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隧道II级围岩施工方案

隧道II级围岩施工方案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福建省泉州至厦门高速公路扩建工程

大帽山隧道优化施工方案

中铁十六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泉厦高速公路扩建工程A8合同段项目部

二OO八年七月十八日

一、工程概况

A8合同段大帽山隧道为泉厦高速公路扩建隧道,扩建方案为在原两洞之间新建一座四车道隧道,并将右洞扩建为四车道,这样大帽山隧道形成了大断面小近距隧道群,从左至右有:原左洞两车道隧道,新建四车道隧道和扩建四车道隧道。两车道隧道与新建四车道隧道的行车道中线间距为23.53米,新建与扩建四车道隧道的行车道中线间距为29.61米,其关系如图1-1所示。

23.535029.6126.47

原有隧道5.89原有隧道8.83新建四车道隧道扩建四车道隧道图1-1:大帽山隧道洞室位置关系图 (单位:米)大帽山隧道左右线均位于线路直线段上,线路长度为600米,隧道穿越的地层岩性为强~弱风化的花岗岩。

大帽山隧道长度及围岩类别情况见表1-1。

隧道长度及围岩类别统计表 表1-1 名称 线落 左线(新建) 大帽山隧道 右线(扩建) 600 138 198 154 110 长度(m) 600 Ⅱ级(m) 102 Ⅲ级(m) 162 Ⅳ级(m) 217 Ⅴ级(m) 119 二、项目总策划 大帽山隧道总体施工顺序为:先新建中间四车道隧道,再将原右侧隧道扩建为四车道隧道。隧道采取进、出口同时掘进,以缩短工期。全隧安排2个隧道综合施工队负责施工。

洞口边仰坡及明洞采用明挖法施工,洞身各级围岩开挖采用钻爆法,洞口浅埋、地质条件差的Ⅴ级围岩地段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开挖,Ⅳ级围岩和Ⅱ、Ⅲ级围岩采用单侧壁导坑法施工。

三、施工方案优化

根据前期隧道洞口V级围岩段施工结果分析,隧道在洞口破碎围岩中采用小断面侧壁导坑法开挖,实施微震爆破,加强初期支护的施工方案是合理稳妥的,能够保证大跨度隧道施

工安全及既有隧道的行车安全。但缺点是施工工序复杂,各工作面相互干扰,施工进度缓慢随着隧道开挖向前延伸,围岩岩性逐渐转好,由原V级向Ⅳ、Ⅲ级过渡,如果仍然采用侧壁导坑法开挖,很难保证施工工期。通过隧道专家、学者及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对前期隧道施工及监控量测结果分析研究,结合大跨度小间距隧道施工经验,决定对大帽山隧道Ⅳ、Ⅲ、II级围岩段施工方案进行优化,总体优化方案为:1、隧道Ⅳ级围岩采用上中下台阶法分部开挖及支护。2、Ⅲ、II级围岩采用上下台阶法分部开挖及支护。3、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根据围岩的变化对施工方案进行动态调整。4、在施工过程中需加强围岩及爆破的监控量测,以验证开挖及支护效果。

四、施工方法

1、IV级围岩施工方案

②Φ22锁脚锚杆 =5根⑦①③⑤Φ22锁脚锚杆 =5根①③⑤④Φ22锁脚锚杆 =5根④⑥⑥Ⅳ级围岩施工顺序立面图①开挖隧道上台阶,开挖最大高度5.25米。 ②施工上台阶的初期支护、锁脚锚杆。 ③开挖隧道中台阶,开挖高度3米。 ④施工中台阶左右侧初期支护及锁脚锚杆。 ⑤开挖隧道下台阶,开挖高度6米。 ⑥施工下台阶左右侧初期支护。 ⑦进行全断面模筑衬砌。 2、Ⅲ、Ⅱ级围岩施工方案

①开挖隧道上台阶,开挖最大高度7米。 ②施工上台阶的初期支护、锁脚锚杆。 ③开挖隧道下台阶,开挖高度6.4米。 ④施工下台阶左右侧初期支护。

⑤进行全断面模筑衬砌。

②①Φ22锁脚锚杆 =5根⑤④③④Ⅲ、Ⅱ级围岩施工顺序立面图五、施工注意事项

1、隧道施工严格遵循“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撑,早封闭”的原则,确保施工安全。 2、加强隧道开挖爆破控制,严格按照试爆参数装药、联线,确保既有隧道行车安全。 3、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围岩监控量测,通过监控量测结果指导施工。

4、改善隧道施工工艺,加强隧道开挖及初期支护质量控制,在分部开挖过程中,初期支护拱脚必须落在基岩上,在每侧拱脚处增加Φ22锁脚锚杆L=5m,3根,防止拱顶下沉。 5、隧道在随岩而变的指导思想下进行施工,发现围岩若有变化,应即时调整施工方案,保证隧道施工顺利进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