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大班《小猫钓鱼》教案

大班《小猫钓鱼》教案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大班《小猫钓鱼》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大班教材《数学乐园》第四章第一节,详细内容为“小猫钓鱼”。通过小猫钓鱼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合作、分享的意义,并学习简单的数数和计算。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数字,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2.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品质,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10以内数字的认识与运用。

难点:合作、分享的意义,以及在实际情境中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小猫钓鱼玩具、数字卡片、磁性白板、磁性数字。 学具:学生用小猫钓鱼玩具、数字卡片、磁性白板、磁性数字。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1)教师展示小猫钓鱼玩具,引导学生观察。

(2)教师提问:“小猫在干什么?它们一共钓到了多少条鱼?” 2. 例题讲解(10分钟)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学习数字。

(2)教师讲解数字的读法、写法,并让学生跟随练习。 (3)教师以小猫钓鱼为例,讲解如何运用数字进行计算。

3. 随堂练习(10分钟)

(1)教师发放小猫钓鱼玩具,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实践。 (2)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尝试用数字记录钓鱼的数量。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1)教师邀请学生分享实践过程中的收获。

(2)学生分享合作、分享的意义,以及数字的运用。 5. 课堂小结(5分钟) 六、板书设计 1. 数字卡片:110

2. 小猫钓鱼图:两个小猫钓鱼,共钓到10条鱼 3. 计算式:2+3=5,52=3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

(1)用数字卡片,完成数字接龙游戏。

(2)与家长一起进行小猫钓鱼游戏,记录钓鱼的数量。 2. 答案:

(1)1→2→3→4→5→6→7→8→9→10

(2)根据实际情况记录,如:小猫A钓到4条鱼,小猫B钓到6条鱼,一共钓到10条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反思: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

(1)开展家庭作业,让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提高家庭亲子关系。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结合课程内容,开展数字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学生数字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教学目标中的“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品质,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2. 教学难点中的“合作、分享的意义,以及在实际情境中的运用”。

4. 作业设计中的“与家长一起进行小猫钓鱼游戏,记录钓鱼的数量”。

一、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品质,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1. 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小猫钓鱼的合作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在随堂练习环节,教师应鼓励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实践,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分享成果的意识。

二、合作、分享的意义,以及在实际情境中的运用

1. 教师应通过小猫钓鱼的例子,向学生阐述合作、分享的意义,即在团队活动中,大家共同努力,相互支持,共同完成任务。

2. 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教师可让学生讨论如何分工合作,才能使小猫钓鱼活动进行得更顺利。

3. 在实际情境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如数字计算,记录团队成果,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合作、分享的价值。

三、实践情景引入环节

1. 教师需确保实践情景引入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细节,如小猫钓鱼的数量、颜色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3.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 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五、作业设计中的与家长一起进行小猫钓鱼游戏,记录钓鱼的数量

1. 此项作业旨在加强家校合作,让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共同培养孩子的合作、分享意识。

2. 教师应详细说明作业要求,让家长明白如何引导孩子完成作业。 3. 教师可提供记录表格,方便学生和家长记录钓鱼的数量,培养学生的数据整理能力。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讲解时注意语速适中,避免过快或过慢,确保学生能听清楚。 2. 语调要有起伏,表达生动有趣,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时间分配

1.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不超过5分钟,确保有足够时间进行后续教学。

2. 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各分配10分钟,保证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三、课堂提问

1. 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和开放性,鼓励学生思考和表达。 2. 针对不同难度的提问,给予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 3.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反馈,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 四、情景导入

1. 选择有趣的实践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情景体验。 3.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 教案反思

1. 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表现的机会。

3. 实践情景引入是否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4. 课堂提问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有助于学生思考和交流。 5. 教学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是否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

6. 作业设计是否具有实践性和趣味性,是否能巩固所学知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