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精选练习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课外阅读,完成练习。
学弈
弈秋,通国①之善②弈者也。使③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④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告子上》
(注释)①通国:全国。②善:擅长。③使:让。④鸿鹄(hóng hú):天鹅。⑤弓缴(zhuó):弓箭。⑥弗若:不如。
[1]与“专心致志”意思相近的四字词语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思援弓缴而射之”中“援”的意思是( ) A.支援 B.拉 C.引
[3]弈秋教了两个学生,这两个人各是怎样学弈的? ______________
[4]这篇小古文告诉我们:在学习时,( )很重要。 A.学习态度 B.经验 C.智力 D.基本功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 (1)兔走触株 (__________)
(2)因释其耒而守株 (__________) (3)冀复得兔 (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原文说一说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这则寓言故事,你获得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 / 8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女 娃 游 于 东 海,溺 而 不 返。 [2]给下列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炎帝之少女(_______) A.少年女子。 B.小女儿。 (2)故为精卫(_______) A.事情,事故。 B.因此。 (3)以堙于东海(_______) A.填塞。 B.淹没。 [3]用自己的话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能概括出女娃形象特点的一项是( ) A.自不量力 B.英勇顽强 C.聪明能干
[5]读了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言文阅读。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①之市,而忘操②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③。”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①至:等到,直到。 ②操:拿、持。 ③度(dù):量好的尺码。
[1]解释下面的字。 郑人有欲买履者。
欲:_______ 履:_______ 者:________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 (1)而置之其坐。 ____________________ (2)至之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忘操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归取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何不试之以足? 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至之市,而忘操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宁信度,无自信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A.做事之前要有充分的准备,不能丢三落四。
B.做事要有时间观念,否则就会像郑国人一样失望而归。 C.遇到事情要懂得变通,根据情况采取合适的办法。 D.要坚持原则,才能把事情做好。
5.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楚人有鬻(yù)盾①与矛者,誉②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③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④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⑤应⑥也。夫⑦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注释)①盾:盾牌,古代作战时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箭的武器。②
2 / 8
誉:赞誉,夸耀。③陷:穿透、刺穿。④或:有人。⑤弗能:不能。⑥应:回答。⑦夫:用在首句,引起议论。
[1]下列句子中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子之矛 B.陷子之盾 C.不陷之矛 D.吾矛之利 [2]翻译句子。
(1)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寓言中隐含着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 [4]对这则寓言揭示的道理描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世上没有牢不可破的盾,也没有无坚不摧的矛。 B.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C.说话不要说得太满。
6. 小古文阅读。
智子疑邻
宋①有富人,天雨墙坏②。其子曰:“不筑③,必将有盗④。”其邻人之父亦云⑤。暮⑥而果大亡其财,其家⑦甚智⑧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注释)①宋:宋国。②坏:毁坏,损坏。③筑:修补。④盗:小偷。⑤亦云:也这样说。⑥暮:晚上。⑦家:指这家人。⑧智:认为……聪明。 [1](朗读停顿)下面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是( ) A.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B.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2](翻译句子)下面的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翻译:宋国有个富人,天下大雨毁坏了墙壁。 B.暮而果大亡其财。 翻译: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钱财。
C.不筑,必将有盗。 翻译:不把它修好,一定会有小偷进来。 D.其家甚智其子。 翻译:他家的儿子十分聪明。
[3](整体感知)富人家被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面对相同的看法,富人认为孩子聪明却怀疑邻居的原因是(______)(填序号)。 A.孩子先说的“必将有盗”,邻居是跟着孩子说的 B.孩子和邻居与富人的亲疏关系不同
[4](品读感悟)这个故事主要是想告诉我们( ) A.出现问题要及时补救。 B.富人的儿子非常聪明。 C.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 D.做人不要多管闲事。
7. 文言文练习。
燧人钻木取火
遂明国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于其国,息此树下。有鸟类鸮(xiāo),啄树则灿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ì)人。
(选自《精编神话故事一百篇》)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3 / 8
识: 至: 息: 感:
[2]“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ì)人。”翻译成白话文,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的圣人从哪里受到启发,发明了钻木取火?从文中找出来,用“ ”画出来。
[4]你能解释一下“钻木取火”的道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类从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中受到启发,从而进行发明创造的事例数不胜数。试着举个例子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古诗小考场。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_______________。 两岸猿声啼不住, 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快乐调音师
(4)好朋友,牵牵手。
4 / 8
9. 课内阅读。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下列加点字与“竞走”中的“走”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走私 B.行走 C.奔走相告 D.走亲访友
[2]下列加点的“之”字各指代的是什么,请写下来。
(1)人问之。(____) (2)取之,信然。(_____) (3)诸儿竞走取之。(____)
[3]翻译下面的语句。
(1)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之,信然。 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从这个故事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阅读平台: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有一位国王 , 性情暴烈 , 冷酷无情 , 对他的子民从来都不会施以温情和关爱 . 说来也奇怪 , 他的国家所在的地方都覆盖着厚厚的白雪 , 寒风凛冽 , 冰天冻地 , 从来就没有出现过姹紫嫣红的春色和美丽清新的绿意 . 他十分渴望春天光临他的国家 , 于是他花了很多钱财祭祀拜神 , 请求春天的到来 , 但
5 / 8
都没能如愿 .
