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的解决策略 化学实验既是化学课程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凭借。通过实验能够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促进学生迅速、透彻地理解知识,综合运用化学技能开展探究活动。初中化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化学实验的重要作用,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努力改进实验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化学实验技能,增强化学实验教学效益。
一、注重过程与方法,引领学生走出“听实验”、“纸上谈实 验”的误区 实验探究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与所掌握的实验技能来实施,进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新课改实施以来,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实验教学表现出了灵活性、多样性与开放性,教师注重过程与方法,引领学生走出了“听实验”、“纸上谈实验”的误区。广大教师以教材为依托,积极组织学生开发、设计探究活动,为学生搭建练功舞台,使操作技能熟练化。
例如,对于制取 CO2 药品的选择,教学过程中笔者先让学生回忆哪些方法可产生 CO2,如动植物的呼吸、含碳物质的燃烧、含碳酸根的某些物质与酸反应,等等。得出初步结论后,再引导学生分别对 含碳酸根的某些物质与酸的选择进行探究,通过实验操作筛选出最佳 方案: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反思这一过程中,笔者先由一个演 示实验引领学生进入“愤”“悱”状态,接着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后自 主设计出方案,这样做降低了难度,比较适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 知识储备状况。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评价及自己动手实验,学生在对比 中学会了科学探究过程中控制变量的方法,训练并提升了学生的基本 操作技能,使之从最初的模仿学习逐步过渡到自主探究的综合运用阶 段。
二、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实践出情感”,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或是对同学设 计的实验方案提出改进建议,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增进学生 对化学实验的情感。如,一位教师在执教九年级下册“溶解时的吸热 与放热现象”这一内容时就采用了实验探究教学法。首先,
教师给学 生进行下面的演示:向一只烧杯(底部用石蜡粘有一小木块)中注入 半杯水,加入三匙 NaOH 后不断搅拌。学生观察到烧杯底部粘着的木块掉下来了,教师启发学生思考现象发生的原因。不少学生认为,可 能是 NaOH 加入水中溶解时,产生了热量,随着水溶液温度的升高, 烧杯底部的石蜡逐渐熔化,木块掉了下来。此时,教师又进一步启发 学生思考:不论什么
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都会升高吗?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究竟为什么会升高?接下来,师生就一道围绕这个猜想和疑惑来进行研究。首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上的相关内容,根据确定的活动目标及实验用品,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猜想:先测出水的温度,再向水中加入溶质,完全溶解后测出水溶液的温度。如果溶液温度高于水温,那么物质溶于水放热,反之吸热。教师肯定了学生思路的正确,但也提出了一个方案(取三只烧杯分别注入 100 毫升水,测定此时的水温为多少。再向烧杯中分别加入两药匙 NaCl、NH4N03、NaOH,不断搅拌直至完全溶解,再分别测定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温度),请同学们将自己的方案跟教师的作一比较,看哪个方案更好一些并说明原因。待得到大家的一致肯定后,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这一探究性实验,实验结果证实了原先的猜想。这样设计与实施教学过程,使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学有所获,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三、 将教材中部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实验,给予学生动手机会为了给学生搭建动手实践的平台,教师可以酌情将教材中部分演示实 验改为学生实验。学生能做的,要放手让学生完成;学生可能做到 的,教师要创造机会帮助学生完成;学生通过努力完成不了的再由教 师指点着做。此外,教师要鼓励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教材上的课外小 实验。此举措既能巩固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又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兴趣,促进学生操作能力的提升。
譬如,执教“生活中的盐”相关内容,笔者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 题:①将固体从液体中分离出来有哪些方法?怎样从溶液中得到溶
质?②怎样将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泥沙)除去?如何从溶液中得到精盐?(提示:要从溶解度的角度考虑。) ③实验操作中需要哪些仪器?怎样制作过滤器?④实验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为接下来的实验操作环节作好了知识上的准备,使操作更加具有目的性。笔者布置的“活动与探究”任务是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操作环节是学生自主完成的,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实验:分工协作,分步操作,记录现象及数据。笔者巡视并指导,并加入其中组和学生一起讨论,掌握学情。尽管笔者提示了一些注意点,但是主要的操作步
骤仍是由学生归纳总结的。最后,笔者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论进行误差分析(给出理论产率)。小组实验的结果(产率)各不相同,有的甚至大相径庭,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在哪里?笔者通过“造
成实验误差的原因可能有哪些”、“根据实验误差的原因,你在 操作中还应注意什么”、“怎样改进”等问题,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 度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引导学生对照自己的操作过程,反思实验
操作的成败,在不断尝试纠错中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 生关注细节、精益求精、实事求是的科学品质,提高科学素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