氧化剂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具有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雾状水、砂土。

应急处理

泄露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乌洛托品

10.生物类消毒剂

生物酶如溶菌酶杀菌、防感染。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清洗除菌,洗洁噬菌体嗜菌,净化水体,抗菌织物提取物抑菌或抗菌或卫生除菌。

酚类消毒剂分类

包括苯酚、甲酚、卤代苯酚及酚的衍生物,常用的煤酚皂又名来苏尔,其主要成分为甲基苯酚。卤化苯酚可增强苯酚的杀菌作用,例如三氯强基二苯醚作为防腐剂已广泛用于临床消毒、防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