有一天 , 一位穿着破烂 , 疲惫不堪的少女来到皇宫门前 . 她找到国王 , 恳求他给她一些食物和一个睡觉的地方 , 她实在太饿太累了 . 但冷漠的国王 , 从来都不愿意帮助别人 , 他请求春天的到来也不是为了他的臣民 , 而是为了他自己能更好地到处游山玩水 . 他面无表情地叫卫兵把少女从门前赶走 .
可怜的少女冒着肆虐的严寒走进了一片森林 , 森林中除了积雪之外 , 就是凛冽的寒风 . 就在少女绝望之时 , 她看见一座小屋 , 她用尽了最后一点力气敲开了小屋的门 . 门开了 , 一位厚道的守林老人急忙把她扶了进去 , 让她躺在暖和的火炉边 , 给她盖上厚厚的毛皮毯子 , 然后用仅剩下的面粉为少女做了面包还有热汤 . 然而当老人把面包和热汤端到少女面前 , 却发现她已经死去了 . 老人一阵难过 , 为一个年轻美丽的生命 . 他在森林中挖开积雪 , 把少女埋进去 , 并把没吃的面包 . 热汤和盖过的毯子也一起放进去 . 老人想 , 但愿那位姑娘在地底下能得到温暖和食物 . 第二天早晨 , 奇迹出现了 , 尽管其它地方还是寒冷和冰雪 , 但在少女的坟墓上及周围 , 却开放出了各色各样美丽的鲜花 , 长出了绿意盎然的小草 , 飘扬着温暖 , 弥漫着清新 .
原来 , 那少女便是春天 .
春天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握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手里 , 静静地等待我们去把她种植 , 施肥 . 耕耘和护理 , 只要我们善待生活 , 珍惜生命 , 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 那么春天就会永远属于我们 , 幸福也期待着我们去收获 . 无论你付出得多么早 , 或者多么晚 .
也许这样静静等待着我们的 , 不仅仅是春天!
(1)读了这个童话你对文中的人物有什么看法 , 用自己的话给他们各写一句话。
国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民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姑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予是快乐的 , 给予别人自己才能有收获 , 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体会吗?想一想 , 并合小伙伴们一起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阅读与理解。
共工怒触不周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zhuān xū)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注释)①选自《淮南子·天文训》。②共工;相传是炎帝的后裔,西北的洪水之神。③颛顼:相传是黄帝的后裔。④维;绳子。⑤绝;断。⑥焉;这,这里。⑦潦:路上的流水、积水。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共工与颛顼争夺天帝之位,颛顼失败了。(_______) (2)不周山把支撑着天的柱子撞折了。(_______)
(3)因为天倾向西北,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动了。(_______) (4)因为大地向东南方向塌陷,所以江河积水泥沙都朝东南方向流去了。(_______)
[2]共工触山反映了古代人民( )的愿望。
6 / 8
A.争做帝王 B.探索自然、征服自然 C.改变宇宙 D.改变土地 [3]下列对共工的看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有改造山河的大无畏精神 B.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
C.具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D.有勇无谋,性格暴躁,偏激任性,破坏环境 [4]在我读过的神话故事里也有像共工那样个性鲜明的人物,如《__________》中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中的_____________。
[5]你赞成共工触山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阅读短文。
猫斗
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①。久之②,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③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注释:①两不相下:不相上下。 ②久之:过了很长时间。 ③逐:追。 [1]根据短文内容,在( )里写出带点词语意思。
(1)耸毛竖尾。(__________)(2)白猫走入室。(____________) [2]哪只猫输了?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抄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
13. 小古文阅读。
孔融让梨
融四岁时,值①祖父六十寿诞,宾客盈②门。一盘酥梨,置③于寿台之上,母令融分之。融遂④按①____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父奇之,问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独小,何故⑤?”融从容⑥对曰:“②____,尊老敬长,为人之道⑦也!”父大喜。
(注释)①值:遇到,碰上。②盈:满。③置:放。④遂:于是,就。⑤故:原因,缘故。⑥从容:很镇定的样子。⑦道:道理。 [1]根据意思选词语。(填序号)
A.宾客盈门 B.唯己独小 C.各得其所 D.尊老敬长 (1)每个人都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____) (2)尊敬老人和比自己年长的人。(____) (3)唯独自己的梨子是最小的。(____) (4)来了很多宾客。(____)
[2]下列加点的“故”与文中“何故”中的“故”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故为精卫。 B.他无故缺勤。
C.故人西辞黄鹤楼。 D.我的故乡在福建。 [3]结合古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填空。
(1)猜一猜:孔融会按什么方法分梨呢?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文中①处横线上。
A.高矮胖瘦 B.长幼次序 C.距离远近
(2)想一想:孔融回答了什么让父亲“大喜”?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文中②处横线上。
A.树有高低,人有老幼 B.先来后到,公正合理
7 / 8
[4]孔融( )的美德值得我们学习。
A.懂得谦让 B.体谅父母 C.有礼貌 D.拾金不昧
14. 阅读下面小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勿 贪 多
瓶中有果。儿伸手入瓶,取之握满。拳不能出,手痛,心急,大哭。母曰:“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儿/伸手/入瓶 B.儿伸/手入瓶 C.儿伸手/入瓶 [2]“拳不能出”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瓶口太小 B.取之握满 C.手痛心急
[3]选出与“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的启示相近的事例(A.我跟同桌说了许多好话,终于吃到他的一点点美食。 B.吃东西时,奶奶对我说,少食滋味好,多食滋味少。 C.妈妈给我报了好多个课外班,想让我得到全面培养。 D.我坚持练了四年的书法,在全区书法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8 / 8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